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雾都孤儿 - 雾都孤儿影评 电影观后感——认贼作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新版《雾都孤儿》:认贼作父
  此次观看波兰斯基新版《雾都孤儿》前,影院很贴心地送出海报及原著。你当然不能指望影院居然会送出厚厚的全本,事实上,那是一本冠以“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的删节普及版(四川美术出版社),删得这样厉害,其厚度约等于夹了广告页的晚报。我估计了一下,正常速度阅读,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干掉,同样约等于影片的长度。
  影片看完后,大略浏览了一下这本“青少年必备”,波兰斯基的取舍和我们删节版编者取舍的区别就出来了。我也是在“青少年”时看过这本名著,不过是完整的译本。大部分内容都沉入记忆深处,只有两个场景,因为书中配了很精彩的插图,还记得。一个是奥利弗第一次误打误撞,被人昏昏沉沉地抬进布朗罗先生的宅邸,他在书房里迷迷糊糊醒来,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女人肖像,只觉得亲切万分。原来那就是他的母亲。我记忆中,天下此等巧事只有发生在狄更斯和金庸的小说里,只不过前者的现实主义场景,让这种人工化巧合更为突兀。另一个场景是老犹太费金蜷在死囚牢里的插图,那张插图实在太传神,这么多年我还记忆犹新,波兰斯基大概和我有同感,影片中这个场景和那幅插图如出一辙。
  波兰斯基对原著下刀删节时,直接奔向我印象中的第一个场景。这个关节被挥刀切除后,连带着什么女人肖像、身份证明文件、-阴-险的同父异母兄弟,以及一堆中产阶级的姑姑婶婶、小姐和未婚夫,统统唏里哗啦,掉到手术台下面。狄更斯原作如此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初这部小说是在报纸上连载的,读者多为中产阶级,他一定要在开头设计一个包袱,给孤儿奥利弗安排一个不错的中产背景,不幸沦落入底层,然后一点点再爬上来。还有什么比这种包袱更能吸引当时的中产读者呢?典型的情节剧(melodrama),正像伯格曼所说:“拍情节剧的人可以毫不受限制地运用人类感情的各种可能,因为情节剧赋予导演绝对的自由,唯一要注意的事,就是必须懂得在情况变得太荒谬、令人完全无法接受之前,及时打住。”(《伯格曼论电影》广西师大出版社,195页,译者翻成了通俗剧)十九世纪连载小说家和二十世纪情节剧导演面对的情形很相似,在短短一章内激起当天报纸读者的情感反应和继续阅读(购买下一期连载)的欲|望。这种情节剧的设计对于两小时的电影来说,显然是个大累赘。切除之后,影片叙事丝毫无损,反而得以轻松地舒了一口气,更集中地表达导演主旨。波兰斯基干得漂亮。而我们的删节版 “青少年必备”则全数保留了这个包袱。由此,我们也可注意一点,狄更斯的天才在于他成功地完成情节剧功能的同时,能聪明地“打住”,而且给予小说那么强有力的一个结局,足以刺激后世无数舞台编剧、电影导演发挥不同的诠释。

  波兰斯基提交了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答案。我怀疑,波兰斯基重拍《雾都孤儿》,其目的就在于诠释影片最后的死牢重逢,也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幅插图场景:老犹太费金即将上绞架的前夜,布朗罗带着奥利弗探监。我看电影习惯留意配乐,那往往是导演意图的钥匙所在。波兰斯基运用大乐队效果时极为节制,老到的导演就像宙斯,深谙音乐具有闪电般的威力,只能在中心节点上释放。当奥利弗和老犹太拥抱在一起时,乐队轰然奏出饱满煽情的弦乐主题,由此,这个场景成为整部波兰斯基版《雾都孤儿》中,唯一一个纵情之处。波兰斯基放肆地让一老一少两个演员涕泪横流,导演在两个小时的-阴-暗场景和克制的叙事之后,猛然投下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催泪弹!我看到此节,不由鼻子发酸,听到周围不少观众也嘘唏不已。我身后有一对看电影的母子,母亲整场都在苦心教育孩子:“这是好人在做善事,那是坏人在逼好人干坏事,那是坏人得了恶报……”等到这个场景出来,母亲沉默了。我由此可以理解“青少年必备”编者的难处,为家长着想,体贴地删去了探监一节。

  波兰斯基在这个生离死别的场景,如此浓墨重彩,无法不令人得出两人情同父子的答案。被此节打动的观众必定一点点回味出老犹太的父亲功能来,是他收留了孤儿,给予他衣食住所,教给孤儿在无情雾都中求生的技巧,用土法为孤儿悉心疗伤,让孤儿生平第一次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乐趣,这和他在习艺所、学徒工时遭到的虐待,简直是天壤之别!波兰斯基的老犹太不像其他影视版本中那么凶狠-阴-险,任意打骂没有斩获的偷儿,相反,他总是劝凶恶的赛克斯行事要留有余地。有些过激举动可以解释为无奈的防卫。哪怕最后和赛克斯商量要除掉“忘本”的奥利弗,也并非不可原谅,不是连亚伯拉罕都会对以撒下刀么。在十九世纪读者的头脑中,对犹太人偏见甚重,这些情节自然被视作犹太人的天性*伪善和借此牟利。但今人视之,却无不是人性*流露。导演刻意借用奥利弗的感恩之情,来缓和观者可能对老犹太伪善牟利的解读,甚至不惜想象出书中没有的情节:奥利弗流泪恳求恩主带他去监狱,见老犹太最后一面。回头打量,可以推测出波兰斯基“第一刀”的双重功效,除了让叙事消肿外,还隐去了奥利弗的身世和生父,留出空白,等待老犹太的父亲角色*的进入。

