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西线无战事 - 第23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尔贝特抱头往草地上一躺:“别再提这些无聊的事好吗?”
  “说了也没什么用。”克托也跟着说。
  我们更为生气的是,那些发下来的新东西又得上交收走了,而开始穿的破烂还照旧领了回来。那些东西也只不过是为了应付检阅而暂时配发的。
  ①这是指九五年以前;根据德国的法律规定通过一种考试而确定的只须服役年的应征兵士。
  事实上我们是重上了前线而不是要开往俄国去。沿途有片树林支离破碎,东倒西斜,到处都是炸开的弹坑,还有几处巨大的窟窿。“什么东西能打成这个样呢?”我问克托。
  “是迫击炮。”克托说着又用手向前边一棵树指去。
  树枝上吊挂着奇形怪状的几具尸体。有个士兵浑身赤裸,只有头上还戴着顶钢盔,上半身卡在树权上,而他的双腿都被炸飞
  “怎么会这样呢?”我问。
  “他的衣服怎么被剥的一丝不剩。”恰德小声嘀咕着。
  克托说:“我也总纳闷,我已不止一次遇到这种情形了。迫击炮的热浪确实会在命中之后把目标的衣物炸得一干二净的。”
  我仔细环顾四周,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到处都飘挂着一片片被撕碎的军服,另外有个地方交错着、块块血肉模糊的躯体部件。有一具死体横躺着,只有一条腿还套着一片衬裤,上衣的领子缠在脖子上,其余的衣服都被分解到树上去了,几乎是一丝不挂。两条胳膊都彻底没了,其中一条被甩在二十步远的一个灌木丛中去了。
  那具尸体脸朝地趴着,从受伤的胳膊渗流出的血水把旁边的泥土染的黑红黑红的。好像临死前曾经奋力挣扎过,脚下的树叶被弄得很散乱。
  “这可是对真格的,一点不夸张呀,克托。”我说。
  “都一样,炮弹弹片戳穿肚皮不也一点没夸张吗?”他很平静地答道,同时伸了伸腰。
  “但心不能太软了呀。”恰德说。
  血都还是鲜红的呢,说明他们是前不久才死的。所有人都死掉了,我们也就无需再浪费时间了,找人赶快把此事告知附近的一个医疗站。我们并不是用来清理战场,抬担架的勤务人员。我刚休假回来,感觉和大家非常密切,所以主动要求和他们一起组成一个巡逻队接受上级赋予的侦察敌人前沿阵地武器兵力的任务。大家一块儿商量好一个行动方案,便从铁丝网悄悄钻出来,然后分散向前爬行。我很快发现一个比较浅的弹坑,位置正好。我便缓缓匍匐进去,小心地向前方观察
  这里机关枪火力虽然不太密集,但四周的子弹都扫过来也还是压制着,根本不可能直起身来。
  照明弹在上空爆炸出的惨白的亮光,使大地看上去像一块冷冷的坟场。但很快黑暗又吞没下来,周围越发的漆黑。出发前,有人说前边一带有黑人部队。如果真如此还真不好对付,他们容易隐蔽,而且又善于侦察。不过,有些时候他们又很蠢笨,克托和克络普都曾歼灭整支敌人的巡逻队。主要是那些家伙爬行时居然还要过把烟瘾。这边只要对准烟头那燃起的小亮点开枪就解决了。

  我没听到一颗炸弹向我附近飞来的声音,而它己炸开了,我很吃惊。一瞬时忽然不由自主地惊恐起来。在这一片黑暗中,就我一个人呆着,或者早已有一双眼睛在另一处弹坑中盯了我很久而且手中的手榴弹随时准备向我抛来。我努力使自己摆脱恐慌振奋起精神来。我已不止一次接受过巡逻任务,而此时的情况并不是很危险。但却是我休假归队后的首次,更何况我太不熟悉这一带的环境。
  我暗暗宽慰自己不能胡思乱想,更不必无谓的惊恐,不可能有人在夜暮中窥视我的,否则,他们的子弹也不会飞得这么低
