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舞舞舞 - 第21节---(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目不斜视盯着桌面上的玻璃烟灰缸。
  文学啪地摔了一下手册,揣进衣袋,有30秒钟谁也没有做声。渔夫又点燃一支“七星”。
  “久经沙场。”渔夫道。
  “莫非要叫人权维护委员会来?”文学说。
  “喂喂,这还谈不上什么人权不人权的。”渔夫道,“这是市民的义务。市民须尽可能对警察的破案工作予以协助,这在法律上写得明明白白,你所喜欢的法律上可就是这样写的。你为什么对警察那般深恶痛绝呢?向警察问路什么的在你也是有的吧?小偷进来你也要给警察挂电话吧?彼此彼此嘛!可为什么连这么一点小事你都横竖不肯协助呢?不就是走走形式的简单问题吗?昨天夜晚你在哪里干了什么?根本用不着费事,快点答完算了!我们也好往下进行,你也好回家,皆大欢喜。你不这样认为?”
  “我想先知道事由。”我重复道。
  文学从口袋里掏出纸巾,肆无忌惮地擤了一通鼻涕。渔夫从桌子抽屉里取出塑料尺,啪嗒啪嗒地拍打手心。
  “我说,你还不明白?”文学将纸巾扔进桌旁的垃圾筒,“你在使自己的处境变得越来越糟。”
  “知道吗,现在不是1970年,没有闲工夫和你在这里玩什么反权力游戏。”渔夫忍无可忍似的说,“那样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我也罢你也罢任何人也罢,都已被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安在社会里,由不得你讲什么权力或反权力,谁也不再那样去想。社会大得很,挑起一点风波也捞不到什么油水。整个体系都已形成,无隙可乘。要是你看不上这个社会,那就等待大地震好了,挖个洞等着!眼下在这里怎么扯皮都没便宜可占,你也好我们也好,纯属消耗。知识人该懂得这个道理吧?”
  “说起来,我们是有点累了,话也可能说得不大入耳。这是我们不对,特此道歉。”文学一边嘛里啪啦翻着手册一边说,“不过,我们的确累了。马不停蹄地干,昨晚到现在几乎没睡上觉,5天没见到孩子了,饭也随便乱凑合。也许你看不顺眼,可我们也在为社会尽我们的力。而你到这里来,硬是别着劲儿一言不发,我们自然要不耐烦。明白吗?说你使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指的就是我们一累心里就烦得不行,以致本来可以简单完结的事却完结不了,容易节外生枝。当然喽,你有可以求助的法律,有国民的权力,但那东西运用起来需要时间,而在那时间里很可能遇到不快。法律这玩艺儿-嗦得很,费事得很,而且总有个酌情运用的问题。这些你能理解吧?”

  “别误解,这不是吓唬您。”渔夫道,“是他忠告您。我们也不愿意让你遇到不快嘛!”
  我默默看着烟灰缸。这烟灰缸没有任何标记,又旧又脏。最初玻璃也许还透明,但如今则不尽然,而呈浑浊的白色,底角还有油腻。我揣摩恐怕在这桌子上已经放了不知多少岁月——10年吧。
  渔夫久久摆弄着塑料尺。
  “也罢,”他无可奈何地说,“那就说明一下事由。实际我们提问也是该讲究顺序,你的说法也有几分道理,就按顺序来好了,事情既已至此。”
  言毕,将尺置于桌面,拉出一本文件夹,啪啪翻了几页,拿起一个信封,从中取出大幅照片,放在我的面前。我将这3张照片拿在手中审视。照片是真的,黑白两色。一看便知不是艺术摄影。照片上是个女子。第一张照的是裸背,女子俯卧床上,四肢修长,臀部隆起,头发像扇面一样摊开,掩住头部。两腿略微分离,下部隐约可见,胳膊向两侧随意伸出。女子看来是在睡觉。床无甚特征。
  第二张更逼真。女子仰面而卧,整个身子袒露无余,四肢呈立正姿势。无须说,女子已经死了。眼睛睁开,嘴角往一旁扭歪,扭得很怪。是咪咪!
