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物生长 - 第九章:肉芽肿的手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回到宿舍,宿舍里的人正一边玩“四国”一边讨论女生套回来的尸体范围是否可靠。
  “你们说,咱班女生的魅力够用吗?”
  “当然。咱班女生虽然没有绝色,但是有长得眉如细柳的,有长得面如桃花的,有长得乳大如斗的,合在一起,绝对是股不能小视、能够兴风作浪的恶势力。而且,女孩如果远看,你总习惯用评影星的标准评,自然不行了;其实多数影星卸了装,穿了大裤衩,从洗手间出来,也跟土鳖似的;那种蓬鬓荆钗不掩国色、有自信素面朝天的,太少了。但是如果女孩自己凑上来,你评价的标准就不一样了。母猴子冲你一笑,你没准都觉得媚态入骨呢。厚朴你别笑,说你呢。就象咱师兄,王大,总唠叨他们班上叫什么玲的,多衰多衰,脱光了他都不见得上。但是,玲管王大借了几次笔记,你看王大现在看玲的表情,跟看杨玉环似的。所以,问题不是咱班女生的魅力够不够用,而是白老师是不是一条汉子。”
  “白先生肯定是条好汉。他其实挺倒霉的,咱们八年的学制,他念到七年,闹文革了,就下放到山西了,什么文凭也没有。到了山西,大事不让他做,只能做阑尾手术。几年下来,他阑尾手术如火纯青,最快三分半,从上台到下台。然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象个邪派高手似的。但是倒霉的事情还没完。他的阑尾手术做的太熟了,别人总认为他在唬弄。有回县长的小姨子在他手上三分半做完阑尾切除,几天后感染了,四十度高烧,三天不退,差点死了。其实,不一定是白先生的责任,术前准备不好,助手消毒不彻底,术后处理不当,可能性多着呢。但是谁让白先生是下放的呢,谁让他得意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象个邪派高手似的。医院决定推他顶罪,县长就把他从进了监狱。关于之后的事情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县长的小姨子心怀内疚;有的说县长的小姨子被白先生在手术台上,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象个邪派高手似的风采迷住;有的说县长的小姨子是第一次被一个不是她父亲的男人摸了肚皮,觉得兴奋异常。反正结局是一样的,县长的小姨子爱上了白先生,并且和他有过一腿。白先生回城以后,小姨子年年给他寄大红枣吃。”
  “大红枣补血,红的东西都能滋阴。”
  “所以红军一定能战胜白匪。”辛夷用自己的红司令吃掉了对方的一个白连长。

  “听说前年那个县长的小姨子终于忍不住了,鸡蛋清梳头,水葱绿小袄裹身子,带了一大包皮大红枣来到北京,想冒充保姆混入白公馆。”
  这些故事多数是听胡大爷说的。胡大爷是我们宿舍的管理员,男生女生全管。胡大爷管宿舍的风格是,只要不把楼拆了,他什么都不管,有卫生检查,他都会提前一个星期通知我们。一个寒假里,我在宿舍开了两桌麻将,十几个人一晚上抽了十几包皮烟,喝了两箱啤酒,胡大爷只说了一句,“小声点。”
  胡大爷有一百岁了,他记得千年的事情。胡大爷刚建校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大爷,是个名誉称号。中国名医录里,百分之九十的人是他看着念完书的;给中央领导看病的医生,见了胡大爷,没有不下车鞠躬,没有不叫大爷的。胡大爷总说人生最大的烦恼是老而不死,时间难以打发。他说人老了,不管读没读过书,要活得有意思些,只有靠低级趣味了。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学校里,胡大爷是一本活的《子不语》。他没学过遗传学,但是清楚这个学校、甚至中国医学界里错综复杂的男女关系。胡大爷历尽沧海桑田,还是对男女关系情又独钟,念叨起来眉飞色舞。他常常带着一大穿钥匙,在楼道理叮叮铛铛走,象是个脖子上挂个铃铛的老猫。老猫已经不抓耗子了,但是还喜欢和耗子玩耍。胡大爷觉得那个房间可疑,常常象征性地敲一下门,然后拿钥匙开了门就进去,矫健异常,要是真有人干事,他就连说对不起,慢慢退出来。我老觉得,中国名医们如果有阳痿、早泄、射精困难等等性功能障碍,八成是胡大爷害的。“秋水,昨天我撞见黄芪和他的女朋友了,真的,你还不信。我进去的时候,他女朋友头发乱蓬蓬的,黄芪连大爷都不会叫了。对了,你的《七种武器》后两本呢,借我看看,我肯定还你。”胡大爷另一个爱好是看武侠小说,总向我们借,借了就不还,你问,他就咬定没那回事情。年岁大了就是有这点好处,他想记住什么事就记住什么事,想记不住什么事就记不住什么事,谁也没办法。我们明白了这点之后,借胡大爷书,就不指望他还了,索性自己再买一本。现在,胡大爷有整套的金庸和古龙,他没有整套的梁宇生,是因为他不喜欢看,他对一些作家充满抱怨,“我都读不下去,他们怎么写下去的?”胡大爷金庸、古龙看遍了之后,开始劝我退学,“你行,你写凶杀色情都行。不写,浪费了。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改行还来得及。比当医生还造福,能让那么多人高兴呢。要不毕业就先干几年皮科,治治性病,或者男科,看看阳痿,长长见识再改行。要不一边当医生,一边写,你肯定行,凶杀色情都行。你知道怎样叫有本事,写的东西能到街上报摊上卖,有本事。写凶杀,让我想磨菜刀,就练成了。写色情,要是让我还能,哈哈,小子,你就练成了。江湖上你就能随便行走了。”

