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牙医谋杀案 - 第八章一十五,一十六,厨中自有深闺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同阿格尼丝弗莱彻的会面是在赫特福德谢尔的一家几近废弃的茶馆里,因为阿格尼丝很不愿意在莫利小姐严厉的眼皮底下说出她的话来。
  头一刻钟全都用来聆听究竟阿格尼丝母亲的家教有多么严格了。还有,她父亲虽然是个烟酒小贩,却从来没有和警察发生过什么摩擦,他遵守关门打烊的时间精确到秒。在格洛斯特郡的小达林镇上,阿格尼丝的父母的确是受到广泛的尊重和敬仰的。弗莱彻太太的六个孩子(其中两个未成年就夭折了)从来没让他们操过哪怕最少的闲心。而如今要是阿格尼丝跟警察扯上了一丁点什么瓜葛,妈妈和爸爸说不定会给气死的,因为正象她刚才已经说过的那样,他们从来都是抬着头做人的,从来没让警察找过这种麻烦。
  翻来覆去地说够了这些话,还对各种各样的细节作了补充之后,阿格尼丝才接近了一点这次会见的主题。
  “我不愿意跟莫利小姐说什么,先生,因为您知道,她说不定会怪我没早说出来。可我和厨娘,我们仔细谈过这事,觉得这跟我们毫不相关,因为我们从报上白纸黑字地看到关于莫利先生把药弄错了,于是开枪自杀,手枪还在他手里等等这一切,这看起来确实再清楚不过了,是不是,先生?”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到不对劲的呢?”波洛希望用鼓励,而不是直接的发问来接近她许诺要给出的那意想不到的东西。
  阿格尼丝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在报上看到关于弗兰克卡特——就是内维尔小姐的年轻人的报道的时候。当我读到他朝雇他做园丁的那位上开枪时,呃,我想,看来他可能是脑子有点不正常,因为我知道有些人就象那样,总觉得别人在迫害他们哪,四周都是敌人哪什么的,到最后连把他们关在家里都危险了,只好送进收容所去。我想,弗兰克卡特可能就是那种情况,因为我清楚地记得他经常指责莫利先生,还说莫利先生在反对他,要把他和内维尔小姐分开。但是当然了,她才听不进对他不好的话呢,而且我们——爱玛和我都认为她做得对,因为您不能否认,卡特先生长得挺好看,是个绅士。当然,我们都认为他不会对莫利先生干出什么事。但我们只是觉得有点怪,但愿您明白我的意思。”
  波洛耐心地问:“有什么怪的呢?”
  “就是那天上午,先生,莫利先生自杀的那天上午。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该跑下楼去拿信。邮差早来过了,可那个阿尔弗雷德还没把信送上来。如果有莫利小姐和莫利先生的信,他会送来的,但要是只为爱玛或是我,不到吃午饭他才不会费心送上来呢。
  “所以我走到楼梯平台上,朝楼梯望去。莫利小姐不喜欢我们在主人的工作时间下到前厅去。可我想,说不定能正好看到阿尔弗雷德带病人去主人那儿,他回来的时候我就可以叫住他了。”
  阿格尼丝的呼吸有些急促起来,她深吸一口气,又接着往下讲。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他——就是弗兰克卡特。他站在楼梯当间——我是说我们的楼梯,就在主人那层楼的上面。他正站在那儿等着,眼睛看着下面——现在我越来越感到这事有点奇怪了。他好象在专注地听着,但愿您能明白我的意思。”
  “那时候几点?”
  “一定是快到十二点半了,先生。我那时在想,瞧,现在弗兰克卡特来了,可内维尔小姐今天不在,他会不会失望呢?我在盘算着是不是应该跑下去告诉他,因为看来是那榆木脑袋的阿尔弗雷德给搞忘了,要不然我想他不会跑来等她。就在我正犹豫之间,卡特先生好象是下了决心,他很快溜下楼梯,沿着通往主人手术室的走廊过去了。我心里想,主人可不喜欢这样,我还担心会不会吵起来。但就在这时爱玛叫我,问我干什么去了。我就上楼了。后来,就听说主人自杀了,当然,这事太可怕了,我的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可后来,警察局那个侦探走了以后,我告诉爱玛,我说,我一点也没有讲今天上午卡特先生上来找过主人,她问他真的来过吗?我就告诉了她,她说那也许我应该讲,但无论如何我说最好是等一阵子,她同意了,因为不到万不得已我们都不想让弗兰克卡特碰到麻烦。后来,开始了调查庭审,结论是主人弄药出了差错,感到非常害怕,就自杀了,这象是很合情合理的——呃,当然了,这样也就没必要说什么了。可是两天前读到报上那段消息——噢,可把我给吓坏了!我对自己说,如果他是那种总觉得遭到迫害,到处杀人的疯子,啊,那说不定他真的也杀了主人!”

