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哑证人 - 十三、特里萨·阿伦德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早上,我们照唐钠森医生告诉的地址去找特里萨。
  开始,我曾向波洛建议,最好先拜访一下律师珀维斯先生,可波洛强烈地否定了我的想法。
  “不行,我的朋友,绝对不行。我们到他那里能说什么呢——为了了解情况,我们向他提出什么理由呢?”
  “你的理由经常是现成的,波洛!任何过去用过的谎话都可做为理由,不是吗?”
  “相反,我的朋友,象你说的‘任何过去用过的谎话’都不行了。对一个律师说那些谎话不灵。我们会让他——你怎么说的——赶出来,并受到尖刻的责难。”
  “噢,好吧,”我说,“那我们就别冒那个险了!”
  所以,我刚才说了,我们一早就到特里萨-阿伦德尔住的地方去了。
  特里萨小姐的宅邸位于切尔斯区,可俯瞰小河的地方。室内布置是现代式样,相当豪华,有闪烁的镀铬家具和集合图形的厚地毯。
  我们等了几分钟厚,一个姑娘走进屋子,好奇地大量着我们。
  特里萨-阿伦德尔看上去有尔十八、九岁。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一眼看上去颇象用黑、白颜色绘出的一幅夸张的素描画。她的头发乌黑发亮——脸上抹了厚厚的一层粉,使她的脸死人般苍白。她拔了眉,又异想天开地修饰了一番,这样,她的模样显得又奇特,又滑稽。只有嘴唇是唯一又颜色的地方,在白脸衬托下,红得发紫、耀眼。她也给人这种印象——我不知道是怎么给的这种印象,因为她对人实在冷淡,使人厌恶——她精力旺盛,远远超过大多数人。她身上蕴藏着一种没释放出的能量,象扬气起鞭子一样,一旦落下,定会使这种能量迸发出来。
  她以冷若冰霜的神态和询问的目光,打量完我,又打量波洛。
  波洛厌倦了骗人的把戏(我希望如此)。这次,他递上自己的名片。她用手指夹着名片,把它转来转去。
  “我想,”她说,“您是波洛先生?”
  波洛彬彬有礼地向她鞠了一躬。
  “听候你的吩咐,小姐。你能允许我占用你几分钟宝贵的时间吗?”
  她微微模仿波洛的样子,回答说:
  “很高兴,波洛先生,您请坐。”
  波洛小心翼翼地在一张较矮的方形安乐椅上坐下来。我搬了一把镀铬的直背椅坐下。特里萨随便坐在壁炉前一个矮凳子上,她递给我们两人香烟,我们谢绝了,她自己便点燃了一支。
  “你可能早知道我的名字了吧,小姐?”
  她点点头,说:
  “伦敦警察厅的小矮人,是不是?”
  我认为波洛不喜欢特里萨对他的这一描述。他以一种加重的语气说:
  “我关心犯罪问题,小姐。”
  “真让人毛骨悚然,”特里萨-阿伦德尔以厌倦的声调说,“我想起来我丢了一本亲笔签名的纪念册。”
  “我现在关心的事是,”波洛继续说,“昨天我收到你姑姑的一封信。”
  她的眼睛——细长的杏仁眼——微微睁大了点,她的嘴里喷出一缕青烟。
  “从我姑姑那里收到一封信,波洛先生?”
  “小姐,我是这么说的。”
  她嘟哝着:
  “很对不起,我让您扫兴了。可说真的,您知道世上没有您说的这个人了!我的姑姑全都死了。最后一个姑姑是两个月前去世的。”
  “是埃米莉-阿伦德尔小姐吗?”
  “是的,是埃米莉-阿伦德尔小姐。波洛先生,您不会从死尸那里收到信,对吧?”
  “有时我也从死尸那里收到信,小姐。”
  “这多可怕啊!”
  她的声音钟出现了一种新的音色-一种突然警觉和留心的音色。
  “波洛先生,我姑姑信中说什么了?”
  “这个,小姐,目前我还不能告诉你。你明白吗,这是一件有点儿,”——他咳嗽了一声——“微妙的事。”

  室内一片沉静。特里萨-阿伦德尔抽着烟。过了一会儿,她说:
  “这一切听起来还极为秘密,有意思。但具体说来,我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我希望,小姐,你同意回答我几个问题。”
  “问题?关于什么方面的问题?”
  “有关家庭方面的问题。”
  我又一次看见她的眼睛睁大了。
  “听上去夸大其词!您能不能举个例子。”
  “当然可以了。你能告诉我你哥哥查尔斯现在的住址吗?”
  她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她潜伏的能量不见了。好象缩进了一个个贝壳里。
  “恐怕我告诉不了您。我们互相通信不多。我想他已经离开英国了。”
  “我明白了。”
  波洛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讲话。
  “这就是您要了解的一切吗?”
