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小城风云 - 第01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①萨伯(SAAB)是瑞典飞机有限公司的瑞典文缩写,瑞典的斯堪尼亚汽车公司与其合并后生产的900系列轿车吸收了很多飞机设计的特点,是汽车界的后起之秀。
  ②草地广场: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著名广场,位于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问。
  俄亥俄州西部,八月中旬,夏令时间晚上八点,基思自言自语道,太阳离地平线还有十五度左右呢。他几乎忘了东部时区的最东端在这个时刻天该有多亮,忘了自己祖国的国土有多么辽阔。
  在平坦、笔直的公路上驾车相当轻松,不必集中思想,兰德里可以想一些他一直不愿想的事。冷战结束了,这是个好消息;许多冷战战士被辞退了工作,这对基思-兰德里来说是个坏消息。
  但兰德里想,上帝终于还是怜悯世人的,吹一口圣气,把笼罩在这个星球上近半个世纪的核大战阴霾驱散了。欢呼吧,我们得救了。
  他心想,我将很高兴把我的剑铸成一个犁头或是一把树剪,甚至把我的9毫米格劳克手枪铸成一个镇纸,-,也许并不高兴这么做,但难道他还有什么选择吗?
  冷战,本来是迅速膨胀的事业,现在已经萎缩了,害得它的专家、技师以及中层管理人员不得不去寻求别的出路。兰德里知道,从理智上讲,自从谷登堡①印刷所开始出版《圣经》,不再雇用大批僧侣制作手抄本以来,对人类来说,冷战的结束是再好不过的事,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感到气恼,政府夺走了他生命中二十五年的时光,却没有足够的和平经费可以让他留下来再干五年,然后领取全额退休金。
  ①谷登堡(1398-1468):德国金匠,发明活字印刷术,一直沿用到20世纪,没有什么重大改变。曾排印过《圣经》。
  然而,好吧,华盛顿已经是两天以前的事了,现在它已落在他身后六百英里了。今天是他第二生命中的第三天。说美国人的生活中没有不光彩行为的人,那一定是从来没有为美国政府工作过。
  他哼了几小节《归家》曲,但发觉自己的声音刺耳,于是打开收音机,旋到一个当地电台,听到一则从县商品展销会发来的现场报道,接着是通知宗教活动的社区公告、名流聚会以及归国退伍军人野餐会的消息等等,再接着是粮食与牲畜的价格、鱼讯以及详细得令人烦恼的天气预报。印第安那州南部来了龙卷风。兰德里关掉收音机,心想,四分之一个世纪前,他听过同样的这类新闻。

  这些年他经历了许多事,大部分都充满危险。他现在安全了,还活着。但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他觉得自己一只脚伸在坟墓里,另一只脚又踩在香蕉皮上。他笑了笑。“归家。”
  的确,他承认,他此刻心情复杂,得理顺一下。两星期前他正在贝尔格莱德同南斯拉夫的国防部长打交道,互相威胁,今天他已经在俄亥俄州听一个带鼻音的电台广播员预测生猪的价格了。是啊,他安全了,但还不是安然无恙。
  兰德里惬意地靠在驾驶座上,专心开车。他喜欢在乡村公路上行车的那种感觉,萨伯车开起来也得心应手。小车驶过俄亥俄州西部的小镇和村庄时,那不同寻常的造型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注意。他寻思,到斯潘塞城①安顿下来之后,他也许该换一辆普通的车,少让别人议论。
  ①斯潘塞城是下文中斯潘塞县的县城,在美国,县是州以下最大的行政区。
  大片的玉米地一直延伸到蓝天的尽头,田野里零零落落有农民种的大豆、小麦或苜蓿,但绝大部分还是玉米:饲料玉米能够喂肥牲畜,甜玉米可以上人们的餐桌,玉米——玉米糖浆、玉米淀粉、玉米片、玉米粉。玉米、玉米、玉米,兰德里想,就是这玉米在把一个已经肥透了的国家喂得更肥。兰德里这些年去过不少闹饥荒的地区,也许这能说明为什么他看到这块美国腹地的富足会不由得想到“肥”。
  “好一片琥珀色的谷浪呀。”他大声喊起来,他注意到田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在庄稼中他没有任何既得利益,因为他既不是农民,也不持有粮食期货。但他在出生后的头十八年里一直听到周围人人都在谈论庄稼,所以无论在哪里,在俄国,在中国,在索马里,他都注意那儿的庄稼,现在兜了整整一个圈子,又回到俄亥俄州西部来了。
  兰德里看到了斯潘塞城的标记,于是将车调到低速挡转了个弯,没踩刹车,跟在他后面的一辆福特车也想来这一手,却没能圆满成功。
  远处地平线出现了一座贮水塔和几处储粮圆柱塔。过了一会儿,他便看得见斯潘塞县政府大楼的钟塔了。县政府大楼是一座具有维多利亚风格的哥特式红砖沙石建筑,于十九世纪和本世纪转接之际在人们的一阵狂热和赞助中造了起来。兰德里想,当年大楼落成是个奇迹,现在它仍是个奇迹——斯潘塞县曾经是那么繁荣,有那么多居民,要不怎会有财力去建造这样一座庞大的高楼!

