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午夜凶铃 - 第二卷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只是定定地盯着放在桌上的录像带,内心正在做最后的挣扎。
  (如果你想看的话,现在就可以播放了。
  你可以像往常一样,笑着大骂:“无聊!”然后把这卷带子推进录像机里。
  动手吧!天底下不可能会有这么愚蠢的事。试试看!看录像带就等于不相信浅川所说的话……反之,如果你拒绝观看的话,也就表示你相信浅川的胡言乱语……
  赶快看吧!你不是现代科学的信奉者吗?你又不是一个怕幽灵的小鬼头。)
  事实上,小栗总编99%不相信浅川说的怪事,但是内心深处仍存有一些疑虑。
  (如果浅川说的事情是真的,那就表示世界上还有现代科学所不能及的领域,只要有这种危险因子存在,不管一个人的理智多么坚定,血肉之躯还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小栗总编面对这种超乎常理的事情,只能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用干涩的声音说道:
  “那么……你现在要我怎么做?”
  这时候,浅川确信自己赢了这一局。
  “请总编暂时不要分派工作给我,这段时间我想彻底查明这卷带子的来历,你也知道此事关系我的生死……”
  小栗总编眨了眨双眼,然后问道:
  “你想把它写成报道?”
  “谁叫我是记者呢!我希望能把事实公诸于世,而不要让所有真相因为我跟高山龙司的死而深埋地下。不过要不要刊登出来,就看总编您的决定了。”
  只见小栗总编用力地点点头。
  “唉!也好,那就把话题焦点的单元交给比目鱼负责吧!”
  浅川轻轻点头致谢。
  就在他把录像带收回公文包之前,突然想再恶作剧一次,他把录像带递到小栗总编面前说:
  “这个……您相信吗?”
  小栗总编发出长长的呻吟声,脑袋瓜左右摇晃。
  “我的心情也跟总编一样。”
  浅川说完话便离开了。
  小栗总编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想着:
  (过了10月18日,如果这家伙还活着,再看看那卷带子也不迟。)
  浅川在资料室里面找出三本厚重的书——《日本的火山》、《火山列岛》、《世界的活火山》,并将它们迭放在桌上。
  由于录像带中出现的火山爆发场面看起来像是日本境内的景象,因此浅川首先开始翻阅《日本的火山》这本书。
  卷首放着一张彩色照片,上面有一座喷着白色烟雾和水蒸气的山脉,被黑褐色的熔岩所覆盖,黑色的火山口被一片黑暗所吞噬,喷出熊熊的熔岩浆,将夜空染成一片鲜红,令人联想到宇宙初开时的景象。

  浅川仔细对比书中的照片和深深烙印在自己脑海里的影像,一页一页地翻看,阿苏山、浅间山、昭和新山、樱岛……
  不久,他找到答案了,那是位于富士火山带的三原山,它在日本算是相当有名的活火山。
  “三原山?”
  浅川喃喃自语着。
  他翻开的书页中有两张从空中拍摄的照片,还有一张是从一座小山丘上拍摄的。
  浅川回忆录像带中的影像,想像那座火山从各种角度看起来的样子,然后逐一和书中的照片作比较。
  (确实很像,从山脚下的原野通往山顶有着和缓的斜坡。
  若从空中拍摄的照片来看,山顶上有个圆形的外轮山,火山口的里面可以看到中央火山口丘。
  从山脚的小山丘上所拍摄的照片跟录像带中的影像特别相似,山脉的颜色和起伏的形状几乎一模一样。不过这件事不能光靠我的印象来判断,还必须进一步确认。)
  于是浅川将各个角度拍摄下来的三原山照片都影印下来。
  为了采访这半年来曾经投宿过别墅小木屋的团体,浅川整个下午都在打电话。
  但是光靠电话联络,实在很难辨认对方说的是真是假。最好的办法就是彼此见个面,一边留意对方的表情,一边提出问题。
  只可惜浅川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他只能专注地聆听对方说话,以免遗漏掉重要细节。
  他必须确认16组团体,而且别墅小木屋在今年4月竣工时,所有房间还没有录放机的设备,后来为了应付暑假旅游的热潮,7月下旬才在房间内添加录像器材和录像带这些设备。
  那时候,旅游手册上还没有刊载录放机这个服务项目,旅客们是在到达此地后才知道可以租借录像带来观看。不过,一般旅客只有在下雨天才会观赏录像带来打发时间,几乎没有人事先就带着录像带来这边录节目。
  当然,这是以相信对方在电话中说的话作为前提,进而推断出来的结果。
  到底是谁把那卷带子带进别墅小木屋?又是谁将那段影像拍摄下来?
  在浅川调查的16组团体中,有3组团体是专程来打高尔夫球的,他们甚至没有留意到屋内有录放机。另外知道房里有录放机,却没有机会使用的则有7组团体。
  还有5组团体因为下雨不能打网球,只好租借录像带来打发时间,然而他们租借的片子多半是历年来的名片。
  最后一组团体是住在横滨的金子一家4口,他们用自己带去的录像带录下电视节目。

