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隐身人 - 第一章 陌生人的来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
  “快生个火。”他喊道,“给我开一个有火炉的房间!”他在酒吧里跺跺脚,抖掉身上的积雪,然后跟着店主霍尔太太走进客厅去。经过一番简短的谈话,他把两个金镑往桌上一扔,决定在旅店暂住下来。
  霍尔太太燃起了炉火,让客人留在厅里,自己亲自下厨房去做饭。这样的鬼天气居然有人来伊宾村①投宿,真是破天荒第一遭,何况来客又是个出手大方、不爱讨价还价的先生,因此她决不能怠慢了这陌生人。
  咸肉已经下了锅,霍尔太太嘱咐了女仆米莉几句——她真是个动作迟钝的姑娘——就把桌布、盘子和酒杯拿到客厅,开始张罗起来。虽然此时炉火很旺,她却惊奇地发现,客人还像刚进门时那样,戴着帽子,穿着外套。戴着厚手套的双手,十指交叉,倒剪在身后,正背朝她站着,全神贯注地望着窗外的飞雪,好像陷入了沉思之中。肩上融化的雪水,正一滴滴地滴在地毯上。
  “先生,”她说,“要不要把您的帽子和外套拿到厨房去烘一下?”“不。”他一动也不动地说。
  她没有听清楚,打算再问一遍。
  他转过头来看着她,“我愿意这样穿着。”他郑重地说。这时她才注意到,他戴着一副很大的带有屈光的蓝色眼镜,高高竖起的外套领子,加上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子,差不多把整个脸庞都遮住了。
  “好吧,先生,”她说,“随您的便,反正房间很快就会暖和的。”
  他不回答,很快把脸转了过去。霍尔太太觉得自己有点不知趣,便匆匆地把手中的餐具放在桌上,立即离开了房间。她再进来的时候,他仍然像一座石像似的站着,驼着背,领子翻起,滴着水的毡帽帽檐向下翻转,把脸和双耳全遮没了。她把一盆咸肉和煎蛋在桌子上重重一放,然后大声喊道:“您的饭好了,先生。”
  “谢谢你。”他立即说。可在她离开屋子把门关上前,他始终一动不动。

  直等她离开,他才转过身来,迫不及待地向桌边走去。
  霍尔太太从酒吧后面向厨房走去,听到一阵汤勺在盘子里搅拌的喀嚓、喀嚓声,这声音极有规律地不停重复着。“哎呀,这姑娘,该死的,就爱磨蹭,我差点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她从米莉手里夺下汤勺,亲自把芥末拌好以后,又对米莉的磨蹭劲儿狠狠地挖苦了几句。你瞧不是吗?她都做好了火腿蛋,铺好了桌子,什么都做好了,而米莉,哦,真会帮忙!却连芥末都没拌好。偏偏今天客人又是个新来的,并且还要住在店里!怎么能怠慢呢?于是她满满装了一瓶芥末,放在一只黑色描金的托盘里,一本正经端着到客厅里去。
  她敲了一下门就直闯进去。这时候,只见那客人连忙一闪身,有一样白色的东西在桌子后面晃了一下,看来他是在地上拾什么东西。她把芥末瓶放在桌上,转身看到他脱下的外套和帽子放在壁炉前的一张椅子上。一双湿漉漉的靴子正靠在她的炉围档子上。这不行,那样会使炉围生锈的。她毅然地走上去,“我想,现在可以让我把这些东西拿去烘干了吧?”她不容拒绝地说。
  她敲了一下门就直闯进去。这时候,只见那客人连忙一闪身,有一样白色的东西在桌子后面晃了一下,看来他是在地上拾什么东西。她把芥末瓶放在桌上,转身看到他脱下的外套和帽子放在壁炉前的一张椅子上。一双湿漉漉的靴子正靠在她的炉围档子上。这不行,那样会使炉围生锈的。她毅然地走上去,“我想,现在可以让我把这些东西拿去烘干了吧?”她不容拒绝地说。
  她站在那里望了他好一会儿,惊慌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用一块白布——他自己随身带的一块餐巾——捂紧嘴和下巴,因此使他刚才说话含糊不清。当然使霍尔太太吃惊的并不是这一点;她之所以如此吃惊,是因为她看到了那副蓝眼镜以上的整个额头缠满了白色的绷带,另一条绷带缠住了他的双耳,除了那粉红色的尖鼻子外,整个脸没有一丁点儿露在外面。他穿着一件深褐色的天鹅绒上衣,黑色的亚麻布高领倒翻过来,围满他的脖子。浓密的黑发从交叉的绷带缝隙里钻出来,活像奇形怪状的尾巴和犄角,使他的尊容古怪得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这个包扎的脑袋完全出乎霍尔太大的意料,她看了以后,不由得吓愣了。
  他没有把餐巾拿下来,仍然用戴着褐色手套的手握着,并且透过那神秘莫测的蓝眼镜在凝视着她。

