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无影灯 - 第一章0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章02
  “咖啡倒多了。”阿薰端着几乎溢出杯口的咖啡一步一步走到坐在沙发上的伦子身边。
  “谢谢!”
  “直江医师喝酒去这么长时间,能行吗?”
  “这个……”
  伦子被追问得无可奈何,随意搪塞一下后,喝了一口咖啡。
  “若是这时来了急诊患者必须马上做手术,那可怎么办呢?”
  “那他就做呗!”
  “可是他醉了,能行吗?”
  “不做大概不行吧。”
  伦子的回答依然是冷冰冰的。阿薰觉得值班医师不在,把这么大的医院交给她们两人,很是不安。
  “挂电话问问不行吗?”
  “问问又能怎样?”
  “侦察一下情况。”
  “算了吧!”
  “是不是他忘了值班的事?”
  “他不会忘记。”
  “可我怪害怕的。”
  伦子突然转过脸来,盯住阿薰。
  “你怕什么呢?”
  “若是有急诊患者……”
  被伦子盯住,阿薰有点口吃了。
  “那不是我们的责任!”伦子气乎乎地说。
  写字台上的座钟指着9点50分,阿薰觉察到自己似乎说了不该说的话,然而,医师不在她总有点放心不下。
  “院长先生是否知道直江医师出去喝酒的事?”
  “当然知道。”
  “明明知道却闭眼不管?”
  “因为我不是院长,所以说不清。”
  听了这话阿薰无法往下多问,她眼前浮现出直江医师的修长身材和苍白面容。他的脸型显得非常严峻,五官端正,但表情冷漠,淡漠中潜藏着令人不可捉摸的恐惧感。
  “直江医师都37岁了还是单身汉,是真的吗?”
  “是吧。”伦子放下咖啡杯,拿起书来却不读,呆呆地朝窗外望去。
  “听说他是个奇才,32岁时就当上了讲师,如果一直干下去,现在已经是教授了。”
  “……”
  “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医生为什么辞掉大学的职位,上咱们这家小医院来呢?”
  “是他自己太任性了吧。”
  “那么好的大学职务不干,你不感到奇怪?”
  “不知道。”
  “听说是因为恋爱问题,也有人说是因为跟教授吵了架,众说纷纭,也不知哪个是真的。”
  “都是扯谎!”
  “我也觉得是这样,全是人们胡猜乱想,不过,他真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
  阿薰迄今同直江医师因工作谈过两三次话,但从未单独谈过。阿薰认为她同直江医师相差20来岁,不论是考虑问题还是谈论问题都不可能尽同。但是,他同年长的护士们也从不亲热交谈。他常是离群索居,同别人似乎毫无关系。

  “为什么他不娶妻子呢?”
  “这种事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像他这么英俊的医师本该有很多追求者。”
  阿薰胡乱地想着对于她尽管是件望尘莫及的事,如果向她求爱时,她会不顾年龄差别,欣然接受。
  “真可惜啊”!
  “主要因为他不同于常人。”
  当伦子仿佛泄私愤似的说完时,电话铃响了。
  “我来接。”
  阿薰站起来,拿起听筒,突然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我是圆山街派出所,你是东方医院吗?”
  “对,是的。”
  警官的声音和夹杂着汽车喇叭和街道上的嘈杂声一并传来。
  “刚才圆山街出了一个案件,救护车马上就开到你们那里去。”
  “出了什么事?”
  “一群流氓打架,一个人受了伤,满脸是血。”
  “请等一等!”
  阿薰颤抖着把听筒递给了伦子。
  “一个流氓被扎破了脸。”
  “光是脸上……神志清醒吗?”
  “我想是清醒的,只是喝醉了,胡搅蛮缠发酒疯。”
  “几分钟以后到这里?”
  “现在已把他收容在车里了,10分钟,不,5分钟左右吧,我们马上就到,请多关照。”
  电话挂断了。
  伦子思考片刻,马上又振作起来,看了一眼桌上的纸条,拨起电话来。
  “你到门诊室去把灯打开,然后,打开正门,把煮沸器里的蒸汽放掉。”
  伦子边拨电话边吩咐呆立在那里的阿薰说。医院里马上出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直江医师纸条上所写的电话号码立即挂通了。
  “喂,我是‘青春’酒吧。”
  “直江先生在你们店里吗?”
  电话里传来了音乐声,还夹杂着男人和女人的谈话声。以前伦子不知这个青春店是属哪种类别,而今天则证实了是家酒吧。停了一会儿,女人答道:
  “对不起,大夫在一小时前就已经走了。”
  “走了?”
  “是的,临走时他吩咐说有事往438……”
  “请等一下!”
  伦子拿起桌上的圆珠笔。
  “他说在438—7236处。”
  “谢谢!”
  值班之夜外出喝酒已经是理所不容,若是再从这家喝到那家,那就更过分了。伦子非常气愤,但接电话的又不是直江,所以她又不能发火。她立刻往刚才打听到的新号码处挂电话。

