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悬崖山庄奇案 - 第九章从一到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那天深夜回到旅馆以后的情形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波洛对自己的失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痛心疾首、怨气冲天的样子叫我暗暗吃惊。他在房间里迈着大步走个不停,用他所知道的一切英文和法文的骂人话来咒骂他自己,对我的劝慰充耳不闻。
  “这就是太自私的好结果,我受到惩罚了,是的,我受到惩罚了——我,赫尔克里-波洛!我太自以为是了。”
  “别,别这么说。”我想宽慰他一下。
  “可谁会想到,谁能够想到,那家伙居然有这样大的胆子?我自以为防范已经十分周密,还以为是万无一失,并且我还警告了那个罪犯——”
  “警告了罪犯?”
  “是的。我到处亮相,还显示出我已经有所怀疑的模样。我认为这一来他不敢再动杀人的念头了,因为危险之大足以令一切歹徒不敢轻举妄动。我在小姐周围设了无形的警戒线,不料被他当成了儿戏!胆子多大,算得多准——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杀了人?尽管我们百倍提防,罪犯还是得逞了!”
  “但他并没有达到目的。”我提醒他。
  “只是侥幸而已。对我来说全都一样。一个人的性命被夺去了,黑斯廷斯。你说,谁的性命不值钱?”
  “当然,我不是这个意思。”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你所说的也是事实。可是只有更糟,十倍地糟!因为那个凶手决不会就此罢手的,这就意味着要牺牲的不是一条人命而是两条了。”
  “只要有你在,就不会是两条!”我说得很有把握。
  他停下来紧紧握住我的手。
  “谢谢你,我的朋友,谢谢你对老朋友还有信心!你给了我新的勇气。赫尔克里-波洛决不会再失败的。再不会有谁惨遭横死了。我将纠正我的错误,因为肯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在我通常百无一失的思考之链上看来缺了某一环。我要重起炉灶,是的,一切从头来起。这一次——我不会失败!”
  “你现在还认为尼克的生命朝不保夕吗?”
  “我的朋友,这就是我把她送到休养所去的原因呀。”
  “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受了刺激……”
  “刺激!哈!要让一个人从受到的刺激里恢复过来并不需要送到休养所去,在家里一样可以恢复的。要知道住休养所并不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地板上铺着绿色的油毡,护士们对着你的饭食议论不休,还怨声载道地抱怨那些洗不完的被单。啊,送尼克到那儿去是为了安全,仅仅是为了她的安全。医生答应了我的要求,会把一切都安排好的。没有谁,我的朋友,甚至连她最亲密无间的亲友都得不到许可去探望巴克利小姐。只有你我两人有这个权利,其他的人将被告知这是大夫的吩咐,这是个很合适的借口,没有谁会抗议的。”
  “是啊,”我说,“只不过——”
  “不过什么,黑斯廷斯?”
  “只不过不能永远这么下去呀。”
  “说得对。但至少我们可以有个喘口气的余地了。你想必已经意识到我们的主要任务已经改变了吧?”
  “变成什么了?”
  “过去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尼克。现在则简单多了,变成一个你我非常熟悉的任务了,就是捕捉凶手。”
  “你把这叫作‘简单得多’吗?”
  “当然简单。我曾经说过,凶手在作案的时候也就是在留名题姓。现在那家伙已经作了案了。”
  “你认为,”我犹豫了一下说,“你认为那位警官说得不对?他说是疯子干的,一个嗜杀成性的神经错乱者。”
  “现在我更相信不是这么回事。”
  “你认为……”
  波洛接着我的话严肃地往下说:
  “凶手是尼克社交圈子里的人。是的,我的朋友,我是这样想的。”
  “但刚才,哦,现在该说昨天晚上了,这种可能性却不存在。我们都在一起,而且——”
  他打断我的话说:
  “你能发誓说决没有一个人离开过峭壁边的我们那一群人吗?难道你能起誓说你了解每个人自始至终的位置和行为吗?”
