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雪国 - 关于川端康成文字的碎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关于川端康成文字的碎片
  川端获奖之后,人们对他毁誉褒贬,说什么都有,但有一点不能忘却的是他对美执拗的追求。
  ——立原正秋。
  初识川端康成缘于七十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电影,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伊豆的舞女》。在这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翻看着文本,细细品味着电影中的片段,凝聚于心口的感情,甜蜜青涩而脆弱。
  山口饰的薰子低着头抱着包皮裹坐在石头上,眼神清澈透明,怯弱羞涩,看到这儿,一种清纯灵动的想法涌上来,纯真,一个眼神,几句似乎无关紧 要的话总显得那么青涩:薰子折根竹竿送给少年作手杖,少年向薰子要把桃红木梳作纪念,点点暧昧,粉嫩而不饰雕琢透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而那一段“眺望她雪 白的胴体,像棵小梧桐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一股清泉洗净身心……她还是个幼稚的孩子呢。”在少年川端眼中闪着淡淡的兴奋与喜悦,毫无半点杂念,透明而 清纯,像电影长镜头,伊豆半岛明媚风光、淳朴民风、震撼心灵。回忆中依旧是清纯可人的薰子,美丽的邂逅只剩下少年川端独依桅栏“任凭泪水籁籁地流淌,头脑 恍然化成一泓清水,一滴滴地溢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无比舒畅。”川端总是用细腻清雅的笔触行云流水幽雅质朴地展现那种细致微妙的感情,像那 本集子他的演讲,《我在美丽的日本》中的感情,细致入微。
  后来读《雪国》,在结尾的时候川端竟让岛村内心如此演绎“抬眼望去,银河仿佛哗啦一声向他心坎上倾泻下来”,那一刻我才恍然感悟《雪国》 的真正魄力。而“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展示出雪园雪夜的意境,显得有些空寂的妩媚。但在岛村眼中何尝 不是迷茫,看到这“空寂的妩媚”时,心中更是一种孤寂。《雪国》中有许多这样的描写,写出岛村内心的彷徨和不知所措,而岛村本人则是“凭借西方印刷品来写 关于西方舞蹈的文章”,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理想与追求,放纵于虚幻。
  文中曾提及一个卖日本小商品的俄国女人“穿着裙子,已经不像是西装,而像是缠在身上一块不干净的布。她就像个地道的日本人,背着一个大包皮 袱就回去了”,这一点似乎是影射岛村内心西化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纠缠,而俄国女人的回答“打哪儿来?你问我打哪儿来?”这句反问更是岛村迷茫心境的真实表 露。“打哪儿来?”到哪儿去?在阅读中总觉得岛村不止一次这样审问自己。这种纠缠的内心,促使岛村总是“不辞辛苦登上山来,”因为“这里边还有一种虚幻的 魅力。”

  岛村对驹子强烈的爱慕,从惊讶于初次见面时“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脚趾弯里也是干净的”,再到促膝长谈,直至发展成怜悯以及对她肉 体的迷恋。若无这些,特别是对她肉体的迷恋,恐怕岛村也不会接二连三“不辞劳苦登上山来。”驹子也依旧对现实充满希望,写日记、勤练三弦琴,以及对岛村的 爱,而这种爱实质上是理想化、极致化的,不存在悲伤虚幻的爱。但这些似乎成为宿命的抗争,就像文中多次提及的蛾子“贴在纱窗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
  ,以及“还可以爬爬跌跌一番,再倒下去才爬不起来”的蜜蜂,生命“由于季节转换而自然死亡”,似乎这才是所谓残酷抗争中的美?
  消极地看来,特别是驹子对岛村的爱明知终究是悲剧结束却依旧真挚追求,这无异于徒劳,而且岛村对驹子的回忆也仅存于左手食指对肌肤的感 觉。但是另一部作品《雪国》中女二号叶子却是另一种味道,一开始就注定成为悲情的角色*“玻璃上只映出姑娘一只眼睛,她反而显得更加美了。”“景色*却在姑娘 的轮廓周围不断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是透明的。……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玻璃中叶子悲伤迷醉的脸,玻璃后增添的那层朦胧黄昏雪景,无 疑是渲染虚无的凄美,这点与叶子最后的命运有着直接关系。这使我联想到文中多次提及的飞蛾“残酷抗争中的美?”这还让我联想到川端另部作品《古都》中的小 虫金钟儿“在又窄又暗的古丹波壶里出生、鸣叫、产卵,然后死去。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能够传宗接代地生存下去”。一种轮回?周而复始的循环?生命的规律?壶 中别有洞天?还是川端所宣扬的“残酷抗争中的美”?村上春树说死亡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而非生的对立,因死亡而相爱,因死亡而相斥,比如渡边淳一的 《失乐园》。川端则认为是:因失去了生命而显得自由了,比如《雪国》中叶子的死。而他另一部作品《睡美人》中鸨母给少女服用安眠药,让她们在睡梦里成为失 去性*能力的老头抚弄猥亵的对象,这却是另一种对生与死的诠释,每次读到此,感到种震撼,却无法用语言组织。