  “噢,我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一个问题是——你对你姑姑分配她遗产的办法满意吗?再一个问题是——你同唐纳森医生订婚有多长时间了?”
  “您一会儿问这,一会又问那,您说是不是?”
  “Ehbien(这是法文。意思是:那不好吗?——译注)?”
  “Ehbien(这是法文。意思是:呃,好——译注)——既然我们是如此陌生!——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不关您的事!赫尔克里-波洛先生。Canevousregardepas(这是法文。意思是:别再管这事情了——译注)。”
  波洛认真地观察了她一会儿,然后站了起来,一点也没有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是这样!噢,好吧,或许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小姐,请允许我祝贺你法国音发得那么准确。也祝你早上好。走,黑斯廷斯。”
  我们走到门口时,姑娘又开口了。我又想起吧她比做高悬的鞭子的比喻了。她没有离开她原来的位置,但她说出的两个字却象轻轻地扬了一下鞭子。
  “回来!”她说。
  波洛慢慢地走回来。他重新坐下,用探询的目光盯着她。
  “我们别再演戏了。”她说,“可能您会对我有用,赫尔克里-波洛先生。”
  “听到你这么讲,我很荣幸,小姐——我能有什么用?”
  在喷出两缕香烟的烟雾间,她非常平心静气地说:
  “告诉我,怎样才能使遗嘱失效。”
  “你要找一个律师……”
  “是的,要找一个律师,或许——假如我认得这样一个有用的律师就好了。而我所认得的律师都是很正派的体面人!他们告诉我说,我姑姑的遗嘱符合法律手续,任何要辩驳的企图,都是徒劳的,白花钱!”
  “你不相信他们讲的?”
  “我相信任何事情总会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只要您不理会讲不讲道德,并准备花钱。我准备花钱。”
  “你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给我钱,我就准备不讲道德了?”
  “我发现大多数人是这样!我看不出为什么您会是个例外。当然,人们总是主张坚守自己的贞节,而且首先是保持自己的正直,绝不会轻易接受贿赂。”
  “你说的对极了,那是我所演的戏的一部分,是不是?但是,假如我准备好——不讲道德了——你认为我能干什么呢?”
  “我不知道。但大街都知道您是个聪明人。您可以想出一些计谋来。”
  “什么样的计谋?”
  特里萨-阿伦德尔耸耸肩。
  “那是您的事。您可以把原来那份遗嘱偷走,再用一个伪造的遗嘱来代替……也可以绑架劳森,并恐吓她,让她承认是她威吓埃米莉小姐,使她写了新遗嘱。然后再拿出一份过去劳埃米莉在病榻上写的遗嘱。”

  “你丰富的想象使我大吃一惊,小姐。”
  “好吧,现在您怎么回答呢?我够直率的了。假如您一本正经地拒绝的话,这里是门,您可以走。”
  “现在倒不是一本正经地拒绝——然而……”波洛说。
  特里萨-阿伦德尔笑起来。她看看我。
  “您的朋友,”她说,“看来吓得目瞪口呆。我们是不是让他出去,到街上走一走?”
  波洛有点生气地对我说:
  “我求求你,控制一下你那美好、正直的本性,黑斯廷斯。”他又对特里萨说:“我请求你原谅我的朋友,小姐。正如你看到的,他对人诚实,也很守信义。他对我无限忠诚。可是,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要强调一点,”——他使劲地盯着她看——“不管我们干什么事,都要严格地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她略微扬起眉毛。
  “不过,法律,”波洛沉思地说,“有很大的幅度。”
  “我明白,”她微微一笑,“好了,这一点我们都领会了。您是否想讨论一下分给您多少钱呢——假如最后我们成功了,得到了钱的话?”
  “这一点也可以达成协议。给我一些好看的小玩意儿——这就是我所要的,行吗?”
  “一言为定,”特里萨说。
  波洛向前倾了倾身子,说:
  “小姐,你听着,通常——一百个案子中有九十九个我是按法律办的。第一百个——呃,这第一百个就不同了。简单说,这第一百个案子通常大有油水……但不得不秘密地干,你懂吧——要非常秘密地干。我的名誉不能因此受损。我不得不小心。”
  特里萨-阿伦德尔点点头。
  “所以,我应该掌握案件中全部事实!我应该掌握真情!你很清楚:人一旦掌握了真情,那就比较容易知道该说什么谎话了!”
  “看上去非常合乎情理。”
  “那么很好。现在告诉我,你姑姑的遗嘱是什么时候写的?”
  “四月二十一日。”
  “前一个遗嘱是什么时候写的?”
  “埃米莉姑姑五年前写过一个遗嘱。”
  “它的条文是……”
  “一部分遗物给埃伦,另一部分给以前在这儿的那个厨师,她的全部财产分给她弟弟托马斯和她妹妹阿拉贝拉的孩子们。”
  “这笔钱委托给别人代管吗?”
