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西线无战事 - 第22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们开始大规模彻底清洁整修,仔细地查看每一处部件。只要稍有损坏都重新换新的。我还白捡了一件全新的上衣,克托就更不用说了,竟拥有了一身崭新的制服。不同的传说此起彼伏。有的说可能打完仗了,很快就要和平了。不过有一种消息更让人相信;我们就要到俄国那边去了。但还是令人置疑去那边我们又何必把所有东西都换新呢?到后来更确切的答案传出:皇帝陛下要亲临我们这儿巡视。难怪检查一次接着一次。
  我们仿佛又过了整整八天的新兵营生活,自始至终不间断的操作训练。人们几乎不堪忍受了,心情烦躁而激动。开始的大量清洁检查就已让人非常厌恶了。现在又要重新搞那套枯燥的分列前进阅兵式训练,我们甚至比上前线更为愤怒。
  最终到了那个时刻!我们整齐地立正着迎接皇帝的驾到。大家满心好奇都希望能亲眼目睹一下皇帝的风采。他在队列中昂首挺胸地向前走去,但我却不免大失所望,以前从图片上见他比现在的样子更伟岸更高大,而且我想他应该是声如宏钟铿锵有力才对。
  他把十字勋章分发下去,同时和人们问候,讲几句话。之后我们齐步离开了。
  很长时间大家都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争议着。恰德更是一肚子的吃惊:“这就是万人之上受人仰慕尊敬的皇帝陛下。在他面前任何人都要恭恭敬敬地立正站好。”他眼睛里充满敬仰与疑惑心里想着便又问:“就连兴登堡①本人难道也得在他面前立正吗?”
  “那是自然啦。”克托十分肯定地说。
  恰德还在狐疑,想了一会儿接着又问:“要是一个君主是不是也要在国王面前立正站好呢?”
  这下大家都说不准了,但我们觉得不应该那样了。他们都是世人仰慕的尊贵之躯,不会强迫对方也像别人那样毕恭毕敬地站立在自己面前。
  “你尽瞎说八道些什么。”克托冲他说,“你首先要知道的是,你自己必须立正站好就行了。”

  恰德仿佛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满脑子毫无意义的幻想:“但你们知道吗,”他几乎喊着说,“我简直无法相信,尊贵的皇帝上厕所时也跟我们一样。”
  “这个你尽管相信好了。”克络普也为他的迂腐逗乐了。
  ①兴登堡(1847-1934)德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初,任第八军军长,坦能堡之战后,升任东线司令。一九六年起任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三二年;两度当选为总统。一九三三年授命希特勒组织政府,使政权转入纳粹手中。
  “你真是个二百五。”克托对他说,“你现在是个木头脑袋,里面有了蛀虫,知道吗恰德,先到厕所好好冲一冲你的死脑筋,别再问些婴幼儿的东西了。”
  恰德一溜烟不见了。
  “不过你们说要是皇上一声令下咱们这仗就能不再往下打了吗?”阿尔贝特问道。
  “仗肯定还会打的。”我接过他的话,“你没听说一开始他就反对我们打仗吗?”
  “可要是世界上其他像他一样的人也都起来反对打仗呢?”
  “我想那可能就不打了。”我说,“但问题是他们现在都赞成打仗。”
  “那就让人奇怪了。”克络普又说,“我们舍生忘死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他们法国士兵也同样是保家为国。说来说去,谁对谁又错了呢?”
  “可能两边都对吧。”我说,但我心里却很怀疑。
  “就算如此,”阿尔贝特一副究根问底的样子,好像是一定要难住我,“可咱们那些教师、学者、牧师、新闻报纸却只认为我们这边是高尚的,正如我们心里期望的那样;而他们那边的学者、牧师、报纸又只说他们是高尚的,你说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我又怎么知道,”我回答道,“但别忘了,我们还照例在打仗,而且越打越大,又有好些国家也都先后加入进来了。”

