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心兽 - 第二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只有独裁者和他的卫兵们不想逃跑。从他们的眼睛、手上和嘴唇读到的不外是:他们不仅今天要,而且明天还要制造坟墓,用警犬和子弹。也用腰带、瘤子、窗和绳子。
  可以觉察到独裁者和他的卫兵们正高高地站在一切逃离计划的秘密之上,觉察到他们在窥伺,在散播恐惧。
  傍晚,最后的天光在每条路的尽头又转了一圈。光线咄咄逼人。夜幕降临前,它向周遭发出警告。房舍变得比路过的行人还小。桥变得比桥上驶过的电车还小。树变得比树下走过的脸还小。
  到处是回家的路和莽撞的行色匆匆。街上不多的几张面孔没有边。当它们向我走来时,我看见面孔上悬着一片云。几乎已经站在我跟前了,再跨一步,面孔就萎缩了。只有路面的石头很大,保持着原样。再跨一步,悬在额前的云不见了,取代它的是两只白色的眼球。再跨一步,在面孔走到我身后去之前,两只眼球合二为一。
  我紧紧抓住街道尽头不放,那里亮一些。云朵,无非是团皱了的一堆衣裳。还想再磨蹭一会儿,因为只有在四角里女孩那边放着一张我的床。还想再等一等,等到四角里的女孩们睡下了再回去。然而,在这直愣愣的光线中,我不由自主地迈开脚步,越走越快。两边的街道无心等待夜的来临。它们开始收拾行李箱了。
  埃德加和格奥尔格写诗,把诗藏在夏屋里。库尔特躲在角落和灌木后面拍摄那些拉着灰色窗帘的巴士车队。车队早晚把囚犯从监狱拉到田野后面的建筑工地上。真叫人毛骨悚然啊,库尔特说,让人觉得在照片上都听得见狗叫。要是照片上的狗真会叫,埃德加说,我们就不能把照片藏在夏屋里了。
  我心想,这一切会对那些制造坟墓的人不利。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写诗,拍照,时不时哼一支歌,这会在造墓者心中点燃仇恨。而这种仇恨会对卫兵们不利。渐渐地,所有的卫兵,最后连独裁者也会因这种仇恨而失去理智。

  当时我还不知道,卫兵们其实需要这种仇恨,以便日复一日精确地完成一项血腥的工作。他们需要这种仇恨来下判断,以换取薪水。判决只能给敌人下。卫兵们用敌人的数字来证明自己可靠。
  埃德加说,秘密警察自己散布独裁者患病的谣言,驱使人们逃跑,然后将其捉拿归案。驱使人们交头接耳,然后将其捉拿归案。他们并不满足捉拿偷肉或偷火柴的、偷玉米或偷洗衣粉的、偷蜡烛或偷螺丝的、偷发卡或偷钉子或偷木板的人。
  游荡的时候,我不仅看见疯子和他们那些干枯的东西。我也看见卫兵在街上走来走去。牙齿黄白的青年男子守在大楼前、广场上、店铺前、车站旁、乱蓬蓬的公园里、学生宿舍前、酒馆里、火车站前。他们的制服不合身,不是松松垮垮就是紧绷绷的。在每个辖区,他们都知道李子树在哪里。为了经过那些李子树,他们也绕道而行。树枝低垂。卫兵们采摘满口袋满口袋的青涩李子。他们摘得飞快,装满夹克里的口袋。他们只想摘一次,吃久一点。夹克口袋满了,便迅速离开那些树。因为“李子桶”是一个骂人的词儿。人们这样称呼那些个发迹者、见风使舵的软骨头、从一无所有中爬出来的没良知的东西以及踩着尸体走的恶魔。独裁者也被人们称之为李子桶。
  这些青年男子踱过来又踱过去,手伸进夹克口袋里。一下就抓出一把李子来,这样,掏摸动作就不怎么惹眼。等到嘴巴填满了,手指才能并起来。
  由于手里一下子抓了那么多李子,吃的时候有几个滚落到了地上,有几个掉进了夹克袖筒里。滚落到地上的,卫兵们用脚尖踢入草丛中,跟踢小球似的。袖筒中的,他们从肘窝里掏出来,塞进已经鼓起的腮帮子里。
  我看见他们牙齿边上的泡沫,心里想,青李子吃不得,核还软,会咬到死亡。
  李子桶本是农民。青李子令他们痴迷。吃得将公务抛到了脑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了乡下树底下贪嘴偷吃的孩子。不是因为饿才吃,他们不过是馋那贫穷的酸味罢了,就在一年以前,他们还穷得垂下眼睛,缩起脖子,就像在父亲挥动的手掌下。

