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蝇王 - 书评1:残酷的童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未来某天,世界爆发了核战争(不要因为这个开头就武断地认定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一架满载了孩子的飞机被击落,孩子们奇迹般地落在一个海岛上。飞机没有了,大人没有了,人类千辛万苦所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也危在旦夕。
  这就是英国作家戈尔丁获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蝇王》故事发生的背景。天真的男孩子(没有女孩子,或许戈尔丁认为女人会导致到他这个故事的 力量不能够达到他所希望的及至),世外桃源一般的海岛,完全是童话似的背景,可这并不是童话,戈尔丁利用这个与世隔绝的海岛,再现了人类发展的一个侧面, 一个最真实和丑恶的侧面。这侧面与大人世界的那场核战争遥相呼应。
  诺贝尔授奖词称此书是一本“阐明当今世界人类状况的神话”,那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部神话里的众神像:
  1, 拉尔夫
  是书中出现的第一个角色。通过对他肖像的刻画,我们知道了他是文明之“神”,尽管这文明的种种征兆尚非常原始。拉尔夫一开始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海 螺。海螺作为一个原始而又唯一的联络工具,象征着话语权。孩子制定的规则里被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在开会的时候(开会象征某种统一思想的步骤),谁拿到了 海螺,才可以发言。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推举捡到了海螺的拉尔夫为领袖(但也正因为这样,最后海螺被碾得粉碎的时候,杰克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喊道:……那就 是你们的结果,我说,再也没有我们这一群人,海螺完了),拉尔夫有很多的想法,包皮括搭建窝棚,定时开会,在山顶上保持和外界联络的烟火信号,甚至还规定那 些只有5,6岁大的小家伙们大小便的地点,等等。拉尔夫认为他是头,那么他就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利,当他所制定的规则被破坏的时候——如杰克因为打猎而熄灭 了篝火,这使得他大为光火,但名义上的领袖与实权派,是两回事。一旦发生实质性的冲突,拉尔夫便迅速被孤立,他所一心建立的秩序与规则,全部成为空中楼 阁,甚至到最后,他不仅无力保护自己的属下,还险些被杰克杀死。

  2, 杰克
  杰克与拉尔夫相对,是一个实权派人物。他是一队唱诗班的头,当拉尔夫被确立为海岛之王时,他实际上根本无法剥夺杰克带有世袭性质的权力。如同一件瓷 器上肉眼难以察觉的裂纹,权力的先天没有划分清楚的后遗症,一开始被摆脱了大人世界的浪漫感觉和新鲜劲所掩盖,但当看管篝火与打猎发生矛盾时(篝火象征人 类更高一级别的追求:渴望摆脱孤独与被拯救,而打猎则是因为最基本的食肉欲,因为不打猎也可以生存),杰克与拉尔夫之间的矛盾被激化。杰克的意识有一个形 成的过程:打猎可以吃上肉,而在所有的人只能吃素的时候,吃肉就代表了某种特权。这种特权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就成为了一种力量,而拉尔夫根本无法展现他的 力量,他所追求的被拯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渺茫。相比之下,可以吃上肉,过上小康生活的诱惑显然要更大一些。杰克一旦察觉到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不 必为拉尔夫(民主推选出来的领袖)所控制,他便完全迅速而又自为地决定了自己的发展。在没有大人的环境里,孩子们象是疯长的野草,而杰克是其中最为疯狂的 一棵。他与拉尔夫的决裂也就成为了必然的事情,过上了以打猎为主的生活,而全然对其他事情不管不问。在起先无意识的状态下杀死了西蒙和猪崽子之后,杰克便 泯灭了最后一丝人性,为追杀拉尔夫而不惜烧毁了整座海岛。

  3, 猪崽子
  这是一个出身低微,有着哮喘病从而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戴眼镜胖子。这个形象让我们想到了知识分子。更何况,他本身就象知识分子那样的热爱思考。而且 他的眼镜,因为可以聚光生火,而使他扮演了文明世界代言人的角色。可除了他的眼镜外(那是唯一在物质上对其他人有用的东西),人们只是将他当成嘲弄的对 象。甚至包皮括拉尔夫。而猪崽子最后因为他的眼镜而死,这悲惨的死亡还与另一个象征话语权的海螺扯上了一点关系。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猪崽子的陪葬品让他死得 其所。

  在猪崽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知识分子的缩影:没有权势但却比任何人都相信人性的存在,自尊与自卑相交织,而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
  这是本书中最为重要的三个人物。而书名“蝇王”在英语里意思是丑陋和污秽的东西,在书中以一个被祭祀给孩子想象里的野兽的猪头出现。在书中扮演那个 重要角色的“野兽”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象征了人类本能的恐惧而已。全书的最后,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出现:一艘巡洋舰终于发现了岛上的大火,拉 尔夫实现了他被拯救的愿望。可他却为人性的沦丧而哭泣,但他更应该痛苦的是,前来拯救他的这艘巡洋舰只是战争机器的一部分而已,又有谁来拯救它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0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