  我被他的话打动了,慢慢说道:
  “不,这个我倒说不准。天很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走动。我见到过赖斯太太、拉扎勒斯、你、克罗夫特、维斯,但并不是一直都看得见。”
  波洛点点头。
  “正确得很。凶杀只是几分钟的事。两个姑娘进屋去了。凶手趁人不备溜过去躲在草地中央那棵无花果树后边。尼克-巴克利——他当然看错了——从屋里走出来,走过那棵树的时候他连开三枪——”
  “三枪?”我叫了起来。
  “是的,他看不真切,怕打不准。我们从尸体上找到三处伤口。”
  “这太冒险了,不是吗?”
  “并不比开一枪更冒险。毛瑟手枪响声不大,很像焰火开花的爆裂声,所以一下子融合到焰火声中去了。”
  “你找到那枝手枪没有?”我问。
  “没有,黑斯廷斯。但我觉得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此案与外人无关。这一点我们是一致同意的,即,尼克的手枪被窃,只是为了杀死尼克之后可以造成自杀的假象。”

  “是的。”
  “只能是这样的。可是现在还装得出什么自杀的假象呢?凶手知道这样做已经骗不了人了。事实上,我们所掌握的是些什么他全都明白。那么,藏着凶器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思忖着,觉得他的推论很有道理。
  “那么你认为他会怎样处理那枝手枪呢?”
  波洛耸了耸肩,说:
  “这倒难说。但大海近在咫尺,手一挥,那手枪不就销形匿迹了吗?当然不一定是这样,可要是我是那家伙,就会这样处理它的。”
  他说话的语气是如此肯定,就像他已亲眼看见了似的。我不由得一怔。
  “你想当时他有没有立即发觉杀错了人?”
  “他当时肯定没有发觉。”波洛阴沉地说,“哼,发觉后他可要不那么愉快地发一阵子昏啦。既要掩饰自己的大失所望,又要装得若无其事,这可需要一点天才。”
  这时我想起女佣人埃伦的反常表现,就对波洛说了。他听了大感兴趣。
  “死的是马吉叫她感到意外,是这样吗?”
  “何止意外,简直可以说是大惊失色哩。”
  “这倒怪了。谋杀本身不叫她吃惊,死的是马吉倒使她大惊失色!啊,这很值得研究一番。她是什么人,这个埃伦?她那么安详冷静,从头到脚一派可敬的英国风度,会是她?”
  他不说下去了。
  “回忆一下以前发生的那几件事,”我说,“就会发现凶手应该是个男人。把那块石头憾松并推下悬崖可是要用点力气的。”
  “这倒不见得。用一根合适的杠杆就谁都能行。唔,这并不是个理由。”
  他继续在房间里慢步徘徊。
  “昨天晚上在悬崖山庄的人都有嫌疑,但那几位后来的客人——不,我想不会是他们当中的人干的。他们中大多数跟尼克只是泛泛之交。也就是说,跟悬崖山庄的女主人没有什么比较密切的关系。”
  “他们之中有查尔斯-维斯呢。”我给他指出了这一点。
  “是的,不可把他忘记。从逻辑上说,他是最可疑的人。”波洛做了个绝望的手势,然后一屁股坐进我对面的一张沙发上。“就是说——我们归根结底总是要回到这上头来:动机!要想揭露这神秘的谋杀案,就一定得首先把杀人的动机搞清楚。然而正是在这关键性的一点上,黑斯廷斯,我至今茫无头绪,一筹莫展。谁会有干掉尼克的动机呢?为了解释动机,我作出了各种荒唐可笑的假设。我,赫尔克里-波洛,竟会每况愈下无能到这种地步,像个编造廉价侦探小说的人一样胡思乱想起来。我想,那个祖父——老尼克——人们猜想他把钱全赌光了,但真的赌光了吗?是不是正好相反,他把钱在悬崖山庄的某个地方藏了起来?比方说,埋在地下?正因为有这样的假设——说来真羞得我无地自容——我才问尼克是否有人提议买她的悬崖山庄。”
  “你知道吗,波洛?”我说,“我觉得你的这个假设是合情合理的。嗯,很有点道理。”
  波洛哼了一声。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这种假设很合你的浪漫口味,嗬,埋藏在地下的财宝——不错,你一定很欣赏这种假设的。”
  “这种假设有什么不对头呢?”
