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 真主让我活着有他的理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真主让我活着有他的理由
  1975年
  从出生的那天起,我注定是个“该死的人”。
  在35年的生涯里,我无数次直面死亡,但至今仍然活得好好的。我不知道为何如此,只知道真主让我活着一定有他的理由。或许他想让我来管理这个国家,带领它走出腐败和暴力的深渊;或许他还想让我好好做一个母亲。
  我父亲有23个孩子,我是第19个,也是我母亲生的最后一个孩子。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怀我的时候,她已有7个孩子,养育这么一群孩子使她疲惫不堪,偏偏在这个时候,父亲新娶了一个年轻的妻子,令她十分沮丧,所以她真的不想把我生下来。
  我是在田间出生的。每年夏天,母亲都会和一帮仆人到附近最高的几个山峰上去放牧旅行。因为那里的草甜美可口,他们就在那放牧奶牛和绵羊。这是她能够出门的好机会,而且一走就是好几个星期。她负责安排整个行程,带上充足的干果、大米、食用油,够一帮人在外头吃上三个月。行前的准备和收拾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每一件事的准备工作都做到了极致,然后,大家才骑着马和驴起程,穿越山道,寻找更高的山峰。
  母亲喜欢这样的旅行。骑着马穿过一个个村庄,暂时摆脱了家庭和家务的枷锁,呼吸着新鲜的乡间空气,她的神情也很明显地轻松了起来。
  在当地有一种说法,一个女人越强大、越有激情,她穿上蒙面长袍骑在马背上就越好看。人们也常常夸奖说,没有人骑在马背上比我母亲更好看。她骑马的时候背部挺直,端庄高贵,自有一种风格。
  但是,1975年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并不怎么开心。13个月之前,她站在我们家的呼利大宅门口,观看一场婚礼。呼利大宅是一间单层的大房子,墙壁全是泥巴做的。母亲就站在大宅的黄色大门口,看着一群迎亲队伍沿着山路蜿蜒而下,迂回着朝我们村中心走来。新郎是我母亲的老公。我父亲正迎娶第7个妻子,一个才14岁的女孩。
  每次他再婚,母亲总是很受伤——尽管父亲开玩笑说每次迎娶一个妻子,我母亲都会越发漂亮。在所有的妻子当中,父亲是最爱我母亲贝比简(字面意思:漂亮宝贝)的。但是,在我父母所处的山村文化里,爱和婚姻几乎完全不搭界。结婚是为了家庭、传统、文化,服从这一切比任何个人的幸福更为重要。在当地,没有人需要爱,没有人去感受爱。爱情只会招惹麻烦。人人都认为,幸福在于不加怀疑地履行个人的责任。我父亲想当然地认为像他这样身份的人有责任娶不止一个老婆。
  那天,母亲站在呼利大宅大门后面的大石阶上,看着十几个人骑着马从半山腰缓缓而下。父亲穿着上好的白色夏尔瓦克米兹(一种及膝外衣)和棕褐色马甲,还戴了羔羊皮帽。他骑的是白马,马勒上挂着浅粉红、绿色、红色的羊毛流苏,晃来晃去。旁边是几匹小马,驮着新娘和她的男性亲戚。这些男人都穿着长袍,负责护送新娘到新家去。在这个新家里,她要跟我母亲和其他叫我爸爸丈夫的女人一起相处。我父亲身材矮小,双眼瞳距短,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此刻正大方地朝那些迎接他、观看婚礼盛况的村民们微笑,并一一握手。村民们交头接耳,“瓦基勒·阿卜杜勒·拉赫曼来了”,“瓦基勒·阿卜杜勒·拉赫曼新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他的民众都喜欢他,是打心底里喜欢。
  父亲全名瓦基勒·阿卜杜勒·拉赫曼,是阿富汗国会成员,是代表巴达赫尚省人民的,就跟今天的我一样。在我们父女俩成为国会议员之前,我父亲的父亲阿扎姆沙阿是社区领袖,部落里的长老。据家里人回忆,在当地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一直是我们家族的传统和荣耀。可以这么说,政治就如流经群山和巴达赫尚省峡谷的河流,在我的血脉里静静地流淌着。