  小车渐渐驶近,小城里十座教堂的尖顶他差不多都能看见了,它们在夕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兰德里没有进城,却拐弯驶上了一条农场小路。一个交通标志提醒他当心慢速行驶的农用车辆,于是他放松加速器,不出一刻钟,他就能看到兰德里农场的红色谷仓了。
  他以前从未一路驱车回家,而总是先乘飞机到托莱多市或哥伦布市,然后租一辆车开回家。这次从哥伦比亚特区驾车归来,一路上波澜不惊,却也饶有兴味。令他觉得有趣的是,除了观赏风景之外,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离开斯潘塞城这么久之后又要回乡居住。有趣的还有那种不慌不忙的安逸感,他的记事本上不会再有未来的任务;汽车里原先安装的政府专用电话亦不复存在,只剩下一根飘荡着的电线;另外还有一种失去与上司联络的不习惯的感觉,他的上司每天都需要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被绑架了还是进了监狱,在潜逃中还是在度假。《国家安全法》有一条规定,允许他在离开后三十天内向上司报告他的转信地址。然而,事实上这次他们在他离开华盛顿之前就想知道。但兰德里开始行使他作为一个平民的权利,他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他自己也不知道将去何方。他走了,但没有被遗忘;他奉命退役,但他的上司对他依然兴趣不减。
  兰德里驶过一排安装在柱子上的住户信箱,注意到标有兰德里姓氏的那只信箱上的小红旗已经倒下,五年来它一直这样。
  他把车开上门前长长的石子路,路上长满了野草。
  这幢农宅是一座具有标准维多利亚风格的、装有白色护墙板的房子,带有门廊和俗艳的装饰,是兰德里的曾祖父于一八八九年建造的,也是这块地基上盖起的第三座房屋。第一座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盖的木屋,当时他的祖先抽干了大黑沼的水,清理了沼地,才盖起了房子。第二座大约建于南北战争时期,他曾经在照片上见过,是木瓦坡顶的小楼房,没有门廊,也没有装饰。当地有一种俏皮的说法:房子越漂亮,男人越是怕老婆。显而易见,曾祖父塞勒斯是个十足的“妻管严”。
  兰德里把他的萨伯车停在门廊前,下了车。西边的落日还很炎热,但空气非常干燥,完全不像蒸汽浴似的华盛顿天气。
  兰德里凝视着这所房子。门廊上没有人欢迎他回家,将来也不会有的。他的父母已经不干农活,五年前去了佛罗里达州。还没结婚的妹妹芭芭拉去了克利夫兰,力图实现自己做一名广告公司经理的职业抱负,弟弟保罗是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的副总裁。保罗娶了一位名叫卡罗尔的可爱女人,她在美国有线电视网工作,他们夫妻俩现已分居,两个儿子由双方共同监护。保罗的生活完全被分居协议和可口可乐公司主宰了。

  基思-兰德里没结过婚,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看到了弟弟保罗以及大部分熟人的婚姻悲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的职业,这种职业是不会给婚姻生活带来美满结局的。
  其次,如果他不想欺骗自己——他最好是不欺骗自己,那么,他是从来没有完全忘却安妮-普伦蒂斯的。他现在把车停在自家农场的前面,安妮就住在离此约十英里的地方。确切些说,是十点三英里。
  基思-兰德里走出他的萨伯车,伸了伸腰,打量着这所老农舍。在黄昏的余晖中,他仿佛看见自己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站在门廊上,手里拎着睡袋,吻别他的母亲和妹妹芭芭拉,并同小保罗握手。他父亲站在他家的福特汽车旁,也就是此刻站在萨伯车旁的他自己所在的地方。那有点像诺曼-罗克韦尔①画中的送别场面,只不过基思-兰德里不是外出去飞黄腾达,而是要去县政府大楼,楼前的停车场上有一辆大客车等着把当月县政府官员接见过的一批适龄青年从斯潘塞县送到托莱多的征兵站去。
  ①罗克韦尔(1894-1987):美国插图画家,以绘《星期六晚邮报》的封面画而闻名,其招贴画《四大自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广泛散发,1977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基思-兰德里清楚地记得家人脸上担忧的神色,却记不清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举动。
  但他似乎记得他感到难过,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冒险感、一种离家的欲望,这使他感到内疚,他当时不明白自己的复杂心情,现在他明白了,它可以用一首老歌的歌词来概括:他们见过巴黎之后,你怎能再叫他们待在农场?
  然而那不是巴黎,而是越南,新兵们并没有集中在乡村广场上接受点名和欢送,也没有在所谓的越战胜利日之后凯旋在中央大街上,这段经历的最终结果对兰德里来说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从未回过农场。当然他的肉体是回来过,但他的心和灵魂从来没有。从那以后,农场已经不再是他的家了。
  老家到了。从他当年走出这幢房子的门廊去闯世界以来,四分之一个世纪已经过去,现在他又站在这个门廊的台阶上。家人的音容笑貌早已消逝,只在他心中留下了一种未曾料及的惆怅。
  他心里想:“好了,我回来了,纵然没有别的人回来。”
  他走上台阶,从口袋中掏出钥匙,开门进屋——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个人的体验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鸟俯视着野鹿般昂然而优雅地摆在陈列架上的精美的非洲地图,很有克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书店店员们从制服外衣里探出来的脖颈和手腕,星星点点凸起了鸡皮疙瘩。对于鸟的叹息,她们没有给予特别注意。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一个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全然脱落。人们都在幽暗的潜意识里摸摸索索地追寻白天残存在皮肤上的温暖记忆,最终只能无奈地吐出含混暧昧的叹息。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殿下①①阿尔丰斯-赛拉菲诺-迪-波西亚亲王(一八○——一八七三),一八三三年巴尔扎克曾在米兰这位亲王家作客。这部作品主要描写巴黎,是近日在您府上构思而成的。请允许我将您的名字列于卷首。这是在您的花园里成长,受怀念之情浇灌的一束文学之花。当我漫步在boschetti②中,那里的榆树林促使我回忆起香榭丽舍大街,这怀念之情牵动我的乡愁时,是您减轻了我的忧思。 [点击阅读]
人性的优点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1、改变人一生的24个字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着很大影响的24个字。这24个字使1871年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 [点击阅读]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