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蝇王 - 书评1:残酷的童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未来某天,世界爆发了核战争(不要因为这个开头就武断地认定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一架满载了孩子的飞机被击落,孩子们奇迹般地落在一个海岛上。飞机没有了,大人没有了,人类千辛万苦所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也危在旦夕。
  这就是英国作家戈尔丁获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蝇王》故事发生的背景。天真的男孩子(没有女孩子,或许戈尔丁认为女人会导致到他这个故事的 力量不能够达到他所希望的及至),世外桃源一般的海岛,完全是童话似的背景,可这并不是童话,戈尔丁利用这个与世隔绝的海岛,再现了人类发展的一个侧面, 一个最真实和丑恶的侧面。这侧面与大人世界的那场核战争遥相呼应。
  诺贝尔授奖词称此书是一本“阐明当今世界人类状况的神话”,那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部神话里的众神像:
  1, 拉尔夫
  是书中出现的第一个角色。通过对他肖像的刻画,我们知道了他是文明之“神”,尽管这文明的种种征兆尚非常原始。拉尔夫一开始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海 螺。海螺作为一个原始而又唯一的联络工具,象征着话语权。孩子制定的规则里被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在开会的时候(开会象征某种统一思想的步骤),谁拿到了 海螺,才可以发言。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推举捡到了海螺的拉尔夫为领袖(但也正因为这样,最后海螺被碾得粉碎的时候,杰克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喊道:……那就 是你们的结果,我说,再也没有我们这一群人,海螺完了),拉尔夫有很多的想法,包皮括搭建窝棚,定时开会,在山顶上保持和外界联络的烟火信号,甚至还规定那 些只有5,6岁大的小家伙们大小便的地点,等等。拉尔夫认为他是头,那么他就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利,当他所制定的规则被破坏的时候——如杰克因为打猎而熄灭 了篝火,这使得他大为光火,但名义上的领袖与实权派,是两回事。一旦发生实质性的冲突,拉尔夫便迅速被孤立,他所一心建立的秩序与规则,全部成为空中楼 阁,甚至到最后,他不仅无力保护自己的属下,还险些被杰克杀死。

  2, 杰克
  杰克与拉尔夫相对,是一个实权派人物。他是一队唱诗班的头,当拉尔夫被确立为海岛之王时,他实际上根本无法剥夺杰克带有世袭性质的权力。如同一件瓷 器上肉眼难以察觉的裂纹,权力的先天没有划分清楚的后遗症,一开始被摆脱了大人世界的浪漫感觉和新鲜劲所掩盖,但当看管篝火与打猎发生矛盾时(篝火象征人 类更高一级别的追求:渴望摆脱孤独与被拯救,而打猎则是因为最基本的食肉欲,因为不打猎也可以生存),杰克与拉尔夫之间的矛盾被激化。杰克的意识有一个形 成的过程:打猎可以吃上肉,而在所有的人只能吃素的时候,吃肉就代表了某种特权。这种特权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就成为了一种力量,而拉尔夫根本无法展现他的 力量,他所追求的被拯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渺茫。相比之下,可以吃上肉,过上小康生活的诱惑显然要更大一些。杰克一旦察觉到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不 必为拉尔夫(民主推选出来的领袖)所控制,他便完全迅速而又自为地决定了自己的发展。在没有大人的环境里,孩子们象是疯长的野草,而杰克是其中最为疯狂的 一棵。他与拉尔夫的决裂也就成为了必然的事情,过上了以打猎为主的生活,而全然对其他事情不管不问。在起先无意识的状态下杀死了西蒙和猪崽子之后,杰克便 泯灭了最后一丝人性,为追杀拉尔夫而不惜烧毁了整座海岛。

  3, 猪崽子
  这是一个出身低微,有着哮喘病从而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戴眼镜胖子。这个形象让我们想到了知识分子。更何况,他本身就象知识分子那样的热爱思考。而且 他的眼镜,因为可以聚光生火,而使他扮演了文明世界代言人的角色。可除了他的眼镜外(那是唯一在物质上对其他人有用的东西),人们只是将他当成嘲弄的对 象。甚至包皮括拉尔夫。而猪崽子最后因为他的眼镜而死,这悲惨的死亡还与另一个象征话语权的海螺扯上了一点关系。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猪崽子的陪葬品让他死得 其所。

  在猪崽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知识分子的缩影:没有权势但却比任何人都相信人性的存在,自尊与自卑相交织,而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
  这是本书中最为重要的三个人物。而书名“蝇王”在英语里意思是丑陋和污秽的东西,在书中以一个被祭祀给孩子想象里的野兽的猪头出现。在书中扮演那个 重要角色的“野兽”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象征了人类本能的恐惧而已。全书的最后,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出现:一艘巡洋舰终于发现了岛上的大火,拉 尔夫实现了他被拯救的愿望。可他却为人性的沦丧而哭泣,但他更应该痛苦的是,前来拯救他的这艘巡洋舰只是战争机器的一部分而已,又有谁来拯救它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