  我的姓和名取自巴达赫尚省的库夫区和达尔瓦兹区。这两个地区偏僻多山,即使在今天,从省府城市法扎巴德坐汽车到该地也得花上三天时间,这还是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到了冬天,山上的道路根本没法通行。
  我爷爷的工作职责是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和实际问题,在群众和中央政府驻扎在法扎巴德的办公室之间建立联系,和省里的区域长官办公室一道向人们提供服务。他从山峦起伏的达尔瓦兹区到法扎巴德政府当局办事,唯一的出行方式就是骑驴或者骑马,通常需要花一个星期到十天的时间。他的一生中从来没坐过飞机,也没开过汽车。
  当然,我爷爷绝不是唯一一个以这么一种原始的方式出行的人。乡亲们与大一点儿的镇来往的方式也是局限于骑马或步行。农民买种子、到市场上卖牲畜、病人去医院、因嫁娶而分开的家庭要互相往来探望,靠的也都是这两种方式。在这些山区,也只有暖春或者夏天的几个月才可以出行,而即使是在这段时间里也是险象环生。
  最凶险的地方要数阿坦加横渡。阿坦加是一座大山的名字,阿姆河就从它边上流过。这条清澈的水道正好是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分界线,虽然美丽,却也非常危险。春天,积雪融化,雨水充沛,河水暴涨,形成一系列湍急的水流,足以致人于死地。阿坦加横渡由一系列粗糙的木梯系在两侧的山上而成,供人们从一侧爬上去,从另一侧爬下来。
  这些梯子的横档很窄,摇摇晃晃,又特别滑。脚下一绊,人就会直接落入水中,被湍流一冲,必死无疑。想象一下,你从法扎巴德购回一袋七公斤重的商品,要么是大米,要么是盐,或许也有可能是油,你一家人全靠这些东西过一个冬天,你负重徒步走了一个星期已经疲惫不堪,此刻还要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一个危险重重的关口,而这个地方或许已经夺去了你许多朋友和亲戚的性命,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我的爷爷实在不忍心看着人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被夺去生命,于是就尽其所能要求政府建造一条像样的公路和安全一些的渡口。尽管他在巴达赫尚省比大部分人富有,但他只不过是个身居偏远乡村的地方官。他最远也只到过法扎巴德,没有办法也没有权利前往喀布尔,那里才是国王和中央政府的办公地点。

  爷爷知道,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什么实质性变化的了,于是就让最小的儿子接手他的位置去参加竞选。爷爷开始训练我父亲从政的时候,他才不过是一个小孩。多年之后,有一天,当我父亲经过了无数个月的不懈游说,他终于实现了我爷爷的梦想,那就是在国会里成功说服政府在阿坦加隘口修建一条道路。
  说起这条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讲的是我父亲和查希尔国王为了这个项目而吵架的事。父亲站在国王面前,说:“国王陛下,这条路计划了多少年了?可如今什么行动都没有。你和你的政府官员虽然有规划讨论,但现在却不守诺言。”尽管国会那时由选出的代表组成,但真正掌握国家治理权的仍然是国王和大臣。很少有人当面批评国王,除非那人实在非常勇敢,要不就是莽夫。国王摘下眼镜,严厉地盯着我父亲看了好一会儿,说:“瓦基勒大人,你最好记住,你现在是在我的宫殿里。”父亲吓了一跳,意识到自己做得过了头,于是赶紧离开宫殿,他甚至担心在出去的路上就会被捕。但是,一个月之后,国王派来了公共工程部长到巴达赫尚省与父亲会面,并筹划修路事宜。部长到达之后,看了一眼山就说这项工程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就没再多说一句话,准备打道回府。父亲聪明地点了点头,接着让部长先跟他骑马走一遭。部长答应了,两人就并肩骑到隘口的顶端。就在部长下马的那一刻,父亲一把抢过他的坐骑,一个劲儿地往山下跑,把他一个人丢在山上过夜,让他尝尝村民平时被困隘口的滋味儿。
