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洗脑术 - 第14章 你应该如何掩盖真相?(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4章 你应该如何掩盖真相?(1)
  真相正反定律
  ★人们最容易看到的往往都是假象。反之,答案藏在你的身后。
  ★最聪明的人懂得掩藏自己的聪明,当你在他面前觉得自己很正确时,说明他成功地掩盖了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不确定一件事情的真假,请用相反的逻辑去思考。
  ★“从不相信别人”和“永远信任别人”的人,都是危险的,这两种人都没有实话。
  为什么要进行逻辑洗脑?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洗脑者的逻辑与被洗脑者的投降”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奇妙的转换导致人们的信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宗教信徒确立信仰的过程,传销组织怎样让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抛弃踏实稳定的工作,走向了冒险和愚蠢的堕落之途。
  一种极具欺骗性的逻辑可以蛊惑人的大脑做出错误的判断,并让身心毫不质疑地掉进迷信的深渊。听起来这让人闻之色变,但慢慢地身陷其中时,人们却对此毫无察觉。
  洗脑者说:“选择了这条道路,慢慢就会看到行业前途。你明天可能看到一片曙光,再往后就会看到一片白云,然后是一片天空。我现在看到的是整片的天空和辽阔的海洋,我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这一愿望,虽然美好的结果还没有出现,但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就是逻辑基础,思维逻辑是一切观点的基础,这是少数人才知道的事实。因此,尽管很多人在洗脑过程中一直心存怀疑,但最终导致他们义无反顾投入某种信仰或事业的,正是出于对逻辑的信任并让自己接受了这种思维逻辑。
  告诉他怎么做,不如教他如何思考
  一些知名邪教的洗脑就是运用了这种工具,他们不会告诉你怎么去做,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从而控制了人的灵魂,聚集了大量的信徒。企业的洗脑难道不是这样做的吗?在本质上,宗教洗脑与企业培训的方法出奇地一致,所有的管理培训计划都只有一个目标:
  教会员工运用他们希望你接受的思维去思考,这样将永保无虞,当问题发生时,不用再教你怎么去面对,你自己就会按照培训大纲上列举的逻辑去分析问题。
  一个男孩到了结婚的年龄,有人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这时候问题就发生了,他是接受这个女孩还是不接受呢?结果是他单方面地一见钟情,而女孩没有看中他,他却“非她不娶”。
  家人苦苦地劝他:“出色的女孩多得是,你为何只看中了她呢?”
  他的回答是:“只有她才能让我得到幸福,我认为我们是天生的一对。”
  我们看到,这个男孩在相亲的过程中,看到女孩的第一眼就在大脑中确立了一个逻辑:没有她,我就得不到幸福。这是他得出后面的一切判断的思维基础,如果不能改变他的这个思维逻辑,你就不可能改变他的观点。
  所有的劝说都变得软弱无力,男孩得了很严重的相思病,给女孩不停地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遭到拒绝后,他慢慢地变得性情大变,打爹骂娘,还患上了抑郁症,最后自杀了。
  用国内人们常说的话说:男孩的魂被女孩勾走了!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逻辑洗脑”的威力,他拥有了某种不可改变的思考模式,就像信仰某种宗教、忠诚于某种企业价值观一样,爱上了这个女孩。
