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夜幕下的哈尔滨 - 3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勃的爸爸原是张作霖手下一个团长。一九二四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打败了吴佩孚,带着一班人马在大雪纷飞的一天开进了北平城。刘勃的爸爸就是这一班人马中的一个。他官虽不大,却是张作霖的嫡系,他们同是从“绿林大学”那青纱帐里走出来的。老子进了北平,儿子跟着也就来了。在第二年春天,年已十八岁的刘勃上了北平的高中。他书念的不怎么好,情欲的需求却来得早。到学校不久,他就卷进追逐女师校花刘丽影小姐的旋涡中去了。他借着奉系军阀得胜之气,一上手就要把别人从这个枝花身边挤出去。这下子惹翻了一群小地头蛇,把他堵到小胡同里一顿暴揍,好险没送了小命,养了一个月才从床上爬起来。起来之后,到学校一了解,不仅枝花的边沾不上了,如果不注意,还时时有再被撂倒的危险。那年月东北人在关里本来是趾高气扬的时候,真是“妈拉巴子当免票,后脑勺子是护照”,骂两句东北粗话,拍拍扁平的后脑勺子,连看戏都不用花钱。在这种气焰下的刘勃当然咽不下这。口恶气了。但是他细一打听之后,才知道这群小地头蛇原来是抱成一个团的,都是“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团员,是有政治背景的。这样一来他更感到孤掌难鸣了。他觉得要想与之抗争非得也有一帮人不可,这帮人上哪找去呢?经过一段观察,他发现还当真有一群同学和这帮小地头蛇不断进行着较量。于是他就主动向这群同学靠拢,同学也有意团结他,渐渐地他就参加了他们的活动,这时他才知道他们还在传看着一些进步书刊杂志。他对这些虽然不感兴趣,但是已经离不开这群同学了,只有和他们在一起他才有安全感,才有复仇的希望。于是他也就看起那些进步书刊来。看是看,却吸收不了,只是过眼烟云,敷衍一下而已。不久,一件突然的事情发生了:刘勃的爸爸,那位张作霖手下的嫡系团长,竟然因为敲诈勒索,克扣军晌,让张作霖给枪毙了。张作霖本是处处都护着他那些绿林弟兄的。但是从进关以后,这些绿林好汉闹得太凶了,惹得怨声载道,民愤沸腾,张作霖一看不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抓出来一个不大不小的团长,就地正法了。这不过起杀一儆百,敲山震虎的作用,并借以塞民众之口罢了。但是这件事对刘勃来讲真是祸从天降,好像雷轰头顶一样,他在悲痛中竟恨起张作霖来。虽然张作霖悄悄地给了他家一笔很可观的抚恤金,但这终抵不住那活着的靠山有力量啊!何况还有一些他爸爸的生前友好,都异口同音说他爸爸死得冤枉,比他爸爸罪孽深重的有的是,为什么偏偏枪毙他呢?他只不过是一条替罪羊而已。这些话吹进他耳朵里越多他恨张作霖的情绪越增长。而当那些进步同学围着他讲解的时候,又把恨张作霖个人的情绪扩展为恨整个军阀,整个统治阶级,整个豪门权贵了。说也怪,过去他看那些进步书刊总觉得格格不人,这时却越看越顺眼,一股脑儿往脑子里钻了。于是他便进一步表示要和这些同学站在一起,为打倒军阀,推翻旧时代而奋斗!刘勃爸爸被枪毙后不久,便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三一八”惨案。北平各大、中学校实行总罢课,冲上了斗争的第一线。刘勃在斗争中表现得特别积极,“打倒军阀!”“打倒张作霖、段棋瑞!”“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提出的行动纲领比谁都“左”。他这个人本来是比较聪明的,别看个头不大,脑子反应可灵敏,圆眼珠子一逛荡就是一个道。因此他在这些进步同学中很快就露出了头角,不久就参加了共青团。那时团的组织名称才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还是改称后第一批发展的团员,所以很快就成了骨于。;一九工七年十月,中共北方局派人到沉阳召开了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刘勃由于是东北青年,就被派回来,参加筹备共青团满洲团省委的工作,成了一名团省委委员。这时他才二十岁,真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个人求发展的欲望得到了初步的满足和强烈的刺激。那争枝花,报私仇的愿望反倒淡薄了,他有了更高的需求。