  第二天上午,父亲回到山上接部长。部长勃然大怒,他身上被蚊子叮得满身红肿,还因为担心被野狗或者狼群攻击,吓得整夜都没合眼。但这样的一个晚上令他对当地居民的艰苦生活有了切身的感受。于是,他同意带工程师和炸药来给村民建一条通道。父亲建议修建的阿坦加通道至今还在。多亏了这项工程,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巴达赫尚人才得以幸免于难。
  在我父亲还没成为议员,通道也还没修成之前,我爷爷早就任命这个小阿卜杜勒·拉赫曼为“阿巴卜”,也就是社区领袖。实际上这等于就把部落长老的权力赋予了一个才12岁大的孩子。父亲就这样开始承担起解决村民们的土地、家庭、婚姻争端的责任,谁家想要给女儿嫁个好人家、挑个好夫婿都会先跑来征求他的意见。过不了多久,他就开始跟法扎巴德的省政府官员会面,谈判卫生、教育项目,商量如何共同筹集资金。尽管他当时还只是个孩子,但这些官员深知,在我们的“阿巴卜”制度下,父亲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所以他们不得不做好与他打交道的准备。
  早期的这些年月给了我父亲处理社区问题的机会,等他成人之后,很自然地就能领导社区了。他真是生逢其时,因为那个时候,阿富汗刚刚开始了民主化进程。1965年,国王决定组建民主国会,允许人民投票选举地方代表,赋予他们从事国家决策的权利。
  巴达赫尚省的人们此前一直觉得被中央政府忽视了,此刻突然得知自己的呼声能够得到中央的回应,非常激动。在选举中,我父亲被选为新的议会成员,是达尔瓦兹历史上第一个进入议会的人,他代表的人们不仅仅是阿富汗最穷的,也是世界上最穷的。
  巴达赫尚人虽然贫穷,但非常自豪,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动摇。他们像多变的高山气候一样狂野暴怒,也会像长在河岸上花岗岩丛中的野花那般娇柔坚韧。
  阿卜杜勒·拉赫曼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当地居民。他一走上新岗位就全力以赴。
  那个时候,巴达赫尚省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方式是通过收音机。父亲从爷爷那里继承了村里唯一的一台收音机。那是一台笨重的俄国产木质无线电收音机,上面有个黄铜按钮。我父亲第一次在喀布尔国会发言的那天,所有村民都聚集到我们家来收听广播。
  没有一个村民会开机、调音,除了我哥哥贾迈勒沙哈。因为丈夫当上了国会议员,我母亲满心自豪。她打开呼利大宅的大门,让村民到家中听他演讲,还打算叫贾迈勒沙哈为她打开收音机。
  可是,我哥哥那天刚好不在家。惊慌失措的母亲跑遍村子去找他,就是找不到。父亲的讲话马上要开始了,呼利大宅里人越聚越多,表兄弟、表姐妹、村里的长者、妇女、孩子都来了。有些人甚至还从来没听说过收音机,所有人都想听听新代表在国会上的发言。母亲知道自己不能让父亲失望,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弄那个新发明的玩意儿。
