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吸血鬼德古拉 -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九月的深夜里,寒凉的雾气中,四个男人手拿工具、武器和灯笼,蹑手蹑脚地进入奚灵庄园的墓园。
  鼓动并组织这次探险的人,自然是豪辛;他仍负责领队,而嘴巴抿得紧紧的杰可.席渥则充当他的助手。老教授选择这黑暗的时刻,是希望能避开仆人,免得闲言闲语会惹来麻烦。
  昆西.莫利对敌人的本质仍然捉摸不透,却决心支持他的朋友,与几乎同时痛失父亲与爱人的阿瑟.洪鸟相偕而行。阿瑟在他父亲死后,已继承了哥德泯爵爷的头衔。
  关于此次侵入的目的,昆西和阿瑟甚至比杰可更加茫然无知,因此两人前来多少是有些勉强的。对于豪辛宣称,今晚必须在韦特那家族墓穴中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他们两人都感到又可怖又神秘。
  这四个人自侧门出了宅邸后,便紧紧相随而行,进入了韦特那家族墓园的领域。他们一进入墓园,经过远房表亲和家臣、仆人们的幕碑后,豪辛便引领他们径直走向地面上古老的家族墓穴入口。
  根据露西的遗嘱,阿瑟.洪鸟继承了她的所有产业,包括曾是她母亲拥有的;因此阿瑟身上带着庄园所有的钥匙。在老教授威严的示意下,再加上杰可加以确认地点头,阿瑟很不情愿地打开了墓穴的铁门。几世纪来,直系家属的尸体都被埋在这里。锁倒是很容易开,因为才不过几天前,举行双人丧礼时刚上过油。
  手持灯笼的豪辛,一语不发地带领他的跟从者进入,然后往下走。
  跟着老教授走下发出回声的石阶时,杰可痛苦而清晰地记得,露西母女葬礼上墓穴的白昼情景。即使是白天,即使放满了花圈,陵墓内部仍显得阴森森的。现在,在他们所持的灯笼光线中,那些花已开始萎谢,白色转为黄锈,绿色变成棕色。蜘蛛与甲虫又恢复了平常的优势,而因时光消逝而变色了的石头、积满了砂尘的灰泥、生锈的铁,黯然的铜器和银器,都照映出微弱的一点烛光。杰可觉得这情景真是无可想象地悲惨、肮脏。
  到达圆顶的地下墓穴后,豪辛很有条理地展开工作。他把灯笼交给别人,点上一根蜡烛,藉烛光审视棺材名牌。他藉此认出了露西的棺材,这棺材被放在一种石棺内,因此他指示年轻的随从们把沉重的石顶搬开。
  阿瑟清清喉咙,在冰冷的寂静中听起来颇吓人。他猝然开口道:“我们一定要冒渎露西的坟墓吗?她死得已经够惨了——”
  豪辛满意地安排过灯光后,举起一只手。他像教授在演讲般,有点教训意味地说:“如果露西小姐死了,我们今晚不会错待她。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她没死——”
  他这话使阿瑟差点没崩溃。“老天爷,你在说什么——她被活埋了吗?”
  老教授沉着地望着他。“我并没有说她没死。”
  豪辛指示着,杰可和昆西听令相继拿起了螺丝起子,开始扭开棺材的外壳。
  阿瑟在旁看着,情绪变得很激动。“没死?那是什么意思?杰可?昆西?”
  昆西.莫利仅只摇摇头;他决心至少要探究到底。
  阿瑟仍继续抗议:“这太疯狂了!可怜的露西做了什么!让我允许这样的亵渎?她死得够惨了——”
  豪辛不为所动地扭开最后一根螺丝钉,将外棺盖掀起,露出下面内椁密不透气的铅盖。
  阿瑟看到这儿几乎难以忍受了。
  豪辛将螺丝起子按在薄铅片上,迅速向下一戮,刺出一个可以放下小线锯尖顶的小洞。他的随从们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医学经验丰富的杰可本以为会有腐尸的臭气自这一个小洞中冲出,没想到根本没有。老教授更是片刻也没有停止工作。
  他沿着铅棺的一侧锯出大约两呎长的缝,然后转而横锯、再向下切割。接着他握住已锯出的松脱凸绿,将铅片向后弯到棺材底部,后退一步,再示意其它人上前观看。

  他们一个接一个,阿瑟殿后,靠向前去注视棺内。棺材里空空如也。
  阿瑟脸色苍白,向后退开。“她人呢?”他的声音近似尖叫:“蒙辛,你把她怎么了?”