  尽管如此,我还是难以自制。脑子里一片混乱,各种情形在脑子里像炸开锅一样——母亲临别前的告诫的话又在耳畔回响,俄国士兵靠贴在铁丝网栅上胡须随风飘洒,营房食堂的安乐椅和瓦朗西安①的那家电影院都浮现在眼前;我心乱如麻充满 ①瓦朗西安(valenciennes):法国北部的一个城市了惊恐和苦楚,总想有一支步枪的灰色、寒冷的枪口还在不停地随我的脑袋来回轻轻地挪移。我想着已经汗水涔涔直流了。
  我隐蔽在浅坑里俯爬着。时间刚过去几分钟。我已经额头冒出汗来,眼窝处都有些潮湿喘着气,两只手轻轻地抖动,我已经太害怕了像动物一样的本能的表现,我真有些不敢探出头去,不敢再向前爬进。
  我不愿再动,只想像米汤一样把所有的辛劳凝固;什么都别去做,只要把身体紧贴在地面上;我想试着停止自己的想法,但却没能实现。身体和地面仿佛连为一体了,我没法前进,于是便打定主意就趴在这里。
  涌来的热流把我使劲撞击了一下,让我感觉一阵惭愧、懊悔。于是我抬高身子,向周围张望。时间久了,眼睛都在黑暗中盯得有些火辣辣地灼痛。又向上空蹿起一颗照明弹,我忙爬伏回坑坡上。
  我脑海里开始激烈地斗争着,一方面告诫自己出了这个弹坑向前进,心里想:“这些可都是你的好战友好伙伴,你没有理由不出去,况且这又并不是别人给你的指示,”——但转念又一想,“他们与我又何干呢?我可只有这一条命呀……”
  休假之后我变了态度,这使我对自己这种开脱责任的行为感到愤怒。但我却始终战胜不了自己,变得怯懦柔弱不敢面对。我小心翼翼地抬高身体两臂向前把身体一半儿拖出弹坑,另一半在里边。
  一阵响动声传过,我赶紧又缩了进去。我仔细从炮火的轰炸中倾听里面的其他声响,好像是从我后面的地方传出的。是我们的人在战壕里来回走动。有人小声在说话,我屏住呼吸判断应该就是克托。
  我感觉浑身一股强烈的暖流涌动。那些传来的偶尔小声的支言片语和战壕里来回走动的脚步声,像救命稻草一样把我从濒临绝望和恐惧中拯救出来。这些东西比母爱、比畏缩甚至比人的生命更具意义。它是最具有感召力和鼓舞力的让人从孤独、绝望中振作起来的最普通却最亲切的战友的声音。

  我不再孤单无助地在漆黑中瑟瑟发抖,我有他们的力量和支持,他们也同样拥有我,我们在这纷乱的世界里相互依存、共同分担着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我们已被不由自主地联系在了一起。我能紧紧地深埋着面孔,沉浸在那些亲切地把一个充满恐惧的灵魂唤醒、且还将继续给他以力量和帮助的声音和话语之中。
  我畏畏缩缩地从弹坑边爬出去,向前蜿蜒蛇行。我非常缓慢地小心挪动了一段,向周围扫视确定了一下方向和位置,找准了炮火的密集和稀薄地域,打算返回战壕去。我冲周围呼叫了一会儿,想和同伴联系上。
  我的心还是有些恐慌,但我内心却很清楚很理智,思想高度戒备很小心。炮火在夜风的吹拂中不规则地闪动,稍纵即逝。透过光亮往往想看到的却发现很少,而杂乱无章的东西却看到太多。即便屏心静气全神贯注也经常无所捕获。我晕头转向地向前移动了很长的路程,却又绕了个大圈回到原位来了。我始终没能联络到任何人。每离我们战壕近一步,我都发自内心地高兴一阵,前进的速度也就加快一些。我真的担心,如果此时被当头一击,那可就坏透了。
  恐慌再一次围绕了我,我却偏偏一下子忘记了自己的方位。只好又静静地躲到一个弹坑里面,思忖着所处的位置。经常会发生有人冒冒失失地爬进一条战壕,却发现自己返入了虎穴的事情。
  我平静了一会儿,侧耳倾听着上面的声响,但我丝毫没有把握。弹坑横七竖八一片狼藉很难判断出哪条路是对的。或许正与战壕并排平行地前进呢,真是这样,那我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它。想到这里,我一狠心便又转过身子,绕了个大弯,重选择了个方向。
