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午夜凶铃 - 第一卷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谷区的租车公司租来的。
  尸体被发现时,车门是锁上的,而且钥匙插在锁孔里。据推断,这对男女的死亡时间在5日深夜到凌晨天亮之间,从车窗紧闭的情况来研判,两人是在熟睡期间缺氧致死,也有可能是服药自杀,详细死因尚未得知,到目前为止查无他杀嫌疑。
  尽管报导内容十分简短,但是浅川已经从中发现一些线索——
  第一点:死亡的高中女生和他的外甥女——智子就读于横滨同一所私立女子高中,而且都是17岁;另外,租车的男生则跟品川车站前猝死的年轻骑士在同一所补习班补习,两人都是19岁。
  第二点:他们死亡的时间十分接近,死因同样不明。
  (嗯,这4个人之间一定有所关联,若要找出他们死亡的共同点,应该不需花很多时间才对。)
  浅川在大报社里工作,不用担心搜集不到情报。
  于是他兴匆匆地走向编辑室拿这篇报导的影印本。
  一个小时后,横须贺市公所记者俱乐部内,吉野坐在专用桌前振笔疾书。
  浅川站在吉野身后叫了一声:
  “吉野先生。”
  浅川已经有一年半没见到吉野了。
  “哦……是浅川啊!发生什么事了?你竟然特地跑到横须贺来……先坐下再说。”
  说完,吉野拉出一张椅子请浅川坐下。
  从吉野满腮胡楂的模样来看,实在想像不出他是个体恤别人的好人。
  “最近忙吗?”
  “还好。”
  吉野是浅川在新闻部任职时,比他早3年进报社的前辈,今年35岁。
  “我问过横须贺通讯部,才知道吉野先生在这里。”
  “你找我有事吗?”
  于是浅川将他影印的报导递过去,吉野接过那篇报导,花了相当长的时间阅读它。
  其实那篇报导正是吉野写的,他不用看也知道内容是什么。奇怪的是,他竟全神贯注地看着报导。
  过了一会儿,吉野表情严肃地问道:
  “这篇报导怎么了?”
  “关于这件事,我想知道得更详尽一点儿。”
  吉野站起来说:
  “好吧!我们到隔壁去喝杯茶聊聊。”
  “你有时间吗?”
  “我说可以就是可以,而且你这件事比较有意思。”
  市公所旁边有一家咖啡店,只要有200元就可以在里面喝一杯咖啡。
  吉野一落座便转向吧台高喊:“两杯咖啡。”然后回过头来看着浅川,并将身体往前倾。
  “你听着,我当社会版的记者已经有12年了,在这12年中,我见过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不过像这么奇怪的事情我还是头一次碰到。”

  吉野说到这里,先喝了口水,才接下去说道:
  “浅川,就当是交换条件吧!告诉我,你在总公司出版部工作,怎么会想调查这件事呢?”
  (现在还不能让吉野知道我的想法。)
  浅川想要报导一个属于自己的“独家新闻”,如果被吉野这种高手知道的话,自己的猎物很快就会被他抢走。
  因此,浅川决定编一个谎言。
  “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啦!我的外甥女跟那位死去的高中女生是朋友,她一直缠着我问东问西的,我想既然都到这边来了,就顺便……”
  真是个不入流的谎言。只见吉野满脸狐疑地看着浅川,眼底闪着狡猾的光芒,索性将身体往后一靠。
  “真的吗?”
  “嗯,你也知道现在的高中女生很烦人的,朋友去世就已经够惨了,偏偏又死得那么奇怪,所以她向我问了一大堆问题……请你把详细情形告诉我吧!”
  “你想知道什么?”
  “警方查出死因了吗?”
  吉野摇摇头说:
  “唉!总而言之就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就不得而知了。”
  “没有他杀的嫌疑吗?譬如被勒死或是……”
  “不可能,脖子附近没有内出血的迹象。”
  “胃中有药物吗?”
  “解剖之后也查不出什么反应。”
  “这么说来,这个案子还没有了结……”
  “结什么案哪!这又不是凶杀案件,若不是以病死,就是用意外死亡了结,当然更不会有什么调查小组了!”
  吉野说着又往后靠在椅背上。
  “为什么要隐瞒死者的名字?”
  “因为他们都还未成年,再说……也有可能是自杀殉情。”
  吉野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件事,只见他扑哧一笑,然后身体往前倾,低声说道:
  “男生的内裤连同牛仔裤一起褪到膝盖,女生也一样,内裤都褪到膝盖了。”
  “这么说来,是在办事的当儿了?”
  “不,是正要开始享乐的时候,就在那个时候……”
  吉野忽然用力拍了一掌。
  “有事情发生了!”
  他说话的语气让浅川的情绪跟着激动起来。
  “浅川,你老实说,你是不是找到什么相关的线索?”
  “这……”
  “我会保守秘密的,而且我也不想抢你的‘大饼’,只是对这件事感兴趣罢了。”
  浅川依然默不做声。
  “喂,别让我心头发痒嘛!”