  所以,孔子和上帝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洗脑家,恐怕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两位洗脑大师,因为他们并不告诉你要去做什么,而是告诉你“怎样分析问题”。
  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在你的大脑中植下思考的种子,分析问题的逻辑和方法。这就是根本上的洗脑,余下的事情你知道,将完全按照他的期待发展。
  就像计算机程序一样地自动运转。
  为什么有的人被女人欺骗过多次仍然毫不总结自己的愚蠢?因为他相信爱情是美好的——这就是他的“逻辑”。

  卡斯佩特是高德公司的培训参与者,他以前是某 it公司的高管,拥有两栋别墅和四部豪车——但这是七年前的事了。现在,他贫困如洗,一无所有。在七年的时间内,他被三个女人分别欺骗,都与他结过婚,海誓山盟,相约永不分离,然后骗走了他的全部财产、汽车和房子。
  “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就算一时受到挫折,我相信总会找到自己的甜美的果实——和一个相爱的女人牵手走进教堂,结婚生子,共同享受幸福的人生。”
  正是这个逻辑骗了他。尽管我们一致认为,不是每个女人都是骗子,但当他如此确信“美好爱情”时,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掉进某些特意为他挖好的陷阱。
  只开放信息是没用的,关键是逻辑。
  听起来好像有些让你失望,因为这不是你在一些“常识”中得到的知识,因为你一直被灌输一种错误的逻辑,就像有人对你说的:“只要开放信息,言论自由,政府就无法愚民。”不,这远远不够,因为“思考逻辑”才是真正的命门所在。
  信息永远都只是表面的东西,最根本的是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的方法。
  这正是精英从来不想让大众知道的地方。
  真理是最好的洗脑液
  让人相信一些“事实”,不如让他像你一样思考。
  我在蒙大拿州做的 486次实验,分布在三个年龄段,验证了我这个看法。
  有一千多人给我写来邮件,感激我拯救了他们的后半生。
  “我终于可以清醒地活着了。”
  “我现在看透了真相,这和过去截然不同,我发现自己错了几十年。”
  “我不再轻易地上当,不再头脑发热地购买一大堆无用的物品。”
  许多人轻易地被商家洗脑,是因为他们相信了商家提供的“真理”,按照商家给予的逻辑思考。在这种逻辑的主宰下,他们无论怎么思考分析,最后都只有一个结果:刷卡付款,把产品买回家,哪怕只是试一试。
  在德国南部,曾经有一女孩将一头小母牛训练成了像马匹一样的坐骑。
  这头经过“脱胎换骨”的牛叫露娜,它两年前出生在德国边境的一个农场里。
  农场主 15岁的女儿丽贾娜一直想拥有一匹马,但她的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于是,她就动起了露娜的主意。
  她特别想让露娜帮她实现骑马的梦想,但是听起来,这不是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露娜是一头牛,牛和马之间的距离有多大?正常人可能会立刻放弃这一主意。但是丽贾娜没有,她决定尝试一次。
  她每天都陪着露娜在树林里散步,以此培养感情,并让这头牛习惯那些马匹装备。在一次又一次的美食诱惑下,露娜完成了无数次的训练。现在,它在自己的行为上,果然变成了一匹马。它不仅可以像马儿一样驮着主人走在乡间小道上,而且还可以进行跨栏,虽然动作并不熟练,偶尔会笨拙地一头栽进泥土。
  这样的结果“不敢让人相信”是吗?就连这头牛都觉得,自己确实是一匹马。在它的眼神中你会发现,它得意扬扬地告诉你:“我跟牛没什么关系,我就是一匹马!”