  满天的照明弹此起彼落,照得人丝毫都不敢挪动,否则在你四周子弹就会像雨点一样下来。大约一个钟头它们都在不停地闪亮着。
  我实在无可奈何了,硬着头皮向前缓缓爬行,浑身酸疼,锋利的刀刃样的弹片把我双手划的血流不止。我总是模糊地感觉好像远方的地平线上空逐渐明亮起来了,但很快就明白是自己的幻觉罢了。我终于明白选择好方向前进是关系到自己生死的事情。
  一声炮弹巨响,又连续两发炸裂。世界便一片混乱了。战斗已经打响!急促的炮击,持续不断地机关枪响把夜幕划成一道道裂痕。我只有无奈地紧贴在地面。照明弹不停地蹿上高空,或许已经发动进攻了。
  我在一个很宽大的弹坑里蜷曲着,下面的脏水满到肚子上。准备只要进攻一开始,就马上钻到水里装死。只要稍能透出一点气就行,脸也扎在淤泥中去。
  猛的一声炮响,我赶忙把钢盔挂到脖子上嘴恰好搭在上面吸气,其余部分都藏到水里面去了。
  我心怦怦直跳,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就听见“叮叮当当”地有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一阵冰凉。杂乱的声响从我头顶上终于渐渐远去了,这就是经过的第一批部队。我却始终在思考:要是有人也进了弹坑该如何是好?我把一柄匕首抽出来,连手一块儿藏到污泥里。我已拿定主意,只要一有人进来;我立马就扑上去用利刃戳穿他的喉咙,不让他喊出声来。我反复这样盘算着,也只有用这种办法了;如果他也惊慌失措的话,那动手格斗起来,我应该是占主动的。

  炮兵连开始反击了。正好有一发炮弹在我附近爆炸,险些把我给炸飞了,直气得我咬牙切齿,狠狠骂了几句。但愤怒稍息,我还是轻轻地为自己祷告起来。
  耳朵里充斥着炮弹剧烈的爆炸声。我只期望我们那边来一次反击,我就能解脱了。我趴在地上倾听着开山采矿般沉闷的轰鸣声,又仰头谛听上面杂乱的响动。
  机关枪的声音更加疯狂起来。我清楚我们的铁丝网障碍非常牢固,很难摧毁;况且有些地方还带着高压电。我听到步枪更为密集地扫射声,断定他们一定没有突破,很快就会溃退回来。
  我又缩进水里,心跳如鼓,呼气急促。外面的各种响动,相互碰撞、轻快地脚步,以及东西颤动种种声音都听的一清二楚。一片混乱声中不时夹杂一声尖细刺耳的叫喊。他们肯定进攻受阻,被火力击退了。
  东方微白。一批批的脚步从我头顶上急速而过。这是一批,又是一批。我默默地等待着。机关枪的扫射声持续不断。正当我刚要稍微活动一下的时候,有一个很重的东西啪一声从我头上摔了进来,顺势滑到我身上,横压着我,仔细一瞧,却是一个人。
  我不假思索,狠狠地冲他一拳打去,他便抽动了一下,柔软地瘫在我上面了。我再清醒时,一只手上又湿又粘不知什么东西。
  我听见他在长长地喘息着,感觉好像是疯狂而凶猛地嘶吼一样,实际上只不过是我心在剧烈地跳动罢了。我真想把泥团塞到他嘴巴里,再捅他一刀,那样他才不会暴露我,才能彻底安静下来。可我忽然变得心软起来,竟先制住自己没有勇气再对他下手了。
  我便爬到一处离他很远的角落,注视着他紧握着匕首,只等他稍动一下便冲过去,给他一下。但他的轻柔断续地喘息声已经表明他再也不会那样了。
  渐渐地我已能隐约看清他了。我只想马上离开,否则天一亮就不可能走了,现在赶紧出发也已经很危险了。但当我抬头观望时,马上便打消了念头,枝权的火网到处喷出火舌,或许还没跃起便已是干疮百孔了。
  我把钢盔摘下来向上举起,以此测定一下枪弹离地面的高度,很快就有一颗子弹从我手里把它击落了。火力几乎是贴着地面在喷射。我离敌人阵地很近,可能跑不远几步就被他们的狙击手抓住了。
