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悬崖上的谋杀 - 第十三章艾伦·卡斯泰尔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说来也怪,还不到第二天,她就证实了这种推论,而且是从罗杰尔口中证实的。
  他俩打了一阵网球后,坐在一起喝冰镇过的饮料。
  他们一直在聊着无关紧要的话题,弗兰基越来越觉察出罗杰尔这类足迹踏遍世界各地的人的魅力。她不禁想,这位在家中从未取得成功的人与他那位身躯粗大、一本正经的哥哥相比显然更讨人喜欢。
  当这些念头掠过弗兰基的脑海时,谈话停了下来。罗杰尔打破了沉默,这次说话的语气与先前完全不同。
  “弗朗西丝小姐,我打算办件相当特殊的事情。我认识你还不到二十四小时,但我凭直觉,你是我可以谋求忠告的人。”
  “忠告?”弗兰基惊讶地问。
  “是的。我在两种不同的行动方法之间下不了决心。”
  他闭口不言,身子向前倾斜。在两膝之间晃动着球拍,前额上现出轻微的皱纹,看去焦虑不安。
  “这事与我哥哥有关。弗朗西丝小姐。”
  “是吗?”
  “他吸毒。我肯定这是真的。”
  “是什么使你这么认为?”弗兰基问。
  “种种情况。他的外貌、他明显改变的心情,还有。你注意到他的眼睛吗?两个瞳孔像针尖一样。”
  “我注意到了,”弗兰基承认道,“你认为他吸的是什么呢?”
  “吗啡或者鸦片的某个种类。”
  “这事发生很久了吗?”
  “我断定是从大约六个月前开始的。我记得他多次埋怨失眠。他怎么开始吸毒的,我不知道,但我认为从那不久后肯定开始了。”
  “他怎么弄到毒品的呢?”弗兰基几乎马上就接着问。
  “我看是通过邮寄到他手上的。你发现某些天的午茶时间他特别神经质、容易激动吗?”
  “是的,我注意到了。”
  “我怀疑那就是他手上的毒品没有了,正等着再补充。后来。六点钟的邮班来了,他走进书房、到出来吃晚饭时,情绪完全不同了。”
  弗兰基点点头。她回想起亨利有时在晚饭时那种做作的才华横溢的谈锋。
  “但毒品供应来自什么地方呢?”她问。
  “哦,那我就不清楚了。名声好的医生根本不会向他提供毒品。我猜测,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在伦敦出大价钱就可以弄到。”
  弗兰基沉思地点了下头。
  她正回忆起跟博比说过有关贩毒团伙的事,他回答说:
  不能把过多的罪行搅在一起。真怪,他们的调查这么快竟碰上了这件事的线索。
  更为奇怪的是,竟是主要怀疑对象把她的注意力转到事实上来。这事使她比先前更加倾向于否定罗杰尔的谋杀嫌疑。
  她提醒自己,偷换照片的举动仍然令人费解,证据对罗杰尔不利,而且证据还是千真万确的。仅以此人的人格来持异议是不够的,人们总是说杀人犯都是魅力十足的人!
  她摈弃了这些想法,转脸率直地问同伴:“你为什么要向我说这件事?”

  “因为我不知道对西尔维亚怎么办。”他坦白道。
  “你以为她还不知道?”
  “她当然不知道。我应该告诉她吗?”
  “这很难……”
  “是很难。这就是我认为你也许能帮帮我的原因。西尔维亚对你十分迷恋。她并不关心身边的任何人,但她跟我说,她很快就喜欢上你了。我该怎么办呢,弗朗西丝小姐?告诉她,我就会给她的生活增添极大的负担。”
  “如果她知道了的话,她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弗兰基提议。
  “我表示怀疑。一旦某人吸毒,没有人,甚至最亲密、最亲爱的人,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这种观点太使人绝望了,不是吗?”
  “这是事实。当然了,办法是有的。如果亨利同意治疗,这儿附近就有个地方。是一个叫尼科尔森的医生办的。”
  “不过他不会同意的。”
  “他也许会的。有时你可以看到抽吗啡的人那种极端悔恨的神情,他们会尽一切办法来治疗自己。我倒倾向于认为,如果亨利以为西尔维亚不知道这事,他可能比较容易地进入那种精神状态。如果治疗顺利(当然,他们把他的病叫做‘神经质’),她就没必要知道真相了。”
  “他非得离家去治疗吗?”
  “我说的那个地方离这儿大约有三英里,在村子的另一边。那个地方是一个加拿大人——尼科尔森医生开办的。我知道这个人非常聪明。而且,值得庆幸的是,亨利喜欢他。嘘,西尔维亚来了。”
  巴辛顿一弗伦奇夫人走到他们身边,说:“你们一直这么精力充沛?”