  她朝收音机走去,试了一下所有的按钮,但是没成功。聚集起来的人们都看着她,满怀期待,她内心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竟至于要哭了。她想,丈夫的脸都要被自己丢尽了,要是贾迈勒沙哈在就好了。这孩子去哪儿了呢?绝望之际,她举起拳头猛地朝收音机上面砸了一下。神奇的是,收音机居然传来了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她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不过,由于音量太小,没有人能听清里面在讲什么。她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个朋友,也就是我父亲的第四个老婆,建议拿一个扩音器来。女人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怎么用,只见过男人们曾经用过那玩意儿。他们搬来了扩音器,放到收音机旁,想尽了一切办法,把两个机器连接起来。最后居然成功了。整个村子的人都听到了我父亲在国会上的现场发言。母亲满心欢喜,甚是满足,她成功地经受住了父亲的种种苛刻要求。后来,她对我说,那一天是她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
  很快,我父亲赢得了国会里最辛勤的议员的名声。巴达赫尚省依然穷得可怜,但是,那段时期却是阿富汗难得的好日子。国家安全,经济、社会总体上比较稳定,但这样的稳定局面却是我们的邻国不愿意接受的。阿富汗位于欧洲大国、中国、伊朗、俄罗斯之间,有人说,这样的地理位置对阿富汗自身来说是悲,对世界来说是喜。这话非常在理。只要问问玩过里斯克征服世界游戏的人,他就会告诉你,如果你赢了阿富汗,你就赢得了通往全球其他地方的通道。此话千真万确。那个时候正值冷战高潮时期,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和地理位置已经预示了它日后的悲惨命运。
  我父亲直言不讳、勤勤恳恳、慷慨大方、诚实守信,恪守伊斯兰教价值观,不仅在巴达赫尚省,就连在整个阿富汗都受人尊敬。当然,因为拒绝向权贵行磕头礼,又不喜欢像同侪那样玩弄权术,他在宫廷里招致个别人的反感。不过,最重要的是,他虽然是个守旧的政治家,却笃信担任公职和帮助穷苦的人们是崇高的事业。
  他长年累月在喀布尔,主张修路、建医院、建学校,并成功争取到资金,完成部分工程,尽管某些工程一直没能争取到。居住在喀布尔的统治者们没把我们的省份当回事,所以父亲很难争取到中央的资助,这让他极为恼火。
  据母亲回忆,在父亲每年国会休会回家前的一个月她就开始准备迎接了——为他准备好各种甜食和干果、打扫房子、派仆人到山上捡足够柴火供父亲回家后做饭烧菜用。每到傍晚,一头头驴排成一排,背上驮着柴火,走进呼利大宅的大门,母亲会在那里指引它们把柴火运到花园角落里的一个木柴仓库。母亲做事自有一套风格,但她跟父亲一样拼命,只要还有一丝可以改进的空间,她都不会放过,总是追求完美。可是,父亲从来没有因此而感激她。在家里,他有时就是个暴君,母亲身上的淤青就是拜他所赐。
  父亲的七个老婆中有六个是出于政治目的而娶的。通过迎娶临近部落领导或有权势的长老的爱女,父亲巧妙地巩固了他势力范围内的权力基地。我姥爷是临近区的一位显赫长老。之前这个区还跟我父亲的村子打了一仗。父亲迎娶母亲之后,最终与那个区订立了一项和平协定。
  少数几个老婆是他真正爱的,有两个被他休了,大多数都受他冷落。他一生中娶过七个老婆,毫无疑问,我母亲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她身材娇小,长着一张俊俏的椭圆形脸,有一双褐色的眼睛,一头长发乌黑发亮,两道眉毛整整齐齐,皮肤白皙光洁。
  我母亲最得父亲的信任,也是她掌管着保险箱和食品储藏室的钥匙,父亲政界朋友来访时的饮食都是她全权负责。她带领仆人和其他妻子,在呼利大宅的厨房里烹制出一道道喷香的烩肉饭、古斯特咖喱肉①、热腾腾的圆盘烤饼。
  仆人和我的兄弟们站成一排,将滚烫的食物从厨房传到隔壁的会客厅入口,父亲就在里边招待客人。妇女是不允许进入这一男人专属的领地的。在我们的文化里,一个已婚妇女是不能够被亲戚之外的其他男人看的,因此,在这种场合下,我那些从来不需要做家务的兄弟们也只好帮忙了。