  天已亮起来了。我的心情非常烦乱,只祈祷着我们的部队赶快发起进攻。我期望着停止扫射,战友们都冲杀过来,一双手紧紧握着,指关节都没了血色变白了。
  我就这样看着时间渐渐过去了,没有勇气去注视那个躺着的黑影。我到处张望着,默默地等待着。上面持续不断的子弹像网一样笼罩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骗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骗局》简介:陨石、冰架、空军一号、三角洲部队、性丑闻、政治黑幕……美国悬疑惊悚小说大师丹·布朗凭借高超地想象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糅合在《骗局》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一起科学大骗局展开,讲述了48小时内美国政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小说以一桩神秘的谋杀案开篇:在人迹罕见的北极圈,加拿大地质学家查尔斯·布罗菲和他的几只北极狗被两个彪形大汉劫持到一架军用直升机上。 [点击阅读]
高老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伏盖公寓一个夫家姓伏盖,娘家姓龚弗冷的老妇人,四十年来在巴黎开着一所兼包皮容饭的公寓,坐落在拉丁区与圣·玛梭城关之间的圣·日内维新街上。大家称为伏盖家的这所寄宿舍,男女老少,一律招留,从来没有为了风化问题受过飞短流长的攻击,可是三十年间也不曾有姑娘们寄宿;而且非要家庭给曲生活费少得可怜,才能使一个青年男子住到这儿来。 [点击阅读]
魔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你干得汗流满面,才能维持可怜生计,长年劳动,精疲力竭,如今死神召唤着你。这用古法文写成的四行诗,题在霍尔拜因①的一幅版画下面,朴实中蕴含着深沉的忧愁。这幅版画描绘一个农夫扶着犁把犁田。广袤的原野伸展到远方,在那边可以看到一些可怜的木板屋,太阳沉落到山丘后面。这是一天艰辛劳动的结尾。农夫虽然年老,却很粗壮,衣衫褴褛。他往前赶的四匹套在一起的马儿瘦骨嶙峋,有气没力;犁刀铲进高低不平的坚硬的泥土里。 [点击阅读]
魔法神刀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威尔拉着他母亲的手说:“快点,来吧……”但他的母亲畏缩不前,她还是害怕。威尔在暮色中打量着这条狭长的街道,街边是成排的房子,房前是小花园和方形篱笆,阳光在房子一侧的窗户上闪耀着,却将另一侧置于一片阴影之中。没有多少时间了,人们现在大概正在吃晚饭,周围很快就会出现别的孩子,会注意到他们,议论纷纷地盯着他们看。等待很危险,但他所能做的还是像往常那样劝她。 [点击阅读]
魔牙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九月四日。重宗祐下午两点准时离开银行。银行座落在新宿第一百货大楼对面,位居繁华街道一角。重宗徒步朝歌舞伎町走去。他是去歌舞伎町那家叫吉野的餐厅出席定期的银行支店长会议的。这种宴会带有和睦的性质。聚会下午七时才开始。现在的时间尚早,重宗便拐进了一家电动弹子游艺室。他每月都要玩几次这种电子游戏。虽然他十分喜爱这项游乐,但怕别人笑话。 [点击阅读]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