  她的双眼充满焦虑和恐惧,满怀希望地看着赫克尔波洛。他竭尽全力地往自己的声音里注入宽慰。
  “您可以相信,把这告诉我是完全正确的,阿格尼丝。”
  “我得说,先生,这让我心里轻松多了。您瞧,我一直不停地在对自己说也许我应该讲出来。后来,您瞧,我又想到要跟警察打交道,妈妈该怎么说。她一贯对我们要求很严——”
  “是的,是的”。赫克尔波洛急忙说道。
  他感到,一个下午就听到这么多关于阿格尼丝的母亲的事,这已经令他无法忍受了。
  波洛到苏格兰场去找杰普。一被带到侦探长办公室,赫克尔波洛就说:“我要见卡特。”
  杰普立即斜了他一眼。
  他问:“您又有何高见哪?”
  “你不愿意帮忙?”
  杰普耸耸肩,说道:“哼,我可不会反对。这么做可没好处。谁是内政大臣的心肝宝贝?您老人家。谁能支配半个内阁?还是您老人家。你靠的就是替他们遮羞掩丑。”
  一瞬间,波洛的脑子里浮现出他命名为“奥吉斯王牛厩案”的案件。他不无得意地小声念叨:“很巧妙,是吧?你得承认。可以说想象力非常丰富。”
  “也只有你才会想得出这种事情!有时候,波洛,我真觉得你简直是无法无天!”
  波洛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他说:“并不是这样的。”
  “哦,好吧,波洛,我不是这个意思。但有时候你真是太沉醉于自己那该死的鬼聪明了。你要见卡特做什么?去问问他是不是真的杀了莫利?”
  使杰普吃惊的是,波洛断然点头。
  “是的,我的朋友,就是为了这个。”
  “我想你是以为,如果他干了这事,他会告诉你吧?”
  杰普说着大笑起来。但波洛仍然神色严肃。他说:“也许他会告诉我——是的。”
  杰普好奇地看着他说:“你知道,我认识你很长时间了——有二十年了吧?差不多有了。可我还是不能总搞得清你的意图。我知道你为那年轻的弗兰克卡特伤透了脑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你不愿意他有罪——”
  赫克尔波洛用力摇着头。
  “不,不,你错了。其中另有原因——”
  “我想也许是因为他那个姑娘——那个金发女郎。在某种程度上你可是个感情用事的老家伙。”
  波洛立即被激怒了。
  “爱感情用事的不是我!这是一种英国式的弱点!正是在英国,人们才对着年轻的恋人、垂危的母亲和天真的孩子长吁短叹。我,是讲逻辑的。如果弗兰克卡特是个杀人犯,我当然不会感情用事到去促成他跟一个正派但又平凡的的姑娘结婚,说到底,要是他给绞死了,用不了一两年,她就会忘掉他另寻新好的。”
  “那么你为什么不愿相信他有罪呢?”
  “我实在是想相信他有罪。”
  “我觉得,你是不是在说你已经掌握了什么材料,多多少少可以证明他清白无罪?那为什么不说出来?你对我们可得公平啊,波洛。”
  “我对你们是很公平的。很快,要不了多久,我就会交给你一个证人的姓名和地址。她对你们的起诉将会是非常宝贵的。她的证词可以使对他的诉讼成立。”
  “可是——噢!你简直把我弄得稀里糊涂了。那你为什么还这么急着想见他?”
  “为了让我自己满意”。赫克尔波洛答道。
  他再也没有多说。
  弗兰克卡特脸色憔悴苍白,却仍然让人觉得象是要咆哮起来的样子。他以毫不掩饰的厌恶神情看着他的不速之客,粗鲁地嚷道:“这么说又是你,你这个可恶的小外国佬?你究竟想要干什么?”
  “我想来看看你,跟你谈谈。”
  “好吧,你只管看好了。但我不会跟你谈什么。没有律师我谁也不谈。应该这样,对不对?你不能违反这个。我有权要求在我说话之前有律师在场。”
  “你当然有这个权力。如果愿意,你可以叫他来——但我更希望你不这么做。”
  “我敢说,你是想引诱我自己供出点伤害自己的名堂来,是不是?”
  “记住,这儿就我们俩。”
  “有点不正常吧,不是吗?让你的警察同伙们在外面偷听,这我可门儿清。”
  “你错了,这是你我之间的私人会面。”
  弗兰克卡特大笑起来,表情狡诈而令人不快。他说:“别瞎扯了!这套老把戏骗不了我。”
  “你记得一个叫阿格尼丝弗莱彻的姑娘吗?”

  “从来没听说过。”
  “我想你会记起她来的,虽然可能你从来没怎么注意到她。她是夏洛蒂皇后街58号的客厅女仆。”
  “哦,那又怎么样呢?”
