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学习巴菲特 - 第二节 标准不同(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菲特选股的三个一流标准,具体要求是什么,他在实际操作上如何实践应用这三个标准,我们会在后面的三章详细讨论分析。符合这“三个一流”的标准且价格合理的公司股票就是巴菲特相中的超级明星股:“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大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因为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但是这种寻找超级明星的投资策略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①巴菲特选股时坚持严格的标准,只选具有一流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的超级明星公司,只有超级明星公司才能有超级明星股。巴菲特只爱超级明星股,只选超级明星股。为什么巴菲特非要选择超级明星股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自认为很有才的投资人,却发现自己选的公司股票一直不涨,大盘跌也不涨,大盘涨也不涨,为此他愤愤不平:为什么别人选的股票都涨,我的股票却不涨呢?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去质问上帝:“上帝啊,你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命运为何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一颗一小石头,把它往旁边的乱石堆里一扔,然后对年轻人说:“麻烦你,帮我把刚才扔的那个小石头给找回来。”这个年轻人在乱石堆里找啊找啊,那么多小石头,看起来几乎都一模一样,挑花了眼,也分不清哪个是原来那颗。这时,上帝取下手中的金戒指,往乱石堆里一扔,然后又对年轻人说:“麻烦你,帮我把刚才扔的那个金戒指给找回来。”年轻人过去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个在乱石堆里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再也没说什么话,但年轻人却一下子明白了:当自己选的公司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石子时,就不要抱怨股票不涨、命运不公。① Warren Buffett: the Chairman’s Letter to the Shareholders of Berkshire Hathaway Inc. 1991.当你选择的股票只是普普通通、非常平凡的那种公司的股票,你不要期望这些公司的股票会有非同一般的业绩,会有非常好的股价表现。只有那种超级明星公司,才有可能创造出非同一般的业绩,才会成为股价涨幅非同一般的超级明星股。巴菲特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是所有投资者心目中的偶像。那么巴菲特自己的偶像是谁呢?巴菲特说:“我的偶像是一个叫做埃迪R26;本尼特(EddieBennett)的棒球球童。”球童是干什么的?其实就是给球员们打下手的,帮忙扛扛球棒,递递毛巾,送送饮料,帮忙干些杂活的。巴菲特从埃迪这个球童那里学到了选股的秘诀。埃迪这个球童可是不简单。1919年,埃迪年仅19岁,他一开始是在芝加哥白袜队(Chicago White Sox)当球童,这一年白袜队打进世界大赛。第二年,埃迪跳槽到了布鲁克林道奇队(the Brooklyn Dodgers),结果这一年道奇队就赢得了美国棒球联赛冠军。在一片欢呼庆祝声中,埃迪却感觉事情有些不对。他赶紧跳槽到纽约扬基队,结果扬基队在1921年赢得了历史上的第一座冠军杯。埃迪仿佛预知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他决定在扬基队安定下来。结果埃迪后来在扬基队待了7年,扬基队5年赢得美国棒球联赛冠军。或许有人会问,这个球童的故事跟投资有什么关系?很简单,巴菲特从埃迪的经历中学到了最重要的一堂投资课:要想成为赢家很简单,只要与赢家在一起。(It’s simple to be a winner, work with winners.)1927年,由于扬基队进入世界大赛八强(当年棒球界传奇人物贝比鲁斯也在阵中),埃迪就分到了700美元的奖金,这笔钱大约相当于其他球童整整一年的收入,而埃迪只干了4天就拿到了,因为扬基队四连胜横扫对手。埃迪很清楚地知道: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谁拎球棒。他能为球场上最厉害的超级球星拎球棒,才是当球童赚大钱关键。巴菲特从埃迪身上学到了投资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要给美国最成功的超级明星公司“拎球棒”,与赢家在一起,才能让你大把赢钱。巴菲特如此总结他一生的选股成功之道:选择那些超级明星股,是我们走向真正投资成功的唯一机会。
或许您还会喜欢: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陕西、甘肃发生了里氏6.5级到7.0级的余震。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点击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少有人走的路作者:(美)派克著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七百万册;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点击阅读]
巫妖王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风哭得像痛苦的孩童。锹牙鹿群挤在一起取暖,浓密厚实的毛皮保护着它们不受风暴的严重侵袭。它们站成一个圈,把哀叫发抖的幼犊围在中央,将自己顶着巨角的头低垂向雪地,紧闭眼睛抵御飞旋的雪花。尽管呼出的水汽冻结了口鼻,但它们仍然坚持牢牢驻立在原地。狼和熊蜷在各自的洞穴里等待风暴过去,前者可以和同族们相互慰籍,后者只能孤独的听天由命。 [点击阅读]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燃烧的卡利姆多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传说,全身披着金属盔甲的创世神泰坦创造了美丽而富饶的艾泽拉斯世界。整个世界,是由与其同名的艾泽拉斯大陆以及卡利姆多、诺森德、奎尔萨拉斯、洛丹伦、卡兹莫丹这几块大陆和位于世界正中的大漩涡附近的安德麦尔群岛构成,各式各样的生物分散其间,除了人类以外,世界上还分布着不少的智慧生物。其中,既有以神奇魔法能力见长的高等精灵与娜迦族,还有擅长机械科技的矮人与地精一族,更有体能超群的巨魔与牛头人部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