  我又看第三张照片。这张是面部特写。是咪咪,毫无疑问。但她已不再雍容华贵,而显得冻僵般的麻木不仁。脖子四周有一道仿佛被揉搓过的痕迹。我一时口干得不行,连咽唾液都很困难,手心皮肤阵阵发痒。咪咪,那场绝妙的欢娱!曾和我快活地扫雪不止,直至黎明。曾和我一起听斯特伦兹,一起喝咖啡。然而她死了,现已不在人世。我很想摇头,但没摇。我把3张照片重迭收好,若无其事地交还给渔夫。两人全神贯注地观察我看照片时的反应。我用催问的神情看了看渔夫的脸。
  “认识这个女孩儿吧?”渔夫开口道。
  我摇头说不知道。如果我说认识,势必将五反田卷入进去,因为他是我同咪咪的中介。但眼下不能在此将他卷进去。或许他已经卷入,这我无从推断。果真如此,果真五反田道出我的名字并说我同咪咪睡过,那么我的处境就相当尴尬,等于说制造伪供。那样一来,可就非同儿戏。这是一次赌注。但不管怎样,不能从我口里吐出五反田的名字。他和我情况不同。如若说出他来,必然舆论大哗,周刊蜂拥而至。

  “再仔细看一遍!”渔夫以颇含不满的缓慢语调说道,“事关重大,再仔细看一遍,然后好回答。如何?对这女子可有印象?请不要说谎。我们可是老手,谁个说谎当即一目了然。对警察说谎,后果可想而知。明白吗?”
  我再次慢慢地看了一遍3张照片。本来恨不得背过脸去,但不能。
  “不认识。”我说,“但她死了。”
  “是死了。”文学富有文学性地重复一遍,“彻底死了,的确死了,完全死了,一看便知。我们看到了,在现场。蛮不错的女子,一丝不挂地死了。一看就知是个不错的女子。但已经死掉,不错也罢什么也罢都无所谓了,赤身裸体也无所谓了。死人一个而已。再放下去就会腐烂,皮肤胀裂,血肉露出,臭气熏天,蛆虫四起。看过那种光景?”
  我说没有。
  “我们看过好几次了。到那步田地,女子错与不错早已分辨不出,一堆烂肉罢了,和烂掉的烤牛肉一样。闻了那种臭味,好久都咽不下饭。虽说我们是老手,可惟独这臭味受用不了,除非习惯。再过一段时间,就只剩有骨头,这回臭味是没了,一切都已干干巴巴,白生生的,也还好看。总之骨头是干净的,不坏。不过,这女子还没到那般地步,没有腐烂,没见骨头。仅仅是死掉,仅仅是变僵,硬挺挺的。是个不错女子,这点分明看得出来。要是能趁她活着的时候和她尽情大干一场该有多妙!但如今日睹裸体也兴奋不起来,因为已经死了。我们和死毕竟截然不同。人一死,就是一尊石像。就是说,这里边有个分水岭,一旦越过分水岭一步,就成了零,真真正正的零。等待的只有火化。多好的女孩儿,可怜!要是活下去,肯定更好无疑,可惜!哪个杀的?伤天害理。这女孩儿也有生存的权利,才20岁刚出头。是被人用长统袜勒死的。一下子死不了,到咽气要花不少时间。痛苦到极点。她自己也知道要死,心想我为什么非要在这种地方死去不可呢。她肯定还想活。她感觉得出氧气少得让人窒息,头脑一阵发晕,小便失禁,拼命挣扎,但力气不够,最后慢慢死去,死得够惨的,我们想把使她惨死的犯人捉拿归案,必须捉拿。这是犯罪!而且是非常残忍的犯罪,强者使用暴力杀害弱者。不能听之任之。如果听之任之,将动摇社会的根基。必须逮住犯人,严惩不贷。这是我们的义务,否则,犯人可能还将继续杀害其他女孩儿。”

  “昨天午间,这女孩儿在赤坂一家高级宾馆定了一间双人房,5点时一个人住了进去。”渔夫说,“说是丈夫随后到。姓名和电话都是假的,钱是预付过的。6点时要了一人分量的晚饭,叫送到房间去。那时是一个人。7点时把碟碗放到走廊,并挂出‘请勿打扰’的字牌。第二天12点是退房时间,12点半时服务台打去电话,没人接。门上仍挂着‘请勿打扰’。敲门也不应,于是宾馆人员用另配的钥匙把门打开。结果女孩儿已经赤裸裸地死了,像第一张照片那样。谁也没见到有男子进来。最顶层是餐厅,人们经常乘电梯来来往往,出入频繁。因此这家宾馆常用来幽会,以掩人耳目。”
  “手袋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线索。”文学说,“没有驾驶证,没有手册,没有信用卡,没有提款卡,什么也没有。衣服上没有任何字样。有的只是化妆品和装有3万多日元的钱包皮,以及口服避孕药,再没有其他的。不,还有一样:钱包皮最里边一个不易注意到的地方,有一张名片,你的名片。”
  “真的不认识?”渔夫叮问道。
  我摇头否认。如果可能,我何尝不想配合警察把那个杀害她的凶手抓到。但我首先要为活着的人着想。