  恰德又过来了,仍然兴奋不已,很快又加入我们的交谈,他问我们,为什么会爆发战争有什么起因。
  “通常都是一个国家侵犯了另一个国家引起的。”阿尔贝特多少有点得意地说。
  恰德也假装莫名其妙的神情说:“你说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呢?德国的山不会跑去侵占法国的山。连同河流、树林、田野这些都不会过那边去侵犯人家吧。”
  “也不知你是真糊涂还是故意拿我开涮呢?”克络普嘟囔着埋怨他说,“我的话是说一个民族侵犯了另一个民族……”
  “可与我何干呢?”恰登说道,“我倒没觉得被人家侵犯了什么。”
  “跟你说吧,乡巴佬,这些并不是由你说了算。”阿尔贝特生硬地说。
  “要依你的话,我现在就能回家了。”恰德并不妥协,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听着都不禁乐了。
  “你真是个弱智的人,民族就是一个大集体,我们整个国家——”米罗也看不下去了急着对他解释说。
  “什么是国家,”恰德掰动着手指关节“巴巴”直响,“所谓军队,警察,税款,就是你们心目中的国家。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克托终于发言了:“恰德你终于说对了一句。国家和我们的故乡是有差别的。”
  “但二者又应紧密相连的,”克络普还是强调自己的观点,“至少国家应该是我们故乡的前提保障。”
  “你说得很对,但我们大家都去想一下,我们只不过都是一些普通公民,而那边的法国人也大部分都是一般工人、做手工的和小职员,可为什么会打到一块呢?这都是决策者造成的。在此之前,我们都未曾见法国人,法国人多数也没见过我们。大家谁又愿意去关心要不要打一仗呢?”

  “那你说,为什么要打仗呢?”恰德问。
  “还不是有人会从中谋取好处呀。”克托伸了伸腰平心静气地说。
  “我可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不是那些人。”恰德咧着大嘴笑着说。
  “不但你,我们这儿每一个是。”
  “可那会是些什么人呢?”恰德迫不及待地往下问,“要说皇帝,他还要什么呢?该有的他一样都不缺。”
  “这也难说,”克托回答道,“他上任以来他没打过仗呢,历史
  上每个有成就的皇帝都要有一场大仗才会名传千古。不信你就去翻翻课本。”
  “那些带兵指挥的将军元帅们也要打仗方能声名远扬。”德特林说。
  “他们有的比皇帝名气还要大呢。”克托补充了一句。
  “后方也肯定有人需要战争来谋取利益。”德特林又小声嘀咕了一句。
  “就像一种寒热病,”阿尔贝特说,“大家都讨厌它,它却突然而至。我们许多人也都不想打仗,它却偏要把我们卷入。”
  “但法国人那边更能哄骗人,”我说,“那些俘虏身上带的传单居然说拿比利时小孩当饭吃。那些出主意的人才更应该被送上绞刑架,他们才是战争的罪人。”
  这时米罗起身说:“但只要看看那些杂乱的弹坑我们就该庆幸仗是这儿而不是在德国打的了。”
  “是啊,”恰德赞同说,“可要是不打仗不是更好吗。”
  他显得很得意,毕竟说服了我们这些只须服一年役的应征兵士①。况且他的话翻来覆去别人是不可能驳倒的,我们都是些普通士兵,对许多其他影响确实知道的太有限了。军人所特有的民族情结就是他已在这个地方了。而这也正是那种情结的尾声,此外所有的东西就只用是否用得着来对待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决斗茶桌上摆着两只酒杯,杯子里各装有八成透明如水的液体。那是恰似用精密的计量仪器量过一样精确、标准的八成。两只杯子的形状毫无二致,位置距中心点的距离也像用尺子量过似地毫厘不差。两只杯子从杯子中装的,到外形、位置的过于神经质的均等,总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茶桌两边,两张大藤椅同样整齐地对面地放在完全对等的位置;椅上,两个男人像木偶一样正襟危坐。 [点击阅读]
惊险的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帕金顿先生与太太吵了几句,气呼呼地戴上帽子,把门一摔,离家去赶八点四十五分的火车,到市里去上班。帕金顿太太依旧坐在早餐桌前。她的脸涨得通红,紧咬着嘴唇,要不是最后愤怒代替了委屈,她早就哭出来了。“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帕金顿太太说,“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她继续想了一会儿,又喃喃道:“那个放荡女人,狡猾卑鄙的狐狸精!乔治怎么会这么傻呢!”愤怒逐渐平息了,悲伤和委屈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