  “因为,我的朋友,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天方夜谭’的世界里。在现实当中,最枯燥无味的解释常常是最接近事实的。我还想到小姐的父亲——对于他,我的设想更不像话了。他是个旅行家,我对自己说,可能他偷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而这块宝石是一尊什么神像的眼珠。于是守护神像的僧侣一路寻访,追踪到这里来了。瞧,我,赫尔克里-波洛快成为传奇小说家了。
  “关于她父亲,我还有过另外一种奇想,这种想法比较正经一点。他到处游荡,是不是在外头又结了婚?是不是有一个比查尔斯-维斯更近的继承人?于是我又碰到了我们的老难题——没有什么东西真正值得继承。
  “我把可以想得出来的可能性全考虑过了。甚至考虑过拉扎勒斯先生为什么想买尼克祖父的肖像。星期六我打了个电话给一位鉴定家,请他来把那幅肖像估价一下。关于此人,昨天早上我不是请你送了张便条给尼克小姐吗?假设一下,比方说,那幅画会不会值到好几千英镑呢?”
  “难道你认为像拉扎勒斯这么一个有钱的人……”
  “他有钱吗?外表是说明不了问题的。一家老牌商号看上去店堂里金碧辉煌,帐册上财源丰厚,令人艳羡不已,内里却可能早已寅吃卯粮,债台高筑了。这种时候人们会怎么办呢?难道会到处诉苦叫穷说自己快破产了不成?不,在这种不妙的窘境里,人们会买上一辆极尽奢华的小轿车,在大庭广众之中装得更加挥金如土。你瞧,这只是为了维持信誉,好再跟别人借钱。有时一家俨然巨资的公司会突然崩溃,就因为周转不灵,一时短少几千英镑现钞。”

  “哦,我知道,”他不让我反驳,继续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这种说法可能有点牵强附会,但比起那些复仇的僧侣或者埋藏的珍宝来,还更近情理。无论如何,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各种因素之间总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不要忽视任何可能引导我们走向事实的指路标。”
  他小心翼翼地把面前桌上的东西一件一件摆得整整齐齐。他再开口的时候声调严肃,而且显得十分冷静了。
  “动机!”他说:“让我们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让我们冷静而有条理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谋杀往往有哪几种动机呢?是什么东西会使一个人要杀害别一个人呢?这里我们暂且不论有杀人怪癖的疯子,因为我认为在我们这个案件里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我们也排除因一时感情冲动而杀人的可能性。这次凶杀是一个心如铁石的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干出来的。这样一种谋杀可能有哪些动机呢?”
  “第一,图利。谁能因尼克之死而直接或间接地得益呢?喏,我们可以着眼于查尔斯-维斯。从经济观点讲,他会继承一笔不值得继承的财产。他有可能偿清抵押款,在这块地方建造几幢小别墅图些薄利。如果这块地方是他的祖居,那么由于感情上的原因,这里对他就更有价值了。有些人心中生来就有那么一种依恋乡土、崇敬祖居的天性。这就可能导致犯罪行为。但是在查尔斯-维斯身上,我看不出有这种动机存在。
  “因尼克之死而得益的另外一个人是她的朋友赖斯太太。可是那么一点点钱算得了什么。除了他们两人之外,我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人能够因尼克之死而得到经济上的好处了。
  “下一个动机是什么呢?是仇恨——或者是由爱变成的仇恨,罪恶的情欲。克罗夫特太太告诉过我们,查尔斯-维斯和查林杰中校都爱上了这位年轻女郎。”
  我笑着说:
  “第二位先生对尼克的爱慕之情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对,这老实的海员对感情一点都不加掩饰。至于维斯对尼克的私心,我们就相信克罗夫特太太的说法吧。现在我们想想看。如果查尔斯-维斯意识到情场角逐之中自己处于劣势,他会不会觉得与其让自己所爱的姑娘成为情敌的老婆,还不如干脆杀了她,谁也到不了手?他有这种魄力吗?”
