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悬崖上的谋杀 - 第二十八章危急时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弗兰基醒过来时,最早的反应是感到压抑。氯仿过效后醒来并不是,件浪漫的事。她躺在特别坚硬的木地板上,手脚都被捆住。她设法使自己翻个身,头部几乎猛撞上一个旧煤箱。后来又发生了各种各样叫人丧气的事件。
  几分钟后,弗兰基虽然还不能站起来,但至少能注意四周的情况了。
  她听见身旁传来微弱的呻吟声,她便四下细看。尽她所能辨别出她似乎是在一间顶楼里。惟一的亮光来自屋顶的天宙,而此刻光线又极其微弱。几分钟后又会是一片漆黑。
  几张破烂不堪的画靠墙放着,还有一张破铁床,几把烂椅子,以及前面提到的煤箱。
  呻吟声好像来自屋角。
  弗兰基身上的绳子并不很紧,这使得她可以像螃蟹似地爬行。她就在肮脏的地板上蠕行着。
  “博比!”她突然叫起来。
  的确是博比,他的手脚也被捆着。此外,还有一块布勒住了他的嘴。
  这时,他差不多弄松了绳子。弗兰基过去帮他一把。尽管手脚捆在一起,她的手仍有点作用,最后用牙齿用力一拽,终于干成了这事。
  尽管说话声音很含糊,博比还是尽力叫出一声:“弗兰基!”
  “真高兴我们又在一起了。”弗兰基说,“但看来好像我们都是笨蛋。”
  “我想,”博比忧郁地说,“这就是他们称的‘不小的胜利’吧。”
  “他们怎么逮住你的?”弗兰基追问道,“是在你给我写那封信之后?”
  “什么信?我从来没写过什么信。”
  “唉!我明白了,”弗兰基睁大眼睛,“我多蠢呀!还说别告诉任何人,信里全是废话。”
  “听着,弗兰基,我来把我碰到的事告诉你,然后你再继续把你碰到的事告诉我。”
  他叙述了在格朗吉邸宅的冒险经历以及后果。
  “我被弄到这个该死的小地方,”他说,“盘子里有些吃的喝的东西。我饿极了就吃,我看这些东西肯定有麻醉作用,因为我吃完马上就睡着了。今天星期几?”
  “星期五。”
  “那么我是星期三晚上被打昏的。该死的,我一直神志很不清醒。好吧,说说你碰到的事吧?”
  弗兰基详述了她的冒险经历,从她在斯普拉格先生那儿听到的开始说起,一直说到她在门口以为认出博比的身影为止。
  “后来他们用氯仿麻醉了我。”她最后说,“唉,博比,我刚刚还在煤箱里呕吐呀!”
  “我看你太有办法了,弗兰基。”博比赞许道,“问题是:现在我们怎么办?我们各自都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头,但现在局面转过来了。”
  “要是我把你来信的内容告诉罗杰尔就好了。”弗兰基悔恨地说,“我确实想过,拿不定主意,后来才决定严格按你说的办,根本没告诉别人。”
  “结果就是无人知道我们的下落。”博比心情沉重地说,“弗兰基,亲爱的,我担心的是我使你陷入了困境。”
  “我们都有点太自信了。”弗兰基忧郁地说。

  “惟一有件事我弄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打击我们两人的头部。”博比陷入沉思,“我认为这类小事尼科尔森不会被难住。”
  “他有他的计划。”弗兰基微微颤抖了一下。
  “好吧,我们也最好有个计划。我们必须离开这儿,弗兰基。我们打算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呼喊。”弗兰基说。
  “是……吗?”博比说,“也许路过的人听得见。但既然尼科尔森没堵住你的嘴,我应该说这种机会很少。你的手捆得比我松。我来看看能不能用牙给你弄开。”
  接下来的五分钟是牙与绳的搏斗,这场博斗使博比的牙医大为光彩。
  “这些事书里写得特别轻松。”他气喘吁吁地说,“我看我一点作用也没有。”
  “你行的,”弗兰基说,“绳子正在松了。小心!有人来了。”
