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修道院纪事 -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同样,也有许多奇迹。谈论正在准备之中的这一个奇迹为时尚早,其实也算不上多大的奇迹,只不过是神的恩惠,神屈尊怜悯而仁慈地看一眼一个不生育的肚子,必定让它在适当时刻生下王子。不过,现在正是提及一些确有其事的奇迹的时候。由于它们都来自圣方济各教派热诚的乞求,所以国王的许愿大有希望。
  请看一看米格尔·达·亚农西亚松修士之死的著名案件吧。他是圣方济各会附属教团的成员,被选为省区主教。应当顺便但又并非毫天目的地说一句,他的当选是在圣马利亚·马达莱娜教区出于不可告人的嫉妒而对该教团和他本人发起的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实现的,双方怒气冲冲,以至于米格尔修士去世时诉讼尚在进行,若不是后来由于他死亡而这场官司宣告结束,那么判决、上诉、最高法院合议庭审判和抗诉会无止无休,不知道何时才作出最后裁决。显然修士不是因心力交瘁而死,而是死于疾病,死于斑疹伤寒或者其他无名高烧。当时城内饮用水水源缺乏,加利西亚人毫不犹豫地以马尿灌满水桶,因这种病丧生的极为普遍,省区主教们也这样走进枉死城。但是,米格尔·达·亚农西亚松修士为人心肠太好了,即使在死后还以德根怨。如果说他生前多有善举,那么死后仍然创造奇迹,第一件就是揭穿那些担心尸体很快腐烂、主张草草埋葬的医生们的无稽之谈,让人们在3天的时间里在耶稣圣母教堂涂抹防腐香料,结果在清香气味中停放的遗体既未腐烂也未僵硬,恰恰相反,其四肢还像活着时一样住人轻轻挪动。
  其他奇迹意义不同寻常,堪称名副其实,人们广为谈论,名闻还选,致使全城居民前往观看并加以利用,因为在该教堂内确实能让盲人复明,让破子走路;由于人流拥挤不堪,在教堂前地台阶上争相进去者有的以老拳或匕首相向,一些人当场丧命,后来也没有死而复生。若不是3天之后惊魂未定的人们偷偷运走并且偷偷掩埋了尸体,或许这种奇迹能够出现。哑巴和破子们失去了治愈的指望,又没有考虑到其他人虽然幸运但已经死去,于是又在同一地点怀着获得的信念绝望地厮打起来,破子们尚有手在,并且高声呼喊着乞求众神,一直闹到神父们走出来为人群祝福,后来见没有更好的办法,双方才心满意足地散去。
  但是,我们应当毫不羞耻地承认,这里是窃贼们的土地,眼睛看,手偷。虽说并非总是能得到报偿,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很深,但抢劫教堂时表现出的厚颜无耻和心毒手狠更加厉害。去年在吉马兰伊什的另一座圣方济各教堂发生的正是这种情况。圣方济各生前对巨额财富视如粪土,永生之后任凭人们拿走他的一切。圣徒安东尼奥的警觉则有助于该教派,他不甘』已任人抢劫任何地方的祭坛和教堂,人们在吉马兰伊什看到了这一点,也必将在里斯本看到。
  在那座城市,总是有贼偷窃。有一次他们爬到一扇窗户上,圣徒立刻轻捷地到那里去迎接,把他们吓了一跳,那个爬得最高的一失手掉了下来。当然,没有摔断任何一根骨头,但一下子瘫在地上再也不能动弹。他的同伙想把他带走,因为在窃贼之中也不乏慷慨无私的心灵,但未能做到,这种事并不是头一次,正好5百年前,即1211年,当圣方济各周游世界的时候,圣女克腊拉的姊妹伊内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不过当时并不是偷窃,或者也可以说是偷窃,因为是人们从上帝那里把她偷走了。再说那个贼,他留在那里,仿佛上帝用手把他按在地上,或者魔鬼从地狱里伸出爪子把他抓住,这样一直到了上午,居民们才发现了他,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正常,所以没费多大力量便把他带到圣徒的祭坛前,请圣徒治疗。奇迹的形式不同寻常,只见圣徒安东尼奥的雕像大汗淋漓,法官和书记官们用了好长时间才通过司法程序确认是木雕像出了汗,贼是用以圣徒体液德湿的毛巾擦了脸之后才得以痊愈的。就这样,那个贼获救了,恢复了健康,也反悔了。