  老教授的话犹如铁锤般敲落。“她是个吸血鬼。在东欧,他们称之为‘浓非拉图’(Nosteratu)。她没死,而是活在上帝的恩宠之外,在黑暗中徘徊流浪他们受到另一个‘农非拉图’的感染,变成几乎是不死的。”
  昆西丢下他手上的工具,发出断续的呻吟声,混合着忿怒和讥讽,彷佛他仍不肯相信此刻亲身经历的事实。
  阿瑟却一把揪住豪辛。“这是无稽之谈!我的输血已使露西成为我的新娘了。”没有人曾对这个未婚夫提起过其它三次输血,现在他们当然更不会说。“我要保护她免于这种冒渎!”
  老教授用力拍打空空的棺内。卷起的铅片发出空洞的响声。“你看到的,她并不在这儿。这些吸血鬼必须靠吸食活人的血维生,一代接一代.直到永远。”
  “谎话!你无法证明。老头子!老疯子!你把她怎么了?”
  紧接着,阿瑟竟从腰带中拔出了一枝左轮手枪,冲动地指向豪辛。
  好半晌,墓穴笼罩在震惊的的沉默中。昆西目瞪口呆,阿瑟在伤痛与困惑中接近半狂疯状态,沉重的手枪在他手里摇晃。杰可一边算计着该如何制止阿瑟,一边也试图维持自己职业性的镇定。豪辛则好像只是木然而认命地等着,不管下十秒钟将有什么命运。
  然后豪辛斜倾着头,聆听;他举起一手,威严地命令大家保持沉静。
  然后,一个轻柔的女人歌声,低唱着某种催眠曲,自墓穴外不远处传到这几个男人的耳中。
  三个年轻的男人都惊奇地面面相觎。
  豪辛又比了个手势,命令他们继续保持安静。他迅速带领同伴,持灯躲进两个古老石棺之间的缝隙,避开了阶梯的视线。一躲好,他便把每个人所带的蜡烛吹熄,连灯笼的火也一并熄掉。
  这四个人在黑暗中等着,倾听,屏息以待。只有一点月光从通往上层骨灰所的人口,照进这地下墓穴中。杰可想起他们并未关上上方的铁门。
  此时他也说不出自己在等什么: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出乎他的意料。只见一个白色身形慢慢走下楼梯,两手抱着一个较小的身影,低哼着摇篮曲,逐渐在阶梯上惨白的月光中现形。
  这人形暂停了一下,发出熟悉的咯咯笑声,然后又开始哼歌,继续走下楼来。
  杰可感到毛骨悚然,豪辛的手简直如铁钳般地紧握住他胳臂。他认出这幽灵的声音是露西的——他亲手签发过她的死亡证明书,也亲眼目睹她入叙的——只是那低唱的声音却像喝醉了酒,几乎是断续不成调的。
  豪辛一声令下,四个人一起走出了隐身处。豪辛又点上灯笼,放出一线火光,集中照向那阶梯上的人形。
  那女人的脸和红发无疑都是露西的,而籍着落到她脸上的这一抹强光,四个男人都可以看到她的唇上被鲜血染红,血又向下流过下颚,滴红了那纯洁的白衣——这本是她的新娘礼服,现在却在胸口处婬荡地撕开了。
  露西如恶魔般,清率而毫不怜惜地将本来紧抱在胸前的那个孩子用力扔到地上。向面对着她的四个男人龇牙咧嘴,露出非人类的利齿,一边向后跨下最后几级梯阶,想要回到她的棺木里。
  杰可立刻冲向前,抱起那个尖声啼哭的孩子,凭着医生的直觉,他注意到这小孩并未受到太大的伤害……
  昆西面对这幽灵,一脸骇然。他本能地抽出弯刀,摆出备战的姿势。
  阿瑟根本就未料想到这一切,只觉得双膝发软。
  现在,站在棺材旁的露西,似乎才刚刚注意到她的未婚夫也在这墓穴中。彷佛有魔法作用般,她的婬荡和邪恶立刻消褪了。
  她朝他走近,看起来一如生前般纯洁美丽。

  她说:“来吧,阿瑟。离开那些人,到我这儿来吧。我渴望拥抱你。来,我们可以一起安歇。我的丈夫,到我这儿来,亦——”
  杰可在惊吓的眩惑中,仍能听出在露西甜美的腔调中有一股邪气,有点像玻璃杯撞击的脆裂声……
  阿瑟在恍惚之中开始走向她,张开了双臂回应她的请求。
  他哽咽地叫唤:“露西……”
  像上回一样,豪辛立刻跳到两人之间,这回更挥舞着一个十字架。
  露西发出嘶嘶声,做着鬼脸,向后退缩,避开那向她伸来的十字架。杰可从未看过这么狰狞可怖的脸,好像看到这张脸便会当场死去似的。
  豪辛高举着十字架,目光片刻不离那吸血鬼,向阿瑟问道:“我的朋友,现在回答我吧!我该继续进行我的工作吗?”