  “太富有戏剧性了,”我疑惑地说。
  “你会认为这种事情听起来有点异国情调,这我同意。但英国人也有激情!像查尔斯-维斯就正是这样的人。他是个情感深藏不露的青年,这种人往往用冷若冰霜面具来掩盖波涛汹涌的情感。由于这种情感是被牢牢禁锢在心灵的最深处,因此一旦爆发,便什么都干得出来。我决不认为查林杰中校会是个情杀案的凶手,但查尔斯-维斯却有这个可能。不过这样来解释动机,我总觉得是削足适履,有点儿生拉活扯的。
  “另外还有一种动机,是妒忌,我把妒忌同前面提及的那种动机区别开来,是考虑到妒忌不一定是异性之间的情感。它可能是一种羡慕,对财富、对权力的眼红。就是这种妒忌,使得你们伟大的莎士比亚笔下的伊阿古——以职业的观点来看——用极高明的手段犯了罪。”
  “怎么高明法?”我的兴趣被提起来了。
  “自己不动手,让别人替他干。在今天,尽管一个坏蛋明明是罪恶之源,但只要他没有具体去干,你就没法把手铐往他手腕上戴。但这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课题。那么,从任何方面来看,我们的这个案子会不会是妒忌引起的呢?谁有理由妒忌这位小姐呢?如果说是另一个女人,就只有赖斯太太。不过据我们所知,她与尼克之间并无嫌隙。当然,这个推论仅仅立足于(就我们所知)这一点上。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最后还有一个动机,惧怕。是不是什么人有把柄落在尼克小姐手中呢?她是否知道了一件对另一个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的事情?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准确无误地指出,她本人还没有意识到她已经知道了一个可以置某人于死地的事实。这是可能的,你懂吗?这是可能的。要是果真如此可就麻烦了。因为她是无意中不自觉地掌握着这条线索的,因而她便无法告诉我们这是一条什么线索。”
  “你真的以为有这个可能?”
  “这只是个假设。当你把其它的可能性都排除了还是找不到理由来说明动机,就只能回到剩下的可能性上面来——既然别的都不是,就一定是这个了……”
  他沉默良久。后来他从深思中惊醒过来,取一张纸放在面前动起了笔。
  “你写什么?”我好奇地问。
  “我的朋友,我要把尼克周围的人列出一张表。如果我的论点正确,凶手必定就在这张表里了。”
  他写了大约二十分钟,然后把这张纸推到我面前。
  “就是这个,我的朋友。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单。”

  这张表是这样的:
  一、埃伦
  二、她的当园丁的丈夫
  三、他们的孩子
  四、克罗夫特先生
  五、克罗夫特太太
  六、赖斯太太
  七、拉扎勒斯先生
  八、查林杰中校
  九、查尔斯-维斯
  十、?
  评述:
  一、埃伦
  可疑之处:听到凶杀时的举止言语,制造事故最为方便。最易获悉手枪所在,但破坏汽车一事似非此人所为。且作案之周密果敢也非此人所能企及。
  动机:无。除非有尚未被知事件引起之仇恨。
  注:进一步查明其身世及与尼克之关系。
  二、埃伦之夫
  可疑之处及动机同上。但有可能破坏汽车之刹车装置。
  注:应与之一谈。
  三、埃伦之子
  此人尚幼,可排除。
  注:应与之一谈以期发现新线索。
  四、克罗夫特先生
  仅有一可疑之处,即二楼系尼克小姐之卧室,他对与我们相遇的那次上楼之解释是否属实。且对此人之身世一无所知。
  动机:无。
  五、克罗夫特太太
  可疑之处:无。
  动机:无。
  六、赖斯太太
  可疑之处:尼克进屋取衣系应此人要求。想造成尼克系谎言大师之印象。故她对此前发生的那些事故之说法不可信。那些事故发生时此人不在塔维斯托克,在何处不明。
  动机:所得?甚微。妒忌?可能,但无法说明。惧怕?可能,但也无法说明。
  注:应与尼克就上述几点交换意见或能有所启示。动机是否与赖斯太太之婚事有牵连?