  父子告别之后,恩主布朗罗(继父?)带着奥利弗走出死牢,人们开始聚拢来,准备观赏绞刑。此时,波兰斯基的影片极其忠实于小说描绘:
  “当他们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一大群人早已聚集起来。一家家户户的窗日上挤满了人,抽烟的抽烟,玩牌的玩牌,消磨着时间;人们推来拥去,争吵说笑。一切都显得生气勃勃,唯有在这一切中间的一堆黑黝黝的东西除外——黑色*的台子,十字横木,绞索,以及所有那些可怕的死刑器具。”
  狄更斯的天才和波兰斯基的诠释在此惊人地融为一体,发出一个最强音的控诉,造成父子分离悲剧的,是经公众认可、熟视无睹、公开展览的合法暴力。而这种暴力的基础,就是经过刻意诠释的善恶报应。那位影院里的母亲和“青少年必备”删节版对此,不得不陷入尴尬的沉默。
  片子中老费金其实还是在保护着奥立佛,要除掉奥立佛的时候,是一直在往后拖延的,发现塞克心情有所好转的时候很高兴。最后大逃亡之时也没有忘记拉走熟睡中的奥立佛,不论是他为了自己还是别的什么。
  在片中费金提到了一个出卖他的孩子,提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够忘恩负义,在那样一个自身难保的社会下,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费金只是在努力的保存着他那一点贪婪和顽固。那一小盒珠宝被他看了又看,到死都没有带在身上。
  费金是一个在暴利统治下混迹在社会底层,自私却又没有完全泯灭人性*的典型,这个角色*的塑造无疑是这部片子里面最成功的改编,它的出现将传统中善恶美丑的概念模糊,而把矛头指向了暴利极其落后的统治下贫富两极分化后对于底层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或许您还会喜欢:
步步惊心续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2006年10月,深圳某小区。“胤禛,你真的如此恨我吗?真的如此……”他始终是没有来,他再不肯原谅我了,心像被生生撕裂了一般,疼痛以心脏为中心,一波一波地扩展到四肢百骸,觉得整个人难受得不能自己。不是已经死去了吗,为什么身体还会疼痛,为什么脑中还会有如此清晰的记忆。轻轻地动动指尖,指腹下能感觉到柔软的棉被。 [点击阅读]
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一味去弥补性格缺点的人.只能将自己变得平凡;而发挥性格优点的人.却可以使自己出类拔萃——罗杰·安德生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仍不能成功?你知道吗?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性格格格不入的工作。尽管他们勘勤恳恳、任劳任怨,尽管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氏族之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当古尔丹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到来了,那些心甘情愿,甚至饥渴地将灵魂出卖给黑暗的人。他们曾经跟古尔丹一样,是有着坚定意志的生命。他们曾经研究自然世界和兽人在其中的归宿;曾向深林和平原上的野兽,天空中的鸟儿,海洋和河流中的鱼儿学习。他们曾经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不多,也不少。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过去的萨满,现在的术士们,曾极为短暂地品尝过力量,并发现那像舌头品尝到了一大滴蜜糖一样甘美无比。 [点击阅读]
水晶般透明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在盛夏竟然会有这么好的天气!蓝蓝的天透明而清澈,云彩一大块一大块那么洁白,更幸运的是竟然会有风!好凉爽!好舒服!明哓溪深深吸上一大口气,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第一天到新学校上课,便遇到如此好天气,看来在这个新地方她一定生活得很开心。她快乐地走向她的新学校——仁德学院。 [点击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林肯总统说过:“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得吸引住了。我为汤姆叔叔那悲惨的一生哭泣,同样的,汤姆叔叔的一生的写照就是全体黑人的缩影。 [点击阅读]
没拼过的青春,不值一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全才学子、《天才知道》第二季总冠军邓楚涵青春励志图书首度问世分享无悔、无怨、无憾的校园奋斗故事和万千中学生一起,用拼搏和汗水谱写青春赞歌【内容简介】邓楚涵的人生履历,和他的脸一样完美无瑕,在看到他的那一刻,你会明白什么叫实力派偶像。他在智力上碾杀一切。《天才知道》中荣耀登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学生竞赛冠军,同济大学全才学子,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他说,成功在于,当别人放弃时,你多忍了一分钟。 [点击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海底两万里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爱情的淡定。“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慢慢聊。”这是对婚姻的淡定。“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