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我用一生去寻找 - 9.中国力量汇入世界主流将是怎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们以百年为单位来划分时间,从中会看到,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人和中国的经济灾难最深重的百年: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政府的流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每次少则死几百万人,多则死上千万人。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停滞,也顾不上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这20多年,是从零起步,我们看到的今天的增长,是压抑了上百年以后的爆发性的增长。像弹簧一样,压得越重弹得就越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经济就是被压迫了上百年的弹簧。有人简单地拿西方经济发展的数据和经济周期理论来分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得到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中国这一大周期的经济增长起点是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的,这时才有了真正意义的财富。此前的改革只是让中国人吃饱饭、不至于饿死人。农村人关心的是包产到户,并不关心土地产权;城市里、工厂里的人关心的是奖金和工资等等,这都是活下去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未来中国经济还会高速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是高速增长曲线的一个重要起点,顺应大势,这个点更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所有事物都是平衡和谐发展的,这是创造主王国不变的规律,也是上苍的最终愿望。老子在《道德经》中贯穿了这一思想,周文王在演绎《易经》时也贯穿了这一思想,所有历史上的圣人、智者的言谈中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在中国人均GDP只是香港的1/10、美国的1/20时,这样一个国家的增长是必然的,世界要平衡和谐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公司上市路演,创下基金经理们下单率高达94.8%的奇迹。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奇迹出现?我们的保荐人分析了许多理由:我们上市的第二天美国降息达50个基点,全球股票市场看好;SOHO中国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SOHO中国有其独特和神奇的商业模式;SOHO中国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民营企业等等。但我认为以上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都看好中国,相信中国的未来,中国是未来全球最有希望、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样进行路演的远洋地产,虽然与我们有许多不同,甚至有很多完全相反的地方,比如两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相反的,开发的物业形态是不同的,企业性质也是完全不同的,但两个公司都受到了同样的追捧。原因就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来自中国,来自未来全世界最有希望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国家,来源于很多例证。就拿世界五百强企业来说,目前已经位列其中的中国石油是全世界第一大公司、工商银行是全世界第一大银行、万科房产是世界第一大房地产公司,但这些还仅仅是大,是按照200年前工业革命开创出来的模式发展到极致的大规模公司,再大也是老式的。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希望中国有所创新,开拓新的价值。真正的企业创新不仅仅能够极大提升物质财富的生产,还能输出新的价值观。现在全世界都注视着中国,希望这个几千年不间断地创造过辉煌的国家,再次给全人类带来新的启示。
  我们会让世界人民失望吗?我觉得不会。首先我想到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可能会产生在中国,而且只能在中国产生。像欧洲国家,法国、英国、德国,牌子太老,社会财富太多了,所以他们一去度假就是一个月,常常脱得光光的在沙滩上晒太阳,他们太追求享受了,太奢靡了。欧洲人从精神上远远比不上美国,而美国又太骄傲了。现在最主要的企业形式是美国式的,美国新企业形态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商业文明,但它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制度本身,而是他们的思想中出了毛病,太自我了,觉得我是全球顶强,我想打谁就打谁。一会儿开飞机过去打,一会儿开航空母舰过去打。第二个,他们的思维状态跟这个时代团结合作的意识是不和谐的。小布什说要不就是反恐的国家,要不就是恐怖国家。要不是黑,要不是白,这个逻辑跟我们谈的团结的背景、磋商的原则这些大家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背道而驰的。

  过于自我,是我对美国的观察结果。这一点在普通的美国人身上都极为明显。如果一个人走路时是抬头挺胸,旁若无人,一看就是美国人,亢龙有悔,所以他们一定会走下坡路。[www.sjtxt.com整理制作,并提供下载]而在中国,人和人之间的谦卑、勤奋、有效率、强调和谐、讲究磋商等等意识,构成一个极有可能催生新的企业形态的环境。这种新的企业形态会带来更伟大的文明,中国应该担负起这个伟大的责任。
  对于新的企业形态,我至今还在思考。七八年前我说过,做企业要做得跟水一样。水是液体,如果你企业能做得跟水一样,可以倒在碗里、倒在杯子里,就能够对市场保持最大的敏锐和适应性。这是我原来提的一个想法,其焦点是提倡企业的灵敏度和适应性。现在我感觉新形态的企业应该是一种"小",是在保持灵敏度和适应性的同时,增强其个性,而互联网有效组织"小"企业、促进了个人进行创造与交易的能力,更加强了我对"小"的信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相当有信心了,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谦和,尤其要严防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然基于西方文明的经验和协助下发展了自己的物质财富,我们更应该在更高层面的磋商里与全人类的精神融合为一体。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个英国朋友的遭遇。他叫亚当,名字跟《圣经》里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相同。这个亚当告诉我,不久前,他去中国的某城市验收工程质量,他对施工质量不满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方的一位女负责人问,你是哪个国家来的?亚当说,英国。女负责人说,你们英国现在能排在世界的什么位置?现在世界上,能把人送上太空的只有中国、美国和俄国。今天已经不是你们英国人对中国人指手画脚的年代了,现在的标准也不是你们英国人定的了。亚当非常生气,认为这位女负责人太不讲理了,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我很同情这位亚当的遭遇,我对他说,这位女负责人不代表全部中国人。同时我想对我的同胞说,自大是一个人非常致命的缺点,物质财富发展的同时,民族的美德培养也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成就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2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