  每当举行这样的招待会时,父亲总会要求一切都办得尽善尽美。米饭要煮得松软,饭粒与饭粒要分开,不能粘在一起。如果达到这个标准了,他会露出满意的微笑,为自己的好运气、有眼光挑选了最优秀的老婆而自豪。如果发现有几粒米饭粘在一起,他就会沉下脸,客气地向客人打个招呼,然后走进厨房,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我母亲的头发,从她手里夺过金属长柄勺,朝她头顶击下去。母亲飞快地往头上举起手,试图保护自己。那双手就这样不知被打过多少次,伤痕累累的。有时她被打昏过去,等苏醒过来后,不顾仆人惊恐的眼神,抓一把热的柴火灰压在头顶止血,然后又开始干活,确保下一次的米饭粒粒分开。
  她默默地忍受着这样的暴打,因为在她的世界里,毒打意味着爱。她向我解释说:“如果一个男人不打他的老婆,那就表示他不爱她了。他对我有期望,只有我令他失望时才打我。”在现在的人们看来,这话听上去怪怪的,可她就是这么想的。这是她生存下去的信念。
  母亲决心满足父亲的期望,不仅仅是出于责任或因为恐惧,其实也是出于对他的爱。她是真心实意地崇拜我父亲。
  正因如此,那天,当她看到父亲的第七个妻子的迎亲队伍从村子里蜿蜒走来的时候,她非常伤心。她站在台阶上,边上的一个女仆正拿着杵在一个大石臼里磨粉。她竭力不让眼泪流出来,接着突然夺过杵,在石臼里疯狂地磨起粉来。身为家中的女主人,她通常是不干这样的粗活的。
  但即使是自怜,在今天这样的大喜日子里也是不允许的。她要负责这次婚宴的餐饮,并且确保新娘在阿卜杜勒·拉赫曼家吃的第一顿囊括了最佳美味和最优招待,这才能与父亲的身份相符合。如果她未能为自己的新情敌准备一场最丰盛的宴会,她的丈夫一定会生她的气。

  婚礼中有一个环节就是为我母亲而设的。身为众多妻子中的头儿,她要去迎接新娘的队伍,然后把拳头紧紧地放在新娘头上,以显示自己的权力比新娘大,身份比新娘高,今后对方要听从她的命令。她抬头一看,新娘、新娘母亲和妹妹三人一进了呼利大宅的大门,就有仆人帮她们下马。她们脱掉了长袍,两个年轻的便在众人面前展现她们的美貌。两人都长着齐腰的乌黑头发,其中一个有一双绿色的眼睛,以自信的眼神直盯着我母亲,撅着嘴唇。我母亲不慌不忙,把拳头牢牢地放到她头上。那女子大为吃惊。我父亲咳嗽了一声,又马上笑开了。另一个女子满脸涨得通红。原来,我母亲认错了新娘,她把拳头放到新娘妹妹的头上去了。母亲惊讶地迅速缩回了双手,但已经太迟了,婚礼的队伍已经进屋准备吃喜酒了。她唯一的一次公开展示管家权力的机会就这么溜走了。
  13个月之后,我母亲来到一座偏僻小山上,在一间简易的木棚里生孩子。此时的她已经失去了最心爱的男人的宠爱,孤独可怜。三个月前,父亲新娶的年轻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恩内亚特,有一张红扑扑的脸蛋和一双巧克力般的大眼睛,活蹦乱跳的。我母亲生完我就压根儿没打算再生。她怀孕期间,浑身难受、脸色苍白、筋疲力尽,正因为生了太多的孩子,她的身体也垮了。恩内亚特的母亲则完全不同:因为是第一次怀孩子,她胸部坚挺,脸颊红润,闪烁着幸福的光芒,看上去越发漂亮。
  虽然我母亲怀有6个月的身孕,但她还是坚持着为产妇接生。就在恩内亚特呱呱坠地,呼吸生平第一口气的时候,贝比简抓起他的小手贴近自己的肚皮,轻声祷告自己也能生这么个男孩,然后赢回丈夫的宠爱。在我们的文化里,女孩被视为一无用处。即使在今天,妇女仍然祷告生男孩,因为只有男孩才让她们有身份,令她们的丈夫欢喜。
  母亲生我的时候,疼痛持续了30个小时。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呈半昏迷状态,听到我是女孩时,她几乎已经没有力气去流露那种失望的神情。我被抱到她跟前时,她竟然转过脸去,抱都不要抱。我身子小小的,皮肤乌青——我本来应该像恩内亚特一样健康可爱的。生下我之后,母亲处于生死边缘,没有人在意我是死是活,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么拯救我母亲身上了,我被裹进一个棉布襁褓里,放到屋外炽热的太阳底下烘烤。
  我差不多在太阳底下躺了整整一天,把嗓子都哭哑了,还是没有一个人来看我。他们完全是顺其自然,让我自生自灭。我的脸被太阳灼伤得那么严重,以至于青春期的时候,脸颊上的疤痕都还没褪去。
