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午夜凶铃 - 第四卷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
  志津子一次又一次地浮出水面,最后一次抬起头时,她口中的绳子不见了。
  她颤抖着声音对源次说:
  “我已经将修行者绑好了,拉上来吧!”
  源次把身体移向船头,拉起绳索。
  志津子不知何时上了船,而且已经穿好衣服蹲到源次旁边,帮忙将石像拉上来。
  两人把拉上来的石像放在船中央,使劲儿划回岸边。这段时间源次和志津子没有交谈,当时的气氛让源次觉得不便提出任何问题。
  但是,他始终搞不懂志津子如何在漆黑的海中找到石像的位置。
  三天后,源次询问志津子这件事,她说修行者的石像在海底呼唤她,石像那对绿色眼睛在漆黑的海底发光。
  以前志津子从来没有头痛过,可是从那以后,她就常常闹头疼,一些前所未见的情景迅速在她脑中展开,而且这些景象总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源次详细追问后才知道,每当未来的情景闪过志津子脑海的时候,就会有一股柑橘香味扑鼻而来。她甚至预知源次嫁到小田原的姐姐死亡的景象。
  可是,志津子并非特意去预知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所以她没有被人请去预言某个人的将来。
  第二年,志津子不听源次的劝阻前往东京,认识了伊熊平八郎,并且怀了他的孩子。那一年年底,山村志津子回到故乡待产,生下山村贞子。
  源次说,10年后山村志津子之所以会跳进三原山的火山口,绝对与她的恋人——伊熊平八郎脱不了干系。
  他还说志津子之所以具有预知能力,可能是那尊役小角石像赐与她超能力的。
  就在这个时候,传真机上传来吉野在飞翔剧团拿到的山村贞子的放大照片。
  浅川的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山村贞子的容貌。虽然只是一张照片,但毕竟他曾经跟这个女人拥有共同的感觉,从同一观点去看那些影像。
  就像和一个女孩子在一张阴暗的床上做爱,看不到对方的脸,只求肉体的交合以及达到高xdx潮。如今,她的容貌终于得见天日。
  尽管由传真机传送过来的照片有些模糊,但已经足以让人看出山村贞子那美丽而端正的脸孔,以及迷人的魅力。
  “真是一个大美女!”
  龙司惊叹地说道,而浅川则没来由地想起高野舞。
  单就脸孔来作比较,山村贞子比高野舞美得多,可是,高野舞拥有女人特有的柔媚气息,山村贞子所散发出来的则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
  但照片不可能会散发出那种诡异感,一定是山村贞子所具有的超能力对四周的人造成影响。

  第二张传真是有关山村志津子的消息,内容刚好接上刚才源次所说的故事。
  山村志津子于1947年离开故乡差木地到东京,有一天因为头痛倒地不起,被送到医院去,她在该医院医生的介绍下,和T大学的精神科副教授伊熊平八郎相识。
  伊熊平八郎以科学方法来解释催眠现象,却意外发现志津子有惊人的超能力,并对此事产生莫大的兴趣,甚至因此改变研究主题。
  从此,伊熊平八郎将志津子当成实验对象,专心研究超能力。没多久,已有妻室的伊熊平八郎对志津子产生爱慕之情,两人超越了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关系。
  同一年年底,志津子怀上了伊熊平八郎的骨肉,为了避开世人的眼光,她回到伊豆大岛差木地,在那里生下山村贞子。
  后来志津子把女儿留在差木地,很快又回到东京。三年后,她为了要回女儿而回到差木地,尔后一直到她跳进三原山的火山口自杀为止,志津子始终将女儿带在身边,片刻不离。
  到了1950年,伊熊平八郎和山村志津子这对组合在周刊杂志和报纸上引起轩然大波,超能力现象开始受到世人的关注。
  人们一开始对志津子的超能力深信不疑,可是批判声浪依然不绝于耳,甚至有人一口咬定那纯粹是一场骗局。
  就在一群权威学者撂下一句“可疑”的话之后,志津子和伊熊平八郎的处境马上变得十分不利。
  志津子的超能力主要表现在写字、透视、预知等所谓“魔力”方面,她从来就没有发挥过隔空移物的超能力。
  根据某家杂志社的报导,志津子只要把额头抵在一本密封的相簿上,就可以将指定的图案画出来,而且也可以读出被密封的信的内容,正确率达到100%。
  但有一些杂志却宣称志津子是个骗子,任何一个有经验的魔术师都可以轻而易举做到那些事。
  就这样,人们对志津子和伊熊平八郎的狂热风潮逐渐冷却下来。
  1954年,志津子生下一个男孩儿。当时年仅7岁的贞子对刚出生的弟弟特别关爱,可是男孩儿在出生4个月后就死了。
  翌年——1955年,伊熊平八郎向媒体挑衅,表示要在公众场合让大家见识志津子的超能力。志津子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她表示自己在众人环视之下无法集中精神,恐怕会失败。
  可是伊熊平八郎十分坚持,他无法忍受传播媒体一口咬定他是骗子,惟有拿出明确的证据才能堵住众人的嘴巴。
  当天,在将近百名记者和学者的注视下,志津子战战兢兢地走上实验台。
  自从儿子死后,她的精神状况一直不是很好。