  电影《冰河世纪》中,那头以为自己是负鼠的猛犸象,也在活灵活现地告诉你,思维的洗脑威力是多么强大!在那个奇特的故事中,艾丽显然是一只猛犸象,但是从小被负鼠收养的她,却坚持认为自己是一只大个头的负鼠,并且奇怪为什么没有负鼠喜欢自己。
  有一次,当我做完分析之后,一位女士痛哭失声,因为她终于想明白了过去 40年她如此痛苦的原因。她被丈夫“锁”在家里,安静地当着一名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抚养孩子,不再想出来工作的事情。她每天都活得不甘心,但她一直无动于衷,因为丈夫和周围的亲人告诉她,相夫教子,就是她们女人应该做的事情。

  “我错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现在想改正,已经太晚了。”
  真理是唯一的吗?不,我告诉她:“幸福的生活状态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当你的丈夫告诫你要相夫教子、待在家里提供给他一日三餐时,你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不放弃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完成丈夫的期待。 ”
  这个世界曾经抵制“女强人”,但最终“女人地位卑微”的谎言被揭穿。
  而在它大行其道时,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相信这是真的,很少有人站出来戳破它的荒谬。
  一切的事实都表明,真理就是最好的洗脑液,让人按照你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你将完全控制局面。
  信息控制和宣传网络
  制造大量的虚假信息,也可以达到洗脑的目的。信息的提供与逻辑的校正,可以起到互补的催化作用。就像一栋房子,它必须有一扇门,同时还需要一扇窗。门窗兼具的房子看起来才让人觉得可以居住,否则就有所缺憾。
  例如,在权威的杂志或其他的一线媒体——多数是合作和统一协调地控制信息的发布,而且是长期地对于某种信息进行灌输,从而达到掩盖事实和创造一种假象的效果。你可以不赞成或不关注这种事实,但你必须保持警惕,对它有所了解。
  正如美国教授托尼·朱特遗着《沉疴遍地》中讲的,自由与平等之间充满了极大的矛盾,而整个欧美国家的政策重点,几乎就是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道路的过程。而在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背后,我们看到的恰恰是思想洗脑体系所展现的巨大威力。
  理解这些将对你的生活起到一些必不可少的帮助:
  ○ 不是所有的“权威信息”都是正确的。事实上,“权威”与“正确”并不能画等号。
  ○ 在消费时控制情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你可以聪明地控制自己的“需要”,然后你就能抵制面前“强大的宣传攻势”。
  ○ 建立自己的独立原则,再去评判是非。在此之前,不要轻易地接受任何媒体和机构传达给你的信息和结论。国家洗脑体系和思想控制
  在进入 fbi之前,我相信美国是“正义”的化身。但当我离开 fbi时,我的观点发生了巨大的逆转。为 fbi工作的这几年中,让我深刻了解了一个巨大的洗脑体系和思想控制工具是如何隐秘而有力地运转的。
  在其运转的过程中,对信息的控制和宣传网络的完善强大,是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强大的国家洗脑体系最明显的两个特点。
  我可以提供一段由高德公司和维基百科的调查人员联合出具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曾经刊登在全美最严肃的报纸《纽约时报》上,但随即我们的小组就收到了来自 fbi的警告。
  一份公开的资料显示,在 2003年 6月,由《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abc)联合进行的调查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伊拉克在最近与美国的战争中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其他联合国禁用的武器。在同一个月进行的另一场调查发现,超过 3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已经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而在 9月份进行的另一调查则发现,有多达 69%的美国人相信萨达姆·侯赛因个人与“9·11”事件有关。
  这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美国公众对于事实的判断经常自相矛盾,这源于美国政府信息宣传的巨大威力。美国人对于伊战既支持,又存在怀疑。但在我们来,由于战前信息宣传和舆论控制的到位,全美集体陷入了战争的狂热。可实际上,就连发动战争的布什政府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些指控都是不真实的。
  这些错误观念就是称之为思想控制和洗脑体系导致的结果,美国政府拥有强大的洗脑工具,当你踏进美国国土时,就陷进了一张巨大的洗脑之网。这种思想控制和洗脑是通过诸如媒体、教育制度、新话[1]等机制实施的,其主要功能就是确保美国政府在海外及各大财团在国内确立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制度得到民众的支持。

  我们不得不说,这张洗脑之网的效率之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媒体、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机构建立和演化的结果,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形成。现在统治美国的不是持有选票的普通民众,而是一些位于中心的、多等级的机构,包皮括大公司、军方以及官僚体系。这些机构最上层的人就是社会学家莱特米尔斯所说
