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二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波洛沿着山坡向上爬去,他一时忘了脚疼。一个念头占据了他的整个脑海.以前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事情都相互关联,但一直没能弄清到底有什么联系,这回终于理清头绪啦。他分明地感到潜在着一种危险-不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的话有人危在旦夕.情况十分严唆。
  埃尔斯佩思.麦凯走到门口迎接他:“累坏了吧,”她说,“快进屋坐下。”
  “你哥哥在家吗?”
  “不在.他去警察局啦。我猜是出事了。”
  “出事了?”他吃了一惊.“这么快?不可能。”
  “啊!”埃尔斯佩思回答道.“什么意思?”
  “没什么.没什么.你是说有人出事啦?”
  “对,但具体倩况我不清楚。反正是蒂姆.拉格伦来把他叫走的.给你来杯茶吧?”
  “不用了。”波洛说,“非常感谢。不过我想-我想回旅馆。”他一想到浓浓的苦茶就受不了。他得编个理由,以免显得太不礼貌.“你看我的脚,”他解释道.“我的脚受不了.我这鞋在乡间行走太费劲了.得换双鞋才行。”
  埃尔斯佩思低头看着波洛的双脚,“这怎么行呢,”她说,“漆皮鞋打脚。顺便告诉你.有你一封信。邮票是外国的。从外国寄来,托警监斯彭斯转交的.我去给你拿来。”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信回来递到他手上。
  “信封你还要吗?如果不要我想替侄子要.他喜欢集邮。”
  “没问题。”波洛拆开信.把信封递给她.她道了谢就进了屋。
  波洛展开信读了起来.戈比先生的海外服务业务与本土业务开办得一样好。他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说实在的.这些结果也没有什么大用途-波洛也不指望会有多少帮助。
  奥尔加.塞米诺娃没回家乡。她的家人无一幸存.她倒有一个上了年纪的朋友.她常给她写信,这位朋友知道一些她在英国的消息.她与雇主的关系不错,这位雇主有时十分严厉.但同时非常慷慨大方。
  奥尔加.塞米诺娃最后几封信是在一年半之前.信中提到一位男青年。她隐约地说起婚事.男方的名字她没有透露;不过出于他那方面的某种考虑.婚事一时还没定下来.最后一封信中她满怀希望地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后来再没有去信,这位上了年纪的朋友认为她大约已与她的英国男友成婚,并且换了住址。女孩子一旦出国往往这样,只要组织了美满的家庭便不再写信。

  她一点也不为奥尔加担心。
  都挺符合.波洛心想。莱斯利说过要结婚.不过不知是真是假。卢埃林-斯迈思夫人据说“慷慨大方”.有人给了莱斯利一大笔钱,也许就是奥尔加给的(本来是雇主给她的).来引诱他为她伪造文件。
  埃尔斯佩思.麦凯再次走上阳台.波洛问她奥尔加和莱斯利是否打得火热。
  她考虑了片刻,然后对波洛的问话予以否定。
  “要真是那样的话,他们还真能保密。从来没人议论过他俩,在这种小地方什么都瞒不过去的。”
  “年轻的费里尔跟一位有夫之妇有一段私情。兴许他让那女孩子不要对她的雇主透露半个字。”
  “很可能是的。斯迈思夫人一定知道莱斯利.费里尔品行不端,因此会警告那女孩子不耍跟他有任何来往。”
  波洛迭起信装进口袋。
  “我还是给你冲一壶茶吧。”
  “不,不用啦-我得马上回旅馆换鞋去,你不知道你哥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吧?”
  “我不知道。他们没说找他去干什么。”
  波洛向旅馆走去.离斯彭斯家不过才几百码,走到门口他发现大门敞开着.他的房东.一个三十出头的少妇笑盈盈地向他走来。
  “来了一位夫人要见您,”她说,“等了好半天啦.我告诉她我不知道您去哪儿了.也不知道您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可她说她等您。”她接着说,“是德雷克夫人.我看她十分焦急.平时她向来从容自若,我猜她一定是受了惊吓。她在客厅里。要我给您端点茶什么的吗?”
  “不用啦,”波洛说,“最好别端.我先听听她会说什么。”
  他推开门进了客厅.罗伊纳姑在窗户边。这扇窗户看不见大门口,因此她没看见波洛回来了。听到门开了,她猛地回过头来。
  “波洛先生,您终于回来了。我等得好苦。”
  “夫人,真是抱歉。我去石场森林了,又跟我的朋友奥列弗夫人聊了聊天。后来我又跟两个男孩子谈了话,是尼克拉斯和德斯蒙德。”
  “尼古拉斯和德斯蒙德?哦.我认识。我想问一天啦,脑袋里乱七八槽的!”
  “您有些紧张。”波洛轻声说道。
  波洛没想到会见到这种场面。罗伊纳-德雷克居然也会紧张,她那镇定自若的样子不复存在.她不再忙碌地张罗着.不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
  “您听说了吗?”她问,“哦,不对,您可能还没有听说。”