  赫克尔波洛慢慢地说:“莫利遇刺的那天上午,那个叫阿格尼丝的姑娘偶然从顶楼朝栏杆下看了看。她看见你在楼梯上——在等待,在聆听。过了一会儿,她看见你朝莫利先生的房间走去。当时的时间是十二点二十六分左右。”
  弗兰克卡特猛地哆嗦起来,额上渗出了冷汗。他的眼睛逾加鬼鬼祟祟、左右乱转。他怒吼道:“撒谎!这是个该死的谎言!你收买了她——警察收买了她——让她说看见了我。”
  “那时候”,赫克尔波洛道,“照你自己的说法,你已经离开了诊所,正在马利勒波恩路上散步。”
  “是这样的。那姑娘在撒谎。她不可能看到我。这是个肮脏的阴谋。要真是这样,为什么她以前不说?”
  赫克尔波洛平静地说:“那时候她就跟她的朋友和同事,那个厨娘说过。她们又害怕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作出了自杀的裁定以后,她们觉得可以放心了,认为她们没有必要说什么了。”
  “我根本不相信这事!她们是一伙的,就这么回事,一对肮脏的、撒谎的小——”
  后面是一大段狂暴的亵渎性的语言。
  赫克尔波洛等待着。
  直到弗兰克卡特终于停息下来,波洛才又说话了。声音依然是平静、克制的。
  “愤怒而愚蠢的辱骂救不了你。这两个姑娘将把她们所知道的事情说出来,人们会相信的。因为,她们说的都是真话。那姑娘,阿格尼丝弗莱彻,确实看见了你,你当时确实在楼梯上。你并没有离开那所房子。你也确实走进了莫利先生的房间。”
  他停了一下,然后轻声地问:“后来怎么样了?”
  “这都是谎言,我告诉你!”
  赫克尔波洛感到自己非常累——非常老了。他不喜欢弗兰克卡特,一点也不喜欢他。在他看来,弗兰克卡特是个无赖、谎言家、骗子——总之是那种没有他们地球照样转的年轻人。他,赫克尔波洛,只好退后,让这年轻人坚持谎言,而世界也将除去一个最令人不快的栖居者了。
  赫克尔波洛说:“我希望你还是告诉我实情——”
  后果他很清楚。弗兰克卡特是愚蠢的——但他还不至于蠢到看不出坚持否认是他最好、最安全的出路。一旦他承认的确在十二点二十六分进过那间屋子,那他就是把一只脚迈进了坟墓。因为从那以后,他过去所说的一切都完全有理由被视为谎言。
  那就让他坚持否认好了。如果这样,赫克尔波洛的使命就结束了。弗兰克卡特完全可能因谋杀亨利莫利而被判绞刑——而这可能会是公正的绞刑。
  赫克尔波洛能做的只能是站起身来走开了。
  弗兰克卡特还在叫嚷:“这是个谎言!”
  良久的停顿。赫克尔波洛没有站起身来走开。他本来是想这么做的——非常想,但是,他留下来了。
  他身体前倾,说道——他的声音聚集了他强有力的人格中所有使人非相信不可的力量——“我没有对你说谎,我请求你相信我。如果你没有杀害莫利,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告诉我那天上午发生的真实情况。”
  那张朝着他的讨厌的、奸诈的脸动摇了,变得不再坚持。弗兰克卡特使劲抿着嘴唇,眼睛转来转去,充满恐惧,简直是一双动物的眼睛。
  现在形势一触即发了。
  突然,为面临的人性的力量所压倒,弗兰克卡特放弃了抵抗。
  他嘶哑着嗓子说:“好吧,那么——我告诉你。要是你现在骗了我,上帝会诅咒你的!我确实走了进去。我走到楼梯上去,想等到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进去逮住他。我就等在那儿,莫利那层楼的上面。这时一位先生走出来下楼去了——这是个胖子。我正决定过去——这时又有位先生从莫利的房间里出来,也下楼去了。我知道自己得赶快。我走过去,没敲门就溜进他的房间。我决心要跟他说个明白。胡说八道,挑拨我和我的姑娘的关系——该死的——”
  他停住了。
  “怎么样?”波洛问,他的声音仍然是催人的——让人没法不服从——
  “他正躺在那儿——已经死了。真的!我发誓是真的!就象庭审时他们说的那样躺着。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弯腰去看。可他确实是死了!他的手冰凉,我还看见他头上的枪眼周围,血已经结成了痂——”

  回想起这些,他的前额又渗出了冷汗。
  “这时我发现自己陷入困境了。他们会说是我干的。我只碰过他的手和门把手,出门的时候我掏出手帕把两面都擦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偷偷溜下楼。前厅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出来飞快地跑掉了。一点也不奇怪,我感到一片眩晕,直想吐。”
  他停下来,惊恐的目光移向波洛。
  “这就是实情。我发誓这就是实情,他已经死了。你得相信我。”
  波洛站起来,说道——他的声音疲倦而哀伤——“我相信你。”
  他朝门口走去。
  弗兰克卡特叫道:“他们要绞死我——要是他们知道我在那儿,肯定会绞死我的。”