  阿瑟呻吟着,双膝落地,将脸埋在双手中。“豪辛,你动手吧。”他的声音低微得几乎听不见。
  十字架似可散出某种隐形的力量般,老教授便用它迫使那龇牙咧嘴的女人后退。她突然纵身一跃,以一种非人的可怕姿态跳过半空,退回到棺木内,在消失前的那一刻,对豪辛吐出了鲜血。
  自强纳森.哈克在伦敦街头丢下他的新婚妻子,到现在已过了好几分钟了。
  起初蜜娜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全,现在她虽然还是很担心,但已不再那么绝望。他不在的前几分钟里,她便翻阅他的笔记——他在川索威尼亚之旅行所记下的——尤其集中在后来的记载,包括强纳森在德古拉城堡所度过的最后几日。她难以分辨在这本子中所记下的恐怖事件,到底会是事实,抑或只是丈夫在失神之下的幻想。
  蜜娜镇定地想着这问题时,突然记起了她丈夫在跳下马车前对她说的话。这句话不断地回到蜜娜的记忆里。每一次都更鲜明、更可怖,也更有暗示性,是她到目前为止拒绝面对的。强纳森说:“是他本人。伯爵。我看到他了,他变年轻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强纳森始终没回来,蜜娜对他的忧虑也持续增加。她不时从那本恐怖的笔记中台起头来,望向窗外在伦敦雾中移动的人潮。每回她望向外面找寻丈夫的踪影时,她便想着是不是该跟随他而去;只是她若离开马车,万一强纳森回来找不到她……
  她听到有人在马车另一侧的门边,立刻如释重负地回过头来。“强纳森?”
  可是门向外侧打开,面对着她的并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神秘的情人,王子。
  蜜娜本能地往后退缩,他恳求道:“不——我求你。我必须见你。没有你我快发狂了——”
  蜜娜说不出话来。
  他半爬入车内,对她伸出双手。
  她虚弱地想要挣脱。“求求你——你没有权利——我丈夫——”
  “蜜娜”——她好像听到他又低哺了另一个名字——“我翻山过海,花了好久的时间,才找到你。你可以想象我对你的感受吗?那是恒久的追寻,绝望的,无止无尽的。直到奇迹发生。”
  就同在一刻,韦特那家族的墓穴中,蒙辛正谨慎地将一组解剖刀和各种仪器放在大理石石板上。他的器具包括一根两呎长的尖削木桩,尖端在火上烤得焦硬;还有一根很重的铁锤,通常是用来敲开大块的煤炭。
  棺材里的女人现在两眼紧闭,已失去知觉,或陷入昏迷状态了。她尖锐的牙齿和沾血的嘴,使在场的四个男人都觉得她不过是露西梦魇的形象而已。
  就连阿瑟在望着她看时,脸色也不似先前那么温和了。他以含有一种新力量的声音问豪辛:“这真是露西的身体吗?还是魔鬼幻化成她的外貌呢?”
