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学习巴菲特 - 第四节 决心:死了都不卖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菲特能做长期投资的第一颗非常与众不同的心是决心。随便认识一个女孩,是小事,只需要有一些花心;但娶一个女孩,却是一桩大事,需要很大的决心。做一件小事,只需付出很少的精力、很少的时间,不需要什么决心;但做一件大事,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必须下很大的决心。巴菲特是决心最坚定的长期投资者,在投资界,没有人比巴菲特更以长期投资而闻名。他的决心到什么程度:死了都不卖。“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① “我和查理都希望长期持有我们的股票。事实上,我们希望与我们持有的股票白头偕老”。②“我们喜欢购买企业。我们不喜欢出售,我们希望与企业终生相伴”。③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86年年报说:“我们可以公开声明,我们希望永久地保留我们的3种主要持股:大都会/ABC公司(Capital Cities/ABC,Inc)、GEICO、《华盛顿邮报》。”股市中有两种对立的持股策略:长线与短线。长线是长期持有,选对了一只股票后就长期持有。短线是短期持有,选了一只股票后,根据对行情走势的判断,高抛低吸,波段操作。很多人认为短线持有只是玩玩,输赢都没有多少钱,但像长期投资,而且用很多钱长期投资一只股票,是一件大事,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长期持有像是一生情,短线操作像是一夜情。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知道应该追求一生情,但在投资中,大部分却喜欢追求一夜情。大部分人是短线波段操作,经常是今天买,明天就卖,只持有一夜,巴菲特称之为一夜情,巴菲特说这些人根本不配做投资者,只是投机者。“我认为把这种频繁交易的机构称为投资者,就如同把经常体验一夜情的人称为爱情主义者一样荒谬”。①① [美]珍妮特R26;洛尔著:《沃伦R26;巴菲特如是说》,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69页。② Warren Buffett: 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Meeting, 1996.③ [美]珍妮特R26;洛尔著:《沃伦R26;巴菲特如是说》,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168页。短期内快进快出,根本不是投资,而是投机。中国人对短线操作有一个更加通俗的说法,炒股。有人讽刺炒股套牢的人,炒股炒成股东。因此,有人开玩笑地说谈恋爱谈到后来结婚的人:长期套牢了。真正相爱的人不愿只是一夜情缘,而甘愿相守一生做永久的伴侣。巴菲特不炒股,不做差价,宁愿主动套牢,甘心情愿长期做股东,甚至愿意与喜欢的公司相伴一生,作永久性股东:② “我们希望你将自己想象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的股票你愿意无限期地持有,就像你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合伙拥有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那样。”并非所有的女孩都值得一生相伴,但确实有些女孩值得一生相托。(幸运的是,我们只能娶一个老婆,但我们却可能拥有好几只好股票。)并非所有的股票都值得永久持有,但确实有一些股票值得一生持有。既然要做一辈子的股东,你就不会考虑短线买入、卖出做什么差价,你就会慎重考虑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前景。因为你的利润只能来自公司盈利的增长。婚姻幸福的秘诀是,与真正值得爱的人一生相守,到死都还爱;投资成功的秘诀是,与真正值得持有的优秀公司股票一生相守,死了都不卖。巴菲特坚决反对做短线: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就不要持有这只股票10分钟。什么意思?巴菲特的意思是,如果不想长期持有,你就根本不要买。如果你没有做长线的打算,根本就不要做什么短线,这样不但不会赚钱,甚至还会亏钱。也许你会有疑问,股票是用来炒的,只有套牢了,没办法才当股东,这样主动被套牢怎么赚钱呢?错误。股票不是用来炒的。股票是公司股权的凭证。你不会把你个人投资的公司来回买卖,也不应该把一家公司的股票来回买卖。正如巴菲特所说:你买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你要学习巴菲特,首先问问自己,我下定决心长期持有了吗?① Warren Buffett: the Chairman’s Letter to the Shareholders of Berkshire Hathaway Inc. 1991.② Warren E.Buffet: “AnOwner’s Manual” to Berkshire’s to Berkshire’s shareholders. June 1983.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六顶思考帽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概要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2008年4月15日,北京饭店。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手捧聘书,我此前任职的盛大也派代表出席祝贺。熟悉的红地毯,熟悉的闪光灯,熟悉的媒体朋友的面孔。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