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第十章长相思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
  第二天一早,许琴接到公社的通知,要她在当天上午赶到区上去办理手续,并同几位也是新推荐上去的青年一道,去县委组织部
  报到。
  颜少春已经知道这件事。她对许琴说:“去吧,好好干,不要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希望。你在县上学习一个时候,将会分配出来做公社干部,不要忘了贫下中农,忘了群众,要一辈子实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
  这是颜少春的临别赠言。许琴含着热泪倾听着,并记在心上了。前几天,她对颜组长汇报过大队的那次“不光彩”的推荐。她决定拒绝接受,并希望颜组长重新考虑推荐比她更强的青年出去工作。但颜组长想了想,说:“已经报了表,不便改了,你不必顾虑那些细节问题,关键是你自己思想要端正,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对于九姑娘的上调,许茂老汉是现在才听说。他简直有点大惊失色了。他埋怨九姑娘为什么早几天不和他商量商量。
  吃罢早饭以后,四姐到专业队干活去了,颜组长也出了门,许琴草草地收拾着自己的被盖行李。许茂老汉垂头丧气地在一旁望着自己这最小的一个女儿,如今就要远走高飞了。
  “爹,我在县上学习一段时间,将来还是会分配到公社来的,你放心吧,又不走远呢。就算我有时不回家,葫芦坝还有三姐,四姐,她们也会随时来看望你老人家。”
  “不,我不是不让你走,我不能耽误了你们年轻人的前程。”老汉这样说。按他从前的打算,他是要为老九招个诚实青年来做上门女婿的。既然生活如今是这样安排的,他也就只好依从,而且他觉得老九比老七聪明得多,出去工作也合适,人家颜组长不也是一个女同志么?
  但是,他仍然感到伤心。他指责九姑娘:“这样的大事情,你也不先对我说一声,你骨头长硬了,什么也不跟老子商量商量!”
  九姑娘却烦躁地回答道:“爹!前几天我自己心里都七上八下的不愿意出去,有啥子商量头嘛!”
  老汉对于女儿这样的说话方式,竟然没有发脾气或喷鼻子,这一点,连他自己都不免惊奇。看见女儿不快活的样子,他悄悄退回自己屋里去了。他想:“我不能老是这样躺着。老九这一走,我要烧锅、煮饭、喂猪……我不能再躺下去了,硬撑着,也得起来干些事情啦!”
  勤劳的老庄稼人许茂,从这天起,虽然身子仍然衰弱,却再不想躺在床上了。
  许琴很快就收拾好行李。
  但她却没有忙着走。有些青年人,一经人家叫他“出去工作”,脚板心就会像擦了清油似的,恨不得快一点儿离开庄稼院,远走高飞。九姑娘跟那些人不一样。这会儿,她怔怔地坐在床沿,半靠着捆得齐齐整整的行李卷儿,满腹惆怅!

  此刻,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九姑娘心头是个啥滋味。是喜欢呢?或是忧愁?是年轻人即将改换生活环境,奔向未来途程时常有的那种激动呢?抑或是望着前面茫茫人海大千世界而产生的迷惘和惆怅?
  不,都不是。
  她在考虑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自己就要走了,要不要去看看吴昌全?要不要打个招呼,告别一下?
  这个问题,她想了一清早,就是定不下来。去吧,为什么要去?葫芦坝一千多人,为什么单单去和他告别?不去吧,为什么不去?不打个招呼,不向他说上一句重要的话,就是到了县上,坐在那儿学习也不会安下心来啊!
  这个纯洁的少女的苦苦相思,有谁知道她心头是哪样的滋昧?
  七姑娘吃罢早饭到大队医疗站去抓了药回来,一见九妹还心事重重地坐在床沿,便大声说道:“你怎么还不走呀,都快十点啦!”
  七姑娘自从在风雨里偶然遇见吴昌全的那天到现在,一直在吃药,说是淋雨害感冒了。她每天心神不宁,喜怒无常,既不想马
  上回供销社上班,又不愿在家里干家务活。对于老九的上调,她既高兴,又羡慕,她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营业员,而老九去学习出来后就当干部了,社会地位比自己高,将来一定能找到一个很好的丈夫。……这个七姑娘!她哪里能知道妹妹的心事呢!
  “快十点啦,还在等啥子啊!还有啥子舍不得的么?……来,我送你一程吧!”
  七姑娘说着就去拉她九妹。
  许琴站起来了。她说:“不要送,我自己走。”说罢,将行李背在背上,左手提着线网兜,怏怏地跨出房门。七姑娘从一旁看见她有点泪眼模糊的样子,不由得好笑。
  “呃,不去给爹告别一声么?”七姑娘在她后面指点。老九走到许茂老汉的卧室门口,叫了声:“爹!”
  眼泪再也包不住,回过头快步走到院子里去。当许茂追出来时,她已经消失在大门外面去了。
  纷飞的雪花早在昨天夜里就停了。多日不见的太阳照着葫芦坝洁白的田野。风在吹,雪在溶化,房檐上,树枝上,点点晶莹的水珠滴下来。
  葫芦坝的每一条路,每一棵树,都是如此令人留恋!凡是眼睛望到的地方,没一处不勾起许琴对童年的回忆。有甜,有苦,有幸福,也有辛酸……二十岁的姑娘,今天才第一次尝到了人世间古往今来最令人痛苦的东西,她开始知道那“离情”、“别绪”是什么了。
  “……我去看他,别人会笑我的;到了县上,我给他写封信好了。……”九姑娘这样想着,加快了脚步。