  他们吃空了口袋,然后将口袋抚平,拖着胃中的李子走。他们没有发烧。他们是放大了的孩子。远离了家乡,内心的火气就恣意宣泄到了职务中。
  他们冲着一个人大声呵斥,是因为日晒,因为风吹,或因为下雨。他们扭住第二个,然后又放了他。他们将第三个打翻在地。有时候,李子的火气静静地躺在他们的脑袋里,他们把第四个带走,果断利索,不发火。一刻钟后,他们又站在辖区里了。
  有年轻女人走过,他们就两眼发直,若有所思地盯着她们的大腿。放行还是抓起来,到最后一瞬才定。要知道,面对这样的腿,不需要什么理由,就看心情了。
  行人从他们身边轻轻地疾步走过。他们以前见过,彼此认出了对方。于是男男女女的脚步变得如此之轻。教堂塔顶的钟敲响了,将晴天或雨天分割成上午和下午。天变换着光线,柏油变换着颜色,风变换着方向,树变换着簌簌的响声。
  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小的时候也吃青李子。他们脑子里没有留下李子的图像,是因为吃的时候没有父亲打搅。当我说,要死人的,谁都救不了你,高烧会把你身子里面的心烧没了,他们就嘲笑我。当我说,我命不该咬到死亡,因为父亲没有看见我吃,他们就摇头。卫兵们当众大嚼,我说。他们咬不到死亡,是因为行人对采摘时树枝发出的咔嚓咔嚓声以及贫穷泛起的胃酸并不陌生。
  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住在同一宿舍不同的房间里:埃德加住五楼,库尔特三楼,格奥尔格四楼。每个房间有五个男孩,五张床,床下五个箱子。一扇窗,门上方一个扩音器,一个壁橱。每个箱子里放着袜子,袜子下面是剃须膏和剃须刀。

  当埃德加进房间时,有人把埃德加的鞋子往窗外扔,一边喊:跟着跳下去啊,边飞边穿。三楼有人把库尔特推到橱门上,叫着:别在这里干你那档子烂事。四楼,一本手册飞到格奥尔格的脸上,有人喊:你拉狗屎,就自个儿吃掉。
  男孩们扬言要揍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有三个男人刚刚离去。他们搜查了房间,临了对男孩们说:你们要是不喜欢这次造访,就去找那个不在场的人谈谈。谈谈,男人们边说边扬了扬拳头。
  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走进四角时,预订的愤怒爆发了。埃德加笑起来,抄起一只箱子就往窗外扔。库尔特说:小心点,你这条虫。格奥尔格说:你提狗屎,烂了你嘴里的牙。
  每间寝室四个男孩中只有一个在大闹,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说。算是白愤怒了一场,因为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回去以后,另外三个不约而同把那闹事的主儿撂在一边。他们站在当地像熄了火似的。
  埃德加房间里那个发火的人,砰的一声从外头甩上门。他跑下楼,把自己的箱子拎了回来,他还带回了埃德加的鞋。
  小四角里没有多少可搜查的。埃德加说:他们什么也没找到。格奥尔格说:他们惊动了跳蚤,床单上全是黑色的圆点子。男孩们睡不安宁,半夜蹑手蹑脚在寝室里走来走去。
  在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父母那里可搜查的东西倒是不少。格奥尔格的母亲寄来一封装着脾痛的信,她的脾脏因惊吓变大了。库尔特的母亲寄来一封装着胃痛的信,她的胃在咆哮。在这些信里面父亲们头一回在边上写了一行字:你不许再这样伤害你娘。
  埃德加的父亲坐火车来到城里,然后转乘电车。从电车站绕道去学生宿舍,避开那个乱蓬蓬的公园。他请一个男孩去叫埃德加到大门口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褐衣男子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使整个巴黎为之疯狂的俄籍舞者纳蒂娜,正一再的向台下不断喝彩赞好的观众鞠躬谢幕。她那细窄的双眼,此时显得更加的细眯,猩红的唇线微微上翘。当布幔缓缓下落,逐渐遮盖住五彩缤纷的舞台装饰时,热情的法国观众仍不停地击掌赞赏。舞者终于在蓝色和橘色的布幔旋涡中离开了舞台。一位蓄须的绅士热情地拥抱着她,那是剧院的经理。“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叫喊着。“今晚的表演,你已超越了自己。”他一本正经地亲吻她的双颊。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诈骗圈套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一某一天黄昏七点过后,在新宿西口车站纷乱的人群中,田关宏看见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数米远的地方朝田关宏这边走过来。田关瞥了一眼,谈不上对他怀有特别的兴趣,只是觉得老人的神采炯然。老人的额头宽大,胡子灰白发际上有一圈银丝。脸颊上的皱纹似乎是智慧的象征。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岁了。这个老人真有贵族气派——这一感觉涌上了田关的心头。由于受到老人目光的吸引,田关又看了老人一眼。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0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