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小老鼠斯图亚特 - 第四章锻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五月的一个晴好的早晨,已经三岁大的斯图亚特又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来,为自己洗了衣服,又戴上帽子,拿起他的手杖,跑到楼下的起居室去看别人在干什么。当时除了雪球没人在场——他是利特尔太太养的一只白猫。雪球也喜欢早起,那天早上他正躺在房间中央的地毯上,回想着自己小时候的那些日子。
  “早上好,”斯图亚特说。
  “你好,”雪球尖声回答。“你起得很早呀,不是吗?”
  斯图亚特看看他的手表。“是的,”他说,“现在刚刚六点过五分,可是我感觉睡够了,就想下来做一个小小的锻炼了。”
  “我想你喜欢在浴室里做你的那些锻炼,还喜欢到处敲来敲去的,把我们其他人都吵醒,只为打开水龙头刷你的牙。你的牙那么小,根本不值得去刷。想看一口真正的好牙吗?看我!”雪球张开他的嘴,露出两排闪着亮光的,像针一样尖的白牙。
  “很不错,”斯图亚特说。“但是我的牙也很好,尽管它们很小。至于锻炼嘛,我倒是一直在坚持做我能做的所有锻炼。所以我敢打赌,我的腹肌一定比你的更结实。”
  “我敢打赌,不是这样,”那只猫说。
  “我敢打赌,就是这样,”斯图亚特说。“它们就像铁一样结实。”
  “我敢打赌,不是这样,”那只猫说。
  斯图亚特在房间里搜寻了一下,想找个能向雪球证明他有更结实的腹肌的方法。他瞥见了东边的窗帘,发现那系着圆环的窗帘绳就像一种秋千一样,便有了一个主意。于是他爬上窗台,脱下他的帽子,放下他的手杖。
  “你做不了这个,”他对那只猫说着,跑过去跳上那圆环,就像在杂技场里的艺人一样,抓着圆环往前荡。
  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斯图亚特跳得过猛,所以随着一声炸响,窗帘摆到了窗子的最上面,把斯图亚特也卷了进去,裹在里面动也不能动了。
  “多么可怕的龙卷风!”雪球说着,吃惊地看着斯图亚特·利特尔。“我想那会让他明白,炫耀他的肌肉的后果是什么。”
  “救我!让我出去!”被窗帘打青的,几乎不能呼吸的斯图亚特害怕地叫起来。可是他的声音太小了,没有人能听到。雪球只是在喵喵地笑。他不喜欢斯图亚特,所以当看到被卷到窗帘里出不去的受伤的斯图亚特哭叫着的样子,他一点儿也不着急。雪球并没有跑上楼去把这个事故告诉利特尔先生和太太,而是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先往左右瞅瞅是否有人在看,然后便无声地跳上了窗台,咬起斯图亚特的帽子和手杖,把它们衔到食品贮藏室里的老鼠洞入口。
  当利特尔太太后来走过来发现了它们的时候,她发出了一声尖叫,把每个人都吓得跑过来看。
  “这事儿发生了,”她叫。
  “发生什么事了?”她的丈夫问。
  “斯图亚特进了这个老鼠洞。”
或许您还会喜欢: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3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