  这次的实验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只要她说出放在铅制容器中两个骰子的点数就可以了,可是志津子“知道”围绕在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希望看到她失败。
  最后,志津子颤抖着身体,趴在地板上悲痛地大叫:
  “我不要再做这种事情了!”
  然后,她向民众解释自己无法发挥超能力的原因:
  “其实每个人多少都具有‘超能力’,我只不过比一般人强而已。如今我置身在上百人希望我失败的超强意念当中,原有的力量受到阻碍,因此无法发挥出来。”
  伊熊平八郎接着说:
  “不……不只百人,现在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想践踏我的研究成果,当舆论在媒体的煽动下开始朝着某个方向发展时,媒体就只会讲多数国民想听的话。你们知不知耻啊?”
  结果,透视能力的公开实验便在伊熊平八郎对媒体的批判声中落幕了。
  媒体将伊熊平八郎的怒吼解释成他蓄意将实验失败的原因归咎给媒体,第二天的报纸上大肆刊登着:“果然是骗子!羊皮被剥下来了!T大副教授是大骗子,长达5年的议论终于画上休止符,现代科学胜利!”等批判字眼,没有任何一篇报道是拥护志津子和伊熊平八郎的。
  那一年年底,伊熊平八郎和妻子离婚,离开T大,从那时候开始,志津子的被害妄想症加重了。
  尔后,伊熊平八郎也想拥有超能力,便遁入山林,在瀑布底下冲水修炼。然而他修炼过度,罹患肺结核,进入箱根的疗养院。志津子的精神状态也因此越来越不好。
  当时8岁的山村贞子为了逃离媒体的监视和世人的嘲笑,极力劝导志津子重回故乡差木地,谁知一个不注意,母亲竟然跳进三原山的火山口……
  浅川和龙司同时看完这两张传真稿,龙司喃喃说道:
  “这是一股怨念啊!”
  “怨念?”
  “嗯。你想想,当母亲跳进三原山时,做女儿的会有什么感觉?”
  “她一定十分痛恨媒体。”
  “不只是媒体,她对一开始抱以高度关切,后来却随着情势改变转而嘲笑他们,将他们一家人逼到绝路的社会大众也有一股憎恨。山村贞子从3岁到10岁之间都跟在父母身边,一定亲身感受到世人无情的攻讦。”
  “你是说就因为这样,所以她发动这次没有特定对象的攻击?”
  浅川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是传播媒体的一员,不禁在心中恳求道:
  (我跟你一样,对传播媒体的运作相当不以为然啊!)
  “你嘴里在叨念什么?”
  “啊?”

  浅川没有注意到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喃喃自语。
  “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大致解析那卷录像带的影像了。三原山是山村贞子母亲自杀的场所,所以她对那个地方发挥强烈的超能力,预知三原山会爆发。下一个画面是朦胧浮现的‘山’字,我想,那是不是山村贞子小时候第一次用超能力写出来的字?”
  “小时候?”
  浅川不明白为什么那非得是小时候写的字。
  “嗯,可能是4岁或5岁的时候吧!接下来是骰子的画面,贞子在母亲公开实验时,战战兢兢地守护着试图猜出骰子数目的母亲。”
  “啊!等一下……可是,山村贞子能够看到铅容器中转动的骰子数目呀!”
  浅川和龙司都用“自己的眼睛”看过那个画面,绝对错不了。
  “那又怎样?”
  “她母亲志津子当时不是不能透视吗?”
  “当时母亲无法施展透视力,女儿却有这种能力,这没什么好惊讶的。你听着,虽然山村贞子当时才7岁,却已经拥有凌驾母亲的超能力,而且她的力量大得可以不将一百多人的意念当一回事。
  “你想想看,她能够把影像送进电视里哦!电视和用光投射在底片上现出影像的电影完全不同哟!它是以525条扫描线扫描出来的……她竟然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是厉害!”
  浅川仍旧无法释然。
  “如果她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为什么不在三浦博士寄过去的底片上画出更高难度的图案呢?”
  “你真是个迟钝的家伙!她的母亲志津子因为拥有超能力而声名大噪,尔后却过着痛苦无比的生活,做女儿的总不会想要重蹈覆辙吧!而且志津子一定告诫过女儿要隐藏自己的能力,平平凡凡地过日子。因此山村贞子极力压抑住强大的力量,把它调整到非常普通的写字方面。”山村贞子曾在剧团团员回去后,独自留下来对着电视测试自己的能力,她一直非常小心,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拥有超能力。
  “接下来画面中出现的老太婆是谁?”
  浅川问道。
  “这就不得而知了。我想,那个老太婆会不会是出现在山村贞子的梦中,使用古老的方言对她诉说有预言意味的事情?你应该也注意到这座岛上的居民几乎都是讲标准话,那个老太婆的年纪相当大,可能是镰仓时代出生的,或者跟役小角有些关系。”
  “那个预言是真的吗?”
  “嗯……接下来不是有一段男婴的画面吗?我一开始就认为山村贞子生下一个男孩儿,不过从这份传真看来,我好像推断错了。”
  “那是她出生4个月就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