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艳阳下的谋杀案 - 十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柯根德巡官在向警察局长报告。
  “我查到了一件事,局长,这件事相当有意思,跟马歇尔太太的钱有关,我和她的律师深谈了一下,这件事对他们来说,相当令他们感到吃惊。我得到她受人勒索的证明了,你还记得老安思勤爵士赠给她五万镑吧?呃,她现在手里只剩下大约一万五千镑了。”
  温斯顿吹了声口哨,“喔,其余的钱呢?”
  “有意思的就在这一点,局长,她不时会卖一些东西,而每次都要拿现金或是不记名的公债券——也就是说她把钱给了人之后,还不希望能让人追查得到。一定是勒索。”
  警察局长点了点头。“看来的确是如此。而勒索者也在这个旅馆里,也就是说,必定是这三位男士之一。有没有他们的新资料?”
  “还没什么决定性的东西,局长。巴瑞少校是一个已经退休的军人,和他说的一样。住在一间小公寓里,有一份养老金,还有股票上来的小收入。可是他在去年却在银行户头里收进好几笔大数目的钱。”
  “这倒好像值得一查,他的解释如何?”
  “说是赛马赢来的,他的确都到所有的大赛马场去,也都赌马,不过没有固定的户头。”
  警察局长点了点头。“也很难提出反证,”他说:“不过很有问题。”
  柯根德继续说道:“其次,是史蒂文-蓝恩牧师,他的资料没有问题——他原先在苏瑞郡白崖镇的圣海伦教区——因为健康情形不佳,在一年前辞去了圣职。他的病使他进了一家精神病疗养院,他在那里住了一年多。”
  “很有意思。”温斯顿说。
  “是的,局长,我尽量想从负责诊治的大夫那里挖点内幕出来,可是你知道那些医生都是那个样子的——反正很难把他们逼着给你要的东西。可是据我调查所得,这位牧师的毛病在对魔鬼有他的偏执想法——尤其是魔鬼以女人的形态出现——猩红色的女人——巴比伦的妓女。”
  “嗯,”温斯顿说:“也有因此而犯谋杀案的先例。”
  “是的,局长,我觉得蓝恩牧师至少是个可能的嫌疑。已故的马歇尔太太正是这位牧师所说的那样一个坏女人的典型——红头发,以及她的风情等等。在我看起来,要是他觉得他是上天派来毁灭那个女人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我是说,如果他真有那么疯的话。”
  “他没什么和勒索案扯得上关系的地方吗?”
  “没有,局长。我想在这方面可以洗清他的嫌疑。他自己有点小钱,不过不多,最近也没有什么突然的增加。”
  “案发那天他的行踪有没有什么问题?”
  “没法证实,没有一个人记得在路上见过有牧师走过,至于教堂里的那本签名簿,最后一个名字也是三天前填进去的,而且从来没有人去看它。他很可能在,比方说前一天,或是两三天前去,把他签名的日期填成二十五号。”
  温斯顿点了点头,他说:“第三位呢?”
  “贺雷士-卜拉特。局长,在我看起来,他最有问题,他所付的税数量大过他那五金生意所能赚得到的利润。还有,他是个很滑溜的人,他恐怕会想出个很合理的说法来——他在股票市场上做一点股票,也有一两样额外的买卖。呃,反正,他总会有说得通的解释,可是再怎么说,他近好几年来一直从很多无法解释的来源赚了很多钱。”
  “说起来,”温斯顿说:“你认为贺雷士-卜拉特先生是个职业性的勒索者吗?”
  “要不是这样,局长,那就是贩毒。我去见了缉毒组的督察雷季威,他对这事兴趣大极了。好像近来有大量的海洛因进来,他们能抓得到的都是些中小盘。他们也多少知道主使的人可能是谁,可是他们搞不清楚的是这些毒品到底是怎么偷运进国内来的。”
  温斯顿说:“要是马歇尔太太的死是因为她跟这事扯上了关系,不管她本人是不是清白的,我们都最好把这个案子交给苏格兰警场。那就是他的事了,对吧?你怎么说呢?”
  柯根德巡官有点懊恼地说:“我怕你说得不错,局长,如果跟贩毒有关的话,那就是苏格兰场的案子了。”
  温斯顿想了一阵子之后,说道:“看起来这是最可能的解释。”
  柯根德郁郁地点了点头,“是的,不错,马歇尔跟这事已没有关系了——虽然我这里又有了点关于他的情报,如果他的不在场证明不是那么好的话,倒真有点用呢。他的公司好像正摇摇欲坠,不是他和他合伙人的错,只是去年不景气,以及目前贸易与财务一般的状况影响下的结果。就他所知,如果他太太死亡的话,他可以得到五万镑,而五万镑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很有用的数目哩。”他叹了口气,“实在可惜呀,这个人有两个非常好的谋杀动机,却证明了他根本没有关系!”