  然而,并非所有犯罪行为都真相大白了。例如,在里斯本,那个奇迹不比前者名声小,但至今尚未弄清谁进行了抢劫,虽说有几个嫌疑者,可后来又解除了怀疑;也没有弄清楚他们当中谁最后从善意中得了益。这里指的是发生在沙布雷加斯圣方济各修道院的案件。几个或者一个小偷从与圣徒安东尼奥小教堂相邻的一个小教堂的天窗中钻了进去,他们或者他来到主祭坛,那里的3盏灯在转眼之间全都不翼而飞了。把3盏灯从挂钩上摘下来,扛着它们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行走,冒着摔倒的危险,甚至真的摔倒了,发出了声响,却又没有任何人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这确是值得怀疑的奇迹,或者,如果教堂的大钟和木铃此时没有像往常唤醒修士们去做晨祷那样响起来,定是某个堕落的圣徒里应外合,参与了这个阴谋,所以窃贼才得以安然逃脱。即便再发出一些声响人们也不会听到,从这里可以看出,抢劫者对教堂的习惯了若指掌。
  修士们开始进入教堂,发现里边一片漆黑。值班修士已经准备心甘情愿地因无从解释的过错而受到惩罚,人们却发现并且以触觉和味觉证实并不是灯里的油平了,油洒得满地都是,而是灯不见了,而那些灯都是银制的。偷窃是刚刚发生的,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因为原先吊着被盗的灯的金属链还在慢慢晃动,以其特殊的语言告诉人们,是刚才干的,是刚才干的。
  一些修士立刻分成几个小队到附近道路上寻找,不过,即使抓住窃贼,人们也不知道这些以仁慈为本的修上拿他怎么办,但连他或者那伙盗贼的影子也没有找到。对此我们不应当感到奇怪,因为当时已经过了午夜,并且还是下弦月。修士们拖着沉重的脚步气喘吁吁地在附近寻找了一阵子之后,摇着手返回了修道院。但是,另一些修士认为贼一定非常狡猾,可能藏在教堂以内,于是从唱诗班到圣器室统统搜查了一遍。他们吵吵嚷嚷地到处寻查,这个人踩住了那个人的凉鞋,那个人踩了那个人教服的下摆;人们乱哄哄地打开大木箱的盖子,搬动衣橱,摇动祭坛帷幔。此时,一位以品德高尚、信仰坚定著名的老修士发现,圣徒安东尼奥的祭坛上虽然满是重量大、做工细、质地纯的银器,窃贼却没有动一手指。这位虔诚的教徒感到奇怪,如果我们在场的话也会感到奇怪,因为事情明摆着,贼是从那边的天窗钻进来到主祭坛偷灯的,而圣徒安东尼奥的小教堂位于二者之间,是必经之地。修士心中顿时燃起嫉妒之火,转向圣徒安东尼奥,像主人斥责对应做的事漫不经心的奴隶那样喝斥道,你,圣徒,只管保护与你有关的银器,任凭别的银器被偷,恶有恶报,你的银器一件也不能留!怒气冲冲地说完这些话之后,老修士走到圣徒的祭堂,开始拿里边的东西;不仅拿银器,而且连帐慢和装饰品也不放过;不仅洗劫祭堂,而且也不放过圣徒本身,拿下了他头上戴的冠冕以及十字架,若不是其他修士赶来说这些惩罚太过分了,应当留给可怜的受惩处的圣徒一点安慰,那么安东尼奥怀中的圣子也要被抢走。老修士考虑了一下众人的劝告才说,好吧,在把丢失的灯追回来之前,先留下圣子当担保吧。由于搜捕窃贼和后来惩罚圣徒费了很多时间,当时已是后半夜两点,修士们各自回去睡觉了,有几位还担心圣徒安东尼奥会为遭受的污辱报仇雪恨。

  第二天11点钟左右,一个学生来敲修道院的大门。应当马上说明,他很久以来一直想进本修道院,经常拜访其修士们;之所以首先提供这一情况是因为,事实确实如此,而事实总是有助于某些事情的解决;再者,也是为了帮助那些遇到难解的行为或者猜字游戏而又致力于破译之道的人。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学生来敲门,说他想见修道院院长。人们把他带到院长跟前,他吻了院长的手或者教服的丝带,至于是否吻了教服的下摆,没有调查清楚;他宣称在城中听说那些灯现在在圣罗克上区那边的耶稣会神父的科托维亚修道院里。院长对此不肯相信,首先是因为通报这个消息的人不足信,一个学生,只是由于他想当修士才没有被视为无赖的小人,尽管想当修士的人当中也不乏无赖;再者,也不大可能到科托维亚去收回在沙布雷加斯被偷的东西,两地方向正相反,距离遥远,两个教派素不来往,就距离而言鸟飞也有一莱瓜,况且这些人穿黑教服,那边的穿褐色教服,当然这一点无关大局,因为不下口去咬,仅凭果皮难以知道水果的滋味。不过,为慎重起见,他还是派人去调查这个消息,于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修上由那位学生陪着从沙布雷加斯步行前往科托维亚,从圣克鲁斯门进了城;要想了解这一事件的原委就应当知道,他们是走另一条路线前往目的地的。