  的权力精英,他们享有比下属多得多的权力、财富和名望,却隐藏在选民身后,充当着幕后受益者的角色。他们擅长利用选民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并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在 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资本逐渐赢得控制地位,形成了([1]新话是乔治·奥威尔在其小说《1984》中设想的极权政权为遏制人民思想而创造的新语言体系。)少数的有能力掌握行业命运的寡头,媒体也随之变得更集中。在此之前,媒体本应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但很不幸,在无孔不入的资本面前,市场化的媒体不可能抵抗住财团的渗透。大公司开始收购报纸或者抽走那些批评公司权力的媒体的广告,不断地提
  升自己控制舆论的能力和程度。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参与其中,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当然,这一切并不会让公众得知,且始终披着合法和“言论自由”的外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向今天这样的媒体机制的形成迈出了巨大的一步。比如威尔逊政府建立起了鱼笼委员会(creel commission),服务于政府的宣传和通过意识思想去控制民众并进行彻底的洗脑。他们的目标是在 6个月之内成功地将主张和平的民众变成歇斯底里的战争狂热分子,然后去摧毁德国的任何东西。
  “我们要参加战争拯救世界,要彻底地消灭德国人,才能赢来和平。”在二战时期,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目标换成了日本人。
  这个机构是怎么工作的呢?他们巧妙地采用了公共关系技巧去操纵公众舆论,利用商业媒体煽动战争的热情。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提供大量的“信息”,虚假信息通过官方消息的方式,包皮装成某些“事实”,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出来,从而控制了权威的新闻频道。
  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压制,在美国政府内部始终是一件重要工作,fbi和中央情报局时刻都在密切参与。比如美国社会党被“消灭”的过程。而到了 1999年,cnn迈出了更为惊人的一步,他们允许美国军队的心理战军官来审核节目,并让政府专职意识思想控制和洗脑宣传的专家在其亚特兰大总部的新闻部工作。尽管cnn最终承认了这一点,但大部分意识思想控制和洗脑媒体对此不予报道,而我们是强化这一事实的机构之一。
  信息洗脑和被洗脑的必要条件
  当你读完我们的联合报告后,需要你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洗脑?
  1.被洗脑者的信息来源单一,信息量匮乏。总的来说,他们很难获得信息,至少是真实的、关键的信息。
  2.思维不独立,也不理智。他们缺乏分析能力,没有思维深度。通常,他们的思维逻辑是洗脑者提供的,始终按照洗脑者希望的逻辑去思考。
  3.思维难以冷静下来,容易冲动,被周围环境和情绪感染,然后产生盲从行为,成为被权威机构或洗脑者利用的一员。
  第二个问题:洗脑者要具备什么样的必要条件?
  1.他们一般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来发布信息和操纵公众的逻辑,且分工明确,执行到位。
  2.强大的宣传实力,控制媒体或拥有大量的从业人员,来制造“事实”和灌输信息。这样的实力,可以将谎言说上一万遍并最终让它变成人人相信的“事实”,比如一些广告的发布过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怎样提高智商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记忆力自主训练全案一、什么是记忆力1.记忆力的基本理论记忆是什么“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记忆是一种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究竟是什么呢?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燃烧的卡利姆多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传说,全身披着金属盔甲的创世神泰坦创造了美丽而富饶的艾泽拉斯世界。整个世界,是由与其同名的艾泽拉斯大陆以及卡利姆多、诺森德、奎尔萨拉斯、洛丹伦、卡兹莫丹这几块大陆和位于世界正中的大漩涡附近的安德麦尔群岛构成,各式各样的生物分散其间,除了人类以外,世界上还分布着不少的智慧生物。其中,既有以神奇魔法能力见长的高等精灵与娜迦族,还有擅长机械科技的矮人与地精一族,更有体能超群的巨魔与牛头人部落。 [点击阅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这个世界,是有男女两种性别组成的,男女要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恋,还要结婚成夫妻,但是在很多时候,男人并不了解女人,而女人也不了解男人,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沟通上的抑或是理解上的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比如,男人和女人常常也有相同的词汇,但其含义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大多数情况下,男人在摆脱一天的工作压力时不想交谈。 [点击阅读]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2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谈笑间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前世今生来世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不是,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倒并非因为光头,在我开始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以外,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普济人心慈悲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