  然而,她又不愿走得太快,她怀着渺茫的希望:“说不定能在路上突然遇见他呢,遇见了,说上一句话也好啊!我要对他说,叫他等着我,别灰心,我虽然参加了工作,可我决不会像别的姑娘,我将来一定永远是他的。”
  “天哪,我怎么好说出口嘛!”还没有说出口,只在心里这样想
  着,她的脸就发起烧来了。
  谁规定了非得诗人才有一颗诗意的心?
  在这个纯朴的农村姑娘心上,难道没有丰富的美好的诗意!
  九姑娘走着,一步一步就要离开家乡了。这会儿,人们都到葫芦颈干活去了。积肥的社员们,又都在远远的河边上。葫芦坝的道路好清静啊!她多么盼望能碰到一个人,哪怕不是昌全哥,谁都行,只要他能给吴昌全捎去一个口信。
  背后有人登登登地跑来了。九姑娘感觉到是有一个人追赶她来了。她停下来,凝目回望——哎,原来是工作组的齐明江。
  “许琴,你走了么?听说今天早晨来了通知。我刚才跑到你家去,说你刚走呢!”
  小齐同志这一阵脸上的表情仍然是严肃的。他擦了擦汗,站在许琴面前。
  九姑娘心想:“对了,齐同志住在吴昌全家,他一定会把我走了的消息告诉昌全哥,我要不要请他转达一下……呵!不,咋好意思对工作组的同志说呢!”
  “许琴同志,走吧,我送你过桥去。”齐明江提议说。
  九姑娘不大情愿让他送自己。她说:“齐同志工作忙,不耽搁你吧。”
  “不忙,忙啥啊!”他先举步朝前走。
  九姑娘就只得跟上去了。
  路上,齐明江对她说了一些到区里、县里办手续的各种规矩,什么部、什么局在什么地方,谁是部长、副部长,局长、副局长,等等。但他发现许琴并不爱听这些,便改了口说:
  “你学习十五天。可能不等你们学习完毕,我也就回县上去了。”
  许琴吃惊地问:“不是说这次运动最少搞半年么?咋个一个月不到就撤回县去了?”
  “你不晓得。”齐明江向本来就空旷无人的野地里看了看,带着机密的神情对许琴说道:“听说上面又有新精神呐!这个运动的大方向都有问题呢!……当然不是县里,这是上边,上边传出来的新精神。有些提法和口号都很新,我正在琢磨它们的意义,比如说,‘大资反小资’。这可是个最新提法啊!我想,是不是我们这次运动,批了农村资本主义,又整拐啦?那天我做报告之前,可惜没有听到这些风声,要不,我也不会大批资本主义的。还有,比如说‘右倾回潮路线’,这个提法也含有新的意义啊!这一回,颜组长把前几年打下去的干部又都放出来工作,评工记分,劳动管理,都恢复十年前的办法。老天爷爷!这是不是‘回潮’呀,‘复辟’呀?……一个人,要是不随时注意学习上边的新精神,可就完啦!所以我分析,我们一定呆不长,很快会被叫回去,说不定回去还得写检讨哩!呃,这些话,是小道消息,可别传出去啦。我是为你好,你到了县里,可别乱说活,就是讨论发言,也要按上面的精神,如今的精神又很多,有时几天变个样,你千万要留心,要抓住最新精神。”

  一席话,把九姑娘说得懵懵懂懂起来了。她从来没有想过,到了县里就有那么多的精神,要是到了省里呢?怕该憋死了。
  但是,许琴忧心的却是工作组如果真的半途撤走,那么葫芦坝目前出现的一股建设热潮就会冷下来,人们的希望又会落空。
  “嗨!告诉你一个秘密。”小齐眨了眨眼睛,嘲弄地笑道:“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你猜是什么事?嘻嘻……你家许贞,在和吴昌全搞恋爱!”
  “是么?”许琴忙问。她不相信会有这事。
  “你还不相信么?难道你没有发觉么?从吴昌全的日记本上看,早几年他们就好上了!中间有过一段波折,近来又好起来了。这几天,你七姐还到吴昌全家去过两次啦!……”
  许琴忽然想起,那天在葫芦颈金大哥家里,吴昌全曾经向颜组长反映过齐同志伦看他的日记……
  “那么,这全是真的了!他们……吴昌全和七姐,原来早就……幸好,今天听到这个消息。从此,我绝不再思念他了!”
  九姑娘咬紧嘴唇,飞快地朝前走去。她深为自己这些日子来的感情冲动和单相思感到羞怯和懊悔。但是,此刻反倒又轻松了。她的爱情在这一瞬间死灭了,从此不再思念他。她将专心一意地去学习,去工作。
  “你跑那么快干什么呀?”小齐同志在后面追赶着。“等一等,我还有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要对你说呀!”
  “齐同志请转去吧,我要赶路呢!”她头也不回地跑过了柳溪河小桥。
  小齐同志跑得直喘气,终于站住了,他扯开嗓子向河对岸喊道:“呃!许琴,你到了县上,就到我家去玩吧!我爸爸妈妈在家……呃,你记住街道门牌,我念给你听……”
  许琴回头大声说:“我不听……”
  九姑娘就这样暂时告别了家乡。当她离得远了以后,对于家乡的感情依然是浓烈的。秘密的单相思,由崇拜而生长起来的真正的爱恋,有时回想起来,仍然会心里隐隐发痛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