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我是猫 - 《我是猫》读后感——激荡三十年后,静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871年,日本开始史上最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治维新,经济大步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日益尖锐,36年后的1905年,时年38岁的夏目 漱石以《我是猫》一举成名,获得广厚赞誉,更是被认为竖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在日本,享有“国民作家”的美誉。
  在明治维新100年后,中国也进行了被誉为“世界史上最大规模减贫行动”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至今,刚刚好是第三十年,正如凤凰卫视“腾飞中国” 的广告宣传语所说,激荡三十年。一个事实是肯定的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三十年,也同样是社会问题此起彼伏如一只怎么斩也斩不完的九头怪,在这时候, 重读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猫》,尤其是最后一章,无异于一剂强心针。
  小说的前面十章,无论结构或者所讲的道理均类似于杂文,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描摹得都异常鲜活,读来嬉笑怒骂自成一体,文字品格妙趣横生。唯 独最后的第十一章,老先生几乎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说得神乎其神,专讲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且让我们看看先生都写了哪些玄妙之语。
  首先是两个讨论的前提:
  1.人只有两条道路可以进入绝对的境界,这两条道路就是艺术和恋爱。夫妻之爱就体现着其中之一。(上海译文新版P343)
  2.如果你做别人不承认的事儿,不管那件事儿多么好,也是罪人嘛,所以说,人世间,罪人问题是最不可靠的了。(上海译文新版P353)
  进入正题,小说中猫的主人跟他的知识分子朋友们讨论的是“密探”的问题。
  1.东方的忘我与西方的自我
  主人说:“在无意中摸人家的想法这就是密探...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出人家的话来,揣摩人家的想法,这就是密探...使用一大堆恐吓的语言,强迫人家听从,这就是密探。”应该说,这个程度上,“密探”代表了现代人之间的疏离与隔膜。
  接着主人说了他认为的密探产生的原因:“现代人的密探倾向,原因全在于个人的自觉心过分的强烈。”(上海译文新版P368)并且,他进一步解释了他所说的 “自觉心”:“现今人的所谓自觉心,可以书哦是过分懂得自己与他人之间有一条截然的利害鸿沟。而这种自觉心,随着文明的进展,一天比一天变得敏锐,从而到 了最后,连举手投足都变得不能按自然行事...走进有镜子的房间,每次在镜子前通过都要照一下镜子,每一个瞬间都不能忘掉自己...睡梦中想的是我,醒来 想的还是我,这个我到处不离身,结果人的言行只能是小里小气,只能把自己舒服得紧紧的,只能感觉人世是痛苦的。.....在这点上,当代人都成了密探式的 人,窃贼式的人。密探干的是不让人发觉,偷偷摸摸尽量给自己找便宜的勾当,自然非有强烈的自觉心不可。窃贼也总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发现,所以也势必非有强 烈的自觉心不可。现今的人,睡觉也好醒来也好,总在盘算怎么样对自己有利,自觉心和密探、窃贼一样强烈。在二十四小时中总是心神不宁,总在偷偷摸摸地行 动,在走向坟墓之前一刻也不得安宁,这就是现代人的心态。”(上海译文新版P369)且不谈他说的现代人的状态是不是完全正确,起码有一点先生说对了,这 种源自西方的个体的思想哲学,的确是消极、悲观的。(这里的消极、悲观,应该遵从哲学语境,与价值判断无关,仅表明一种趋向。)

  主人的朋友独仙就说:“以往的人教人们忘掉自己,现在的人教人不要忘了自己,这完全不同。二十四小时中充满了自我意识。正因为如此,二十四小时中没有一刻 是太平的。...一般人认为随着文明的发达,杀伐之气没有了,人与人的交际也稳当得多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自觉心这样强烈怎么会稳当呢。这和相扑的力 士,在比赛场地中互相揪住对方摆出不同的架势没什么两样嘛。在旁人看来以为这是极平稳的,而角力双方的本人不正是暗中使用极大的力量吗?”(上海译文新版 P370)
  当然,这都是在生时产生的意识形态分野,寒月对此提出了一个与东方忘我哲学相悖的观点:“生下来的时刻,谁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生下来了,可死的时候,看 起来谁都感到难受。”连西方的学者都不讳言,西方的哲学是以满足低级的人类物欲需求为中心,而东方的哲学是“我们能想见的更加高等的哲学”(只是当今东方 哲学系统化研究仍然落后于西方),但我们也都会面对这个悖论,再高等,也有面对低等的时候。孰是孰非,就留给大家自己判断了。
  2.结婚将成为不可能?艺术将被绝对埋葬?

