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星际战争 - 序-译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38年10月30日晚,一个声音在美国大地回荡:“火星人来了!”顿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真的以为火星人入侵地球了,纷纷弃家而逃,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原来是广播电台在朗读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一本小书竟引起社会骚乱,这在世界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睥睨天下的19世纪末叶。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
  附近着陆,从而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
  人类却以机枪大炮面对火星人的先进武器——“热光”和“黑烟”。“热光”又称“死亡之光”,一触即燃,无坚不摧,它将房屋夷为平地,树木化为焦土,枪炮烧成烂铁,人灼成焦饼。“黑烟”是致命的化学毒雾,状若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团,它吞噬阵地,窒息生灵,毒化空气。于是,几十个火星人以雷霆万钧之势,所向披靡,在短短两周时间就打得英国军队落花流水,致使政府、制度、社会土崩瓦解。
  人类被打败了,人类王国已成为明日黄花。火星人开始在地球建立恐怖王国。人类重新沦为百兽一员,惶惶不可终日,躲避火星人的追捕猎杀。火星人嗜血成性,尤喜吸人血。它们准备大规模捕捉人类,用兽笼关起来,饲养得白白胖胖的,然后吮吸其鲜血,营养自己。
  然而,火星人尚未彻底征服地球,灭顶之灾就悄然向它们袭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它们的克星竟是地球上最卑微、最渺小的生物——细菌。岁月悠悠,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以数十亿人的生命代价换来了人体对大部分细菌的免疫力。而火星生物圈却没有细菌存在,火星人从未接触过细菌。因此,火星人一呼吸到地球的空气,沾上地球上的泥土,吮吸地球人的血液,细菌联军就立即围剿、腐蚀火星人的肉体,吞食它们的生命。征服者反被征服了,一具具腐烂恶臭的征服者尸体横陈大地。地球终究是人类的星球,人类以无数的生命代价买到在上面繁衍、生息的特权,火星人即使强大百倍,也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威尔斯以浓厚的忧患意识,浓墨重彩描写火星人的凶残恐怖,栩栩如生。在火星人的铁蹄下,地球满目疮痍,人类呻吟,文明没落,社会分崩离析。实际上,这是影射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弱小民族社会的疯狂掠夺与野蛮破坏。作者将火星人的征服与破坏地点独独选在伦敦一带,这对于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的自负心理不啻是当头一棒:弱小民族今天的命运可能就是大不列颠民族明天的命运。
  威尔斯的笔触并不囿于本国现实,他的深邃目光还投向了宇宙与人类命运。他试图打破人类夜郎自大的麻木心态,粉碎人类是宇宙间唯一的智慧生命的神话,他假想太空时代即将来临。近百年后的今天,威尔斯的预见部分成为了现实,人类科学正在开始揭去浩渺宇宙的神秘面纱。当然不是火星人侵略地球,而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奥秘。
  小说故事背景采用真实地点,并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颇像一位大浩劫的幸存者讲述他的生命历险记,惊心动魄而又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世界大战》是外星人入侵地球题材的经典之作,被多次搬上银幕,风靡全球。继它之后,这类题材的小说、电影剧本多如过江之鲫,但大都万变不离其宗,其原汁原味还是《世界大战》,如畅销科幻小说《第三类接触》和1996年美国最叫座科幻巨片《天煞——独立烽火》,从构思到情节,无不闪现着《世界大战》的影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0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