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我在暧昧的日本 - 第16章 浅谈承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笔者曾经意识到,即便年逾花甲,自己也同样难改好问的学生本能,而绝非做教师的材料。就此,笔者曾对自己做出过如下释怀的解释。即,那是因为年轻时自己有缘得到心仪的最优秀教师的知遇之恩,并度过了一个幸福的青年时代的缘故。因为有此种意识潜藏于心,故而在国内,笔者从不曾有过正式执掌教鞭的经历。但是,却也偶尔能够得到在大学畅抒己见的机会。于是,便要求我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上回答问题,亦即受命向大家讲述一下具体的生活方式。笔者自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在作答的同时大都是付之一笑借以敷衍过关。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笔者当时的心中亦存有某种焦躁之感,曾极力想使自己的发言内容充实而并非空洞之谈。
  1997年岁末之际,笔者曾在广岛的大学里同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展开过一场辩论。这十年来,在笔者的读书生涯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便是犹太神秘主义学者盖尔肖姆·肖雷姆。不仅如此,因为自己对犹太民族所遭遇到的苦难和战胜苦难的历史怀有敬意,所以,能够得到与佩雷斯对谈的机会,这对笔者来说的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说来倒也不觉得与上述事情有什么矛盾——笔者曾和以琼塔·戈拉为首的海外知识分子们一起在一份旨在拯救一名记者的声明上签署过自己的名字。这名记者因为揭露了以色列的核武器问题,一直被关押在以色列的监狱里。
  在辩论会的前半场,就上述问题,笔者也曾在无奈的情况下与佩雷斯发生过冲突。而在会议接近尾声时,自己则提出了下述要求,希望能让笔者把笔者的剩余时间交给佩雷斯,自己则去当一名听众。然而,学生提问的矛头却一直指向着我,令笔者不得不再次阐述己见。

  “您想对当今的年轻人说点什么呢?”
  我冲口回答道,“信守承诺1
  因为笔者自己刚刚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所以便在心底里期待着上述话语能够引来学生们的轰笑声。自己无法以一个信心十足的教师身份登上讲坛这一弱点,按理说立刻就会被大家看得一清二楚。但是,笔者也自知,自己绝非只是单纯地说上了一句笑谈。
  应该信守承诺!如果除了爽约以外便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那就应该怀着痛苦的心情自食其言。但是,却也还有比这更为理想的选择,那就是在痛苦中信守承诺。
  涵义一如字面所示,故而未加赘述。如今亦然。在此,谨写下当时想要向学生们倾诉的自己的切身体验。
  当第一个孩子头部长着硕大的畸形物降临人世之际,自己还是一个大青年。基于当时的感受和行为方式,我写下了《个人的体验》这部小说。这篇作品曾在许多国家被翻译出版。就在最近,还有两个国家的报社和广播电台的记者向我提出了下述问题——
  “在日本,从法律角度上讲是否允许对那些具有较大生理缺陷的孩子不做包括手术在内的治疗,而听任其自生自灭呢?”

  “作为一名年轻的父亲,您当初是否有过那种想法呢?”
  我回答道,“这两种情况都。”啊不,不是那样的。
  孩子出生后必须做一次大手术。而在实施那次手术之前,笔者却先已陷入到一种临阵怯场的短暂体验之中。笔者小说的创作源泉便来自于上述那段短暂的体验。
  此外必须坦言的是,其间自己也曾多次想到过要从那种体验中逃离开去——如果有那种可能的话。于是,当现实世界中已经为那个孩子做了手术,并和他开始了共同生活以后,自己大脑深处想像中的故事便开始膨胀起来。同时,笔者也思忖过要对曾经拥有过上述想法的自己进行一番彻底的反思。
  自打那个如果任凭其自然发展下去生命便难以为继,非手术而不能延续其性命,但却必须留下巨大残疾的孩子呱呱坠地的一瞬间起,笔者便已经将一项难以遵守的承诺扛上了肩头。要使这个降临人世的孩子继续生存下去这件事本身,已经成为父母乃至社会对上苍所做出的再次承诺。倘若信守此种承诺便会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讲,有时或许别无他择只能背信自己的承诺。然而那样做势必会令其背上痛苦的包袱。不过,也还有比这更为理想的处理方法,那便是在痛苦中信守承诺。
  自长子光保住性命那天起,他已经和我们这些家属一起共同生活了将近三十五个春秋。如今,靠着药物的恩惠,其病情已经轻缓了许多。但癫痫仍时有发作。于是,对他本人而言这是一桩痛苦的事情;对家属来说,在和他一起外出等场合下,便每每要在心底里考虑到对方发病之际应该怎样对其进行护理。而笔者则一直以为,只要光病情发作,他本人便成了一个被动体,而家里人则一直对其关爱有加。

  岁末,妻子决定把纸老虎作为画儿的主题。为了寻购这一物品,光和我来到了人头攒动的新宿街头。徜徉之际不觉间来到一家位于狭小弄堂里的饭馆陈列窗前。橱窗内摆放着一个已经做好烧烤野鸭准备的小锅。那小锅与笔者恩师的遗孀按照恩师的烹调方法为笔者烹调野鸭菜肴时所用的那个小铁锅并无二致。
  笔者突然停住了脚步呆然伫立在那里——去年从美国归国后师母已经仙逝的往事,自己孩提时代的友人也已经令人痛惜地作古而去的往事一齐涌上了心头。是那位友人告诉了我——说我在书上发现的那位法国文学家可能是某个大学的教授。在笔者茫然伫立的那段时间里,光就站立在自己的身后,用他那硕大的躯体保护着我,抵挡着潮水般涌来的人流。那举止与他病患发作之际笔者和家里人照顾他时的情景如出一辙。
  在痛苦中信守的承诺——归根结底此乃上苍所赐命运使然。但是笔者相信,只要人之精诚所至,有时便能够得到某种回报。
  (帅松生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喧哗与骚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复员后,上了一年大学,以后做过各种工作,同时业余从事写作。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夜城1·永夜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私家侦探有着各式各样的外型,只可惜没一个长得像电视明星。有的私家侦专长征信工作,有的则是带着摄影机待在廉价旅馆里抓奸,只有极少数的私家侦探有机会调查扑朔迷离的谋杀案件。有些私家侦探擅长追查某些根本不存在或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至于我,我的专长是找东西。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找不出那些东西,不过既然干了这行就别想太多了。当时我门上招牌写的是泰勒侦探社。我就是泰勒,一个又高又黑又不特别英俊的男人。 [点击阅读]
夜城4·魔女回归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夜城里什么东西都有,从神圣的遗产到污秽的法器一应俱全。不过除非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不然我绝不推荐任何人参加夜城里举行的拍卖会。虽然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敢在拍卖会中跟我抢标,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席任何拍卖会了,因为每次我都会在标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之前先标下一堆垃圾。有一次我意外标到了一张召唤妖精用的“普卡”,结果就出现了一只只有我才看得到的花花公子玩伴女郎,足足跟了我好几个月。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8·非自然询问报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夜城,黑夜永无止尽。这里是隐身于伦敦的黑暗魔法之心,美梦以各种型态现世,诱惑与救赎永远都在特卖。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任何事物,只要对方没有抢先找上门来。火热的霓虹,深邃的黑暗,信用卡难以支付的罪恶,狂放的夜店,疯狂的音乐。换上你的舞鞋,舞动到血流如注为止。夜晚持续不断,欢乐永不止歇。随时都会有人手中握着印有你的名字的子弹。我名叫约翰·泰勒,是一名迷失灵魂、在诅咒之地寻求救赎的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