  温斯顿微笑道:“开心点吧,柯根德,我们照样还是有可以破案的机会。还有勒索的那件事,也还有那个疯子牧师的事。不过就我个人看来,恐怕还是贩毒的事最说得通。”他又说:“如果真是个贩毒的走私贩子把她杀了的话,那我们也算是有助于苏格兰警场解决了他们缉毒方面的难题,所以,归根结底,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干得不错。”
  柯根德很勉强地笑了笑,他说:“哎,就这么回事,局长。对了,我还查过在她房间里发现的那封信的寄信人,就是署名J-N-的,没有问题,他的确在中国。就是布雷斯特小姐跟我们说起过的那个小伙子。是个年轻的窝囊废,我也查过了马歇尔太太的其他朋友,毫无线索,我们能得到的资料,都早已经得到了。”
  温斯顿说:“那现在全靠我们了。”他顿了一顿,又说道:“有没有看到我们那位比利时籍的同事?你告诉我的这些,他都知道了吗?”
  柯根德咧嘴一笑,答道:“他是个小怪人,是不是?你可知道他前天问我要什么吗?他要三年来所有关于扼杀案件的资料。”
  温斯顿上校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真的吗?我倒不懂——”他停了一分钟,“你说史蒂文-蓝恩牧师是什么时候进精神病院的?”
  “一年前的复活节,局长。”
  温斯顿上校深深地沉思着。他说:“当年有一个案子——一个年轻女子的尸体,在贝格夏附近发现的,她本来要去和她丈夫见面的,却始终没到。另外还有一宗报纸上称那是‘荒树林神秘艳尸案’的,两件案子我记得都在苏瑞郡。”
  他望着他手下的巡官,柯根德说:“苏瑞郡?我的天,局长,那就对了,我想……”
  赫邱里-白罗坐在岛上的小丘顶上,他左边过去一点的地方就是那道通往小妖湾的直梯。在梯顶有几块大石头,他注意到如果有人想从梯子下到海滩去的话,很可以先藏身在大石堆里。而由于突出的悬崖,所以从上面不大看得到下面的海滩。
  赫邱里郁郁地点了点头,他那张镶嵌画的碎片已经渐渐放在定位,他在脑筋里再把所有这些零碎资料想过一遍:
  艾莲娜-马歇尔遇害前几天早晨在海水浴场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句在那天早上说出来,互不相干的话。
  那天夜里的桥牌戏。他,派屈克-雷德方,还有罗莎梦-戴礼在牌桌上,克莉丝汀-雷德方正好是空位,就走了出去,听到了某一段谈话,当时在休息室的还有哪些人?不在的又是哪些人?
  凶案发生的前夜,他在崖上和克莉丝汀的那番谈话,还有他在回旅馆路上目睹的一幕。
  佳百丽八号香水。
  一把剪刀。
  一块碎了的烟斗碎片。
  一个从窗口丢下去的瓶子。
  一份绿色的日历。
  一包蜡烛。
  一面镜子和一架打字机。
  一束毛线。
  一个女孩子的手表。
  从废水管排出去的洗澡水。
  这些互不相关的事实都必须各个安放在适当的位置,一定不能有凑不起来的地方,然后,等每一件确实的事实都归到定位之后,就要到下一步!他自己相信在岛上有着邪恶……邪恶……他低头看看手里的一张以打字机打好的资料,“妮莉-帕森丝——被发现勒毙于近查布汉的杂树林内。至今尚未查出与凶手有关之任何线索。”妮莉-帕森丝?“艾莉丝-柯瑞甘。”他很仔细地看过关于艾莉丝-柯瑞甘一案的细节。
  柯根德巡官朝坐在崖顶的白罗走来。白罗很喜欢柯根德巡官,他喜欢这位巡官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他那对精明的眼睛,和他那从容不迫的举止。柯根德巡官坐了下来,他低头看了看白罗手里的那张纸,说道:“这几个案子都研究过了吗?”
  “不错——我仔细地看过了。”
  柯根德站了起来,走过去看看隔壁的凹洞,说道:“做人还是小心点好,不希望有人偷听到我们的谈话。”
  白罗说:“你很聪明。”
  柯根德说:“我可以告诉你。白罗先生,我本人对这几个案子也很感兴趣——虽然也许你没向我要这些资料的话,我也不会想起来。”他顿了顿,“我尤其对其中的某一个案子感到兴趣。”
  “艾莉丝-柯瑞甘?”