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哈尔滨发生了反五路斗争,刘勃被派到哈尔滨来做学生工作,在斗争中学生成了一支最有生气的主力军。十一月九日举行示威游行,学生队伍走在最前面,刘勃又站在学生队伍的第一列,他雄赳赳气昂昂地高呼着口号,表现了非凡的英雄气概。但是没想到反动军阀下令开枪了,而且首先是对准第一列学生进行猛烈射击的,他身边的同志几乎都中弹牺牲了,他却侥幸地只伤了肩部。但他也随着牺牲者倒在血泊中了,任凭反动军警踏着他的身体跑过去,他也纹丝不动。当那被血洗的大街跑散得空无一人的时候,他从死尸堆里爬出来了。他浑身战栗着回头看了一眼,便大叫一声,像发疯一样逃走了。他发着高烧躺在病床上,脑子里轮番出现的都是那些鲜血淋漓的场面,那飞溅的鲜血,痉挛的肉体,抽搐的手足,扭歪的面孔,凄厉的叫声,绝命的呼嚎,都使他惊魂难定,后怕不已。残酷的流血斗争,可以把无私的人锻炼得更加无畏;也可以使那些唯我主义者吓破肝胆,刘勃就是这后一种人。同志们牺牲时溅到他身上的热血非但没给他增加任何热量,反而使他齿冷心寒。他几乎想从此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再也不干这危险的职业了。对他这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阴暗心理,组织上当然无从得知,同志们也难以发觉,反而都认为他在战斗中冲杀在前,血染疆场,是一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英雄。因此,在他养伤治病期间,组织上在最困难的条件下给他弄来最有效的药品,派来专人护理,凡是能来看他的同志都来了。真情的慰问,诚挚的鼓励,热烈的赞扬,崇高的评价,都裹在一起,像一股滚烫的热流向他那已经接近冷却的心里涌来。经过这一阵猛烈的加温,他的热度又增高了。而且他还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来:虚假可以变成真实,伪装可以骗人。只要把脸皮增厚,把手伸长,善于利用那有利的时机,便可得到那些想得到的东西。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便是像刘勃这种自觉做坏事,而又不断总结经验的人。他在一片赞扬声中,乘机而起,披着英雄的外衣,又慷慨激昂地干起来。没有多久,便一跃再跃,从团省委委员被提为宣传部长,后来又兼学运部长,又成了代理团省委书记,一直到现在的职务,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直步青云了。但是刘勃并不以此为满足,自己已经快到三十岁了,子日三十而立,自己不能总与青年学生为伍,应该到省委的领导岗位上去,指挥指挥全局的工作了。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没有突出的表现不行。“反五路”斗争使自己成为英雄,现在还能发动一次什么斗争呢?偏巧这时候省委正在酝酿搞“飞行集会”,于是他就积极提出建议,表示要带领青年团员冲锋陷阵。当然,他也曾想过安全问题,他觉得这种集会虽然看上去非常冒险,像在刀尖上跑路,悬崖上摔跤一样,但是在危险中也有安全的一面,因为它是在一刹那间骤然进行的,就像闪电一样,突然间凌空而过,使人们措手不及,也可能兵不血刃地获得成功呢。人生需要冒险,只有经过冒险获得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刘勃便陶醉在这次集会成功的幻想里。他期望由此一举震动白山黑水,突现出自己的雄才大略,再现出他这塞外英雄的气概。因此他就毛遂自荐,取得了集会的指挥大权。他这时万万没有想到,枪声又会在他眼前爆响。当集会的人群外面警笛嘶鸣、枪声四起的时候,他还能勉强控制住不断袭来的恐惧心理,而把率众往外冲杀的危险任务交给了王一民。王一民冲开了一条血路,刘勃也和几名团干部顺着这条血路往出跑。跑了没几步,一队警察从斜路上杀过来,喷着火舌的枪口直对着他们,他身旁有两名同志随着枪声倒下去了,血又溅到他身上!猛然间,“反五路”游行大示威那吓人的场面又在他脑子里出现了。那痉挛的肉体,扭歪的面孔,重现在他眼前,那凄厉的叫声,绝命的呼嚎又响在他的耳旁。他这回并没中弹,但他忽然间觉得腿发软,心发颤,眼发花,头发昏,便一头栽倒在地下。他这回没有埋在死人堆里不动,而是连滚带爬往后退。这时候混战才刚刚开始,那些来闲逛北市场突然遭遇战斗的游客正四处奔跑。刘勃爬到奔跑的人群旁边,站起身来,往人群里一裹,顺着大溜就冲出了市场。