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一人食 - 第5章 手冲咖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5章 手冲咖啡
  多,不一定就是好,
  一个人,不一定就是孤独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如黑格尔所说,呈现出螺旋状前进的态势。当台湾引进了咖啡种植这项产业的时候,当地人并没有把咖啡当作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就像两百多年前的荷兰一样。后来这种经济作物一度衰落,又再度兴起,等到will坐在阿ken的咖啡馆里的时候,已经是大街小巷随处能碰见咖啡馆的时代了,不只在台北。
  will到上海之前一直生活在台北。台北有大大小小许多家咖啡馆,其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说它们稳定,既因为它们的主人对于如何做大生意、扩张规模并不太在意,同时它们的主人个个身怀祖传技艺,足以维持店里产出品质量的恒定性,而不至于让店随便陷入经营不善的困境——精品咖啡馆。它们的主人不关心扩张规模,所以这样的精品咖啡馆往往门面有限,招牌不甚起眼,如果劝主人家拿出五万块来整修店堂、做些巧妙逗人心思的装潢设计,主人一定宁愿用这笔钱来置办更精良的咖啡设备以及原料。这些精品咖啡馆多半是家族生意,老板亲自担任咖啡师,并且对开连锁店非常谨慎。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你知道台北有多少间咖啡店,拼手艺才是真的,现在的客人也厉害,比如都是浓缩咖啡,他喝了别家再来我家喝,就能说出我们两家用的是什么咖啡豆。”这些话是咖啡店老板阿ken对will说的。
  精品咖啡馆在品牌连锁咖啡馆面前总有一点略清高的姿态。就和很多人在人群里愿意表现出的一样。人的内心很奇妙,有时候渴望孤独,有时候又害怕孤独。
  will第一次走进那间咖啡馆的时候,看见门口蹲坐着一个人在喝酒,穿着短裤拖鞋。他从喝酒的人身边走过去,进到店里,找了个位子坐下来。
  这是一间不到百平米的馆子,从菜单上来看主营咖啡,但will嗅到了酒的味道。门口那人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will的视线在门口那条小路上停留了一会儿,然后要了一杯拿铁。他找的座位在角落里,原本店内灯光就不甚明亮,到他这里就更暗了,光的触角落在他脚尖前一二厘米的地方,他把脚缩了缩。
  所有不用按照严格的坐班时间,不用坚守在贴着自己名条的那个格子间里的工作无外乎这么几种,设计师便是其中之一。设计师是最引人遐想的一个职业,它介于艺术家和普通人之间——不管人们对于艺术家的想象是不是真的,不管艺术家最后是不是变成了商人。

  will就是一位设计师。他在完成一件案头工作以后想要放松一下,一个人,于是走进了这间咖啡馆。
  他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人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坐在咖啡馆里。“说话不会很累么?约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不会很累么?想走的时候又不能站起来就走。”
  后来有一次,他坐在这间咖啡馆的吧台前的椅子上,吧台里和他面对面的是第一次拿菜单给他的服务生,在一边做着咖啡的是老板,就是那个在门口喝酒的中年人。
  “我当兵回来以后第一次喝咖啡。那时候星巴克在台北开不久吧?”
  老板在一旁说了个年份。
  “星巴克没有你们的咖啡好味,不过它真的教会很多人喝咖啡,你说是不是?”will的手机响了一下,他看一眼说,“同事喊我。”老板朝他挥挥手,“晚上一起吃饭。”
  他忽然就决定不当设计师了,离开那个看上去和艺术无限接近的职业。“我没有选择,是它选的我。”他喃喃自语。他作为合伙人之一与咖啡店老板一起开发了一个咖啡品牌,在北京短暂停留之后到了上海。

  在上海开店的几年里,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咖啡算是好的?”这个问题在他买第一把咖啡壶的时候曾经也问过阿ken。“醇厚感、风味、回甘……这些所谓标准说起来太多了。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入口喜不喜欢。同一个产地的咖啡豆,不同的烘培师做出来的就不一样,所以不能说哪个产区的就一定最好。”
  好喝最重要。和生活一样,自己觉得惬意最重要。
  手冲咖啡
  材料
  咖啡豆15至20克。
  做法
  将咖啡豆放入磨豆机内,进行中细研磨(具体操作依据咖啡豆的烘培程度)。可用手指捻起查看。
  取一张滤纸,接缝处单向折迭,放在过滤杯口。用85℃至90℃的热水浸润滤纸,去除纸味。滤杯下的玻璃量杯以热水温杯后水倒出。
  把研磨后的粉末倒入滤纸。稍作摇晃,以达到均匀布粉。用手指在粉末中心挖个洞。
  第一次注水,咖啡膨胀后停止注水。焖蒸10至20秒。
  第二次注水。获取200毫升咖啡。倒入咖啡杯即可饮用。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十五年等待候鸟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Chapter1那一年,我和你的赌一九九〇年六月十五日,正坐在学校大礼堂等着年级大会召开的黎璃被后排的人拍了一下肩膀,她回过头。浓眉大眼的裴尚轩笑嘻嘻地问她:“黎璃,你猜谁会赢大力神杯?”六月八日,意大利世界杯开幕。黎璃本来对足球没有兴趣,她的舅舅却是个球迷,从世界杯开始便进入莫名兴奋的状态,等半夜闹钟响了爬起来看球。黎璃被闹钟吵醒,醒来发现手臂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 [点击阅读]
大漠谣2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绑架-1黑沉沉的天空沉默地笼罩着大地,空旷的古道上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在回荡。我坐在马车篷顶呆呆凝视着东边,那座雄宏的长安城已离我越来越远。不知道多久后,东边泛出了朝霞,虽只是几抹,却绚烂无比,天地顿时因它们而生色。慢慢地,半边天都密布了云霞,如火一般喷涌燃烧着。一轮滚圆的红日从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会就把笼罩着整个天地的黑暗驱除一空。天下只怕再没有比日出更灿烂壮美的景色。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巫妖王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风哭得像痛苦的孩童。锹牙鹿群挤在一起取暖,浓密厚实的毛皮保护着它们不受风暴的严重侵袭。它们站成一个圈,把哀叫发抖的幼犊围在中央,将自己顶着巨角的头低垂向雪地,紧闭眼睛抵御飞旋的雪花。尽管呼出的水汽冻结了口鼻,但它们仍然坚持牢牢驻立在原地。狼和熊蜷在各自的洞穴里等待风暴过去,前者可以和同族们相互慰籍,后者只能孤独的听天由命。 [点击阅读]
怎样提高智商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记忆力自主训练全案一、什么是记忆力1.记忆力的基本理论记忆是什么“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记忆是一种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究竟是什么呢?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 [点击阅读]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2008年4月15日,北京饭店。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手捧聘书,我此前任职的盛大也派代表出席祝贺。熟悉的红地毯,熟悉的闪光灯,熟悉的媒体朋友的面孔。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