  浅川仔细想了想,还是觉得先别说比较好,但是他又无法圆谎。

  “对不起,吉野先生,能不能请你耐住性子再等一阵子?我答应你两三天之后,一定把整件事情详细说给你听。”
  吉野一听,脸上立刻浮现出失望的表情。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
  浅川露出恳求的眼神,并催促吉野继续说下去。
  “嗯,照现场的情形来判断,只能解释成那对男女正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却突然窒息身亡,唉!这真是个不好笑的笑话。
  “原先也推断他们可能事先吃下毒药,后来药效发作才导致他们窒息死亡,可是检验结果又没有任何药物反应……虽说有些毒药查不出反应,不过一个补习班学生和高中女生怎么可能轻易拿到那种毒药呢?”
  吉野想起车子被发现的地点,当时他曾经到现场看过,印象相当深刻。
  在芦名转上大楠山的县公路旁边有一块长着茂密树林的空地,那辆自用小客车就停在那里。
  一到晚上,那附近几乎没有车辆经过,从山上延伸下来的树林成了天然屏障,对没有什么钱的情侣而言,真是再好不过的幽会地点了。
  “男学生把头贴在方向盘和窗户上,女生则把头埋进座位下方和车门之间,两人就以这样的姿势死了。当时我亲眼看到那两具尸体被人从车上抬出来的模样,车门一打开,那两具尸体分别从两边的车门滚落下来。
  “那两具尸体仿佛被人从内侧挤压,而且那股力量在他们死后30个小时仍残留在车内,因此当调查人员伸手打开车门时,两具尸体顿时砰的一声弹出来。
  “你注意听好,那辆车是双门式的,车钥匙一旦放在锁孔里面,门就打不开,而当时钥匙是插在锁孔里的……也就是说,那辆车子处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状态下,怎么可能有外来的力量挤压他们。但是,他们却在死前露出因恐惧而扭曲的表情……”
  吉野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一阵吞口水的声音传出,但不知道是浅川还是吉野发出来的。
  “你想想看,假设森林中跑出可怕的野兽,他们两人应该会害怕得抱在一起才对。就算男生不这么做,那个高中女生绝对会吓得紧紧抱住男生,何况他们又是一对恋人呢!可是,他们非但没有靠在一起,反而还尽可能地远离对方,背部紧紧抵住车门。”
  吉野双手一举,摇摇头说:
  “根本搞不清楚他们究竟遇上什么事。”
  如果当时横须贺没有发生那件海难事故,这篇报导应该会被大肆渲染,成为社会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尽管调查人员觉得现场的情况十分诡异,却没有人说出口。
  大家明知道一对年轻男女同时因心脏病发而死亡的几率微乎其微,却又以牵强附会的解释逼自己接受。
  没有人愿意被当做一个没有科学概念的笨蛋,因此不敢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同时大家都害怕去面对难以解释的莫名恐惧,并认为有科学根据的说明会让自己觉得好过一些。
  这时,浅川和吉野的背脊窜起一股寒意,两人在短暂的沉默中确认彼此心里的想法。
  但事情不会就此结束,今后正是一切事件的开端。
  不管人类累积多少科学知识,仍无法以科学法则来解释所有事物。
  “发现尸体的时候,那对男女的手放在什么地方?”
  浅川唐突地问道。
  “头……他们用双手蒙着脸。”
  “是不是像这样,想要把头发扯光似的?”
  “咦?”
  “我的意思是,他们是不是用双手抓着自己的头,好像要把头发拔掉?”
  “嗯,我想是这样。”
  “吉野先生,能不能请你将那个补习班学生和高中女生的地址、名字告诉我?”
  “可以呀!不过,你可不要忘了答应过我的事。”
  看到浅川笑着点点头,吉野便起身拿资料,不料桌子因为他身体的碰撞而摇晃一下,咖啡都洒在托盘上了。
  5
  浅川原本想趁工作空当去追查4名少男少女的死因,后来由于工作太繁忙,迟迟无法按照计划进行。
  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在日渐浓重的秋意催促之下,酷暑渐渐成为人们的回忆。
  这一阵子,浅川才仔细留意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但一直都没有发现类似事件。
  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多人相信那4个人的死亡只是单纯的偶然,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联。
  吉野可能已经忘了这档事,他在那次会面之后就没有再跟浅川联系。如果吉野还将那件事放在心上,应该会跟浅川联络才对。
  另一方面,浅川对这个事件的热忱也逐渐消失,他将随身携带的4张卡片从口袋里拿出来,重温一下自己坚信“事非偶然”的想法。
  这4张卡片上分别写着死者的名字,底下空白处则仔细记载他们4人的出生年月日、地址、在校状况、死因等经由采访所得到的情报。
  卡片一
  大石智子昭和四十七年10月21日生
  私立启圣女子学园三年级,17岁
  地址:横滨市中区本牧元町1-7号
  9月5日晚上11点左右,父母出门期间,死在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