  “那么,能告诉昨天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了?这回该明白我们特意请你来这里了解情况的事由了吧?”文学说。
  “6点时一个人在家吃饭,然后看书,喝了几杯酒,不到12点就睡了。”我说,记忆好歹复苏过来,大概是因为看到咪咪死尸照片的缘故。
  “那时间里见谁了没有?”渔夫询问道。
  “谁也没见,一直我一个人。”
  “电话呢?谁也没打来电话?”
  我说谁也没打来电话。“9点倒有个电话打来,因为接上录音电话没有听到。后来一听知是工作方面的。”
  “为什么人在家还用录音电话?”渔夫问。
  “眼下正休假,懒得同别人谈工作。”
  他们想知道来电话那个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我讲了出来。
  “那么说,你一个人吃完晚饭一直看书喽?”渔夫又问。
  “先收拾好碗筷,然后才看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窄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你们尽力从这窄门进来吧。”——《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补缀或通连: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点击阅读]
第三个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赫邱里?白罗坐在早餐桌上。右手边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巧克力,他一直嗜好甜食,就着这杯热巧克力喝的是一块小甜面包,配巧克最好吃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跑了几家铺子才买了来的;是一家丹麦点心店,可绝对比附近那家号称法国面包房要好不知多少倍,那家根本是唬人的。他总算解了馋,肚子是惬意多了。他心中也是很安逸,或许太平静了一点。他已经完成了他的“文学巨著”,是一部评析侦探小说大师的写作。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纽约老大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3日,好莱坞。凌晨,加利福尼亚美联社分部一派兵荒马乱。五分钟之前,路透社抢先向全球公布了齐亚托联通公司的最新消息。这一次,英国人灵敏的鼻子终于甚至比美国人更早嗅到了大西洋的腥味。齐亚托联通公司正在制做本世纪耗资最大的色情片,主要外景地选择在沙漠中,也就是拍摄《宾虚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用过的场景,其中一处搭设了1000余人在上面翻滚的大台子。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风流狂女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矮男子闯进来了。矮男子头上蒙着面纱。“不许动!动就杀死你们!”矮男子手中握着尖头菜刀,声调带有奇怪的咬舌音。房间里有六个男人。桌子上堆放着成捆的钱。六个人正在清点。一共有一亿多日元。其中大半已经清点完毕。六个人一起站起来。房间的门本来是上了锁的,而且门前布置了警备员。矮男子一定是一声不响地把警备员打倒或杀死了,不然的话,是不会进房间里来的。六个人不能不对此感到恐惧。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人性的优点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1、改变人一生的24个字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谋生?他拿起一本书,看到了对他的前途有着很大影响的24个字。这24个字使1871年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