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星际战争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第十章 战斗风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皮头离美伯里山大约12英里。一过彼尔福特,只见水草丰茂,空气中飘荡着干草香味,大路两旁的树篱爬满了鲜艳的犬蔷薇犬蔷薇:欧洲一种野蔷薇。,芬芳袭人。我们驶下美伯里山时突然爆发的激烈枪声戛然而止,傍晚恬静、安宁极了。我们一路顺风,晚9点左右赶到皮头,让马休息个把钟头,与此同时我们与我的表兄们共进晚餐,我将妻子托付给他们。
  一路上,妻子出奇地沉默寡言,心事重重,似乎充满了不祥之兆。我安慰她,指出火星
  人被自身的失重困在巨坑里,至多只能爬出来一点;然而,妻子只是哼了几声。要不是我得信守按时把车还给酒店老板的诺言,我想妻子准会要我在皮头过夜的。我也一定会答应的!当时她那张惨白的脸,至今仍历历在目。
  至于我自己,整天都处于狂热状态。文明社会偶尔会蔓延一种可谓战争狂热的情绪,这种情绪已经渗透进了我的血液里,内心对当晚得赶回梅伯里山并不怎么遗憾。我甚至还担心,我听见的最后一阵连珠炮会不会把来自火星的入侵者消灭干净呢。我当时的心态是想亲临死亡现场。
  我踏上归途时已经快11点了,夜色意想不到的浓黑。我走出表兄家灯火通明的过道,只觉得外面一片漆黑,却又闷热如白昼。头上一方天空,云在疾驰,我们四周没有一丝风,灌木丛纹丝不动。表兄家的仆人点着两盏灯。我庆幸自己熟悉路。妻子站在门廊灯光下,目送我跳上马车,然后她猛地转身进屋去了,留下表兄弟俩并肩站立,向我依依告别。
  刚开始看见妻子流泪时,我也有些难过,但我的心思很快就转移到火星人那里去了。对那天晚上的战事我完全给蒙在鼓里,连引发战斗的导火线是什么也一无所知。穿过奥克曼时(返回时我走的是这条路线,没有穿过森德和老沃金),我看见西边天际一抹血红色的火云,随着我的接近而缓缓地爬上天空。雷暴积聚,流云飞驰,裹挟着一团团黑红相间的浓云。
  瑞普利空荡荡的,除了一两扇亮着灯光的窗户外,整座村庄没有一丝生命的气息;然而在驶向彼尔福特的拐弯处,险些出车祸,那儿聚了一小群人,背对着我。我从人群旁边经过时,他们没有招呼我。不知道他们对山那边发生的事情了解多少,我沿途经过的一座座房屋寂然无声。不知道是被遗弃了,空无一人,还是屋里人正在高枕无忧,或是被困在里面,密切注视着黑夜的恐怖景象。
  从瑞普利到彼尔福特,我一直在韦山谷里行驶,山遮没了那红色的火光。爬上彼尔福特教堂那面的小山,火光又映入了我的视野,我周围的树木在簌簌战抖,第一次向我预示雷暴的来临。这时,从身后的彼尔福特教堂传来午夜钟声,接着美伯里山的巨影映入眼帘,树梢、屋顶衬映着天上的红光,黑漆漆的。

  正当我驻足凝视的时候,一道耀眼的绿光照亮了我附近的公路,并且照到了阿顿斯通方向遥远的树林。我拉了拉缰绳。只见疾驰的云团仿佛被一束绿光刺穿,突然一片雪亮,乱云飞渡,落入我左边的田野里。原来是第三颗流星!
  从幽灵似的流星旁边跳出正在积聚的雷暴的第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迸射出炫目的紫红色光芒。紧接着,霹雳犹如火箭腾空而起。马一惊,大咬嚼子,狂奔而去。
  马车沿着一条缓坡朝梅伯里山脚哐啷地冲下去。闪电一发不可收拾,一道紧接着另一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奇观。霹雳紧紧追随闪电,发出劈里啪啦的奇特鸣响,不大像通常的爆炸震响,倒像巨型电机的轰鸣。闪电狂舞,令人眼花缭乱。我下坡时,一阵细小的雹子抽打着我的脸。
  最初我对闪电并不留意,只是一心盯着前面的路。随后什么东西突然吸引住了我的视线,它沿着梅伯里山的对面斜坡疾速而下。开始我以为是一座房子的湿屋顶,可是一道接一道的闪电照亮了它在飞速滚动。一个闪忽不定的幻觉——一刻令人茫然的黑暗。随即,一道闪光亮如白昼,山腰附近孤儿院那红色的屋顶,松树林那绿色的树梢,还有这个神秘的物体顿时呈现,赫然醒目。
  我看见了那东西!叫我怎么描绘呢?是一只三角怪物,比许多房屋还高,大踏步跨过小松树,凡是挡路的就踩在脚下。那是一台行走的机器,一台浑身闪闪发光的金属。它迈着阔步穿过石南花旷野,身上悬挂着多节的钢绳,丁当作响,行走时发出哐啷哐啷的噪音,与喧嚣的雷鸣交织,此起彼伏。一道闪光,它赫然显现,一只脚着地,另外两只脚在空中,倏忽而逝,几乎与下一道闪光同时出现,却已前进了上百码。你能想像一只挤奶凳挤奶凳:一种具有半圆形座位的三角凳。倾斜并沿着地面剧烈滚动吗?我在转瞬即逝的闪电中得到的就是这印象。然而,想一想那不是一只挤奶凳,而是一台硕大无朋的机械立在三角架上。
  突然间,我前面松树林里的树木被拨开了,犹如柔软的茅草给人从中穿过时拨开似的。松树纷纷被咔嚓折断,扔在一旁,原来第二只三脚巨怪出现了,好像是径直向我冲过来。而我呢,也正朝它疾奔而去!一看见第二只怪物,我急中生智,没有停下来再回头瞧一眼,就猛地拉住辔头,往右边拼命拽,一下子马车翻倒在马身上,啪啦一声车轴断了,我被抛向空中,一头栽在一泓浅水里。

