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夜谭十记 -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黄大老爷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发现,但是不动声色。只告诉他千万不要声张出去,以后重重有赏。同时还问罗一安:“那么你在西山寨子里,没有看到他们的头目张麻子吗?”
  “啥子张麻子?”
  “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大麻子,姓张,是个江洋大盗,他们的头头。”黄大老爷解释。
  “没有。”罗一安说,“我没有看到一个有大胡子的麻子。”
  “哦。”黄大老爷想,他大概没有见到这个土匪头头。
  “那么你在西山看到过徐大个吗?”黄大老爷又问。
  “没有。”
  “陈师爷呢?”
  “没有。”
  黄大老爷点一点头,又嘱咐他:“除开我,你对哪个都不要讲出去,重重有赏。你要漏了,取你的脑壳。”
  黄大老爷取了五块钱给罗一安。罗一安欢天喜地出去了。这一下够他到“云雾山庄”去,喊摆出上好的“南土”和崭新的烟盘子烟枪来了。
  黄大老爷马上请胡天德和省里来的李、王二位调查专家来公馆里密商。这一下子打开了李、王二位专家的思路。
  王……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他王调查专家吧,我看也不够格。调查了两个多月,啥子鸡毛也没有摸到一根。王特务特别敏感,他把徐大个曾经对他谈的什么“依我那几年的脾气,不砍他一百,也要砍他五十”的话连起来一想,他的思路特别活跃起来,简直是想入非非了,而且提出了一套调查方案来。王特务说:“不想方设法叫他们钻到我们设计的圈套里来亮相,你是摸不清楚他们的底细的。”李特务也是这个意思。黄大老爷狠命地捋了捋他下巴颏上的几根胡子,眼睛眨了几下,越来越亮了,最后下结论地说:“不学《西游记》上孙悟空那样钻进铁扇公主的肚皮里去,你是降服不了他的。”
  看起来王特务设计,李特务施工,黄大老爷提线、供应器材,他们是真要“安排金钩钓大鱼”了。
  西山里的独眼龙和别的兄弟伙到县城里来玩,并且在县衙门里进进出出的,陈师爷是早有意见的。他给张牧之提起过,起初张牧之觉得这些兄弟伙都是和他枪林弹雨里一同滚过来的,都是铁打的金刚,信得过的。他现在做了县太爷,兄弟伙要到这繁华世界里来走一走,看一看,也是人之常情嘛,因此并不在意。
  但是陈师爷坚持自己的看法:“你不要以为黄大老爷这些人是吃素长大的。这里是虎狼窝,他们的脚脚爪爪多,大意不得哟。”
  张牧之觉得陈师爷说的也是,答应等他把除掉黄大老爷这件大事办了,就杀他个人仰马翻,扯起旗子回西山,还是过自己的自在日子去。他们哪里知道独眼龙进城替他们亮了相呢?哪里知道黄大老爷又重新专门派人在衙门口把独眼龙的相挂得清清楚楚了呢?

  过了几天,黄大老爷发现独眼龙不再出现的时候,在城里放出话来,说是他们有一批“土货”要送到省里去,正等找几个得力的保镖。大家都知道,这“土货”就是鸦片烟的代名词。鸦片烟那时在我们国家里,是和黄金、白洋具有同等价值的东西,而且是“吃”得的,无论是官绅商贾,以致卖苦力的贩夫走卒都非天天“吃”它不可的。这当然是十分贵重的了。
  这批“土货”被人押着,由几个挑夫挑着起运,因为消息早从城里送进了西山,一下被截住了。押运的人见势不对,丢了就溜了。几个挑夫被独眼龙一干人马押着,挑起“土货”上山了。这夫子里又有罗一安,他一上山就仔细观察,独眼龙正是他在县城衙门口看到的那一个,一点也不错。他又打听谁是头头,看有没有一个长大胡子的麻子,还是没有看到。他又把这寨子的前后左右都看好了。他自然没有说出他是黄大老爷家跑腿的,又以一个挑夫的身份被放下山去。他更没有露出这批“土货”其实是假货,样子做得很像真的、上好的贴金纸的“南土”,真要拿出去卖,叫人用刀切开一看,就认得出是不值钱的了。罗一安跑回城里,就向黄大老爷报告了。黄大老爷听了,笑一笑,马上叫人去请王特务和李特务来。
  话分两头,且说张牧之进县城来当县太爷已经几个月了。这种做官的生活,对他来说,比坐牢还难受。他开头起这个做官的念头,只不过是想借机进城,找黄大老爷报仇。进城以后,看到穷老百姓在旧官府和土豪劣绅勾结之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痛苦生活,因此出于义愤,借当县太爷的机会,给老百姓办几件好事,同时整治一下那些坏蛋,出一口恶气。他也的确办了几件好事,也把黄大老爷为首的豪绅集团暗地整了几家伙,并且因此真正赢得一个清官的名声,老百姓真心实意地给他送万民伞。但是他越看越清楚,靠他一个青天大老爷是不能把这紧紧压在穷苦老百姓头上的一块大石头搬掉的。豪绅又是这么多,从上到下,密密麻麻,就像蝗虫一般,整几个,甚至杀两个,又有什么用呢?
  他不想当这个叫他心烦的县太爷了。他想在城里大闹一场,把黄大老爷这个大仇人砍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寨子上,和兄弟伙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称兄道弟、公平分钱,来得痛快些。搞得好的话,扩大势力,做几个县边界地区的自在王;再扩大了队伍,就学范哈儿割据包皮括几个县的防区,自己封个军长、师长什么的,自己委任专员、县长,自己立个章法出来,打出一个小小的江山,那才安逸呢!

