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小老鼠斯图亚特 - 第七章帆船比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在中央公园的人知道了其中的一艘玩具帆船是由一名穿水手服的老鼠驾驶的,便都跑过来看。不久池塘的岸边就挤满了人,因此警察总部特地派来一名警察,宣布任何人都不要再往前挤了,可却没人理会他。中央公园里的人喜欢互相推来挤去,所有人中最激动的是拥有莉莲·B·沃拉尔号的男孩。他是个胖胖的,抑郁寡欢的十二岁男孩,名叫勒鲁瓦(Leroy)。他穿着一件蓝色的丝织外套,打着一条上面溅了橙汁的白领带。
  “回这儿来!”他对斯图亚特喊。“回来上我的船。我要你驾驶我的船。我一周会付你五美元,而且你每星期四下午都会放假,呆在你的卧室里听收音机。”
  “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么多的好条件,”斯图亚特回答,“但我在黄蜂号上很幸福——比我一生中在别的任何地方都要幸福得多。”斯图亚特说着,非常熟练地转动着舵轮,把他的纵帆船掉头面向出发点驶去,而勒鲁瓦正在那里用一根长长的小棍子去捅他的船,好让她转到比赛的起点处。
  “我来做裁判,”一个穿着淡绿色制服的男人说。“黄蜂号准备好了吗?”
  “准备完毕,先生!”斯图亚特摸了摸他的帽子,喊道。
  “莉莲·B·沃拉尔号准备好了吗?”裁判问。
  “当然,准备好了。”勒鲁瓦说。
  “向池塘北边的尽头开,到达后返回!”裁判喊。“预备,起航!”
  “起航!”岸边的人们一起跟着喊。
  “起航!”黄蜂号的船主喊。
  “起航!”那个警察大叫。
  两艘帆船朝池塘的北边驶去,海鸥们也跟过来,在头顶欢叫着。从第72街纷纷开来的出租车,不停地鸣着喇叭(它们都是横穿了半个美国才开到中央公园来的),西风唱着,把浪花泼洒到甲板上,也把如泡沫一样多的丢在水里的花生壳碎片卷起来,击打向斯图亚特的面颊。“这才是我要的生活!”斯图亚特自语道。“多好的帆船!多美的一天!多棒的比赛!”

  在这两艘船还没有开远之前,岸上就发生了一个事故。为了渴望能看清这场比赛,人们推挤得越来越厉害,所以虽然他们不想这么干,可还是把那个警察从水泥墙边狠狠地推进了池塘,他以一种坐着的姿势落到了水里,水一直没到他外衣的第三粒纽扣为止。他几乎完全被浸湿了。
  这个警察不是很高,很胖,但是他刚刚吃了一顿极其丰盛的大餐,而且他的坠落也激起了很高的大浪,所以打翻了不少的小船,令岸边的船主们先是惊愕,继而又开心地大笑起来。
  当斯图亚特见到涌过来的巨浪,忙往帆的支索那里跳去,可是却已经太晚了。黄蜂号上方倾来的大浪就像山一样高,浪涛汹涌着打上了甲板,把斯图亚特扫向一边,又击到了水里,每个人都以为他被淹死了。斯图亚特可不打算被淹死。他用脚使劲击打着水,用他的尾巴拼命平衡着身体,一两分钟后就又爬上了纵帆船,虽然身上又冷又湿,但却丝毫未损。当他坐回到舵轮旁,能听到人们在为他欢呼呐喊,“好老鼠,斯图亚特,好老鼠!”他回头看去,发现大浪已经把莉莲·B·沃拉尔号弄翻了,不过她很快就又立了起来,朝他的船这边开过来。于是他就把船停到边上等着,直到那艘船也开过来,和他一起开到池塘北边的尽头。斯图亚特把黄蜂号掉过头,勒鲁瓦也用他的小棍子把莉莲号拨了过来,于是两艘船就一起往终点开回去。
  “这场比赛还没有完呢,”斯图亚特想。
  第一个麻烦来了。他瞥了一眼黄蜂号的船舱,发现里面的气压计上的指数在飞速的往下降。在航海时这种情况只意味着一件事——暴风雨要来了。突然间,一团黑云扫向太阳,遮住了它,给大地蒙上了阴影。穿着湿衣服的斯图亚特冷得直发抖,他把他的水手衫推到了脖子上。他在岸边的人群中瞥见了黄蜂号的船主,便向他挥舞着帽子高喊:

  “暴风雨要来了,先生!风向正在转成西南,海水开始翻滚,气压计的指数在下降!”
  “别管天气!”船主喊。“还是先留心你前面飘来的船只残骸吧!”
  斯图亚特仔细察看了一下前面是否有风暴来临的迹象,可是除了浪尖是白色的灰色水浪外什么都没看到。这个世界好象变冷了,充满着恶兆。他又朝后面看了看,发现开过来一艘单桅船,她的船头在浪花里剧烈地摆动着。
  “当心,斯图亚特!当心你在做的事情!”
  斯图亚特竭力睁大眼睛看,突然,他看到就在黄蜂号的右边,有一只巨大的纸袋正从池塘的水面上飘过来。这个纸袋是空的,被风鼓得高高的,张着大嘴,就像一个洞穴一样。斯图亚特急忙转舵,但却太迟了:黄蜂号已经把她的船头斜帆扎进了纸袋里。随着一阵可怕的嘶嘶声,纵帆船的速度慢了下来,所有的帆也都被风猛烈地吹动着。就在那时斯图亚特听到了一阵撕裂声,看到了正向船的支索撞去的莉莲号的船头,感觉从船头到船尾都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在撞击。
  “撞上了!”岸上的人们喊。
  刹那间两艘船便可怕地纠缠到一起了。岸上的男孩子们蹦着高在那里尖叫。同时,那个纸袋突然漏了,水开始往里灌了。
  因为那个纸袋的关系,黄蜂号不能动了,莉莲·B·沃拉尔号也是,因为她的船头突起的部分插到黄蜂号的支索里去了。

  斯图亚特挥舞着手臂跑向他的大炮并开了火。然后他听到岸上的呼喊声,其中还有黄蜂号船主的声音。他正在大声地指导着该怎么做。
  “斯图亚特!斯图亚特!降下三角帆!降下支索帆!”
  斯图亚特往升降索跑去,拉下了三角帆和前桅支索。
  “把纸袋都扯下来!”船主喊。
  斯图亚特掏出了他的袖珍小刀,勇敢地砍向那个湿透了的纸袋,直到它从甲板上完全消失为止。
  “现在回到前桅支索那里,把帆张满!”黄蜂号的船主叫。
  斯图亚特抓住前桅支索帆的帆脚,尽可能地将其拉满。纵帆船慢慢地恢复了平衡,开始往前移动了。当她的帆的下部逆着微风张起来,她的栏杆也从莉莲号的船头突起处摆脱出来后,她便自由地往南驶去了。岸上发出了一片喝彩声。斯图亚特一面开着舵轮,一面大声回应着。他再回头看时,惊喜地发现莉莲号狂乱地扭动了一下后便炸裂了,岸上所有的人都在高叫。
  在斯图亚特的驾驶下,黄蜂号笔直地朝前开着,不久就开过了终点线。斯图亚特把她停在墙边,自己则被人带到岸上,被那些对他优秀的航海技术和勇敢行为的赞扬所淹没。那个船主兴奋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他对斯图亚特自我介绍说,他叫保罗·凯里(Paulcarey),是一名牙医。他说他酷爱船模,而且也随时欢迎斯图亚特来驾驶他的船。每个人都来和斯图亚特握手——每个人都是,只除了那个警察。因为他又湿又气,没心情和一只老鼠握手。
  那天晚上斯图亚特回家后,他的哥哥乔治问他这一整天都去哪里了。
  “哦,在城里到处逛,”斯图亚特回答。
或许您还会喜欢: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