  浅川放下话筒后,重新看着16组团体的资料,其中最有问题的团体只有一个,那就是金子夫妻和念小学的两个孩子。
  今年暑假,他们曾经到别墅小木屋投宿过两次,第一次是8月10日星期五晚上,第二次则是8月25日星期六和26日星期日两天。
  他们第二次投宿的时间正好在那4人投宿的前3天,之后的星期一、星期二都没有客人投宿。也就是说,那4名离奇死亡的男女是在金子一家人之后住进去的。
  根据他们所说,当时读小学六年级的男孩从家里带录像带去录节目。
  那个男孩儿每星期准时收看星期日晚上8点的搞笑节目,可是节目的选择权在父母手上,他的父母在这个时间总是把频道锁定NHK的大河戏剧。
  尽管小木屋里只有一台电视,但他们知道还有录放机,因此男孩儿以暗录的方式将搞笑节目录下来,留待以后再看。
  谁知他录到一半的时候,朋友突然跑来告诉他雨停了,约他一起去打网球,于是男孩儿便和妹妹一起跑去球场。而他的父母看完节目后也忘记还在录搞笑节目,便将电视关了。
  直到将近10点左右,在球场上疯了一阵子的兄妹疲累地回到小木屋,两人随即沉沉地睡着,大家都把录像带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当他们快回到家的时候,男孩儿才想起录像带还放在录像机里面,于是大声哭着要父亲开车回去拿。
  浅川拿出录像带立在桌上,只见卷标部位“富士VHST120SuperAV”的字样泛着银光。
  浅川再度拨了金子家的电话号码。
  “不好意思,我是刚才打过电话的M报社记者——浅川。”
  接电话的人还是妈妈,她停顿一下,然后应了一声“是”。
  “您之前说令公子把录像带留在小木屋里,请问您知道那卷带子是哪家公司的产品吗?”
  “这个嘛……”
  对方的声音中带着笑意。
  这时,话筒的另一端传来一些声音。
  “啊!我儿子刚好回来,我去问问他。”
  浅川耐心地等候着。
  “他好像也不知道,我们家都是用三支多少钱的那种便宜货。”
  一般人使用录像带时,并不会特别去注意是哪一家厂商的产品。
  突然间,浅川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这卷录像带的匣子怎么不见了?)
  一般录像带都是放在匣子里出售,不可能有人会故意把匣子丢掉。至少浅川本人就不会这样做。
  “请问府上都是将录像带放进匣子里保管的吗?”

  “那是当然��!”
  “很抱歉,能不能请您找一下府上是否有空的录像带匣?”
  “啊?”
  对方不禁哑然失笑,她不明白浅川为何会如此要求,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反应。
  “求求您,这件事关系到人命……”
  “那么,请你等一下。”
  (如果匣子留在小木屋的话,有可能已经被管理员丢掉了……否则应该会留在金子家才对。)
  隔了好长一段时间,话筒的另一端终于传出声音。
  “你是指外面的彩色匣子吗?”
  “是的。”
  “我们家有两个。”
  “上面应该有制造厂商的名字和带子的种类。”
  “嗯,一个是‘多角透视镜T120’,另一个则是‘富士VHST120SuperAV’。”
  后者的名称跟浅川手上的录像带一模一样,浅川道谢之后便挂上电话。
  然而富士卖出的录像带不计其数,很难据此查到明确的证据。目前只能确定这卷录像带是经由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男孩儿带进小木屋,在8月26日星期日晚上8点开始,B4号房的录放机就处于录像状态,金子一家忘记取回录像带就回家了。3天后,那4个男女住进小木屋。
  那天一样下着雨,于是他们几个打算看录像带来打发时间,却发现录放机里面已经放了一卷带子,便随手将它播放出来观看,结果带子里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内容,最后甚至还有一段威胁的咒文。
  他们4人不禁开始诅咒恶劣的天气,随即又想到一个恶劣的玩笑,不但把逃避死亡命运的方法消掉,而且还刻意留给之后投宿的房客看。
  可见他们一定不相信录像带上的内容。如果相信的话,应该早就怕得不知所措了,怎么还会故意恶作剧。
  他们4人在死亡前的一瞬间有没有想起这卷带子的内容?或者根本来不及回想就被死神带走了?
  浅川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哆嗦。
  (还有5天……如果我在这5天内没有找出逃避死亡命运的方法,就会跟他们4人一样,到时候我就会知道那几个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死掉的。
  话又说回来,如果那些画面是那个男孩儿录下来的,那些影像又是从哪里来的?)
  起初浅川认为有人用摄影机拍下那些东西,然后带到小木屋来。他从来没想过是有人在暗录节目的时候,某些难以解释的影像随着电波入侵进来。
  (电波干扰!)
  浅川想起去年选举的时候,NHK的节目曾经插入某人诽谤对方候选人的事件。
  (没错,除了电波干扰之外,没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