  “艾莉丝-柯瑞甘。”他说:“我曾向苏瑞郡的警方查问这个案子——希望能把所有的资料收集齐全。”

  “告诉我吧,老兄,我对这案子有兴趣——非常有兴趣。”
  “我想你也会有兴趣的。艾莉丝-柯瑞甘被人发现给扼死在黑山荒地的凯撒林里——距离妮莉-帕森丝陈尸的马连杂树林不到十哩——而这两个地方距离蓝恩先生当牧师的白崖镇都不到十二哩。”
  白罗说:“把艾莉丝-柯瑞甘的案子跟我说一下。”
  柯根德说:“苏瑞郡警方起先并没有把她的死和妮莉-帕森丝的案子连在一起。因为他们认为死者的丈夫是嫌犯。原因不详,只知道他是个报上所谓的‘神秘人物’——对他所知不多——不知道他是什么人,是哪里人。她当初不顾亲友反对嫁给了他,她自己有点钱——保了寿险,也是以他为受益人——这一切都会引起人怀疑的,我想你同意吧?”白罗点了点头。
  “可是真正调查下来,那个做丈夫的却完全洗脱了嫌疑。尸体是由一个在健行的女子发现的——是一个穿着短裤的年轻女子。她是一个非常可靠的证人——是兰开夏一所学校里的体育老师,她注意到发现尸体的时间——是四点十五分整——也向警方表示她的意见,说那个女人刚过世不久——不超过十分钟。这和警方的法医在五点四十五分时检查尸体所得到的推论相同。她当时保留了现场,赶到贝格夏的警局去报案,而从三点到四点十分,爱德华-柯瑞甘却正坐在从伦敦开来的火车上,他那天去伦敦办事。有四个人和他坐在同一节车厢里,他由车站搭乘当地的公共汽车。同时上车的还有和他一起坐火车来的两个人,他在松岩茶屋门口下车,因为他说好要在那里等他太太来一起喝茶。当时是四点二十五分,他叫了两杯茶,可是关照等她来了之后再送来。然后他到店外走来走去等她。到了五点钟,她还没有到,他就觉得不对劲了——以为她大概是扭伤了足踝,他们本来约定她从那头他们住的村子穿过沼泽地到松岩茶屋来,再和他一起乘公共汽车回去。凯撒林离茶屋不远,大家认为她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在那里坐下来看看风景再走,不想正好碰到什么流氓或疯子,出其不意地杀了她。等做丈夫的证明和这事毫无关系之后,警方当然就把这件案子和妮莉-帕森丝的案子连想到一起了——妮莉是个小女佣人,给扼死在马连杂树林里,他们认为这两个案子是同一个人干的,可是始终没抓到凶手——而且连一点线索也没有,到处是一片空白!”
  他停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说道:“现在——是第三个被扼死的女人——而一个我们暂时不说他名字的先生又正好在场。”他停了下来,那对精明的小眼睛转到白罗的脸上,充满期盼地等他说话。
  白罗的嘴唇蠕动着,柯根德巡官俯过身去,白罗正喃喃地说道:“——真难知道哪几块是长毛地毯的一部分,哪些又是猫的尾巴。”
  “对不起,你说什么?”柯根德巡官吃惊地问道。
  白罗很快地说道:“对不起,我还在想我自己的心事。”
  “长毛地毯和猫是怎么回事?”
  “没什么——根本没什么。”他停了一下,“告诉我,柯根德巡官,如果你怀疑什么人说了谎——很多很多的谎话,可是你又没有证据,那你怎么办呢?”
  柯根德巡官考虑了一下,“这很困难。可是我以为,要是一个人谎话说多了,最后一定会出差错的。”
  白罗点了点头,“不错,这话很对。你知道,我只是心里明白某些人说的某些话是谎话,我想那是些谎话,可是我不能确知哪些是谎话。不过我可以做个小小的测验——试一试一个很小、又不为人注意的谎言。如果能证明哪是谎话——哎,那就知道其余的也都是谎话了!”
  柯根德巡官奇怪地望着他,“你的想法真奇怪,是不是?可是我敢说最后一定有好结果,如果你许我请教一下,你究竟是为什么想起问到一般扼杀案的?”
  白罗慢吞吞地说:“你们的话里有一个形容词——滑溜。这件案子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滑溜的罪案!让我想起也许这不是第一次这样做法。”
  柯根德巡官说:“哦。”
  白罗继续说道:“我对自己说,我们来查查过去和这相似的案子吧,如果有和这件案子非常相似的——那我们可就有很有价值的线索了。”
  “你是说同样的谋杀方法?”
  “不是,不是,我的意思绝不止这一点,比方说,妮莉-帕森丝的案子就让我得不到什么。可是艾莉丝-柯瑞甘之死——我说,柯根德巡官,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件案子之间有一点非常相似之处呢?”

