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血火大地 - 第三章 邂逅(4-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4二月八日,浅胁正道在办公室。浅胁已五十五岁了。警察官没有退休的制度,不过,通常一过五十岁,就要开始看上司的脸色行事,向上司献献殷勤了。可是作为警视正的浅胁,不愿意那样做。——退职吗?他自言自语地说。几年前他就表示了退职的愿望,可上司每次都说再过一年,再过一年,就这样拖到今天。眼下是该退职了。可是后继无人。派往外国的司法警察只能是警视级别以上,这种警官不仅具有外事警察的身分,还具有外交官的身份。业务方面,除了要精通外语,还必须通晓中南美诸国的政情民情。现在日本警察中就缺少这类人才。退职的事一再耽搁,也是不得已的。尽管如此,浅胁仍旧决定再干几个月后就退职。他在中南美服役十几年,退职后决无什么不利。警视正级别的人退职后,许多公司都会争相聘任。拿浅胁来说,退职后还会晋升一级,成为警视长,那就更无后顾之忧了。可是,在中南美洲几乎度过半生的浅胁,不想得到那样的恩惠。他哪儿也不想去,只想回国安度晚年。浅胁的家乡在四国,濒临太平洋,他的余生要和大海作伴。巴西的好多朋友劝他留下,永久侨居。说起生活费便宜,的确要数巴西了。浅胁也不是没动过心,可一想到永久侨居就感到厌倦。拉丁血统的人性格开朗,活泼而好客,可言行太过分——说话时必须使出全身力气,动辄大叫大嚷,刚愎自用,带点滑头,而且社会秩序混乱。巴西语中有个词,叫“巴贡洒”意思是混乱、无秩序。巴西人甚至以“巴贡洒”而自豪。巴西人无所事事,街上人满为患,服装也不讲究。仅从服装上,分不清谁是官员、大学教授,谁是乞丐。无论谁走起路来,都是慢腾腾的。只有强盗集体十分机敏,刚刚袭击了银行,便立即悄失得无影无踪。而警察那么慢条斯理的,自然很难破案。想起歹徒袭击圣保罗银行的事件,浅胁不由得苦笑了。他还想到一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时间。即使在圣保罗这样的大城市,倘若人们向你说“稍等五分钟”的话,你就必须得作好等五十分钟的思想准备。在日本,时间非常宝贵。时令的运行具有准确的节奏,它呈现出四季的变化,冬天和春天的寒冷有着鲜明的对照,夏季和秋季的转移令人不能忘怀。再有,人与人之间不必用言沟通感情,仅凭意会就能相互了解。无论在山间小路,是在海岸沙滩,同朋友不期而遇时,或以目致意,默不作声,或惊喜地说:“呀,是你!”略略寒喧几句,都可以表达对朋友的敬意。而巴西人必须拍拍肩膀,或互相拥抱,或紧紧拉手,否则就不算表达感情。考虑的结果,浅胁不想留在异国他乡。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青年。为了认准是谁,浅胁久久地注视着对方。“啊,原来是你,稀客,请坐。”来访者是根岸三郎,浅胁还是一年前见过他。当时三郎挺活泼开朗,而现在却神情忧郁,仿佛生过大病似的。“突然来打扰,真对不起。”三郎在写字台的对面坐下来。“不必客气,你随时都可以来我这里的。”“谢谢。”三郎低下头。“象有什么心事?好,先别说这个了。四郎好吗?”浅胁点了一支香烟。“就是为四郎的事,请您……”“四郎怎么啦?”三郎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今天早上同四都工作的长崎汽车修理厂联系,才知道四郎从四号晚上出去之后,一直未归。所谓心事,也就是这。“原来四郞不同你在一个厂?”浅胁觉察到三郞的表情中蕴藏着不愿说出的隐情。五年前,是浅胁把他兄弟俩介绍到山本汽车修理厂工作的。当时兄弟俩相处得很好,莫非如今闹了纠纷?“是的,我俩闹纠纷了。”三郎的声音很低。“什么时候?”“一个月前。两周前,弟弟自己找了个工作,就搬走了。”“纠纷的起因是什么?”“那是……”三郎刚开口又打住了话头,由于羞愧,低垂着头。“行了,不谈这个。你说。四郎出了什么事?”“我看弟弟是自暴自弃,他心情不好,同别人打架……”三郞怯生生地瞟了浅胁一眼,立即又躲开了他的视线。“明白了,让我调查一下。”巴西人一旦发怒,往往要杀人。如果是在自己的院子里杀了人,则通常会被认为是正当防卫。若是在别的地方杀了人,则往往将死者拖回自己的住宅里……。巴西人平常虽然对许事都熟视无睹,或漠不关心,可是一旦有人撞入住宅,可就要认真对待了。所以,在巴西,到处可以看见上了锁的大门,不管什么人,身上都挂着一串钥匙。巴西是“钥匙社会”。四郎刚满二十岁,办事认真。可四天没有归家,确乎不寻常,预示着发生了什么令人担扰的事。浅胁站了起来。这天,浅胁弄清了几件事情——他去了长崎汽车修理厂,访问了四郎的同事。四郎还在山本汽车修理厂时就结识了这位工人,后来常有来往,就渐渐成了较为亲密的朋友。据他讲,七天前即二月一日晚上,四郞同别人打架,回厂时鼻青脸肿。四郎问他借了三百克鲁赛后,驾驶着自己保管的一辆小型汽车出去了,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厂里。听四郎说,他到了国道五十号线,边喝酒,边开车,后来不知在什么地方醉倒了。当晚发生了歹徒抢劫银行事件,四郎是从朋友那儿听说的。