他没命地往前跑,什么集会?什么革命?什么指挥司令?全他妈不管了,谁指挥谁呀,逃命要紧。刘勃根本没想到敌人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多,枪打得这么紧,这么狠。他觉得这一下子大概全完了,领头冲出去的王一民肯定是没命了,连李汉超恐怕也难幸免。他从北市场一口气跑到道外最繁华的正阳大街,这条大街可马路上也都是奔跑的人群。人们从每家商店里跑出来,每家商店也都在摘幌子,关栅板。爆豆一样的枪声一直传到这里,不断有些警察拎着枪往北市场方向奔跑,这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怖感。小孩吓得直哭,妇女扯着嗓子直喊,刘勃感到好像世界末日要到了。他穿过正阳街,从南三道街奔到裤裆街又奔到桃花巷。等到跑回许公路住处的时候,他已经喘不上气来了。他这许公路住处就是临时团省委机关。他和一个管收发的叫关静娴的女同志住在这里,因为两个人都没有结婚,年龄又合适,就由组织批准,两人结成了没有举行婚礼的同居夫妻。这样不但工作起来方便,而且也便于掩护。在他们中间,关静娴的爱是真挚的,纯洁的。她不但爱慕刘勃,还钦佩他,敬重他,他是她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刘勃并不爱关静娴,他嫌她不美丽,不标致,不温柔,不体贴,不懂得生活,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和学习。有时他真觉得她像一只呆头呆脑的笨鹅,而不像他想象中的理想情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鸟。他觉得他和她在一起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或者说是暂时满足一下情欲的需求,迟早他是要丢掉这只笨鹅,而去捉只小鸟放进他的窝里的。他跑回住处的时候关静姻还没有回来。本来他是不让她去参加今天的集会的,一个管收发的,不去参加集会是完全有理由的。但是她非去不可,而且热情十分高,天刚亮就爬起来了。等到刘勃起来,她把饺子都包皮好了,好像要过年似的,忙乎得心真盛。刘勃一看拦不住她,也只好任她去了。现在她还没回来,难道说她也跟着打上了?还真备不住呢,这只笨鹅什么蠢事都能干出来。他们住在一座老式木板楼的二层楼上,楼不大,二楼上只住两家,一家住两间房子,中间是堂屋地,楼梯就在这中间。邻居是一对小学教师,星期天领着孩子上太阳岛去了。现在整个楼上就只有刘勃一个人。他忽然感到孤零零地难熬,心里也火烧火燎地难受。他从这间屋子走到那间屋子,又一头扎到楼梯口上,他盼着关静娴能快回来,他多么需要知道外面的情况啊!他虽然对集会已经做出失败的估计,但那终究是猜测呀,究竟怎样呢?这关乎他下一步行动啊!下一步得怎么走?他不知道,他只能坐卧不安地满屋子乱窜。正当他感到累了,一头倒在床上的时候,木板楼梯响起来了,不是一个人的脚步声,声音急促而忙乱。刘勃一个高从床上蹦起来,他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在他听来这脚步声中简直带有杀气,是不是抓他来了?他两步蹦进里屋,关好里屋门,回身要往窗户台上跳。正这时,他听见外屋门响,有人在讲话,是女人的声音,声音好熟,他忙又跑回屋门前,扒门缝往外看。不看则已,这一看又吓了他一大跳。只见关静娴原来那红红的面孔变成了灰白色,乌黑的头发从腮边披散下来,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前大襟扯破了,一片血污使蓝色的前大襟变成了绦紫色。她最要好的同学姐妹、共青团员小吴架着她站在门前。“怪呀,没有人门怎么开着?”关静娴喘息着说。“你靠门框站着,我上里屋看看去。”小吴刚要迈步,里屋门开了。刘勃从里面冲出来。“你回来了!”两人女人几乎同声说。刘勃没有回答,他冲到关静娴面前,看着她血污的前胸问道:“你怎么了!”小吴忙说:“娴姐让警察用洋刀砍伤了。快,快搀她上床。”刘勃忙和小吴架着关静姻往床前走。刘勃一边走一边问:“外边怎么样?”小吴说:“打的可激烈了,我们的人死伤很重。”关静娴吃力地说:“还有被捕的。”小吴接着说:“对,我们快走到正阳街的时候,听见后边屁驴子响,回头一看,罗世诚满身血污地被捆绑着塞在车斗里……”“什么?罗世诚被捕了!”刘勃猛然站住。他手一松,几乎把关静娴闪倒。关静娴痛苦地呻吟了一声。小吴忙把关静娴扶住,瞪了他一眼说:“你是怎么了?”“没什么。”刘勃忙又扶住关静娴,和小吴共同把她放躺在床上。