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肖申克的救赎 -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论作品而言,绝对的经典,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这样的书。
  论本书而言,两点不喜欢,一是书的装帧,不够完美,当然只是对我而言的;二是书名,可
  能为了多卖,很媚俗的把四季奇谭改成了肖申克的救赎,破坏了全书作品的整体性。没办法,中国的出版业就是这么商业,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这样,可悲。
  全书由四篇小说组成,以四季为命题,不是金惯常的恐怖作品,但却是他最花心力和最有意义的作品。
  序言很棒,不是那种简单的作者介绍,通过对金的创作生涯的描述分析,反映出了通俗文学与传统严肃文学之间的鸿沟,以及像金这样的畅销作家的尴尬和苦恼。
  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对于这个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电影知晓的。小说反尔那么的有名,在电影出来前。而且,我在看过后还是觉得电影更优秀些,因为电影中的安
  迪比之小说中的更有一种人性伟大的光辉,是种更为向上的东西,脱出了单纯对生存的追求。例如,电影中安迪把自己锁在广播室中放音乐的一段,在书中是没有
  的,虽然身陷牢笼,依然难忘音乐的美好,对艺术的追求,既是对自由的追求,有时这种渴望超出了我们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惧怕,这正是我们生之为人的骄傲和伟
  大。
  小说中的安迪尽管还是坚韧而冷静,但却没有了电影中的理想化,换句话说,小说中的安迪更真实,更像我们普通人,虽然还是那样的不同,但他只是一个人了,不在是那个令整个监狱都感到他的存在的人,只是有点特别而已。
  电影中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的鲜明而立体,给人印象深刻,但书中这些大部分都戏份不重。当然,雷德除外。这种以叙述口吻讲故事的小说,总是令我不
  忍释卷,我特别喜欢这种平缓悠长,娓娓道来的文笔。仿佛在看一本残旧的老日记,一切都那么真实,不在是作家编造的故事,而是就发生在某个地方的事情。
  尽管我早已不止一次地看过电影了,但看到最后,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尤其是最后当雷德看安迪的信和最后的叙述,那最后的排比,实在是太棒
  了,那么自然平时,却又那样的鼓舞人心,读到这里,我总会感到拥有自由是多么美好而幸福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其他,只要给我一个背包皮,一张单程车票,一个人
  踏上那未知的前途。我们是如此幸福,因为我们能自己行走,自己抉择,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歌唱,自由的自由着。这样的我们是不应该烦恼的,因为拥有人生最宝
  贵的东西,自由,路就在脚下,无论平坦还是崎岖,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向生活的目标前进。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希望都是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
  怀揣着希望上路,生活在脚下,梦想在前方。
  夏日沉沦——《纳粹高徒》
  人生如四季,人性亦如四季。
  四季之于人来说,夏季似乎是最为幸福的季节,经过冬日的严寒,春天的过度,夏季是最让人放松而愉悦的季节。夏天似乎总充满了色彩,让人迷醉。
  正象我们的人生,风光绚烂。但阳光背后总有阴影,人性内里也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虽然平时隐藏在我们各自的心中,不为人知,甚至不为我们自己所认识,这些
  东西从未从我们的心中消失,它们只是冬眠在深处,当时机来临,便悄悄的生根发芽,直到我们察觉,却已难以控制。
  托德是一个学校,老师,家长眼里标准的乖孩子,成绩出色,聪明有礼。但在好孩子的外表下,托德心中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渴望,当他初次敲响
  杜山德的房门时,也许只是受普通男孩都有的好奇心的驱使,但慢慢的一切都不在受托德的控制,一时的好奇唤醒了他心中的阴暗面,从此,托德不在是以前那个单
  纯快乐的男孩了,虽然表面上还是那个优秀的好学生,但内心的矛盾,痛苦和煎熬,让托德不堪承受。
  杜山德表面是一个普通的独句居老人,平淡乏味的生活却随着一个男孩的到访而改变了。原来杜山德曾经是一个纳粹,是集中营里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但现在随着岁月的侵蚀,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他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狠辣和锐利,现在只是一个可怜的老酒鬼。托德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这个奇怪的男孩认出了
  这个曾经的杀人魔王,并以此相要挟,要杜山德讲述当年的往事。一开始杜山德感到恐惧而气愤,他恼怒于被这样的一个男孩随便的呼来呵去,但慢慢的杜山德
  逐渐着迷于对往昔的回忆,那些集中营的日子,让杜山德的心中的邪恶再度复活了。
  《纳粹高徒》,一开始我还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冒,但看完之后,才感到这个名字的恰当。对于托德来说,无论心里承不承认,杜山德正是他心灵的导
  师,只不过是邪恶的导师。而托德之于杜山德,却是心中邪恶的唤醒者。托德恨杜山德,杜山德同样不喜欢托德,这是矛盾而奇妙的一对,他们改变了彼此的生活,