  “打了三局,”弗兰基说,“我每局都输。”
  “你的球打得挺好。”罗杰尔说。
  “我打网球特别懒。”西尔维亚说,“我们必须请尼科尔森一家哪天过来一下。尼科尔森夫人很喜欢运动。嗯,出什么事了?”她发现那两人在交换眼色。
  “没什么,我只是碰巧正同弗朗西丝小姐谈到尼科尔森一家。”
  “你最好像我——样叫她弗兰基。”西尔维亚说。
  “怎么会这样,一个人谈到什么人什么事,别人马上接着又谈到这个人这件事,这不是有点奇怪吗?”
  “他们是加拿大人吗?”弗兰基问。
  “医生肯定是加拿大人。他夫人呢,我认为她可能是英国人,不过没把握。她是个可爱的小东西,那双动人的大眼睛相当迷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她很不快活,肯定日子过得很压抑。”
  “他力、的是种疗养院,是不是?”
  “是,里面是精神病人和吸毒者。我看他办得挺有成效。他是个相当令人难忘的人。”
  “你喜欢他?”
  “不,”西尔维亚语气很生硬,“我不喜欢他。”过了一会,她又态度激烈地补了一句,“一点也不喜欢。”
  后来,她指着在钢琴上的一张长着一双迷人的大眼睛的女人照片说:“这就是莫伊拉·尼科尔森,这张脸不是很诱惑人吗?有个人前段时间同我们的朋友到这儿来,就被这张照片迷住了。依我看,他还希望介绍认识她。”

  她大笑起来。
  “我明天晚上请他们来吃晚饭。我倒想知道你对他的看法。”
  “对他?”
  “是呀,我告诉你了,我讨厌他,但他绝对是个外貌吸引入的男人。”
  她说话的声调中含有某种意思,弗兰基迅速地朝她看去,但西尔维亚已经转过身去把枯萎的花取出花瓶。
  “我必须集中思想,”弗兰基当天晚上为出席晚餐整妆时,她一面用梳子梳理浓密的黑发,一面想道,“而且,是我进行几项试验的时候了。”她果断地这样想。
  罗杰尔是不是她同博比断定的坏人呢?
  她同博比意见一致的是:那个费尽心机要除掉博比的人肯定具有容易弄到吗啡的捷径。现在从这点上来看,罗杰尔适合这条。如果其兄靠邮路获得吗啡供货,对罗杰尔来说,从中抽取一包为自己所用,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弗兰基在一张纸上写道:
  备忘录:
  (1)查明罗杰尔十六日(即博比中毒的那天)在什么地方。
  她认为自己有可能把这件事弄清楚。
  (2)出示死者的照片。观察反应。特别注意如果罗杰尔承认当时在马奇博尔特的反应。
  她对第二条事项略感神经紧张,这意味着把问题公开化。反过来说,惨案已经在她附近的地方发生了,不在意地提到这事也是世间极其自然的事。
  她将这张纸揉皱后烧掉。
  她打定主意在吃晚饭时把第一条自然而然地抛出来。
  “我说,”她坦率地对罗杰尔说,“我总觉得我们以前见过面,而且就在前不久。碰巧不会是在克拉里奇斯的沙恩夫人家那次聚会上吧?那天是十六号。”
  “不可能在十六号。”西尔维亚立刻说道,“罗杰尔当时在这儿。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那天举行了一次孩子们的聚会。没有罗杰尔,我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她说罢向小叔子投去感激的一瞥,罗杰尔向她一笑。
  “我觉得我以前没见过你,”他亲切地对弗兰基说,“我相信见过的话,我会想得起的。”
  他说的话非常得体。
  “第一条解决了,”弗兰基想,“罗杰尔·巴辛顿一弗伦奇在博比中毒那天不在威尔士。”
  接着提出第二条就相当容易了。弗兰基把话题引向乡村生活,谈到这种生活的枯燥无味,谈到被当地有刺激的事引发的兴趣。
  “上个月,我们那儿有个男人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她说,“我们都受到极大的震动。我激动万分地去参加验尸听证会,但那场听证会真的相当乏味,真的。”
  “是那个叫马奇博尔特的地方吗?”西尔维亚突然问道。
  弗兰基点点头。
  “德温特堡离马奇博尔特只有七英里左右。”她解释道。

  “罗杰尔,那肯定是你见到的那个人。”西尔维亚叫起来。
  弗兰基探询地看着罗杰尔。
  “我当时就在死者身边,”罗杰尔说,“警察来之前,我都同死者在一起。”
  “我原以为是个牧师的儿子在死者身边呢。”弗兰基说。
  “他得去演奏风琴什么的,所以我就接替了他。”
  “多么出人意外呀,”弗兰基说,“我确实也听说还有其他人到过现场,但没听到名字。这么说就是你喽?”