  波洛说:“说出了实情,你也就使自己免上绞架了。”
  “我看不出来会这样,他们会说——”
  波洛打断了他。
  “你的叙述进一步证实了我认为是真相的东西。现在,后面的事就尽可以交给我来办了。”
  他走了出去。
  他一点也不高兴。
  六点四十五分,他到了巴恩斯先生在伊陵的家。他记得巴恩斯先生把这称为一天中的好时光。
  巴恩斯先生在花园里忙碌着。
  他象致欢迎词似地说:“我们需要雨水啊,波洛先生——太需要了。”
  他若有所思地看着客人,说:“您看上去气色不太好啊,波洛先生。”
  “有时候”,赫克尔波洛说,“我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情愿的事情。”
  巴恩斯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他说:“我明白。”
  赫克尔波洛面无表情地环视着小小的花圃里整洁的布置。他小声道:“这花园设计得挺好。一切都恰到好处。虽然小,却很精致。”
  巴恩斯先生说:“当你只有一片小地方的时候,就不得不好好利用它。因为你承受不起计划上失误带来的损害。”
  赫克尔波洛点点头。
  巴恩斯先生接着说:“我看您是找到您的那个人了?”
  “弗兰克卡特?”
  “是的。说真的,我相当吃惊。”
  “您就没想到这事,比方说,是因私杀人吗?”
  “没有。老实说我从没这么想过。一半是因为安伯里奥兹,一半是因为阿里斯泰尔布伦特——我曾相信这是一件间谍和反间谍混杂的案子。”
  “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您阐述的观点。”
  “我知道。那时候我对此深信不疑。”
  波洛缓缓地说:“可您错了。”
  “是的。快别揭我的伤疤了。问题是,人们总是按自己的经历来作出判断的。我跟那种事情打交道太多了。我觉得自己总是在什么地方都看到它。”
  波洛说:“您那时候观察过玩鬼把戏的家伙出牌吧?叫什么来着——逼迫性牌张?”
  “对,正是。”
  “这儿就是这么干的。每次人们对莫利的死想到私人方面的原因,嘿,说变就变!——逼迫性牌张就打到他面前来了。安伯里奥兹,阿里斯泰尔布伦特,这个国家不安定的政治状况——”,他耸耸肩,“至于您,巴恩斯先生,您可比任何人都更远地把我引入歧途。”
  “噢,听我说,波洛,我很抱歉。我以为真是那样的。”
  “您瞧,您以前所从事的工作使您更了解内情。所以您的话很起作用。”
  “呃——我说的话我自己全都相信。这是我能提出的唯一辩解。”
  他停下来,叹了一口气。
  “始终是纯粹的私人动机吗?”
  “完全如此。我费了很长时间才看出谋杀的原因——虽然我曾有过一次绝好的运气。”
  “是什么?”
  “一次谈话中的零碎片段。说真的,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的片段,要是那时我就能领悟到它的重大意义就好了。”
  巴恩斯先生沉思着拿泥刀轻轻擦着鼻子。一小块泥土粘在了鼻子的一侧。
  “您说得太隐晦了吧?”他友好地问波洛。
  赫克尔波洛耸耸肩。他说:“也许,我是在为您对我不够坦诚而感到委屈呢。”
  “我?”
  “是的。”
  “我亲爱的伙计——我根本就没想到过卡特有罪啊。我当时知道的是,莫利被杀前很久他就离开了。我想是不是虽然他说他已经走了,但现在他们发现他并没走?”
  波洛说:“卡特十二点二十六分的时候在那所房子里。实际上他看见了凶手。”
  “这么说卡特没有——”
  “我告诉您了,卡特看见了凶手!”
  巴恩斯先生说:“那——他认清楚他是谁了吗?”
  赫克尔波洛缓缓地摇了摇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新月集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点击阅读]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白牙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黑鸦鸦的丛林,肃立在冰河的两岸。不久前的一阵大风,已经将树体上的冰雪一掠而去。现在,它们依偎在沉沉暮霭之中,抑郁寡欢。无垠的原野死一般沉寂,除了寒冷和荒凉,没有任何生命和运动的含义。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意味着悲哀,而是蕴含着比悲哀更可怕的、远超过冰雪之冷冽的残酷。那是永恒用他的专横和难以言传的智慧,嘲笑着生命和生命的奋斗。那是“荒原”,是充满了野蛮,寒冷彻骨的“北国的荒原”。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