  因此张牧之自个儿就作出决定,通知在西山里的兄弟伙,由独眼龙暗自带进城来,埋伏在县衙门里,准备提了县衙门的枪,杀了黄大老爷,抢了县银行,放火烧了衙门,就回西山去。独眼龙和兄弟伙们得到通知后,就三个五个、十个八个,白天晚上,零星下山,暗自进了城。有的住进衙门,大半住进衙门口附近的几个客栈里,把枪支埋在县衙门,专等张牧之一声号令就动手。独眼龙还把上次抢到手的鸦片烟土带进城来,准备卖了,换成现钱。
  说话又分两头。且说黄大老爷和王、李两个特务商量以后,决定把假的鸦片烟土送给张麻子,等着在城里捉进城卖这假烟土的张麻子的人。同时又把张麻子在西山寨子的防守情况,告诉了邻界几个县的地主联防武装,还请了专区的保安大队,准备联合进剿,捉拿张麻子,一网打尽。
  黄大老爷还使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兴妖作怪的办法,专门召回他自己放在南山里的“棚子”,挑出几个精干的,给他们发两挺轻机枪,然后布置他的团防队去攻打,让他们边打边退,向西山张麻子的寨子靠拢,争取入伙,以做内应。果然在西山的独眼龙发现四个土匪被团防队追过来,走投无路了,便派人下山去接应,打退了团防队。这伙人为首的于子连忙献上两挺新机枪,要求入伙。独眼龙一看,正需用,就和于子喝了血酒,拜了兄弟。
  于子钻进了西山大寨,好不高兴。正准备保安大队来攻山时做内应呢,忽然独眼龙告诉他连夜开拔,又不说开到哪里去,只顾带着他们下山。于子倒以为这大概是攻山的消息走漏了,搞不成了。一直等到独眼龙带他们悄悄走近县城,才晓得是要去大闹县城。但是于子还是不晓得张麻子是哪一个,更不知道张牧之就是他们的头脑,正在县城里等他们。
  于子跟着独眼龙进了城,被安排住进衙门口一个小客栈里。两挺机枪却被独眼龙乘黑夜拿去了。他不知道独眼龙拿去埋在县衙门里头了,他乘夜晚睡觉起来解手的工夫,偷偷翻墙出来,直奔黄公馆,半夜请起黄大老爷来,向他报告独眼龙带队伍进了城,只等这几天人马到齐就要大闹县城,他的两挺机枪也被独眼龙提走了。但是他没有提到要杀进黄家公馆的事,他根本也不知道。

  黄大老爷一听,大吃一惊。问他:“你怎么叫他把那两挺新机枪提走了呢?这就不好了,两挺机枪,多大的火力呀!”但是黄大老爷这时来不及想这些了,他叫于子赶快偷偷回客栈,不要漏了风,继续打探。同时叫人马上去请王、李两个特务和胡天德来商量。
  王、李两个特务来了一听,也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张麻子走在他们前面。正当他们调兵遣将,要去围攻西山大寨的时候,他倒早得了消息,跳了出来,避实击虚,攻打防务空虚的县城来了。他们已经来不及去查问从什么地方走漏了消息,第一着要走的棋是连夜派人到西山附近去把保安大队和地主的联防大队调回来;然后赶紧调查清楚独眼龙带来的人有多少,住哪里,以便在城里一网打尽。他们肯定张麻子也在这进城的人里面。
  他们正商量着,罗一安赶到公馆来报告,说擦黑的时候,他又在衙门口看到独眼龙进了城,并且走进县衙门里去了,倒像是回到自己家里那么方便一样。
  黄大老爷已经知道独眼龙进城来了,但是他为什么那么随便进出县衙门?和徐大个、张德行这般人有来往,是不用怀疑的了,但是和县太爷、和陈师爷有没有什么瓜葛,却弄不清楚。猜想起来,这位县太爷可能是张麻子的保护人,坐地分赃的。
  “啊,啊!”黄大老爷想着,忽然惊叫起来,“难道那天晚上……”
  “怎么回事?”王特务问。
  黄大老爷把那天晚上有几个蒙面强盗来他公馆肇事,以及在墙头发现血手指拇印的经过,说了一遍,又说:“过了两天,张牧之来参议会议事,我晃眼看到他有个手指拇包皮着纱布,当时我只感到奇怪,没当回事。现在想来,莫非……”
  “难说,说不定张牧之本人就是个江洋大盗,不光是窝藏了独眼龙、张麻子一伙。”王特务的脑子也很灵的。
  “那么,这一台戏就更好看了。”黄大老爷冷笑地说,“这一回要钓大鱼了。”
  话又说回来,独眼龙那天晚上带了两挺机枪,偷偷进了县衙门去见张牧之和陈师爷。张牧之见了很欢喜,问独眼龙从哪里搞来的,独眼龙说了缘由。陈师爷却在心里打鼓:“这种新机枪,就在这个县里找遍了,也找不出十挺来,这个于子怎么一个人就抓住了两挺?既然抓住两挺机枪了,还怕三五十个拿烂枪的团防队来攻打吗?为什么要向西山退呢?”
  “嗯,这里有鬼。”陈师爷说。
  “啥子有鬼?”张牧之问。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