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习惯决定一切 - 第32章 善于思考的习惯决定成功(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32章 善于思考的习惯决定成功(3)
  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比如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第四门就容易多了。
  头脑的好坏,决非是天生的,主要看你后天如何利用它。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一例外的都是长期善于用脑思索者。
  我们要开发潜在的智力,利用更多的脑细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把新的知识和信息透过脑细胞去刺激它。例如:读书、看报或注意听别人的谈话,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勤于思索,多问“为什么”,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保持灵活的头脑大有裨益。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指出:生命在于脑运动。研究表明,每个人长到10岁左右,每10年大约有10%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但这不要紧,如果坚持用脑和注意脑营养的补充,每天又有新的细胞产生,而且新生的细胞比死亡的细胞还要多。
  日本科学家曾对200名20岁左右的健康人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经常用脑的人到60岁时,思维能力仍然像30岁那样敏捷;而那些三四十岁不愿动脑的人,脑力便加速退化。
  美国科学家做了另一项实验,把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三组:自觉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级结果是: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后,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已经死亡。由此可见,勤于思考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
  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时间的。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伟大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六年,不露锋芒,在这六年中,他是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家认为,这平静的六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他这有什么“诀窍?”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热情地思索罢了。”由于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有人称他为“数学的王子”,而他则谦虚地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的。”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思考者,在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的《对话》中,他深遂而明晰的思想永垂青史。在他的出生地雅典,作为一位著名的老师,他创建了自己的学院,并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教授年轻人如何通过辩证的提问分析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名扬后世的“苏格拉底方法”。在70岁高龄时,苏格拉底被当政者认为是一位制造麻烦的危险分子。因为根据他的教海,学生们对统治者的权威产生了疑问,提出了很多令当政者难堪的问题,对他们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于是,统治者给苏格拉底发出了最后的通牒:或者离开他所毕生生活的城市,永不回来;或者被处以极刑。苏格拉底没有选择离开他热爱的雅典以及他所创造的生活,而是选择了死亡。当着他亲人和朋友的面,苏格拉底平静地喝了一杯毒茶。他坚信离开雅典就会违背理性的道德,而他正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生活和教授学生的。他宁愿结束生命,也不愿意牺牲他的信仰。临刑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是我们分别的时候,我将死去。你们将活着。只有上帝知道哪一个更好。”
  特别是在今天,我们都需要学会思考,像哲学家那样从现代的意义上建立分析问题的哲学框架。你认为谁是成熟的批判的思考者?作为成熟的思考者,应该具有活跃的、充满活力的思想。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的特性:

  一、宽容
  在讨论中,他们认真听取每一种观点,对每一种观点都给予认真和公平的评价。
  二、有学识
  当他们谈自己的看法时,总是以事实和根据为基础。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对某件事还不太了解,他们会承认这一点。
  三、思维活跃
  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他们的智力来面对问题,迎接挑战,,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应付局面。
  四、好奇
  他们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深钻细研,而不是满足于蜻蜓点水。
  五、独立思考
  他们不怕与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他们的信仰都经过认真的分析,而不是不加批判地借鉴他人的信仰,或简单地随众。
  六、善于讨论
  他们能以一种有条理和理智的方式对他人和自己的看法开展讨论,即使大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分歧,他们能认真地听与自己相反的意见,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谈自己的看法。
  七、有见识
  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能一语中的,当别人在细节上纠缠时,他们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八、自我意识
  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能在分析问题时,很快自我反省纠正。
  九、有创造性
  他们能打破思考的常规,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十、热情
  他们最强烈地渴望了解和认识,总是努力把问题搞深搞透。
  多思考就能成功