既然如此,就应当说明,二人在圣埃斯特凡尼亚教堂附近经过,后来又经过圣米格尔教堂,再后来又经过圣彼得罗教堂走进以它命名的大门,因为从那里往下朝河边方向穿过叫里尼亚雷斯伯爵的小门再往右,穿过海门就到佩洛里尼奥·维略了。这些名字和地方已不复存在,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严肃而且吝啬的修士和学生没有走商贾新街,此地方至今还在,改为罗西奥例街了。他们径直经圣罗克门到了科托维亚,敲门进入了修道院,被领去见修道院院长。修上说,跟我来的这个学生到沙布雷加斯,说昨天晚上被盗的我们那几盏灯在这里;据人们告诉我说,是在这里,两点钟左右有人使劲敲门,守门人从里边问他们有什么事,有个人回答说快快开门,他要送还一些东西。守门人来告诉我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我打发他把门打开,发现了那些灯,四周的饰物有的弄皱了,有的折断了。你们看,就在这里,如果缺了什么东西也是放在这里时就没有。你们看见是谁叫门的吗。没有看见,神父们还到街上去找过呢,没有发现任何人。

  那些灯回到了沙布雷加斯,我们每个人谁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也许那个学生真的是游手好闲、低级下流之辈,精心策划了这个计谋,以便进入大门,穿上圣方济各教派的教服,后来他也确实穿上了,所以才偷了灯,后来又交回去,非常希望在末日审判之日他的善良意图能解脱这可耻的罪孽。也许是圣徒安东尼奥干的,因为他至今已创造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奇迹,却突然发现自己的银器被心怀神圣怒火的修士抢劫一空。若果真如此,那么圣徒完全知道此举是在威吓谁,正如特茹河上的船夫们干的那样。当圣徒没有满足他们的愿望或者不报答他们的祝愿时,他们便把他头朝下放到河水里。这倒也不会使他多么不舒服,因为圣徒既然是圣徒,他的肺在水中就能像我们所有人那样呼吸空气,水是鱼儿的天空嘛。但是,得知两只脚像区区小草一样露在外面以后的羞耻或者被抢走银器和几乎失去怀中的圣子耶稣使圣徒安东尼奥大显神通,找回了被盗的东西。总之,如果那个学生不再干同样可疑的事,人们一定会解除对他的怀疑。
  既然有此等先例,圣方济各会的会士们有非常优越的条件来改变、翻转或者加速各种事物的自然秩序,甚至王后那顽固不化的子宫也要听从他们创造奇迹的惊人指令。早在1624年西班牙人菲力浦为葡萄牙国王的时候,圣方济各教派就想在马芙拉修建一座修道院。虽然他是西班牙人,对这里的修士们的事漠不关心,但在占据王位的16年时间里一直不肯同意。为此,他们一直进行努力,该镇高尚的受赠人也尽力游说,但渴望建造修道院的圣方济各教派似乎无能为力,锐气大减。就在昨天,人们还可以说,仅仅6年以前,即1605年,王室法院对新的申请书表示反对,这种态度即使不是对教会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的不恭,至少也相当大胆,说建造拟议中的修道院是不适宜的,因为本王国以求施舍维持的修道院太多,不堪重负,从人们应谨慎行事的角度看来,还有许多不适宜之处。大法官们当然知道从应谨慎从事的角度来看有许多不适宜之处,但现在,既然安东尼奥·德·圣若泽修士说有了修道院就会有子嗣,他们只得华若寒蝉,咽下这口气。愿已经许下了,王后将会分娩,倍受磨难的圣方济各会将会取胜。对指望永生者来说,百年等待也算不上过分的磨难。
  我们已经知道,终审法院免除了对该学生偷灯的嫌疑。现在人们不该说,圣方济各会会主们早已通过传出的忏悔中的秘密得知王后已经怀孕,只是尚未告诉国王而已。由于唐娜·马丽娅·安娜心地非常慈善,人们也不该说,她同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沉默,使精心挑选的安东尼奥·德·圣若泽这位品德高尚的修士得以抛出许诺的诱饵。现在也不该说国王会算一算从许愿到王子出生过了多少个月,是否够月份。除了已经说的之外,不该再多说一句。
  既然圣方济各会的修士们没有再平同样可疑的事,人们也就解除了对他们的怀疑。
或许您还会喜欢: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