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雪国 - 关于川端康成文字的碎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关于川端康成文字的碎片
  川端获奖之后,人们对他毁誉褒贬,说什么都有,但有一点不能忘却的是他对美执拗的追求。
  ——立原正秋。
  初识川端康成缘于七十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电影,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伊豆的舞女》。在这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翻看着文本,细细品味着电影中的片段,凝聚于心口的感情,甜蜜青涩而脆弱。
  山口饰的薰子低着头抱着包皮裹坐在石头上,眼神清澈透明,怯弱羞涩,看到这儿,一种清纯灵动的想法涌上来,纯真,一个眼神,几句似乎无关紧 要的话总显得那么青涩:薰子折根竹竿送给少年作手杖,少年向薰子要把桃红木梳作纪念,点点暧昧,粉嫩而不饰雕琢透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而那一段“眺望她雪 白的胴体,像棵小梧桐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一股清泉洗净身心……她还是个幼稚的孩子呢。”在少年川端眼中闪着淡淡的兴奋与喜悦,毫无半点杂念,透明而 清纯,像电影长镜头,伊豆半岛明媚风光、淳朴民风、震撼心灵。回忆中依旧是清纯可人的薰子,美丽的邂逅只剩下少年川端独依桅栏“任凭泪水籁籁地流淌,头脑 恍然化成一泓清水,一滴滴地溢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无比舒畅。”川端总是用细腻清雅的笔触行云流水幽雅质朴地展现那种细致微妙的感情,像那 本集子他的演讲,《我在美丽的日本》中的感情,细致入微。
  后来读《雪国》,在结尾的时候川端竟让岛村内心如此演绎“抬眼望去,银河仿佛哗啦一声向他心坎上倾泻下来”,那一刻我才恍然感悟《雪国》 的真正魄力。而“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展示出雪园雪夜的意境,显得有些空寂的妩媚。但在岛村眼中何尝 不是迷茫,看到这“空寂的妩媚”时,心中更是一种孤寂。《雪国》中有许多这样的描写,写出岛村内心的彷徨和不知所措,而岛村本人则是“凭借西方印刷品来写 关于西方舞蹈的文章”,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理想与追求,放纵于虚幻。
  文中曾提及一个卖日本小商品的俄国女人“穿着裙子,已经不像是西装,而像是缠在身上一块不干净的布。她就像个地道的日本人,背着一个大包皮 袱就回去了”,这一点似乎是影射岛村内心西化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纠缠,而俄国女人的回答“打哪儿来?你问我打哪儿来?”这句反问更是岛村迷茫心境的真实表 露。“打哪儿来?”到哪儿去?在阅读中总觉得岛村不止一次这样审问自己。这种纠缠的内心,促使岛村总是“不辞辛苦登上山来,”因为“这里边还有一种虚幻的 魅力。”

  岛村对驹子强烈的爱慕,从惊讶于初次见面时“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脚趾弯里也是干净的”,再到促膝长谈,直至发展成怜悯以及对她肉 体的迷恋。若无这些,特别是对她肉体的迷恋,恐怕岛村也不会接二连三“不辞劳苦登上山来。”驹子也依旧对现实充满希望,写日记、勤练三弦琴,以及对岛村的 爱,而这种爱实质上是理想化、极致化的,不存在悲伤虚幻的爱。但这些似乎成为宿命的抗争,就像文中多次提及的蛾子“贴在纱窗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
  ,以及“还可以爬爬跌跌一番,再倒下去才爬不起来”的蜜蜂,生命“由于季节转换而自然死亡”,似乎这才是所谓残酷抗争中的美?
  消极地看来,特别是驹子对岛村的爱明知终究是悲剧结束却依旧真挚追求,这无异于徒劳,而且岛村对驹子的回忆也仅存于左手食指对肌肤的感 觉。但是另一部作品《雪国》中女二号叶子却是另一种味道,一开始就注定成为悲情的角色*“玻璃上只映出姑娘一只眼睛,她反而显得更加美了。”“景色*却在姑娘 的轮廓周围不断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是透明的。……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玻璃中叶子悲伤迷醉的脸,玻璃后增添的那层朦胧黄昏雪景,无 疑是渲染虚无的凄美,这点与叶子最后的命运有着直接关系。这使我联想到文中多次提及的飞蛾“残酷抗争中的美?”这还让我联想到川端另部作品《古都》中的小 虫金钟儿“在又窄又暗的古丹波壶里出生、鸣叫、产卵,然后死去。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能够传宗接代地生存下去”。一种轮回?周而复始的循环?生命的规律?壶 中别有洞天?还是川端所宣扬的“残酷抗争中的美”?村上春树说死亡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而非生的对立,因死亡而相爱,因死亡而相斥,比如渡边淳一的 《失乐园》。川端则认为是:因失去了生命而显得自由了,比如《雪国》中叶子的死。而他另一部作品《睡美人》中鸨母给少女服用安眠药,让她们在睡梦里成为失 去性*能力的老头抚弄猥亵的对象,这却是另一种对生与死的诠释,每次读到此,感到种震撼,却无法用语言组织。