  我几乎立刻就爬了起来,蜷伏在一丛金雀花下面,双脚依然踩在水里。马躺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它的脖子折断了,可怜的东西。)借着闪电的亮光我看见了马车翻倒在地,黑糊糊的一团,还有车轮的轮廓,车轮还在缓缓地旋转呢。顷刻之间,那庞然大物从我身旁跨过去,上山朝着彼尔福特奔去。
  从近处看去,那东西怪异得不可思议,它不只是一台没有生命的机器在奔驰。它固然是机器,但却迈着巨步,发出哐啷的金属声,无数长长的而且伸缩自如的亮晶晶的触角(其中一只触角抓着一棵小松树)在它那奇特的身躯周围摇来晃去,嘎嘎作响。它行走大步流星,却又择路而行,它的顶部是黄铜色面罩,来回转动,酷似一颗头在环视四周。它的躯体背后挂了一大团白色金属,仿若大鱼船上挂的鱼篮子。那怪物从我身边掠过时,它的肢体关节喷出缕缕绿烟。转眼间它就消失了。
  我就看见了这些,由于闪电忽隐忽现,亮光强烈炫目,再加之黑影浓重,因而这一切我都看得模模糊糊。
  那怪物一路上狂呼嚎叫“啊啰啊啰”,震耳欲聋,淹没了雷鸣——转眼间它就与半英里外的同伴会合了,俯身凑近田里的什么东西。火星共向我们发射了十只圆筒,田里那东西肯定是第三只。
  我在雨水和黑暗里躺了好一会儿,借着忽明忽暗的闪光注视那几只金属怪物在远方的树篱间移动。开始下起了细小的雹子,烟雾迷蒙,随即又清朗起来了。闪电不时出现间歇,黑夜就将雹子吞没了。
  我头顶雹子,脚踩水洼,浑身湿透了。过了好一会,我才惊魂稍定,挣扎着爬上岸边干燥的地方,想一想自己的危险处境。
  不远处有一间垦荒者住的小木屋,四周是马玲薯菜园。我几经挣扎,终于站立起来,然后猫着腰,利用每一个隐蔽物,向木屋跑去。猛敲屋门,但没有人答应(如果屋里有人的话)。敲了一会儿,我只好作罢,沿着一条沟爬了大部分路程,爬进了向梅伯里绵延的松树林。还好,没有被机器怪物觉察到。
  借着树林的掩护,我继续朝自己家行进,全身湿漉漉的,直打哆嗦。我在树丛里摸索,试图找到那条羊肠小道。闪电愈来愈稀疏了,树林里一片漆黑,雹子倾泻如注,穿过了茂密树叶间的缝隙。

  当时我如果充分意识到形势的严峻,那么一定会立即转身,穿过拜弗里特,途经斯特雷、乔布汉姆,回到皮头我妻子的身边。但那天夜里,一来我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充满好奇,二来我身体极度虚弱,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浑身上下湿透了,而且给闪电雷鸣折腾得耳聋目眩。
  我只是恍惚觉得在往家里走,也许那不过是我的幻觉罢了。我跌跌撞撞地穿过树林,掉进一条沟里,膝盖撞着一块木板,擦破了皮,好歹总算泼溅着水爬出水沟,走进一条小巷,小巷从纹章学院沿山而下。我说泼溅着水,是因为大雨滂沱,将沙土冲下山坡,形成浑浊的急流。黑暗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撞到我身上,差点儿把我撞倒。
  他一声惊叫,跳到一旁;我还没有回过神来跟他讲话,他就跑走了。此时雷电交加,我爬山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爬近靠左面的篱笆,沿着木桩行进,举步维艰。
  快登上山顶时,我碰到一个软糊糊的东西,借着一道闪电,看见两只脚之间有一堆宽松的黑衣服和一双靴子。还来不及看清楚那人躺的姿势,闪光就消逝了。于是我站在他跟前,等待下一道闪电。当电光再次闪亮时,我看清楚了是一个壮汉,衣着简朴整洁,头耷拉在胸前,人蜷伏在篱笆跟前,好像在篱笆上被猛烈地撞击过。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死尸,只好强忍住浑身鸡皮疙瘩,俯身把他翻过来,摸摸有无心跳。他已经死硬了。显然他的脖子断了。这时出现第三道闪光,他的脸庞一下子跳进我眼帘。我慌忙跳了起来。原来死者正是斑狗酒店的老板,租马车给我的那个人。
  我战战兢兢地跨过死者尸体,继续爬山,取道警察署和纹章学院,向自己家走去。虽然公地那儿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红光,红色的滚滚烟火,拍击着肆虐的雹子,但山边却没有起火。借着闪电,目之所及,我周围的房屋大都未遭任何毁坏。纹章学院旁边,路上躺着黑糊糊的东西。
  通往梅伯里大桥的路上传来嘈杂的人声、匆匆的脚步声,但我不敢向他们呼喊,也不敢
  走到他们那儿去。我用钥匙打开房门,关闭,锁上,闩紧,跌跌撞撞地挪到楼梯脚下,坐下来。脑子里幻影乱舞,满是那几只大步流星的金属怪物,以及那具撞死在篱笆上的尸体。
  我蜷伏在楼梯脚,背靠着墙,浑身剧烈颤抖。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3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