  等到他们开始怜悯我,把我抱回屋内的时候,我母亲已经好多了。见我还活着,喜出望外,而看到我脸上的晒伤,又非常担忧,一改最初的冷淡,转而迸发出母爱的本能来。她把我抱在怀里,紧紧地搂着。等我终于停止哭泣了,她倒默默地抽泣起来,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让我受一点点伤害。她似乎明白了:真主让我活着一定有他的理由,她应该好好爱我。
  我不知道那天真主为什么饶我一命,也不知道为什么从那时起他在多个场合拯救我,但我知道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也知道,真主是真诚地祝福我,让我从此成为贝比简最宠爱的孩子,并在我们母女之间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感情纽带。
  亲爱的舒拉和莎哈扎德:
  在你们还小的时候,我就深切体会到在阿富汗做个女孩子真难。一个新生的女孩听到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接生现场的人们对她母亲说的安慰话:“是个女儿。可怜的女儿。”这句话怎么听都不像是一句迎接新生儿的欢迎词。
  然后,等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被允许上学。送她去上学?她的家庭够勇敢够富有吗?当她的兄弟长大了,他就能代表整个家庭,挣的薪水也可以帮助维持一个家,所以人人都希望让儿子接受教育,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女孩子唯一的前途就是嫁人。她们在经济上对家庭没什么贡献,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根本没必要让她们接受教育。
  等女孩子到了十二岁,亲戚和邻居开始在背后议论为什么她还没嫁人。“有人向她求婚了吗?”“有谁准备娶她了吗?”如果没有人向她提亲,饶舌的人就会说她是个坏女孩。
  如果家庭成员不理会这种闲言碎语,等女孩子长到十六岁,也就是法定结婚年龄,还没给她找到一个婆家;如果让她自由恋爱嫁给某人,或者允许她不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是极罕见的),那么她或许还有一丝找到自己幸福的希望。但是,如果这个家庭有经济压力,又被闲言碎语所怂恿,他们就会在她还不满十五岁的时候把她嫁出去。那个一生下来就听到“是个女儿”的人此刻自己也成了母亲;如果她生的也是女儿,那么她的婴儿听到的第一句话也是“是个女儿”。就这样,一代传一代。
  这就是我人生的开端,一个文盲妇女生的“女儿”。
  本来做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是我的命运,很可能也是你们的命运。但是,我的母亲,也就是你们的姥姥,凭着她的非凡勇气,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她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
  挚爱你们的妈妈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二十岁的女孩是奢侈品,二十五岁的女孩是打折品,三十岁的女人是半价处理品。也有人说,二十岁的女孩是公主,二十五岁的女孩是女仆,三十岁的女人呢?那对不起,是女奴。嘿,我却要说,我不要做公主,也不要做女仆,也永远不会去当女奴,不管我多少岁,我都是我,我都是女王。有男人说,我觉得你很好,只是你不需要我。怎么会呢?我很需要你啊。不,你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 [点击阅读]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