  《古都》中,川端一开始就将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孪生姐妹隐喻成为两株紫花地丁。“上边的紫花地丁与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呢?会不会 相识呢?……紫花地丁又是怎样到这个如此狭窄的小天地呢?”这狭小的天地会不会像“古丹波壶”呢?姐妹俩会不会是“不曾相见的孪生紫花地丁?”两姐妹的相 逢却不意味着相识相知,“叶子却已经有些枯黄了”的紫花地丁使千重子叹道一语真谛“幸福是短暂的,寂寞是长久的,”正如这永不相间的紫花地丁。后文中两人 境遇地位甚至内心深处差异的不同,错综复杂的关系,巧妙的布局与暗示性*语言将读者内心与所谓的作品人物命运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渲染推向极致,像泓清酒,积压 在读者心中,慢慢发酵。
  那段写两姐妹唯一度过的夜晚、对话、下雪声,两姐妹面对着分离,这些浅浅的文字透出些点点忧郁与无奈,伤感的雪景似乎欲幻化成一场梦境。其 实,在文中曾多次提到“幻”字。富于幻想,在真一与千重子在日式庭园里踏石上的对话犹能体现:真一认为踏石的排法富于幻想,他本向就对千重子存有幻想,而 千重子总满怀心事并不富于幻想,以至于富于幻想的真一反而“令人讨厌”。当千重子严肃地问苗子常言的“幻影”时却显露另一种情形。另一方面得不到千重子的 秀男只能够死心,转念于跟千重子一模一样的苗子和好,苗子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替代。幻影,以至于千重子与苗子在秀男眼中都是幻影罢了。千重子、苗子两个外貌 几乎一模一样的孪生姐妹,仅因境遇地位的悬殊而造成内心深处的迥异。这就是有人认为川端文字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她俩看成一个人,那么就是人 格的双重性*或是同样一个人会在不同境遇下做出不同的看法或行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探索关于亲情亲疏的课题。
  写到这儿觉得川端的文字是在审视一种人性*,也可以说是探究人物内心而非外部命运。川端在审视人性*的过程中总会夹杂着优美凄艳略带忧愁的调 子,这种调子和难以排解的忧愁使读者都足以感受到他的孤寂郁闷心境贯穿他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川端文字的主基调。这种调子形成了川端深受民族性*与个人经历所 形成鲜明的文字风格,也就是内在根据存在的创作个性*。川端幼年经历包皮含悲哀与同情,继而包皮含的川端调也就很自然地贯穿他整个创作过程。这点同很多日本作家 有相似之处,童年不幸的-阴-影总挥之不去,正如川端也自己也承认“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也许还是我全部作品,人生的潜流。”这种文字在 我看来已是川端同时代作家的“通病”,比如水上勉,他的《雁の塔》,水上调的凄凉,努力控制的忧伤就像满腹苦水的人幽咽轻诉。川端虽不是这类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但有时会觉得格调的相近,然川端更是通过对自身民族文化审视的基础上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增强文学思想,美学意蕴与艺术手法的表现。川端是在审视人性*尽 管我在很大程度上仅认为他们这些日本作家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他作品着墨的不是错综复杂关系,也不会将女性*品质相联系,而是通过另一主角(如岛村这类人)雷 同旁观者感受审视问题,并极力渲染,而非“极力控制”,并密切联系着一系列暗示性*文字,揭示人性*深处的卑微幽暗,分析人性*错综复杂的感情。读川端的文字有 时得像读渡边淳一那样,需暂时抛弃华人那种伦判断和根深蒂固的儒家人伦情节,但读川端的文字却没那么浓烈的情|欲,就像《伊豆的舞女》中薰子与少年的感情, 清纯透明,毫无半点杂念。

  后记:每次读川端的文字总感到一种震撼,就像青春时节里灿烂樱花,绚丽夺目而璀璨,似乎是一种失落孤寂与虚空,纷扬飘零的樱花本质就是清 纯秀丽,无丝毫杂质的。如同一片雪,落在掌心,抓住的一瞬间也就消逝了。川端也许就是那灿烂樱花下的歌者,望着满眼风吹雪,迎风放歌。
  其实我向来认为日本文化的浅薄不足挂齿,正如当年张恨水先生对日本俳句不屑一顾一样。然独对川端康成,却怀有一种莫名的敬意,毕竟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展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语)。”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宠物公墓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互相看看,有些人不知道耶稣的话是带有比喻含义的,他们笑着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如今我们去他那儿吧。”——摘自《约翰福音》第01章路易斯·克利德3岁就失去了父亲,也从不知道祖父是谁,他从没料想到在自己步入中年时,却遇到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日本的黑雾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松本清张是日本当代着名的小说家,一九〇九年生于福冈县小仓市。高小毕业后,曾在电机厂、石版印刷厂做过工,生活艰苦。自一九三八年起,先后在朝日新闻社九州岛分社、西部总社、东京总社任职,同时练习写作。一九五〇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西乡钞票》,借明治初期西乡隆盛领导的西乡军滥发军票造成的混乱状况来影射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钞票贬值的时局。一九五二年,以《〈小仓日记〉传》获芥川奖,从此登上文坛。 [点击阅读]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