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夜谭十记 -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8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会儿,几块一模一样的假烟土放在他们两个面前,当面用刀切开,也是一模一样的黑膏子。黄大老爷说:“你们看,这假烟土的来历总清楚了吧。”
  这两个兄弟伙在真凭实据面前不好说话,只得咬住说:“原来是你们在造假烟土卖给我们的哟。”
  黄大老爷说:“你们想必听说我最近在西山被抢了几担烟土吧?就是这种烟土。你们不要狡辩了,老实招认了吧。叫你们拿这种烟土来卖的独眼龙,都已经招认了,是你们张麻子一伙强盗抢我的。”
  这两个兄弟伙没有想到,他们的老底子完全被抠出来了。连独眼龙,他们也知道了,想必独眼龙也被他们抓住了,但要说独眼龙供出来了,绝不可信。独眼龙是铁打的金刚,多实在的兄弟伙,那样容易就供了?不能相信。好,好汉做事好汉当,大不了也不过一死。于是两个都承认他们是张麻子的兄弟伙,拿来卖的鸦片烟是抢来的。一个说:“抢了你的烟土又咋样?”一个说:“我们就是张麻子派来的又咋样?”
  “好,好,是这个。”黄大老爷举起一个大指拇说,“你们说一说,张麻子现在在哪里?独眼龙怎么认识县衙门的徐大个和张德行的?你们这次到县城里干什么来的?……”
  一串串问题,噼噼啪啪像石头向他们打过来,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才好。但是他们在和张麻子跪在一起烧香叩头的时候,就发过誓的,头可以断,血可以流,不能出卖兄弟伙。不然就是见面发红财,三刀六个眼,眉头都不准皱一下的。怎么能在这般吃人不吐骨头的野兽面前显示出自己是软骨头,是烂蛋呢?“哼!笑话!你们是在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老子们是膀子上站得人,刀口上跑得马的好汉,啥子刑法,坐牢,杀头,算不得卵子。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
  两个人就像钢筋铁骨,站在那里,不动一动,再也不多说一句话。嘴唇咬得紧紧的,快咬出血来了。这是多么值价的英雄好汉呀,可惜我竟然没有把他们两个人的名字记住。但是在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里,正是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像这样出身贫贱却没有一点奴颜婢膝的钢浇铁铸的无名英雄,何止千千万。记不住这两条好汉的名字,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管是黄大老爷也好,还是把折磨人当做他们的专门职业的姓王、姓李的特务也好,都清楚地知道,你就是用千斤重的铁棍子,也休想撬开这样的嘴巴的。算了,关起来,等把张麻子捉到了,一起发落他们上西天去吧!
  黄大老爷和那两个特务本来想从抓住的两个卖假烟土的人身上打开缺口,好做张牧之他们的文章,结果卡了壳子。他们还不甘心,一不做二不休,决定从陈师爷这个书生头上开刀。陈师爷是本县人,有家有室,和那些亡命之徒、提起脑壳耍的人是不同的。他们急于打开一个突破口,摸清底细,只待正兼程赶回县城的大部队人马一到,就可以下手,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他们正研究怎么去请陈师爷,怎么才能不至于打草惊蛇地把他请进公馆里来的时候,陈师爷却自己进来了。黄大老爷真是喜出望外,马上请入书房,特别优待。陈师爷传达了县太爷的话,请黄大老爷明天到县衙门去议事,讨论治安问题。
  “很好,很好。”黄大老爷说,“我也正为本县的治安问题着急呢。明天上午一定到。”
  陈师爷起身告辞,黄大老爷却阻止他走,说:“师爷是本县土生土长的,亲不亲,乡里人。我们请你吃顿便饭,说点闲话,不算屈驾吧!”
  陈师爷说:“我还有公事在身,改日专门来叨光吧,今天告辞了。”
  黄大老爷说:“师爷不肯赏光,不勉强,不过有几句话,想向师爷请教。”
  “啥子事情?”
  “没有什么。”黄大老爷说,“我想打听一下,有个在县衙门进出的独眼龙,到底是个什么人?”