  “不,是无条件地留给我们的。”
  “现在讲仔细一点。以前你知道这个遗嘱的条文吗?”
  “噢,知道。查尔斯和我都知道——贝拉也知道。埃米莉姑姑对此毫不隐瞒。事实上,假如我们有人向她借钱,她经常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就会得到我全部的钱。你们应该同意我的安排。’”“假如因生病或者发生任何其他不幸而急需用钱时,你姑姑会拒绝借给你们钱吗?”
  “不,我想她不会的,”特里萨慢条斯理地说。
  “但她认为现在你们全都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
  “她是这样认为的——是的。”
  她的声音中饱含辛酸。
  “但是你——你的钱不够吗?”
  特里萨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她说:
  “我父亲留给我们兄妹每人三万英镑。保险投资利息每年大约一千二百英镑。所得税抽走一部分,靠这样一笔不算少的收入,我们可以过得相当不错。但是我……”她的声音变了,她苗条的身躯挺得直直的,脑袋向后仰着——我感到她身上蕴藏着的惊人的活力都涌现出来了——“但是我不满足,我需要更好的生活!我想要世界上一切最好的东西!最好吃的食物,穿最漂亮的衣服——一切都要第一流的——最美的东西——一般的流行式样的的都不行!我要生活和享乐——到地中海去,躺在夏天温暖的海水里——我要赌博,为围着桌子坐着,和那些赌徒一起数一迭一迭的激人心弦的钞票——我要举行宴会——疯狂的、荒唐的、奢华的宴会——我要这腐朽世界上流行的一切——我不是想将来某一天有这一切——我要现在享受!”

  她的声音惊人的激动、热烈,她是那样振奋,完全处于自我陶醉之中。
  波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
  “我想,你现在已经得到了吧?”
  “是的,赫尔克里——我得到了!”
  “三万英镑还剩下多少?”
  她突然笑了起来,说:
  “还剩下二百二十一英镑十四先令七便士。这是精确的余额。所以,你瞧,小矮人,办成了才能付给你钱,要是办不成——就没有钱。”
  “既然是这样,”波洛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吻说,“肯定能办成。”
  “你是个伟大的小矮人,赫尔克里。我很高兴我们能在一起合作。”
  波洛象搞交易的人那样继续说:
  “还有几件事,我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下。你服麻醉剂吗?”
  “不,从来不服。”
  “喝酒吗?”
  “喝得挺多——但不是因为喜欢喝酒。我的朋友们喝,我就和他们一块儿喝,但我明天就可以戒掉。”
  “这很令人满意。”
  她大笑着说:
  “我不会在酒后吐真言的,赫尔克里。”
  波洛继续说:
  “有什么风流韵事?”
  “过去很多。”
  “现在呢?”
  “只有雷克斯。”
  “那就是唐纳森医生了?”
  “是的。”
  “他看上去同你所提到的那种生活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噢,您问是什么原因吗?那么我问您,为什么朱丽叶爱上了罗米欧?”
  “好吧,尊重莎士比亚的看法,原因之一是,因为罗米欧碰巧是朱丽叶遇到的第一个男人,一见钟情。”
  特里萨慢慢地说:“雷克斯不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我曾遇到很多男人。”她低声地加了一句,“但是我想——我感到——他将是我所看上的最后一个男人。”
  “他是个穷人,小姐。”
  她点点头。
  “他也需要钱吗?”
  “需要得都快发疯了。噢,不过他不是因为我说的那些原因而需要钱。他不想要奢华——或者美——或者刺激——或者任何这类东西。他会穿着一件衣服,一直到穿破出同为止——他会相当高兴地每顿午餐都吃冷冻的排骨,早晚在破锡盆里洗澡。如果他有钱,就全都用来买试管和试验室里其他设备。他有抱负。专业对于他就是一切。专业对于他更重要——比我对他还重要。”
  “他知道阿伦德尔小姐死后你会有钱吗?”
  “我告诉过他。噢!是在我们订婚后,如果这是您要查明的,他倒不是为了我的钱而要娶我。”
  “你们还订着婚?”
  “当然了。”
  波洛没有回答。他的沉默看上去倒使她感到不安。
  “当然我们还订着婚,“她提高了嗓门重复道。然后又加上一句,”您——您见到他了?”
  “我昨天见到他了——在马克特-贝辛镇见到的?”
  “那您对他说什么了?”
  “我什么也没说。我们指示向他问你哥哥的地址。”
  “查尔斯?”她是声音又升高了。“您想找查尔斯做什么?”
  “查尔斯?谁想找查尔斯?”
  这是一个新的声音——一种令人愉快的男声。
  一个脸晒得黝黑的年青人,笑眯眯地走进屋里。
  “谁在谈论我?”他问道,“我在客厅里听到说我的名字,但我没偷听。在青少年犯教养感化院,他们对偷听的规定是很严的。喂,特里萨,亲爱的,是怎么回事?赶快告诉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