四郎说,也许犯罪分子逃到夏陆桥附近时,他的车正停在那里。浅胁还了解到,失踪那天,即二月四日晚,四郎去了加尔本·伯罗大街的日本餐馆银座游艺场,一去未归。浅胁离开长崎厂后,向加尔本·伯罗大街走去,边走边回忆刚听来的四郎的荒唐行为。听说四郎带的钱全花光了。四郞到长崎厂仅十一天,第一周里郁郁寡欢,第八天时就邀同事闹事、打架。浅胁在咖啡厅一边喝咖啡,一边等待回答。相当干日本警视厅的中央署,署长是浅胁的朋友。一小时后得到了答复。四日晚上,中央署接到报告说,加尔本·伯罗大街同古塔利亚大街盘交汇处,有个日侨青年被汽车撞伤,肇事者将似员送往医院去了。车号不详。浅胁走出咖啡厅,直奔中央署。在中央署,浅胁约见了刑事部长利伯伊罗,这是一位中年男子。利伯伊罗根据署长的指示,记录了报案人的姓名和住址。报案人当时目击了车祸的全过程。“怎么,重大案件也……”一见便知这位中年男子是意大利血统,已经没有朝气,两眼浮肿。抢劫银行的案件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副担子不轻啊!“不,眼下这种事还……”浅胁认为,四郞的失踪和袭击银行的犯人之间也许有某种联系,但也未说出口。他记下了报案人的姓名和地址,就离开了中央署。目击者是一位德国血统的男子,叫弗朗茨·休鲁茨,家住在出事地点的街角附近,此人年近四十,手上戴了一枚红宝石戒指,可能是个律师。德国血统的人,在巴西大都处于上层社会。红宝石戒指是律师的象征,祖母绿戒指是医生的象征,而蓝宝石戒指则是工程师的象征。从佩戴的戒指上,大体可以判断他们的身分和职业。休鲁茨夫妇俩都是那晚车祸的目击者。由于职业的关系,这位律师观察得十分仔细。“还记得那三个人的摸样吗?记得一个也好。”“大体记得,”“说说特征好吗?”“好的。”休鲁茨把妻子叫来。他用一支铅笔来描绘,妻子站在背后不时指点。休鲁茨很有绘画才能,运笔自如。画成的是一个四方脸、猪头型的人面像,看得出是西班牙血的人。人面像画得不仅形象生动,还有神韵,使人感到那浮躁中隐藏有冷酷的攻击性。从这张凭记忆随手画出的人像上可以看出,休鲁茨对事物十分敏感。浅胁道了谢,带着图画离开主人的家。他看看手表,同政治社会警察刑事局长弗朗西斯科·罗波斯相约喝酒的时间就要到了。这时已近黄昏,他便要了一辆出租汽车,返回大圣保罗圈警察本部。回到办公室不久,罗波斯来了。“我们走吧,浅胁先生。”身材修长的罗波斯站在写字台面前。“走吧!”浅胁起身欲走。“等等。”刚要转身的罗波斯,目光落到桌上的人头画像上。他把那张画纸拉到自己面前,睁大眼睛审看着。“这画?”讯问的表情里显露出他本来的冷峻。“画上的这个人可能诱拐了我的朋友。怎么……”“这家伙是阿波罗尼奥·哥因布拉。他还活着?”罗波斯的视线没有离开画纸,脸上露出憎恶的神情。“阿波罗尼奥·哥因布拉……”“是他,没错。”“真是他?”浅胁坐了下来。他知道这个人。阿波罗尼奥·哥因布拉原是陆军中校,出生于色亚拉州,从圣路易斯学校转入巴西综合大学,毕业于该大学的社会法律系。他在这个国家算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了。进入陆军后,很快晋升为中校。他擅长权术,时刻梦想钻入军队的中枢,对当时的陆军部次官这个要职垂涎三尺。经过努力,终于如愿以偿。但是,最终也因耍弄权术而失败。一九六四年,军队成功地搞了一次不流血的革命,这就是军事政权的诞生。虽说是不流血的革命,但军队却也发生了内讧。军政权成立后,又新成立了政治社会警察机构,哥因布拉成了这个机构缉捕的重要犯人之一。一九六七年六月,哥因布拉同一起逃亡的几个党羽袭击了巴西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从圣托斯通往邻国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是一条合资经营的铁路。袭击的地点在大坎波附近。当时,政府急忙派了空降伞兵围追堵截。哥因布拉一伙仍旧抢劫了邮寄中一千万克鲁赛罗的现款,而后逃跑了。这年年底,政治社会警察探明哥因布拉一伙在圣保罗市内的秘密活动站,包皮皮围了它,并发生了可怕的枪战。这伙匪徒用机枪和手榴弹掩护突围。州警察也出动了,结果只打死了五名匪徒,其余都跑掉了。第二年二月,哥因布拉的两名同伙,在一次枪战后被捕。一个当即死亡,另一名受了致命伤,临死前供述,魁首哥因布拉在去年的枪战中受伤,后来死去。逃亡的九个人还剩下四个人。人们以为这场叛乱就此告终。十年过去了,无声无息。——难道哥因布拉的亡灵复活了?浅胁凝视着那张铅笔画像。“能说明一下吗?”罗波斯也坐下来。浅胁作了说明。“莫非就是抢劫银行的那伙歹徒?”罗波斯的眼睛炯炯发光。“大致不差。”“这么说,三年前那次抢劫也是他们干的?”“很可能。”“这帮畜生!”罗波斯说语的声音很低,但却有如金属碰击的铿锵声。他站了起来。“这就召集全部政治社会警察,侦察他们的住址。等候我的联系。”“那好!”浅胁点点头。血火大地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0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