  陈师爷万没有想到,黄大老爷已经把独眼龙瞄上了。大概是于子进城后,已经进了黄公馆透过消息了。这还得了,搞不好,这次张牧之端县城的事,只怕端不起走还要砸锅的。他只想支吾过去,快回衙门告诉张牧之,搞不得。陈师爷稳起,装出莫名其妙的样子问:“啥子独眼龙?我没有在衙门里见过这样的人。”
  “没有见过,我们都见过了,还不止一回呢。这个人是西山张麻子土匪窝子里的大土匪,现刻就住在你们衙门里。”
  “你们既然知道地方了,快去告发,叫县太爷把这个土匪抓起来吧。”陈师爷说。
  “是要抓起来,也一定要抓起来。我们现在有兴趣的不在一个独眼龙。”黄大老爷半吞半吐地说,进一步试探着:“师爷是一个规矩本分人,何苦去下水……”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陈师爷毫不含糊地打回去。
  “陈师爷是聪明人,连这个也听不懂?”那王、李两个特务从隔壁房里走出来,凶神恶煞的样子。姓李的大声武气地说:“陈师爷,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是专门从省城里赶来调查的,早已摸清了底细,西山张麻子带了大批土匪进了城,就窝藏在你们衙门里,你们这位县太爷和你这位师爷,窝藏大土匪张麻子,这个干系还小吗?我们请陈师爷来,就是劝你不要陷深了,这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哟。”
  陈师爷已经听出来,独眼龙带兄弟伙进城的事,肯定是泄露了。但他们还摸不清张牧之和张麻子的关系。肯定更不知道他和张麻子的关系。因此硬顶住:“你别咋咋呼呼的,我不吃这一套。”
  “你陈师爷既然进了公馆,坐上席位了,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王特务威胁说。
  “呃,”黄大老爷和两个特务,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现在轮到他唱红脸了:“陈师爷,你大概还不认识这两位吧?来来来,介绍一下,这位姓王,这位姓李,都是省党部调查室的。他们二位专程下来办案子,也是重担子在肩上,莫奈何,请师爷帮个忙吧。我们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后在县里见面的场合多呢,这样吧,”黄大老爷对两位特务说:“你们二位也不要操之过急,请师爷就在我们这里吃晚饭,好好考虑考虑吧。”
  就这样把陈师爷扣留了。陈师爷并不害怕自己被特务和黄大老爷扣留,怕的是张牧之不知道敌人的阴谋,搞迟了要上当。但是现在不由分说,他已被推进黑牢关起来了。
  “师爷。”忽然从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陈师爷因为刚进黑屋里来,看不清楚。
  “哪一个?”陈师爷问。走拢去一看,吃惊了。怎么的,黄大老爷早下手了吗?
  两个兄弟伙把独眼龙叫他们卖烟土被骗进黄公馆遭抓了起来的事简单地说了。“哦。”陈师爷想,还好,他们还没有先动手。但是事情看来十分紧急,不送出消息去,眼见要吃大亏的。陈师爷把这个意思对两个兄弟伙说了。一个说:“我出去!”

  “你咋个出得去?”陈师爷问。
  “只要把我举到挨上屋顶阁子板,找个阁子板稀的地方,取去几片瓦,从阁子板缝里爬上去,一上屋,我就走得脱了。”
  “好,冒险也得这么办了。”陈师爷下定决心说。
  等到晚上,黑牢里一片漆黑。陈师爷站在那一个兄弟伙的肩头上,要爬上去的兄弟伙又站在陈师爷的肩上,顺着砖墙,顶了上去,刚好能摸到阁子板。这些兄弟伙平时练就了上屋爬墙、吊檐走瓦的功夫,不大一会儿,他轻轻地不出声音地揭去几片瓦,露出黑沉沉的天空。他用手钩住阁子板一翻,脚就伸出去了,不一会儿他就钻到了屋顶上,还不慌不忙地把瓦又盖好,才轻脚轻手翻出墙外去了。
  他下了地,一个猛趟子跑回县衙门,找到徐大个,带去见了张牧之,把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叫张牧之快去救人。
  “这还得了!”张牧之马上叫徐大个去请来独眼龙,“他们抓人了。就是要死人,也要救出陈师爷和兄弟伙来。走,我们提前干事!今晚上半夜里动手。”
  “是硬攻,还是软取?”独眼龙问。
  “硬攻晚上恐怕打不开大门,还是软取。这么办。”张牧之虽然在这么紧急的时刻,还是有条不紊地布置。
  于是大家开始行动。
  独眼龙把于子从牢里提出来,要他带路,要不干,就一刀子捅死。这种人是怕死鬼,马上叩头发誓。独眼龙带着十几个人,全副武装,两挺机枪也带去一挺,慢慢走近黄家公馆的后门。同时,上次夜间跟张牧之一同翻墙进黄家公馆的几个人,带着短枪和手榴弹,从上次翻越过的后墙,翻了进去,落到后门院子的墙根,在墙角和花坛后边隐蔽起来,准备接应独眼龙。张牧之则带着十几二十个人,向前面大门走近。还没有到大门口,他分配了十来个人拿着枪在大门左右高墙边防守,不准有人来救援。他自己却带了七八个人,其中就有一直跟着他的徐大个、张德行和王万生等五六个人,其余两个提着一挺轻机枪,准备张牧之进大门后,在后面作掩护。张牧之先打了招呼,一等大门开了,他要以一个县太爷的身份,灯笼高照,大摇大摆地走进黄公馆去“办公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