  “听说什么?”
  “可怕的事。他-他死啦。叫人杀死了。”
  “谁死了,夫人?”
  “看来您没听说.他也还仅仅是个孩子.我想-哦.我真是个傻瓜。我应该告诉您的.您问我的时候我应该告诉您才对.所以我才觉得特别-特别过意不去,因为我知道我最清楚,觉得一不过我纯粹是出于好意,波洛先生,真的。”
  “请坐,夫人。坐下采说,平静一点.告诉我事情的原委.死了个孩子-又死了一个?”
  “她弟弟,”德雷克夫人说,“是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雷诺兹?”
  “是的。他们在一条田间小道上发现了他的尸体。他一定是从学校回来后一个人到小溪旁玩去了.有人把他摁进溪流中-让人把头摁进水里了。”
  “跟她姐姐乔伊斯一模一样?”
  “对,对。我知道怎么回事啦-一定是疯了。可是不知道是谁疯了,真糟糕。一点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我还是有所了解.我真觉得一真是太歹毒了。”
  “夫人,请您告诉我吧。”
  “好,我是想告诉您,我来就是想要告诉您的。因为,您跟惠特克小姐谈完之后就来找过我。她跟您说起我被什么东西吓了一跳,我一定看见什么啦。在大厅里,在我家的大厅里看见什么啦。我说我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吓着我,因为,您知道,我当时想-”她停下来。
  “您真的看见什么了?”
  “当时我应该告诉您才是。我看见书房的门开了,小心翼翼地推开了-然后他走出来了。至少,他不是大大方方地走出来的.他只在门口站了一下.然后飞快地关上门缩回安了。”
  “是谁呢?”
  “利奥波德。利奥波德.就是现在被害的这个孩子.而您看,我当时以为-哦.犯了多大的错误啊,铸成了大错.要是我当初告诉您了一要是您弄清了内幕该有多好。”
  “您当时以为?”波洛说.“您当时以为利奥波德杀死了他的姐姐,是吗?”
  “对,我是那么认为的。当然不是在当时,因为我还不知道她死了,不过他脸上的表情相当古怪。他这孩子一向怪怪的。有时您会觉得有些怕他,因为您会觉得他不太-不太对劲。他非常聪明,智商相当高.不过总是心不在焉。”
  “我当时心想,利奥波德怎么不玩火中取栗的游戏却跑到这里来了?,我又想,他在干什么呢一看上去那么怪?后来我没有再考虑这个间题了.不过,他的神情让我吃了一惊.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摔碎了花瓶.伊利莎白帮我捡起了碎片,我又回到了玩火中取栗游戏的屋中,再也没想了。直到我们找到了乔伊斯才想起来。可是我以为-”

  “您以为是利奥波德干的?”
  “对。是的,我就是那么想的.我觉得原来如此,怪不得他看上去那么怪.我以为我知道为什么。我喜欢思考间题-一辈子考虑得太多了,以为我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会弄错.可我也会大错而特错。因为,您知道,他被杀了,说明事情肯定不是我所想象的。他一定是进去后发现她在那儿-死了-他大吃一惊,简直吓坏了。于是他想趁四周没人偷偷地溜出来,当时他抬头淮是看见我了.就缩了回去,关上门,等大厅里没人了再出来的.而不是因为他杀了乔伊斯.不是的,只是因为看见她死了而吓坏啦。”
  “您一直只字未提?您甚至在发现她死了之后也一直没有说过您看见谁了吗?”
  “没有.我一怎么说呢,我不能提这事.他还-您知道.他还太小。才十岁吧.差不多快十一岁了,我是说-我当时觉得他不可能知道自己究竟会造成什么后果,不可能完全是他的错.从道义上讲,他不应该负责任.他一向很怪,我那时觉得应该对他手下留情.不要全告诉警察,不要把他送到众所周知的地方去.我觉得有必要的话,应该送他去做特殊的心理治疗.我_我是出于好意,您一定要相信,相信我是出于好意。”
  说得多么伤心啊.波洛心想,简直是天底下最伤心的话啊.德雷克夫人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
  “是啊,”她说,“说什么我是出于好意,我完全是出于好意,人们常常以为自己知道怎么样做才对别人最有利,事实上却不知道.因为,您知道.他如此吃惊的原因八成是他看见了凶手,要不就是发现了有关线索。这样凶手感觉到不安全,于是-于是他一直等待时机,直到终于能在他一个人的时候把他淹死在小溪中,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告密.想说也说不了啦。要是我那时告诉您了,或者告诉警察或者告诉谁该有多好,可是我以为我全弄清楚了。”
  “到今天,”波洛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看着德雷克夫人拼命抑制住抽泣,“我才听说利奥波德最近花钱如流水.肯定有人付给他钱堵他嘴。”
  “可会是谁-谁呢?”
  “我们会弄清楚的,”波洛说.“用不了多久啦。”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0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