  柯根德巡官在心里把这个问题好好地想了想,最后开口说道:“没有,我想并没有真正看出什么来,除非是,这两个案子里,做丈夫的都有牢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
  白罗柔和地说:“啊,原来你注意到了这一点?”
  “嗨,白罗,你好呀,请进。我正要找你。”赫邱里-白罗接受了邀请,警察局长推过来一包香烟,自己取了一支点上,一面吸,一面说道:“我已经大致决定了行动的方向,不过在我采取实际行动之前,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赫邱里-白罗说:“你跟我说说看,朋友。”
  温斯顿说:“我决定找苏格兰警场来,把这个案子交给他,在我看起来,虽然我们有些证据怀疑一两个人,但是整个案子的关键却还是在毒品走私上,我觉得那个地方,就是小妖湾,很明显的就是他们走私见面交货的地点。”
  白罗点了点头,“我同意。”
  “好人。而且我也知道我们这里贩毒的人是谁,就是贺雷士-卜拉特。”
  白罗又表示同意说:“这一点也很清楚。”
  “我看我们两个人的想法一致,卜拉特常常乘他那艘小帆船,有时请人和他一起去玩,但绝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出去,他在船上用一张很怪异的红色大帆,可是我们发现他也有些白色的帆藏在船上。我想他会在说好的那天航行到某个地方,和另一艘船碰头——帆船或是摩托快艇——这一类的,东西就这样转了手,然后卜拉特顺着岛的岸边到小妖湾,当然要找个适当的时间——”
  赫邱里-白罗微微一笑道:“对,对,在下午一点半,那时候是英国人的午餐时间,每个人大概都会在餐厅里。这个岛是外人不上来的,也没有外面的人到这里来野餐,有时候有旅馆的客人把下午茶由旅馆改到小妖湾去吃,也是要等那里有太阳的时候,要是他们要吃野餐,他们就会到对面好几哩路远的野地去。”
  警察局长点了点头,“一点也不错,”他说:“所以卡拉特在那里上岸,把东西藏在妖精洞里的突岩上,等别的人来取货。”
  白罗喃喃地说:“你还记得,有一对夫妇在凶案发生的那天到岛上来吃午餐吧?那就是取货的方法之一,有些附近的避暑观光客会到私贩岛上来,说要在这里进午餐,他们先到岛上四处走走,很容易地就走到下面的海滩上,取过那个装三明治的盒子,我想必然是放进那位太太所带的一个大袋子里——然后回到旅馆来吃午饭——也许会迟一点,比方说是,两点差十分左右,大家都在餐厅里吃饭的时候,他们去欣赏岛上的风景去了嘛。”
  温斯顿说:“是的,听来相当切合实际。这些贩毒组织的人都是些凶残无情的家伙,要是给人撞见,对他们有点什么的话,他们是考虑都不考虑就动手灭口的。我觉得这正是艾莲娜-马歇尔的死因,很可能那天早上卜拉特其实是在那个洞里藏他的货,那天中午接货的人就要来取货了,艾莲娜乘着小筏子过来,看到他带着盒子走进洞里,她问起这件事,而他当场把她杀了,尽快坐船逃之夭夭。”
  白罗说:“你想绝对就是卜拉特是凶手吗?”
  “看来这是最可能的答案,当然也可能是艾莲娜早已知道这件事,跟卜拉特说过什么,而贩毒组织里的其他人把她骗去,将她干掉。我说过,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案子交给苏格兰警场,他们要证明卜拉特和那帮人有关,一定比我们方便得多。”
  赫邱里-白罗沉吟地点了点头。温斯顿说:“你认为这样做聪明吗?——呃?”
  白罗想着心事,最后终于开口说道:“可能吧。”
  “他妈的,白罗,你是不是还暗藏着什么玄机?呃?”
  白罗郁郁地说:“就算我有,我也不敢说是不是一定能证明得了。”
  温斯顿说:“当然,我知道你和柯根德还有别的想法,在我看起来,未免有点太异想天开,不过我也不能不承认也许有点什么在里面。可是即使你是对的,我还是认为这是个该交给苏格兰警场的案子,我们把所有的事实提供给他们,他们可以和苏瑞郡的警察合作破案。我的感觉是,这实在不是我们办的案子,不完全是地方性的。”他停了一下。“你认为怎么样?白罗?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
  白罗似乎只在想着心事,最后他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怎么样?”
  白罗喃喃地道:“我想去野餐。”
  温斯顿上校张大了眼睛瞪着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魔戒第二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这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在首部曲“魔戒现身”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去。爱隆在该处慎重的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的持有者。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