  《古都》中,川端一开始就将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孪生姐妹隐喻成为两株紫花地丁。“上边的紫花地丁与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呢?会不会 相识呢?……紫花地丁又是怎样到这个如此狭窄的小天地呢?”这狭小的天地会不会像“古丹波壶”呢?姐妹俩会不会是“不曾相见的孪生紫花地丁?”两姐妹的相 逢却不意味着相识相知,“叶子却已经有些枯黄了”的紫花地丁使千重子叹道一语真谛“幸福是短暂的,寂寞是长久的,”正如这永不相间的紫花地丁。后文中两人 境遇地位甚至内心深处差异的不同,错综复杂的关系,巧妙的布局与暗示性*语言将读者内心与所谓的作品人物命运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渲染推向极致,像泓清酒,积压 在读者心中,慢慢发酵。
  那段写两姐妹唯一度过的夜晚、对话、下雪声,两姐妹面对着分离,这些浅浅的文字透出些点点忧郁与无奈,伤感的雪景似乎欲幻化成一场梦境。其 实,在文中曾多次提到“幻”字。富于幻想,在真一与千重子在日式庭园里踏石上的对话犹能体现:真一认为踏石的排法富于幻想,他本向就对千重子存有幻想,而 千重子总满怀心事并不富于幻想,以至于富于幻想的真一反而“令人讨厌”。当千重子严肃地问苗子常言的“幻影”时却显露另一种情形。另一方面得不到千重子的 秀男只能够死心,转念于跟千重子一模一样的苗子和好,苗子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替代。幻影,以至于千重子与苗子在秀男眼中都是幻影罢了。千重子、苗子两个外貌 几乎一模一样的孪生姐妹,仅因境遇地位的悬殊而造成内心深处的迥异。这就是有人认为川端文字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她俩看成一个人,那么就是人 格的双重性*或是同样一个人会在不同境遇下做出不同的看法或行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探索关于亲情亲疏的课题。
  写到这儿觉得川端的文字是在审视一种人性*,也可以说是探究人物内心而非外部命运。川端在审视人性*的过程中总会夹杂着优美凄艳略带忧愁的调 子,这种调子和难以排解的忧愁使读者都足以感受到他的孤寂郁闷心境贯穿他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川端文字的主基调。这种调子形成了川端深受民族性*与个人经历所 形成鲜明的文字风格,也就是内在根据存在的创作个性*。川端幼年经历包皮含悲哀与同情,继而包皮含的川端调也就很自然地贯穿他整个创作过程。这点同很多日本作家 有相似之处,童年不幸的-阴-影总挥之不去,正如川端也自己也承认“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也许还是我全部作品,人生的潜流。”这种文字在 我看来已是川端同时代作家的“通病”,比如水上勉,他的《雁の塔》,水上调的凄凉,努力控制的忧伤就像满腹苦水的人幽咽轻诉。川端虽不是这类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但有时会觉得格调的相近,然川端更是通过对自身民族文化审视的基础上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增强文学思想,美学意蕴与艺术手法的表现。川端是在审视人性*尽 管我在很大程度上仅认为他们这些日本作家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他作品着墨的不是错综复杂关系,也不会将女性*品质相联系,而是通过另一主角(如岛村这类人)雷 同旁观者感受审视问题,并极力渲染,而非“极力控制”,并密切联系着一系列暗示性*文字,揭示人性*深处的卑微幽暗,分析人性*错综复杂的感情。读川端的文字有 时得像读渡边淳一那样,需暂时抛弃华人那种伦判断和根深蒂固的儒家人伦情节,但读川端的文字却没那么浓烈的情|欲,就像《伊豆的舞女》中薰子与少年的感情, 清纯透明,毫无半点杂念。

  后记:每次读川端的文字总感到一种震撼,就像青春时节里灿烂樱花,绚丽夺目而璀璨,似乎是一种失落孤寂与虚空,纷扬飘零的樱花本质就是清 纯秀丽,无丝毫杂质的。如同一片雪,落在掌心,抓住的一瞬间也就消逝了。川端也许就是那灿烂樱花下的歌者,望着满眼风吹雪,迎风放歌。
  其实我向来认为日本文化的浅薄不足挂齿,正如当年张恨水先生对日本俳句不屑一顾一样。然独对川端康成,却怀有一种莫名的敬意,毕竟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展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语)。”
或许您还会喜欢: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作者简介奥德丽·尼芬格(AudreyNiffenegger),视觉艺术家,也是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书籍与纸艺中心的教授,她负责教导写作、凸版印刷以及精美版书籍的制作。曾在芝加哥印花社画廊展出个人艺术作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权力意志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与动物不同,人在自己体内培植了繁多的彼此对立的欲望和冲动。借助这个综合体,人成了地球的主人。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再讲一个明智小五郎破案立功的故事。这个案件是我认识明智一年左右的时候发生的。它不仅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引人入胜;还因为当事者是我的一个亲戚,更使我难以忘怀。通过这个案件,我发现明智具有猜解密码的非凡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我将他解破的密码内容,先写在前面。“早就想看望您,但始终没有机会,延至今日,非常抱歉。连日来,天气转暖,最近一定前去拜访。,前赠小物,不成敬意,蒙你礼赞,深感不安。 [点击阅读]
河边小镇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落水的孩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在被称做电影院、游戏中心的两座建筑附近建起了十几家“弹子游戏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