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 人生指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晚饭后,戴维脱掉鞋子,躺在沙发上看书,立体音响开得震天响,他那间位于十楼公寓的小房子,充满了流行歌曲的声音。
  据说,有些经历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当戴维翻到《从艰难走向胜利》的最后一页时,他深信,这本书将改变他的一生。
  五分钟内,他就忘记了震耳欲聋的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到《从艰难走向胜利》里。那本书的广告上写道:“一本男人必读的书,有事业心男人的人生指南。”这正是一本值得戴维认真阅读的书。作者詹姆士是一位杰出的房地产经纪人,也正是戴维心目中的榜样——富有、勤奋、自负。詹姆士通过他的书,告诉戴维怎么达到成功,而戴维正在洗耳恭听。
  公寓门口传来低沉的敲门声,像枪声一样,打破了戴维的幻想。
  戴维将书放在咖啡桌上,走过去开门。
  来人是住同楼D户的明克斯。他站在走道上,正举手准备再敲。当房门打开时,明克斯举起的拳头像一朵玫瑰一样张开,然后放下手臂。他年纪和戴维差不多,三十六岁,但是个子矮些,蓝眼睛中含着沮丧的神情。他的头已经开始秃了,而且有中年人发胖的趋势。
  “你的音响,”他对戴维说,圆圆的脸上努力装出微笑,上面闪着汗珠。“假如你把声音放低的话,我非常感激。时间不早了,我明天一早要上班——”“好吧,”戴维不客气地说,关上房门。他不想和邻居发生冲突,但是,明克斯老是抱怨他的音响,这使他烦透了。
  他走到音响前,伸手要调低音量,又突然停下了。他心想:明克斯算什么?凭什么要我听他的?他和明克斯一样出钱付房租,完全有权利为所欲为,也许更有权利,因为他比明克斯住的时间长。
  想到这里,戴维离开震天响的音响,回到沙发上,重新拿起书。
  他翻到第三章“从胁迫到胜利——徐徐灌入恐惧的艺术。”
  戴维再次大声朗读,声音超过音响。门上不再有敲门声,他对詹姆士的书信心大增。
  当戴维上床休息时,他惊讶于自己的好运气。《从艰难到胜利》这本书,早不来,晚不来,刚好在这个时候进入他的生活。目前,他是公司东南区新成立的分公司经理的候选人之一。公司高层人物正在考查他和另一个名叫韦尔的人,准备从中选一位任分公司经理。
  第二天早晨,在电梯里,韦尔向戴维打招呼说:“早晨好。”
  戴维没有回答,让他去纳闷吧!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重要性。
  两人离开电梯时,截维很高兴地注意到韦尔和蔼的脸上,有一种迷惘的神情,那种表情詹姆士曾在第二章中形容为“敌人遭到打击后,失去平衡的第一个标志。”
  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戴维一直等到韦尔快要返回办公室时,才离开。他到韦尔平常吃饭的餐厅,经过仇敌桌边时,不经意地挥挥手,算是打招呼,然后走到消费更昂贵的雅座,挑一个韦尔看得见的座位坐下。戴维要了一杯马提尼,一边喝着,一边时不时看看手表,做出一副等人的样子。他知道韦尔一点三十分有个约会,很快就得离开,不会知道戴维等的是谁。等韦尔离开后,他再回到廉价的座位上,叫一份三明治。

  显然,韦尔没有读过詹姆士所写的畅销书。他从椅子上站起来,面带微笑地向戴维走过去。戴维故意不报以微笑。
  “戴维,”韦尔笑容可掬地说,“你在等谁啊?”
  “哦,一位朋友。”
  “嘿,今天早晨在电梯时,你不理我,我希望没有什么误会。”
  “没有,韦尔,我在想心事,没有听见。”
  这可不行!韦尔站着,戴维坐着。于是戴维端着饮料,站起来。
  “你要走了吗?”
  “恐怕是的。”
  戴维故意盯着韦尔的领带,上面有一点油污。韦尔似乎没有注意到,也不在意。
  “你等的朋友呢?”