  彼此厌恶,却又互相依赖。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恐怖小说,但却比大多数的恐怖小说都阴暗,都令人惶惑。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邪恶的好奇和浅浅的渴望,正象人类的原罪,不可根除,不能逃脱。但愿我们不会遇见杜山德这样的老师。

  人心中的邪恶,正像阴影下的垃圾,只等着潮湿夏日的到来,便开始腐烂发霉。
  不在纯粹的秋天——《尸体》
  很久没有这么细细地读书了,而斯蒂芬金的小说是要仔细的读,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的,虽然这并不是一本恐怖小说,但字里行间的真诚,却是那些被人推崇的作品不能比拟的。
  大家都把这篇小说看作金的自传,是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纪念。我从其中却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每个男孩13、14岁时的影子。
  我常觉得一个讲故事的人,首先,自己的心态应该是真诚的、坦率的。从这方面看,《尸体》比很多的此类小说都要出色得多。与那些看似童话般的童
  年故事相比,《尸体》要真实得多,也真诚得多。没有貌似甜蜜的回忆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要灰色得多。破败的小镇,不和谐的家庭,几个不算
  那么铁的朋友。有时我想这才是我们曾经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长大后那些偶尔泛起的关于童年的梦境。当我们长大后,当年的往事总会不自觉的被我们镀上一层金
  色,讲给别人,也讲给自己听,就像秋日午后照在落叶上的那层阳光,灿烂而又迷乱,全然忘记它们也不过只是普通的枯叶,平淡无奇。
  《尸体》是我看过的最真切的关于往事的小说。往事并不都那么美好甜蜜或不堪回首。它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有什么改变,像我们正经历的生活一样,只
  是一切都已陈旧遥远了。只是它已过去了,也许这才是它值得我们记住的原因,它毕竟是属于我们一个人的生活,金色的,黑色的,灰色的都是我们自己的。
  我是怀着激动而感慨的心情看完小说的后半部分的,这种感觉就像聊天中,有人突然说出了你一直想说,却忘了怎么表达的意思。金准确地抓住了这种
  感觉,以至我觉得小说中就是我的故事,同样是一个半封闭的小镇,同样几个当时天天混在一起,现在却不再合拍的朋友,同样无聊,没有目标的少年生活。小说中
  的主人公是幸运的,最终他找到了自己要的生活,而我似乎还迷失在少年时的森林中,找不到出口。
  本质上来说,我现在的生活与当年没什么两样,也许是因为从没经历过那样的一次旅程。寻找尸体的旅程,也是几个少年成长的旅程,经历了这个不在纯粹的秋天后,他们真正长大了,也就有了各自的生活,或沉沦,或奋进。那建立在少年懵懂基础上的友谊也不可避免的不在存在了。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分别的季节,曾经青涩,紧拥在一起的果实,已经成熟,注定要从树上脱落,各自奔向自己的前途。
  秋天的记忆值得珍藏,却不必留恋,也不须感伤,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成长。
  暮冬重生——《呼吸呼吸》
  就故事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特色,之所以吸引我读下去是斯蒂芬金独特的写作技巧。这种平淡冗长的叙述和描写在我刚开始读金的作品时,很不适
  应,虽然没有一句废话,却使得节奏变慢了,让人总有些受不了。但也许这正是金的高明之处,平淡中蕴涵着勾人的力量,仔细读来,让人一步步进入金描绘的情境
  中,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中,和他共同感受和体味所经历的一切,感主人公之所感,不正是恐怖小说希望读者能体会的最高境界吗。
  而这篇故事并不是金赖以成名的恐怖作品,虽然是《四季奇谭》中最接近恐怖小说的,却不是给人以惊恐的体验,而是平淡之中让人感动的生机勃勃的力量。
  冬日是万物具寂的时间,象征着死亡和消沉。正如主人公的生活,暮气沉沉,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时间的流逝,没有其他。直到他加入那个神秘的俱乐
  部,生活中终于有了一丝的乐趣,虽谈不上令人兴奋,却也有趣。另外,还夹杂着些许的神秘。那栋古老的建筑和古怪优雅的老仆似乎总是伫立在远远的雾中,让人
  心中有莫可名状的好奇,忍不住要接近,但又总不能触及它的实质。一切在阴雪暮冬的季节。
  金讲的却不是主人公的故事。俱乐部有一个传统,每到圣诞节的时候都要有一个人来讲一个离奇的故事,这似乎是这个神秘的小团体一年中最重要的时
  刻,每个人都盼望着,而这次的故事,才是小说真正要讲给读者的。我不知道金用这样的结构用意何在,是小说中的故事切合主人公当时的环境和心态?还是为了让
  读者更好的融入其中,不自主的进入这个神秘的聚会,以更好的接受这个故事?似乎不是这些。
  这是一个母亲在意外死亡后,仍顽强地产下婴儿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一个冬夜,重点却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顽强和力量,在严酷环境下的奋进和重生。在故事中,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平静中的震撼,像湖面下的暗涌,平静的外表下蕴涵着惊人的力量。
  这也正切合了小说的标题,“呼吸,呼吸”。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和执着。是无望环境下的希望,冬夜里的萤火。从不放弃对生的追求,正是生命最伟大之处。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