  “把帽子留下。”他含糊不清地捂着餐巾又说了一遍。
  霍尔太太从极度震惊中清醒过来。她把帽子放回炉边的椅子上。
  “我原先并不知道,”她喃喃地说,“先生”她不好意思地住了口。
  “谢谢。”他冷冷地说了声,蓝眼镜从她身上移到门口,又移回来直望着她。
  “我马上就去把它们烘干,先生。”她说着,就带着衣服出去了。刚出门,她又朝那缠着绷带的白脑袋和没有表情的蓝眼镜盯视了一下,那条餐巾依旧遮住他的半截脸。关门的时候,她不由得哆嗦了一下,满脸充满惊惶困惑的神情。“天哪!”她低声自语道,“竟有这样的人!”她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心慌意乱的,以致忘了去追问米莉此时又在磨蹭什么了。
  客人坐在那里,听着她愈走愈远的脚步声,他向窗外张望了一番,然后拿掉餐巾,又开始吃饭。刚吃了一口,又疑心地看看窗户,再吃第二口。接着他站起身,手里还握着餐巾,走过去把窗帘放了下来。窗帘一直下到有白纱帘挡住的下半截窗格的上端,房间立即变得昏暗无光,他这才松了口气,安心地回到桌边去吃饭。
  “这个可怜的人准是碰到一次意外的事故,要不然定是做过一次手术刚开过刀什么的,”霍尔太太想,“那些绷带可把我吓坏了。”
  她添了些煤,打开晒衣架,把客人的外套抖开晾上去。“还有那副眼镜!为什么他的头看上去更像一个潜水的头盔而不像人的脑袋呢?”她把围巾挂在衣架的角上。“干吗老拿手帕捂着嘴,连说话时也捂着也许他的嘴巴也伤了准是的。”
  “哎呀,我的天哪!”她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忙转过身大喊,“米莉,米莉!土豆煮熟了没有?”
  当霍尔太太进房收拾餐具时,她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客人的嘴一定是在意外事故中破了相。当时他正在抽烟,当她在房里的时候,他那块包着脸孔下半部的丝巾从未取下过,就这样把烟斗插进嘴里。这并不是他健忘的缘故。因为当烟丝烧完的时候,她明明看见他对它瞧了一眼。他坐在一个角落里,背朝着窗帘。他吃饱喝足,身体也暖和过来,所以现在说起话来也不像刚才那样粗暴了。红红的炉火反射到他的大眼镜上,给它添了几分少有的生气。
  下半部的丝巾从未取下过,就这样把烟斗插进嘴里。这并不是他健忘的缘故。因为当烟丝烧完的时候,她明明看见他对它瞧了一眼。他坐在一个角落里,背朝着窗帘。他吃饱喝足,身体也暖和过来,所以现在说起话来也不像刚才那样粗暴了。红红的炉火反射到他的大眼镜上,给它添了几分少有的生气。

  霍尔太太很乐意回答他的问题。
  “要知道,先生,那是高地的一条陡路。”于是就马车问题她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一年多以前,那路上翻了一辆四轮马车,除了车夫,马车里的一位绅士也摔死了。先生,意外事故总是瞬间发生的,是不是?”
  “对。”客人并没有表示出多大的兴趣,只是透过捂着的围巾随便答应了一声,双眼却在那副深幻莫测的大眼镜后面冷冷地瞧着她。
  “意外发生在眨眼顷刻之间,可是恢复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先生,就拿我姐姐的儿子汤姆来说,手臂割破了——在草地里摔了个筋斗,胳膊正好撞在镰刀上——天哪!他包扎了三个月。先生,说来您也不会相信,现在我一瞧见镰刀就害怕。”
  “这我能理解,”客人说。
  “有一段时期,我们还以为他非得动手术不可,伤口可厉害哩,先生。”
  客人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干涩,像噎在喉咙里。
  “是吗?”他问。
  “是的,先生。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开玩笑的事,当时我姐姐还要照料其他几个孩子,就只好由我去照料汤姆。要缠绷带,还要解绷带。所以,先生,我想冒昧地说,先生”
  “请给我把火柴拿来!”客人突然打断说,“我的烟斗灭了。”
  霍尔太太正在起劲地介绍她在护理中所做的一切,却被无理地打断了,她十分懊丧。愣了片刻,想起他付过的两个金镑,便去取火柴了。
  “谢谢。”当她把火柴放下时,他简短地说了声,并转过身去背向着她,眼睛又朝窗外望去。显然他对于手术和绷带的话题十分敏感,她终究没再“冒昧地”说下去。可是他那副傲慢的样子已激怒了她,所以当天下午又活该女仆米莉倒霉。
  客人在客厅里一直呆到下午四点,相当安静,丝毫没有受到任何打扰。想必他在愈来愈暗的屋子里独自抽着烟,也许正靠着炉火在打瞌睡。
  假如有人感兴趣,留神听一下,那他准知道这期间客人起身添过一两次煤,并在房里来回踱了五分钟光景。有时他也自言自语,接着吱吱嘎嘎。一阵响,他又在扶手椅上坐了下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爱者之贻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石真译1沙杰汗①,你宁愿听任皇权消失,却希望使一滴爱的泪珠②永存。岁月无情,它毫不怜悯人的心灵,它嘲笑心灵因不肯忘却而徒劳挣扎。沙杰汗,你用美诱惑它,使它着迷而被俘,你给无形的死神戴上了永不凋谢的形象的王冠。静夜无声,你在情人耳边倾诉的悄悄私语已经镌刻在永恒沉默的白石上。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笑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于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诞生在法国东部伯桑松城。雨果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本是法国东部南锡一个木工的儿子,法国大革命时他是共和国军队的上尉,曾参加过意大利和西班牙战争,在拿破仑时期晋升为将级军官。雨果从童年起就在不停的旅游中度过,他的父亲西吉斯贝尔-雨果把妻子和孩子从一个驻扎地带到另一个驻扎地。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罗亭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那是个静谧的夏天早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到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向那座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