  七、拉扎勒斯先生
  可疑之处:有犯罪之机会。曾出价买画。认为尼克之汽车并未损坏(赖斯太太语),发生事故期间可能在此附近。
  动机:无。除非求画心切。惧怕?不像。
  注:查明此人到达圣卢之前在何处。查明拉扎勒斯父子公司之经济状况。
  八、查林杰中校
  可疑之处:无。但上星期常在此地。有制造事故之良好机会。不过此人于凶杀半小时后方到达悬崖山庄。
  动机:无
  九、查尔斯-维斯
  可疑之处:旅馆花园内枪击尼克时此人不在办公室。有作案之机会。对出售悬崖山庄一事说法可疑。系一内向青年。有可能得悉尼克的手枪一向所在之处。
  动机:所得?甚少。爱或恨?有可能。惧怕?不会。
  注:查明悬崖山庄系抵押给谁。查明维斯律师事务所之处境。
  十、?
  此人或系外人,但与前九人中某一人有关。例如:可能与第一、四、五、六有关。此人之存在可为以下几点之一提供解释:
  1、埃伦何以对凶杀本身不感意外(但此阶层之妇女对凶杀向来有本能之兴奋感)。
  2、克罗夫特夫妇何以租下冷僻之门房小屋。
  3、为赖斯太太之恐惧或妒忌提供理由。
  当我在看这份名单时,波洛注视着我。
  “很地道的英语,不是吗?”他自夸道,“我写的英文比我讲的更有英国味儿。”
  “好得很,”我热情地说,“你把各种可能性都罗列得清清楚楚。”
  “是呀,”他把那张纸拿回去,若有所思地说,“瞧这个名字,我的朋友。这个查尔斯-维斯,他最有机会作案。在他身上有两种动机可供选择。我相信,如果这是一张赛马会上那些马的名单,在他身上人们会下最大的赌注的。”
  “他当然最可疑。”
  “你有一个怪脾气,黑斯廷斯,老是情愿去怀疑最不可疑的东西。毫无疑问,是因为你看了太多侦探小说之故。现实生活里,犯罪的人十有八九正是动机最明显,可能性又最大的人。”
  “这次也一样吗?”
  “只有一个事实不大对头,就是作案的大胆!一开头就是如此。也正因为这个特点我才预言这个案子的动机不会是明显的。”
  “对,一开头你就是这么说的。”
  “现在我还是这么说。”
  突然他把那份名单揉成一团扔在地下。我连忙阻止他,他却说:
  “不,这东西没有用处。它只是把我的思绪整理了一下而已。把事实精确扼要地整理一下是第一步。下一步——”
  “是什么呢?”
  “下一步就是进行分析思考,也就是正确地运用头脑里那些小小的灰色细胞。我劝你,黑斯廷斯,睡觉去吧。”
  “不,”我说,“除非你也去睡,否则我不会离开你的。”
  “这样的忠诚的确是太感人了。但你看,黑斯廷斯,你无法帮我思考。思考——这就是下一步我要做的事。”
  我还是摇摇头。
  “你可能会想到要同我讨论一下观点的。”
  “啊,啊,你真够朋友。不过,至少请你换一张能坐得舒服一点的沙发吧。”
  我同意了。不久,房间里的一切都开始模糊起来。我记得我所看见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波洛小心翼翼地把他刚才扔掉的那个纸团从地上拾了起来,随手扔进了废纸篓。
  后来我睡着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