  “他有事,不能来了,”戴维说,喝完饮料。“再见。”
  戴维先韦尔离开餐厅,然后两人一起走到停车的地方,戴维故意把车停在韦尔的汽车旁边。戴维的汽车比较新,最近打过蜡。
  他一语不发,爬上发亮的汽车,驶离停车场,心中很高兴自己的车是深蓝的——种有力的颜色。
  那天黄昏,戴维疲惫地回到公寓,心情很恶劣。在公寓的房门前,刚好碰上明克斯从隔壁公寓走出来,他一边扣着皱巴巴的西装外套,一边斜着瞄了戴维一眼,然后急急忙忙地向电梯走去。
  “明克斯!”戴维叫道,声音很轻。
  等明克斯转过身,戴维走进公寓,关上门,觉得自己高人一筹,心情舒畅了一点。
  那天晚上,戴维再次钻研《从艰难到胜利》的第三章,对它的简单和实用,感到非常惊讶。韦尔会逐渐受到他的影响。詹姆士在第六章指出,某种类型的人,有时候很难打垮,要多费些时间。
  然而,他的阅读不得不中断。他听见邻居明克斯返回住所的沉重脚步声,于是,放下书,故意把音响声放大。明克斯这种无用的人,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书上所说的技巧非常灵验。韦尔是个敏感、沉默的人,很像明克斯这位邻居。潜意识里,他们都是一样的(见第四章)。那晚睡觉时,戴维相信,为了达到目的,需要的只是时间。
  第二天在韦尔办公室里,他得到了可以更进一步试验第三章技巧的机会。
  公司罗蒂经理在那儿,准备让他们两位候选人做一个有关双层货柜的综合报告。表面上,这任务是减少一半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但是,戴维知道,谁交上去的报告切实可行,谁就能成为东南区的经理。
  开会时,罗蒂经理迟到,韦尔请戴维坐下,但他拒绝了,反而慢慢地、心不在焉地在办公室踱步,偶尔瞄一眼坐在办公椅上的韦尔。
  韦尔似乎并不在乎,很轻松地说:“我明白,我们正在试验既不提高生产费用,又能改进新负荷的货柜。”
  “我可以马上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法,”戴维说,声音非常轻,韦尔必须侧耳倾听才能听到。“说出来听听怎么样?”韦尔和蔼地说。

  他疯了?戴维心中无名火起——他要韦尔憎恨他,畏惧他!
  当一头白发的罗蒂经理走进办公室时,戴维对他很恭敬,但并不显得卑躬屈膝,而是用书中第九章所说的“一种与经理平等的态度”,罗蒂经理似乎没有注意到。
  公司需要的,正是加重货柜负荷的综合报告。在罗蒂经理说话时,戴维两眼一直傲慢地盯着韦尔,韦尔开朗的脸上流露出一种迷惘,而不是他预期的畏惧。
  “戴维,”罗蒂经理突然说,“你在听吗?”
  “当然在听,经理!”戴维说。眼睛盯着一个人看,同时又要听罗蒂经理的话,这是比较困难的。这正是他所害怕的,他在镜前练习了很长时间。”这时,韦尔露出了微笑——至少他似乎在微笑。
  戴维觉得非常沮丧。那天晚上,他把工作带回家做。
  整个晚上的大部分时间,他的思想都集中在纸板的厚度、波状纸板的样式、立体的尺寸和压力等因素上。最后他决定,答案是减小旁边纸板口盖的尺寸,增大末端口盖的尺寸。按照工程学原理,那是可行的。
  当他累得躺下来听音乐对,不停地想到韦尔,这个沉静、不易激动的韦尔!