  这一次,是叫迷亭的家伙发言了:“所有的生存者都主张其个性*来,不管由谁来看,形成了一种好像都在主张你是你,我是我的风气。如果有两个人在途中相遇,则 彼此都在想你既然是人,那么俺也是人,在彼此的内心里不服气地暗斗着,擦肩而过,个人就这样强大起来。也就是说,个人都对等地强大起来,个人也都对等地变 得软弱。人在别人很难损害自己这点上,的确是强大了。但在不能轻易向别人动手这一点上,又明显地较过去软弱得多了。.....所以一方面固守着不需别人侵 犯我的一根毫毛,同时有想哪怕能侵犯别人的半根好猫也好,硬是想要加强自己原本软弱的地方。人与人的空间就没有了.....总想尽量扩充自己,将自己膨胀 到几乎炸裂的程度,使自己在无限痛苦中生存着。由于太痛苦,所以用各种方法寻找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余裕。.....即便在父母与子女之家能彼此也要尽量使对 方听从自己,否则要吃亏,所以为了维持双方的安全,势必要分局。欧洲的文明史走在前面的,正由于父母承认儿子的个性*,并给予尊重,所以这种良好的风俗才得 以成立。.....勉强被抑制着的个性*发展和伴随个性*发展对它产生的尊重只念将要无限制地增加下去。...父子兄弟分开了,作为最后的方案,自然是夫妻分 开。”(上海译文新版P379)
  “艺术也和夫妻一样,归于同一命运。所谓个性*的发展,就意味着个性*的自由吧?所谓个性*的自由,就意味着我市我,他人是他人吧?难道这种艺术果真能够存在 吗?艺术之所以能够繁荣,是因为艺术家与享受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个性*。....看看乔伊斯吧,看看梅瑞狄斯吧,他们的读者不是都很少吗?这当然要少,因为 那种作品,如果不是具有那样个性*的人,读起来肯定不会感到有趣,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这种倾向渐渐发展下去,到了婚姻成为不到的的那种时候,艺术也就整个灭 亡了。一旦到了你写的作品我完全不懂,我写的作品你完全不懂的时候,你和我之间,不是连什么艺术都不存在了吗?”(上海译文新版P382)
  最后,先生还借独仙之口诉说了总结性*的发言:“人的个性*越自由,生活就越不自在。尼采之所以打出超人的旗号,完全是由于这种不自在感没有办法解决,才扭曲 成那样的一种哲学的啊。......所以荷马也好,十五世纪的应该uominyao也好,虽然同样写超人的性*格,但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很乐天的嘛。写得很 愉快嘛。——在古代只要有个了不起的人物,天下人就会集聚到他的伞下,这是令人非常愉快的。.....我们要求自由,获得了自由,获得自由的结果又痛感不 自由。在东方,从古以来就讲求心得修养,这种做法是对的。个性*发展的解雇哦是大家都得了神经衰弱症,当大家苦于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才开始发现‘王者之民 荡荡然’这句话的价值,从而领悟了‘无为而化’这句绝不能小看的话。”(上海译文新版P383)

  当然,这些也都是先生的一家之言,摘录下来,供大家共同鉴赏评论之。
  论及东西方文化激荡下产生的不同的小说家,我认为,就大家比较熟识的,可以谈一谈村上春树与夏目漱石,当然,他们二人是否可以比较不是我所能妄言的,不过 一个事实是,西方学界对这两人的研究不论是学者人数还是专著数量,都有得一拼,一方面,他们代表了几乎同一文化形态下成长起来的对立面的两种文化人,另一 方面,他们也都是畅销书作者(笑)。
  这么说,村上春树无疑是西方化的,无论从他描写的事物,还是从他所反应出的哲学思辨性*,都是个体的,独立的,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这样的作家,一旦读者 与他心有戚戚焉,很快就能以“我喜欢的作家”身份胜任愉快;而夏目漱石先生则更显充满了东方古典韵味,对日本群像众生的描绘,包皮括后来的《梦十夜》,几乎 可以称得上“悲天悯人”了,这样的作家,也许不能让人迅速的喜欢上,但的确配得上“我最敬佩的作家”这样的身份。
  一个比较有趣的题外话是,日本作家的创作路线总有相似之处,仅从我列比的村上春树和夏目漱石先生来看,他们前期的作品都是从实际出发,最后仍然都要走一个 虚的套路出来,于村上,是那本《东京奇谈录》,于夏目漱石先生,则是那本后来为他赢得更广泛赞誉的《梦十夜》。
  最后,要提一提上海译文新版的翻译者刘振瀛老先生,老先生风骨翻译界共知,《我是猫》是老先生生前最后一部译作。仅以拙文,向老先生表达崇敬缅怀之情。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魔戒第二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这是魔戒三部曲的第二部分。在首部曲“魔戒现身”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去。爱隆在该处慎重的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的持有者。 [点击阅读]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