  她从他身边滚离开。可以听见有人上楼的声音,步子踏得很重。门的下方现出一丝光亮。接着是钥匙开锁的声音,门慢慢被推开了。
  “我的两只小鸟怎么样?”是尼科尔森医生的声音。
  他手上拿了枝蜡烛,虽然他的帽子压住了双眼,穿着衣领高竖的厚大衣,但讲话声音显出是他,他的双眼在厚实的镜片后闪着白光。
  “你太不值得了,我亲爱的年轻小姐,”他摇摇头,戏弄地说道,“这么轻易就掉进了陷阱。”
  博比和弗兰基都没答腔。局面的优势明显在尼科尔森一方,很难知道说些什么。
  尼科尔森把蜡烛放在一张椅子上。
  “无论如何,”他说,“让我来看看你们是否舒服。”
  他检查了博比身上的绳子,得意地点点头,又检查了弗兰基的。此时他摇摇头。
  “我年轻的时候,人们常跟我说,”他说,“手指是用来拿叉子的,牙齿是用来修手指的。你这位年轻的朋友的牙齿,我看,有了行动了。”
  屋角上有把笨重的、断了靠背的橡木椅子。
  尼科尔森医生提起弗兰基,把她放在椅子上,然后把她捆结实。
  “我相信,不会很不舒服吧?”他说,“行了,时间不会很长的。”
  弗兰基能开口了。她问:“你打算拿我们怎么办?”
  尼科尔森走到门边,拿起蜡烛。
  “你嘲弄了我,弗朗西丝小姐,说我太喜欢车祸。也许我是喜欢。至少,我打算再冒险来一次。”
  “你是什么意思?”博比问。
  “我非得告诉你吗?好吧,我想我愿意。弗朗西丝·德温特小姐开着车,她的司机坐在她身边,方向转错开进一条通往矿井的废弃的路,汽车撞上井口。弗朗西丝小姐和司机同时身亡。”
  屋内沉寂了片刻。博比接着说:“但我们也许不死,计划有时会出错。你在威尔士干的那桩事就失败了。”
  “你对吗啡的抗药性肯定很杰出,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令人遗憾。”尼科尔森说,“但这次你就不必费心了99cswcom。你同弗朗西丝小姐被人发现时肯定已经气绝身亡。”

  博比身不由己地颤抖起来。尼科尔森的口气很怪,是一个艺术家仔细打量一幅杰作时的口气。
  “他喜欢这样,”博比想,“他真喜欢这样。”
  他不打算让尼科尔森再这么得意下去,就用随便的口气说:“你犯了一个错误,特别是与弗朗西丝小姐有关的地方。”
  “是的,”弗兰基说,“在那封你编造得很高明的信里,你告诉我别对其他人说。不过呢,我破了一个例。我告诉罗杰尔·巴辛顿一弗伦奇了。他知道有关你的一切。如果我们出了事,他会知道谁对此有责任。你最好让我们走,你也尽可能快地逃出这个国家。”
  尼科尔森沉默了一阵,然后说:“精彩的骗局。我只能这么认为。”
  他转身向门走去。
  “你这下流坯,你妻子怎么样了?”博比叫道,“你也杀了她吗?”
  “莫伊拉还活着,”尼科尔森说,“她还会活多久,我真的不知道。这得取决于情况。”
  他向他们作了个嘲弄的鞠躬。
  “Aurevoir①,”他说,“我将花几个小时来完成我的安排。你们可以尽情地谈谈这事。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堵上你们的嘴。明白吗?只要你们呼救,我就会回来堵住你们的嘴。”
  他走出门,把门关上锁紧。
  “这不是真的,”博比说,“不可能是真的。他说的那些事不会发生。”
  但博比情不自禁地感觉,那些事正要在他和弗兰基身上发生,“书上常出现一次紧急关头的救援,”弗兰基尽力说得很有希望,但她并不感觉真会有。其实,她的信心明显不足。
  “这事全不可能,”博比像是向人求情似的,“这么离奇古怪,尼科尔森这个人肯定也不真实。我希望会有一次紧急救援,但看不出谁会来救我们。”
  “如果把情况告诉罗杰尔就好了。”弗兰基哀叹着说。
  “也许不管怎么样,尼科尔森相信你说的话。”博比说。
  “不,”弗兰基说,“他根本不会相信这些话的,这个人精明得要命。”
  “他是比我们精明得多。”博比阴沉沉地说,“弗兰基,在这桩案子中,你知道是什么最使我心烦吗?”