  敲门声被音乐声压倒了,戴维很高兴地不予理睬。
  但是,电话就不能不理了。在响到第六次时,他骂骂咧咧地从沙发上起来,拿起话筒。当他听到电话中畏怯的声音时,不由得厌恶起来。
  “戴维先生,我敲门,你没有开门。求求你,把音乐声放小些,我要睡觉……我精疲力尽,不休息不行……我们全家人都不舒服,我弟弟目前住院……”明克斯声音中的畏怯,反倒鼓励了戴维。他认为詹姆士的理论在明克斯这位邻居身上生效了,明克斯不仅尊重他,而且害怕他。
  “我对你家的问题和谁住院不感兴趣,”戴维说。
  “我不指望你感兴趣,不过,那噪音——”“好吧.我关小一点就是了,”这是书上第七章所提到的“同意与生气”的把戏。戴维没有说再见,就挂断了电话,然后回到沙发上躺下,音响依旧。公寓管理员度假去了,他相信明克斯没有胆子报警。
  戴维在沙发上呼呼睡着了。
  醒来时是凌晨四点,音响仍然震天响,最后放进去的那盘录音带一定自动反复放了十来遍。
  明克斯没有再打电话,即使他打了的话,戴维也没有听见。
  早晨,戴维和明克斯碰巧一起乘电梯下去。显然,明克斯身体不好,眼睛里充满忧郁,黑黑的一圈,脸色苍白。他根本不看戴维,后者却死死地盯着他。戴维知道不用怕明克斯动粗的,像明克斯和韦尔这种人,他们在这世界上,除了幻想,什么都不会(见第八章)。世界属于那些无畏的、有进取心的人,戴维就属于那种人。
  戴维觉得,明克斯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品,但是,重要的是韦尔——而他却没有被戴维的技巧所折服。

  那个星期,在综合报告提出前的一个晚上,戴维在办公室加班。当同事们都下班后,他利用塑料卡片打开门,进入韦尔的办公室。他喘着粗气,心怦怦乱跳,搜索韦尔的办公室。这是第五章所说的“合理的侦察”,戴维知道,如果韦尔有胆量的话,他也会秘密进入他戴维的办公室。
  戴维在中间抽屉找到综合报告,他迅速阅读了一遍。韦尔对解决货柜的方法是,用不同形式涂粘口盖,另外,采用一种构造较粗的纸板。那方法比戴维的方便得多——费用上也节省得多。
  经过一秒钟的犹豫后,戴维把冗长的综合报告带到自己办公室,涂改一些数字,然后放回韦尔的抽屉里。
  那天晚上,戴维高兴地回到家,在浴室镜子前练习了一会斜眼看人,然后决定到外面吃饭。沐浴后,换上休闲衣服,离开公寓。
  音响则照样开着,目的在骗小偷。
  第二天,罗蒂经理通知戴维,东南区的分公司经理是他了。罗蒂经理向他握手祝贺,他则以平等态度对待罗蒂经理——第三章的预言得到证实。
  韦尔对落选一事很泰然,没有流露出失望。戴维并不为他难过,没有意义的怜悯是弱者的表现,人生中总要做一些不择手段的事,只有这样,像戴维这种人才能爬上去。
  戴维平常很少喝酒,但是那天晚上,他要喝酒庆祝自己。他公寓附近有一家酒店,还算不错,他和朋友进去吃过几次。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去那里喝酒,在徒步回家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走路不稳,才意识到自己喝多了。
  他把钥匙插进公寓门时,发现地毯上有碎玻璃。
  一进入屋中,他大吃一惊,因为家中那个昂贵的音响箱,被砸得稀巴烂。四分五裂的录音带乱扔了一地,进口的唱片机转盘,像一只锡罐盖一样,弯在那里。戴维摇摇身体,握紧拳头,难以置信地凝视着这一切。
  “这是我的唯一选择,”他身后有人道歉般地说。
  戴维转身离开那堆破箱烂片,看见明克斯双手放在膝盖上,正襟危坐在沙发上。
  “我不想这么做,”明克斯继续说。“我不是使用暴力的人……但是我身体不好,我们家人一向患有人格分裂症,你使我畏惧你,憎恨你,逼迫我不得不出此下策……”喝下去的酒突然在胃里发酸,愤怒的胆汁涌上来。
  他大步向正襟危坐的明克斯走去。“你这个卑鄙的家伙,你赔我!”他大叫道。“你得赔偿!”
  “我怕应该赔偿的是你,”明克斯很有礼貌地更正,声音不像平常的那样畏缩,反而极为坚定。他面带嘲弄的微笑,站了起来,举起一把紧急救火的斧头,那本来是放在走廊消防箱里的。
  戴维目瞪口呆地望着他那张固执的脸,再移到长长的斧头柄上,这时,斧头带着死亡的气息向他砍了过来。在那瞬间的平静中,他感到好奇,不知道詹姆士对人格分裂症有什么说法。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谢泼德医生在早餐桌上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老处女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五十年代的老纽约,屈指可数的几家人在单纯和富有方面居统治地位,其中就有罗尔斯顿家。强健的英国人和面色红润、身体笨拙的荷兰人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繁荣谨慎,却又挥金如土的社会。“办事要办得漂亮”一直是这个谨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世界全是由银行家,与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厂家和船具商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