  老教授咕哝道:“是她的身体——可是又不尽然。你只要等一下,就可以看到她的原来面貌了。”
  所有的器具都安排妥当后,老教授又开口道:“动手之前,让我先说清楚。死者的这种种变化,附带了不死的诅咒。寻常的方式不能杀死他们,但他们若想活下去,就必须不断的害人。而这些被害死的人,本身也会变成这种不死的怪物。因此这邪恶的圈子就这样持续,愈来愈扩大.就像丢一颗石子到水里后所荡起的涟漪。”

  “这位悲哀的可爱女子变成吸血鬼后的事业才刚刚开始。被她吸过血的那些孩童,情况还不至于太糟”——说到这儿,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望向杰可抱在手上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可是如果她继续不死地活下去,那么她对他们的控制力就会愈来愈强。”
  “不过,如果她真的死了,那么孩子们喉部的小洞便会消失,他们也会忘记所发生过的一切,回复旧日的生活。”
  老教授的声音愈来愈激动。“不过最庆幸的是,等这个不死的恶魔被真正杀死之后,那么我们所爱的这个不幸女孩的灵魂,才能重获自由,她才能和其它的天使们在一起。所以能够出击中的一只手。”
  豪辛停住口,注视他的同伴们。“告诉我,我们之间是否有这么一只手?”
  每一只眼睛都转向阿瑟。
  阿瑟意识到自己面临了掠夺的惊恐——虽说他仍一知半解——但也被说服了。
  他对豪辛说:“我从破碎的心底感谢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吧。”
  豪辛的指示简明而专业化。“将这根木桩握在左手,尖端对准心脏,右手拿铁锤。等我们开始为死者祷告时,便用力敲下去——以上帝之名!”
  阿瑟虽茫然而昏眩,却接过了教授递给他的工具——左手拿木桩,右手拿铁锤。
  “只要一鼓作气!”老教授向他保证道:“一下子就没事了!”
  德古拉一脚仍站在梯阶上,半个身体仍在马车内。这当儿,蜜娜已放弃对抗自己情感的无谓挣扎。
  她的王子对她说道:“我曾失去你一次,我不会再失去你了。”
  蜜娜试着想强纳森,却一点用也没有。她低语道:“我无法再对抗自己的情感了……”
  ……阿瑟将长木桩的尖端刘准了露西裸露的白晰胸部,举起了钟表。
  用力槌下。
  ——在伦敦,同一剎那,蜜娜惊恐地看见她的情人瞪大了眼睛。她的王子脚步颠踬地退到车外,一手紧抓胸部,仿佛刚受到致命的一击。他发出嘶哑的尖叫声:“他们否决我们!”
  ——墓穴中,露西的双眼因真正死亡的冲击而倏地睁开了,同时张嘴尖叫。
  ——在伦敦,蜜娜只能慌乱地瞪眼注视这个步履不稳的疯子自她身边退开,消失在人群中,同时无助地呼喊着她的名字——
  ——豪辛不负其外科医师的盛名,用一把具有剃刀利刃的大解剖刀,在露西能发出任何声音之前,一举将露西的头割了下来。而让她自由的那只手,将会会受到她的祝福——这是她自己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也会选德古拉已消失在伦敦的人潮中。
  蜜娜在前所未有的绝望与惊骇中,倾身探向马车的车窗外。“强纳森!”她尖声叫着:“强纳森!”
  突然间,马车的另一侧的车门又一次被拉开了。这回出现的是哈克,头发散乱,全身瘀伤,帽子也不见了。他冲进车内,搂住他的妻子。
  墓穴里的四个人,都已是身心俱疲,无声地靠拢在依然开着的棺木旁。
  棺材内,露西平静地躺着。豪辛已将她的头缝回自然的位置;而且已经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把锯子,锯掉了由她心脏部位突到外面的木桩,木桩的尖端,则被故意留在露西的心脏内。
  四个男人一起羞愧又惊异地注视露西那张显得无比甜美又纯洁的脸。在他们最理想化的回忆中,这才是他们所记得的露西生前的模样。
  在彷佛是永恒的半晌静默之后,疲累不堪的豪辛对阿瑟说了几个字:“你现在可以亲她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星际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1938年10月30日晚,一个声音在美国大地回荡:“火星人来了!”顿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真的以为火星人入侵地球了,纷纷弃家而逃,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原来是广播电台在朗读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一本小书竟引起社会骚乱,这在世界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睥睨天下的19世纪末叶。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附近着陆,从而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 [点击阅读]
春潮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欢快的岁月,幸福的时日——恰似春水悠悠,已经一去不留!——引自古老的抒情歌曲夜半一点多钟他回到自己的书房。打发走点燃灯烛的仆人,他便猛然坐到壁炉边的安乐椅里,用双手捂住了脸。他还从未感觉到这样疲乏——肉体的与精神的。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