  有许多人,总是苦于自己没有发展的机遇,认为自己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幸运之神没有眷顾自己。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很多时候,机遇就在生命的前方等待着,关键是要耐心地等待和发现。
  有一个江湖郎中,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的地方,挂起“妙手回春”的幌子,然后表演、卖药、赚钱,人们觉得非常神奇。其实,这种“起死回生”把它引入商业领域,就是一种“活用”本领。同是一件废旧物品,在常人眼里毫无价值,但在精明商人的眼里,却闪着珠光宝气。因为其中存在着人生事业的发展机遇。
  在北京,有一位年轻人,生活十分拮据,但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一天,他把自己穿烂的一只皮鞋随手丢在地板上,谁知这只皮鞋鞋尖开了口子,像是咧着嘴在嘲笑他。当他一怒之下要把它抛到楼下去时,忽然从中萌发了创意。因为这只皮鞋面酷似一张脸谱。于是,他立即收集各种破皮鞋,并对它们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变成一副副外形各异、表情极为夸张的面具,有的露齿微笑,有的瞪眼发怒,有的张口狂笑,看后令人既惊且喜,回味无穷。这些有特色的面具推上市场后,很快成为抢手货,这位曾经十分潦倒落魄的青年也因此苦尽甘来。

  一位江西青年,尽管失业在家,但他喜欢琢磨事情。于是,他开始经营地板砖,由于同行多,竞争激烈,生意一直做得很难。一天,他去厂家进货,当他看到工厂旁堆着许多无人问津的破损地板砖时,忽然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赚钱机会。因为破损地板砖经过切割,可以加工成正品地板砖或地脚线。于是,他立即大量购进这些破损的地板砖,用自己装配的几台切割机进行统一规格切割,再以适当价格售出,获利甚丰。
  怎样才能使洗衣机洗后的衣服上不黏上小棉团之类的东西?这个曾经令科技人员大感棘手的问题确实是由一位妇女解决的。科技人员提出过许多意见,但是,都因为问题复杂需要增添不少设备,加大成本和价格。日本一位家庭妇女,在用洗衣机洗衣服碰到这种问题时,与其他人不同,她没有抱怨,没有发牢骚,而是迫切希望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天,她突然想起幼年时在农村山岗上捕捉蜻蜓的情景,并且把它与当前洗衣机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她想,小网可以网住蜻蜓,那在洗衣机里放一个小网是不是也可以网住小棉团一类的小杂物呢?许多科技工作者都认为,这样的想法太缺乏科学头脑了。然而这位妇女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想法,她利用空闲时间自己动手做小网,三年时间,她做了一个又一个小网,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小网挂在洗衣机里,由于洗衣机里的水在转动中从小网里过滤出来,而把小杂物留在了小网里,衣服洗完以后,用手在小网里一捞,就可以把杂物清除干净。这种小网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可以不断使用,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这位妇女的发明获得的专利费高达1.5亿日元。
  创业就是要有一种创意,这种创意只有通过思考获得。所以,创业的真正点子就是多思考,多思考才能找到成功的途径和方法。
或许您还会喜欢:
曾许诺·殇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悠悠时光看似漫长,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已卧黄土陇中,曾经容颜如花的少女,已是枯骨一堆,那些恩恩怨怨的悲欢离合,都只变成了街角巷尾人们打发闲暇的故事,即使最跌宕起伏的传奇,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中,也渐渐失去了色彩,消抿于风中。只有那山坡上的野花烂漫无主,自开自落,自芳自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绚烂缤纷。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2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2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1
作者:佚名
章节:121 人气:2
摘要:2006年夏,正当美国房地产泡沫如日中天之时,我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已深感忧虑,《货币战争》一书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诞生的。在我看来,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1971年以来的美元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全世界的货币大厦事实上建立在美国的债务沙滩之上,而美元的债务本位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续,随着世界经济总吨位的增长,美元地基已在沉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厦将倾的危机。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秋水映尘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第一章午后,冷风阵阵吹拂,远方飘来一朵乌云,掩去微弱的一抹斜阳。幽僻的竹林,断断续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约可辨明是风声拍打竹叶的声音,然而,除此之外,若凝神细听,其中犹交杂着细碎虚浮的跫音。该死的!谷映尘的额上冒着冷汗,暗声低咒。事发至今,已近半个时辰,药性已发挥到极致,他若再不设法解决,恐怕……颠踬的步伐踩上一地的竹叶,为这幽寂的林子添上一缕清冷萧条之气。 [点击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在自由冈车站走下大井町线的电车,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朝检票口走去。小豆豆以前很少乘电车,所以她珍惜的把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问:“这些全是叔叔的吗?”检票员叔叔一边匆忙地收票一边回答说:“不是我的,是车站的。 [点击阅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靠姿色靠青春不如靠能力前言如果说“女人十八一枝花”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二十几岁的女人则是盛开的花,相较于“十八”这只花骨朵来说,更加成熟、有魅力。二十几岁的女人有着年轻的容颜、**的活力、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也有着不太成熟的性格、初为**的羞涩,对生活的迷茫……总之,二十几岁的女人拥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同时,这些与众不同时刻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