“娴姐的伤很重,你看怎么办哪?”小吴焦急地问刘勃。刘勃一屁股斜坐在床边上,眉头结个大疙瘩,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地板,嘴里好像还嘟哝一句什么话。“你说什么?”“唉!不要问他了。”关静娴声音微弱地对小吴说,“一会儿你上孔氏医院去找小景,看她能不能来,不能来就让她给我拿点治红伤的药来……”“对,找景秀莲去!这回用上她这个女护士了!”刘勃忽然插进来对小吴说,“一定让景秀莲来,你马上就去!”“那你可好好看护着娴姐。”小吴一边边准备往外走一边说。“不。我也立刻就走。”小吴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你也就走?”关静娴吃力地抬起脑袋说:“你上哪去?”“我要找省委领导同志汇报,要想办法营救罗世诚,这是个好团员,好同志,青年团的工作少不了他,党的事业少不了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营救他出狱。”刘勃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拿出一个半旧的红色牛皮皮包皮,把牙刷、牙膏、香皂等盥漱用具都塞了进去,又翻出几件衬衣之类的东西往里塞。关静娴支持着撑起身子问道:“你去汇报还拿那些东西干啥?”“我,这个……”刘勃的圆眼珠子逛荡了一下说,“我实话告诉你们吧,我已经决心营救罗世诚,如果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我就可能上宾县或者汤原,去找武装队伍,请他们派人来劫狱……”没等他说完,小吴就着急地喊起来:“那得什么时候回来呀?你走了,谁照顾娴姐呀?”“有你,有组织呀!还可以让景秀莲住到这里嘛,她是护士呀。”小吴眼睛瞪起来了,她甚至有点口吃地说:“可,可谁也不能代替你呀,你们是,是夫妻呀!”“这是什么话!还有没有点革命者应用的觉悟!”刘勃也瞪起了眼睛,他眼珠子本来就圆,这一瞪竟像牛眼睛一样大。他口沫飞溅地斥责道,“说什么夫妻关系不能代替,在我们革命组织里这种陈腐的观念早就应该抛弃了!我们中间是一种崭新的关系,同志的关系。同志这种神圣的字眼胜过了父子兄弟姐妹以至夫妻,胜过了一切的一切,我和关静娴首先是同志关系,就像你和她一样。我们的结合也是工作上的需要,工作需要我们结合就结合……”“如果不需要呢!”关静娴那灰白色的脸涨红起来了,她呼吸急促地问道。“这……”刘勃的圆眼珠子又逛荡了一下说,“这都由组织来决定。作为一个革命者,我们个人还有什么东西呢?什么也没有,也不应该有。我们的一切都是属于革命的,革命需要我们怎么办就怎么办。例如现在革命需要我马上走,我就必须服从!”他把皮包皮盖一合,用左手一提,举起右手招了招说,“好了,再见吧,我争取快回来。”刘勃话音一落,转身就走。他身子转得那么快,就像脚上安了一个转轴一样。两个女人谁也没想到他话收得这么快,好像连个句号都没画。她俩目瞪口呆地愣了一下,关静婚先哭出声来,小吴也伏身在她的膝盖上了。刘勃连蹦带跳地跑下楼梯,好像楼房就要塌下来,不赶快跑就要被压死一样地冲出楼门。他拔开脚步就往火车站方向走,走出去还没有一百米,戒严开始了!他这时满可以折身跑回他的住处,躲完戒严再走,但是他没有。他怎么能再回去呢?他口沫飞溅地说了那些话,就是为了赶快从那里脱身哪!罗世诚已经被捕了,那么大点一个毛头小青年,敌人打两巴掌再给点好吃的,就会什么都说出来,说不定马上就会领着敌人来抓自己呢。他相信,在罗世诚供出的捕人名单上,第一名就得写上刘勃二字。他随着慌乱的躲避戒严的人群又跑了几步,便一头扎进一家小酒馆。小酒馆里挤满了人,幌子已经摘下来了,可是后灶里刀勺还在响,跑堂的还在往上端菜。大概有人吃,他们就卖,不卖怎么赚钱哪!刘勃挤了一个座位,要了一盘炒肉拉皮,一壶白酒,就喝起来。他一边喝着一边向马路上看,他总觉着罗世诚会被敌人牵着从这里走过去。他的酒快喝完了,他所想象的场面还没有出现。他看了一下表,他盼望戒严快结束,只要自己能踏上火车,危险就过去了百分之八九十,再能顺利地到达齐齐哈尔市,那危险就过去了百分之九十九。原来他妈妈早已改嫁给他爸爸手下的一个营长了。不久营长也变成了团长,就驻防在齐齐哈尔市。他现在就是想到他这亲妈后爹那里去,在后爹的庇护下,安全就会上升到百分之百了,只是要管他叫几声爸爸。叫就叫吧,他也是个团长,并不比亲爸爸小,大概给他刘勃当爸爸的,都得在团长以上了。戒严终于结束了。刘勃冲出小酒馆,直奔车站而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