  “我是‘伊势元’酒家。”
  这次接电话的是个男人。
  “请找直江先生听电话。”
  伦子压住怒火平静地说。这家可能是个日本式菜馆,听筒里传来“再来一壶清酒”的吆喝声。
  “大夫就来。”
  男人说完,立即换了另一种声音。
  “喂,喂!”
  声音无疑是直江医师的。
  “是您吗?”
  “这么急,有什么事?”
  “有急诊病人!”
  “什么样的患者?”
  “被玻璃划破,满脸是血。”
  “现在他在医院里?”
  “已经到了,正等着治疗。”
  伦子想乘机报复一下,顺口说已经到了。
  “不缝合不行吗?”
  “我看不行。”
  “是吗……”
  估计他还舍不得离开那里,直江的话音稍微停顿了一会儿。
  “我马上就回去”。
  “你在什么地方?”
  “涩谷。”
  “原来你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
  “叫辆出租车,5分钟就到。”
  “可得马上回来,我们应付不了,听清了吗?”
  当伦子再次叮嘱时,电话里光留下嗡嗡的空线声。电话已经挂断了。阿薰从门诊室返回来:
  “蒸汽已经放掉了。”
  伦子好像这才清醒过来,把握在手里的听筒放回原处。
  “同直江医师联系上了吗?”
  “他在涩谷。我们到门诊室去看看吧。”
  伦子拿起血压计来到走廊时,远处已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
  “来啦,来啦!”
  二人同时朝窗外望去。传来声音的方向,除了黑魆魆的大厦墙壁以外,什么也看不见。
  “划破了脸是怎么个情况?”
  “听说是玻璃瓶划破的,也许有玻璃碎片扎在肉里。”
  “直江医师会回来吧?”
  “谁知道。”
  两人乘电梯来到一楼门诊室时,救护车的鸣笛声更近了。
  有了灯光,静悄悄的门诊室宛如白昼。
  “你快去手术室,从消毒器里拿来缝合器械,对啦,还有胶皮手套。”
  “医师的手套是多大号的?”.
  “7.5的。”
  伦子往门诊室的床上铺了层人造革,以免染上血污。
  鸣笛声已经拐过街角。毫无疑问,这辆车是驶向医院来的。
  不管以前经历过多少次,等待救护车的心情都不是个滋味。紧张感中有种沉重的抑郁。如果是个需要通宵处置的重伤,就更加使人受不了。医生们都盼望别出大事,与其说是为患者着想,不如说是自己职业上的期待。

  刚才还狂叫不已的鸣笛声,现时仿佛已经失去了其鸣叫目的,但仍空鸣着,车停了。透过正面的玻璃窗仍可以看见一亮一灭的灯光。
  伦子打开了治疗室的门。
  白色车体在夜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救护车的后车门开了,从驾驶室和后排座上蹦下两三个男人,打开了正门。
  “抬到哪里去?”
  最前面那个戴头盔的救护队员尖声叫道。
  “请抬到外科治疗室来!”
  “您小心别弄脏了,他脸上和衣服上全是血污。”
  “不要紧。”
  “他喝醉了,大发脾气,没法下手。”
  车厢里拉出一副担架来,担架周围有四五个男人相互挤靠着似乎在按着患者。
  伦子看了看手表,她给直江打完电话,已经过去5分钟了。
  随着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担架被抬进屋来。
  “妈的,慢点儿!”
  “轻点儿,轻点儿。”救护队员说。
  “你们说什么?妈的!”患者大叫。
  “这边,请从这扇门进来。”
  治疗室的两扇门大敞着,担架直接抬到靠里手的治疗床上。伦子马上拿着血压计来到患者面前。
  “现在要给你测血压。”
  “混账东西!”
  突然,那个血人般的患者坐了起来,救护队员们慌忙把他按倒,他却挥动拳头大叫起来。
  “滚开……”
  “你安静点儿,这里是医院!”
  “医院又能咋的?”
  他满脸血污,几乎分不清哪是眼睛哪是鼻子。加上喝醉以后又看见了血,似乎更加兴奋。他拼命挥舞双手,如果不注射麻醉剂让他平静下来,可能连脸也擦不成。
  “不行啊。”
  “医师怎么还不来?”
  按着醉汉的救护队员们脸上也溅上了血。
  “马上就来。”
  “请马上喊他来,我们还按着他呢。快点儿!”
  “请稍等。”
  伦子不打算为他测血压了。她来到挂号室的电话机旁,从白衣兜里掏出纸条,按电话号码挂了第二次电话。
  “直江先生回来了吗?”
  “刚刚回去的。”与先时那个人的声音相同。
  “他乘上出租车了吗?”
  “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候诊室的挂钟指着11点,如果出门就能坐上汽车,现在也该到了。
  治疗室那里仍然传来患者的喊叫声和救护队员们的制止声。阿薰再也忍受不住,竟从治疗室里跑了出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