  顿时出现了那种通常可见的“多奇怪呀!世界不是太小了吗?”之类惊叹的谈话气氛。弗兰基觉得自己这招真高明。
  “也许那正是你以前见到过我的地方,是在马奇博尔特吧?”罗杰尔绕着弯子说。
  “事故发生时我不在那儿,”弗兰基说,“两天以后我才从伦敦回来。你参加听证会了吗?”
  “没有。那事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回伦敦去了。”
  “他有些荒唐的念头,想在那个地方买幢房子住。”
  “十足胡闹。”亨利·巴辛顿一弗伦奇说。
  “一点也不是。”罗杰尔愉快地说。
  “你明明知道,罗杰尔,你一买下房子,你的旅行热就会一下子发作,然后就跑到国外去。”
  “哦,我总有一天要去住的,西尔维亚。”
  “当你想住下来的时候,最好住在我们附近,”西尔维亚说,“不要离开我们到威尔士去。”
  罗杰尔大笑一阵后对弗兰基说:“那桩意外事故还有什么有趣的情况吗?还没弄清是自杀还是别的原因吗?”
  “哦,没有。令人遗憾的是此事全都真相大白了。几位被吓得神魂颠倒的亲戚来证实了死者的身份。他似乎正在进行步行旅游。太惨了,真的,因为他长得太英俊了。你看见报上登载的照片了吗?”
  “我想看见过,”西尔维亚含糊地说,“不过我记不起来了。”
  “我楼上有张剪报,是从我们当地的报上剪下来的。”
  弗兰基急不可待地跑上楼去,接着手持剪报走下楼来。
  她将剪报递给西尔维亚。罗杰尔走过来越过西尔维亚的肩头看。
  “你不认为他很英俊吗?”弗兰基以一个女学生的口吻问道。
  “是挺英俊的,”西尔维亚说,“他似乎很像一个人,艾伦·卡斯泰尔斯,你不觉得吗,罗杰尔?我记得我当时就这样说过。”
  “长相上同那个人很像,”罗杰尔表示赞同,“但你要明白,真正相似的地方并不很多。”
  “你不能靠报纸上的照片来辨别吧?”西尔维亚把剪报递还弗兰基。
  弗兰基附和说是不能。
  谈话转向了其他的内容。
  弗兰基就寝时仍然觉得问题悬而未决。每个人的反应都十分自然。罗杰尔找房子的事已经毫无秘密可言。
  她惟一成功的是获知了一个人的姓名,那就是艾伦·卡斯泰尔斯。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作者简介奥德丽·尼芬格(AudreyNiffenegger),视觉艺术家,也是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书籍与纸艺中心的教授,她负责教导写作、凸版印刷以及精美版书籍的制作。曾在芝加哥印花社画廊展出个人艺术作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再讲一个明智小五郎破案立功的故事。这个案件是我认识明智一年左右的时候发生的。它不仅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引人入胜;还因为当事者是我的一个亲戚,更使我难以忘怀。通过这个案件,我发现明智具有猜解密码的非凡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我将他解破的密码内容,先写在前面。“早就想看望您,但始终没有机会,延至今日,非常抱歉。连日来,天气转暖,最近一定前去拜访。,前赠小物,不成敬意,蒙你礼赞,深感不安。 [点击阅读]
河边小镇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落水的孩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在被称做电影院、游戏中心的两座建筑附近建起了十几家“弹子游戏厅”。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爱的成人式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虽然我不知道望月那天原来打算邀请的第四个人是谁,不过我恐怕得感谢那家伙一辈子。托了这家伙临时爽约的福,我才得以与她邂逅。电话打过来时已经过了下午五点,望月随便寒暄了两句便直奔主题。“抱歉突然给你打电话,其实呢,今天晚上有一个酒会,有一个人突然来不了了。你今天……有空吗?有什么安排吗?”“不,没什么。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盖特露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倘若从外表来看我的生活,我似乎并不特别幸福。然而我尽管犯过许多错误,却也谈不上特别不幸。说到底,追究何谓幸福,何谓不幸,实在是愚蠢透顶,因为我常常感到,我对自己生活中不幸日子的眷恋远远超过了那些快活的日子。也许一个人命中注定必须自觉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须备尝甜酸苦辣,必须克服潜藏于外在之内的内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运,这么说来我的生活实在是既不穷也不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