  我常想,我从小要是有这样一个爷爷,我会出落成什么样子。
  “后来呢?”厚朴挺好奇。
  “后来被机智的白夫人及时发现,一脚踢了出去。之后逢人就夸自己智用双全:‘我第一眼看见那个小妖精,就知道不是个好东西。几天后随口问她一个问题,就漏了馅。她连我们家老白有几条内裤都知道,这还了得!要不是我心细,呵。”
  “白先生真挺!”
  “还有呢,还有呢,文革之后,校领导还收到过检举白先生的信呢,说他骚扰女学生。”
  “信上怎么说?”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白老师借口替我补课,趁我不备,将我一把扑倒在解剖床上。’”
  “肯定是假的。白老师从不补课。下班就被白夫人接回家。也怪了,白先生血管神经再乱也能解释得清清楚楚,家住新开胡同,过了东单就是,自己就是找不着。”
  “领导也不信,领导说,解剖床是不锈钢的,多硬呀,绝不可能,老白在宿舍有床吗。”
  “但是白先生很挺是肯定的,要不,不会有这种谣言。”
  “这回可以放心下棋了。除了重点,不背别的了。”
  “不过也有反例。去年王大他们的考病理,教课的常老师明说生殖系统不要求,结果就考了一例阴茎癌的实体标本。可能是又长了癌,又在福尔马林液里泡得时间太长了,全班十二个女生全认不出是什么。”
  “咱们师姐真纯洁。”
  “咱们班的女生肯定答的出,解剖生殖系统的时候,自己分到的尸体是女尸的,都跑到别人的男尸体上看个仔细,拨弄来拨弄去,生怕漏掉什么。”我们班上的女生倒是对尸体一点不反感。别人讲,第一次见尸体,可能吃不下饭,我们班女生,第一次摆弄完尸体后,中饭一边啃排骨一边讨论,香着呢。我们班上,没准将来能出半打儿名医。

  “考试的时候,一个师姐不会,小声问王大,那是什么呀?王大说,就是那个东西。师姐急了,你怎么这么小器呀,我以前怎么什么都告诉你呢?王大说,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就是那个东西。师姐都快哭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呀。王大说,那个那个那个东西呀!”
  “最后两个女生答成阑尾,其余十个全部答成肉芽肿的手指。”
  “从那以后,病理常老师就多了一个外号,王大他们班女生给他起的,很气派,叫做有十一根阴茎的男人。六脉神剑,夜御十女。”
  “你们贫不贫,烦不烦那?怕重点不是重点的,就上七楼上自习去。不怕的就好好下棋。”黄芪喊。
  “四国”是一种四人游戏,一个人当裁判。实际上就是两副军棋合在一起下,需要自己画一个棋盘。他们这伙人,一学期能下烂两张棋盘。四个人分坐方桌的四边,坐对家的两个人一拨,合伙攻打另外两个人。“四国的最大好处是不用动太多脑筋,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胡乱骂人。下棋的人可以骂同伴合作不力,可以骂对手蠢笨不堪,裁判可以四个人一起骂:“吵什么吵?你们都是猪。”
  “厚朴,你一定要出来一个大子把他这个子敲掉!”杜仲大喊,他和厚朴打对家。
  “我得守营。”厚朴边说,边要把他的白司令放入行营。如果一个子放入行营,敌人就不能攻击这个子了。
  “龟,不许龟!。你一定要出来个大子替我当一下!你这个龟人!”杜仲喊。
  杜仲生得短小精悍,有一副和身材不相称的大嗓门。他上课打一个哈欠,全教室昏睡的人都能被吵醒。我们认为杜仲要是早生千年,可以在军中谋一份好职业。他可以当一个骂阵兵。穿一个小搭链,露出小肚皮,在两军阵前背诵对方主将的八辈祖宗,骂的时候,肚脐眼一凹一凸的。骂得敌人心烦气燥,冒然出击,被我军一网打尽。杜仲如果不被敌人第一排箭射死,就会立头功一件。
  “我想我还是守营好。”厚朴说。
  “龟人!”
  “我要守营。”
  “龟人!”
  “我真的要守营了。”
  “龟人!”
  “我可以守营吗?”厚朴不那么肯定了。
  杜仲看见我在怪笑,又看了看周围的人,明白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吧,你就手婬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2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2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舒婷的诗
作者:佚名
章节:106 人气:2
摘要: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