  “不知道。是什么呢?”
  “那就是,即便我们正要一命呜呼之时,我们仍然不知道埃文斯是什么人。”
  “我们问问他,”弗兰基说,“你要明白,这是最后的请求。他不可能拒绝告诉我们。我同意你的话,好奇心没有满足之前,我不能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死去。”
  两人沉默了一会,博比又说:“你认为我们应该大声呼救吗?这是最后的机会呀,大概也是我们所有的惟一机会了。”
  “还不行,”弗兰基说,“首先,我不相信有人会听见,否则尼科尔森决不会冒这个险;其次,在不能讲话或不能听人讲话的情况下,我简直不能忍受坐以待毙。把呼喊放到最后有机会可能出现的关头吧。有你谈谈话,是……是相当大的安慰。”她结束说话时声音有些震颤。

  “我把你拖进了可伯的困境,弗兰基。”
  “哦!没什么。你不可能把我置之事外,是我希望参与进来的。博比,你认为他真会得逞吗?我是说,对我们。”
  “我恐怕他会得逞的,他具有那种该死的能力。”
  “博比,你现在相信是谁杀死了亨利·巴辛顿一弗伦奇?”
  “如果有可能的话……”
  “有可能……假定一件事:那就是西尔维亚也在其中。”
  “弗兰基!”
  “我明白。我产生这个想法时也很反感,但符合事实。为什么西尔维亚对吗啡的感觉这么迟钝?为什么当我们希望她送丈夫去别的地方治疗而不是去格朗吉邸宅时,她坚持得那么顽固?还有,枪响时她就在屋里。”
  “她也许亲手开的枪。”
  “噢!肯定不是。”
  “是的,也许是她。接着她把书房钥匙给尼科尔99csw.com森,放进了亨利的口袋。”
  “全是疯话,”弗兰基的声音有些失望,“就像通过哈哈镜看东西似的。所有看上去极其正常的人实际上全不正常,包括所有教养很好的普通人。应当有些方法来识别罪犯,眉毛啦、耳朵啦或别的特征。”
  “我的天哪!”博比叫道。
  “怎么回事?”
  “弗兰基,刚才来这儿的人不是尼科尔森。”
  “你完全疯了?那么是谁呢?”
  “我不知道,但不是尼科尔森。我一直觉得不对劲,但不能识破,你说到耳朵给我一条线索。我那晚透过窗户监视尼科尔森时,我特别注意到他的耳朵,耳垂连到了脸上。但今晚这个人,他的耳朵不像那样子。”
  “可这说明什么呢?”弗兰基失望地问。
  “这是一个相当高明的演员假扮的尼科尔森。”
  “但为什么……可能是谁呢?”
  “巴辛顿一弗伦奇,”博比屏住呼吸说,“罗杰尔·巴辛顿一弗伦奇!开始我们把他当作正人君子,后来我们像傻瓜似的,跟在一些不相干的东西之后走人了迷途。”
  “巴辛顿一弗伦奇,”弗兰基低语道,“博比,你是对的。肯定是他。就车祸一事,我嘲弄尼科尔森时,只有他一个人在场。”
  “那么事情真的结束了,”博比说,“我本来还偷偷抱着一线希望,就是罗杰尔靠某些奇迹探出我们的行踪,但现在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莫伊拉成了囚犯,你我手脚都捆上了。别人一点都不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游戏结束了,弗兰基。”
  正当他说完时,头顶上传来一声响动。一会儿,伴随一阵可伯的撞击声,一个沉重的身体从天窗掉了进来。
  光线黑得什么也看不清。
  “到底是……?”博比刚开口骂道。
  从一堆打碎的玻璃中,一个声音传来:“博……博……博比。”
  “哎呀,我真该死!”博比说,“是巴杰尔!”
  注释:
  ①法语:意为“再见”。
或许您还会喜欢: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