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赫尔克里-波洛起身告辞之后,杰里米.富勒顿坐在书桌前.用指尖轻轻地敲打着桌面.然而,他的眼睛却在看着远方-他陷入了沉思。
  他拿起一份文件,垂下眼睛,可还是集中不了注意力。
  电话铃响了,他抓起话筒。
  “迈尔斯小姐吗?”
  “先生,霍尔登先生在等您。”
  “我知道了.对,和他约好是三刻钟之前会面的吧.他说了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吗?……好,好,我明白啦。上次他也是这个原因来晚了.请告诉他我刚才在跟另一个客户谈话,现在时间不够了.你约他下周再来,好吗?这样的事情不能再继续下去啦。”
  “是,富勒顿先生。”
  他放下话筒,目光落在文件上,还沉浸在刚才的思绪当中.他还是看不下去。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事.过了两年啦-差不多整整两年.今天上午这位古怪的、穿着漆皮鞋、留着大胡子的小老头问起各种问题,唤醒了自己的记忆。
  他耳边响起了两年前的一次谈话。
  他仿佛又看见那个矮胖的身影,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棕色的皮肤、暗红色的大嘴巴、高颧骨、浓黑的眉毛下一双蓝色的眼睛紧盯着自己。那张脸上充满了感情,充满了活力,那是一张经历了不少苦难的脸一也许从来都承受着磨难一却从来没有学会向苦难低头.这种人会抗争到最后。可她现在在哪儿呢?他心中暗想.她还是想办法逃脱了-她是想什么办法逃走的呢?有谁帮她呢?会有人帮她吗?肯定还是有人帮了她一把。
  他想她大概是回到了中欧的某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她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最终不得不回到那里去,否则除了束手就擒之外她没什么可干的啦。
  杰里米.富勒顿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他相信法律,瞧不起如今很多法官对犯人从轻发落,接受学术界的影响。像学生偷书、年轻的女人从超级市场上偷东西、女孩子们从雇主那里偷钱、男孩子们偷电话箱中的硬币等等,他们根本不是走投无路,大多数也并不是真的需要,只是从小被惯坏了,觉得凡是买不起的东西都可以伸手去拿。然而,尽管他坚信应该严格执法,富勒顿先生还是很有同情心的,他常常对人充满了同情.虽然奥尔加的自我辩护没有改变他的主意,他还是对她充满了怜惜之情。
  “我来求您帮忙,我觉得您会帮助我的.去年您很友好,您帮我填了表格.好让我在英国再呆一年.他们跟我说:‘你不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不回答.律师可以代表你说话。’于是我来找您啦。”
  “您说的情况-”富勒顿先生记得自己的话多么冷漠无情,因为他心中充满了怜惜之情,话语倒显得越发冷漠,“-不存在。这次我不能为您辩护,我已经代表了德雷克家。您清楚.我以前是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的私人律师。”
  “可她死了,她死了就不需要私人律师了。”
  “她很喜欢您。”富勒顿先生说。
  “是的,她喜欢我.我想跟您说的就是这一点。这就是她想把钱留给我的原因。”

  “她所有的钱?”
  “是啊,为什么不行呢?她不喜欢她的亲戚。”
  “您错了。她很喜欢她的外甥女和侄儿。”
  “嗯,她也许喜欢德雷克先生,但她不喜欢德雷克太太.她觉得她很讨厌.德雷克太太总干涉她,不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让她吃她爱吃的东西。”
  “她对老夫人负责,想努力地让她遵从医嘱.比如说忌口啊,少运动之类的。”
  “一般人们都不喜欢遵从医嘱.他们不希望亲戚横加干涉,他们希望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她很有钱,她想要什么都能买得起。只要她喜欢,每一样东西她都买得起,她相当相当有钱,花自己的钱她买什么都行。德雷克夫妇本身就很富裕,他们有幢好房子,还有好衣服以及两辆汽车.他们好过得很,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呢?”
  “他们是她仅有的亲戚。”
  “她希望把钱留给我.她同情我,知道我饱尝了艰辛.她知道我父亲被捕后,我母亲和我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她知道我母亲后来是怎么死的。全家人都死了.我忍受住了可怕的一切。您不会知道生活在一个警察控制的国家里是什么滋味.我以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您在替警方说话.您根本没有站在我这一边。”
  “对,”富勒顿先生说,“我是没有站在您这一边.我很遗憾这件事发生在您身上.但这一切都是您自己造成的。”
  “不对!我没有做过不该做的事!我做什么了?我待她好,她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给她弄来许多他们不让她吃的东西,巧克力啦.黄油啦等等.一直只让她吃菜油,她不喜欢菜油.她想要吃点黄油.她喜欢放很多黄油。”
  “这不仅仅是黄油的问题。”富勒顿先生说。
  “我侍奉她.我对她如同亲人!于是她感激我。于是她死后我发现她大发慈悲,把所有的钱都留给我了,还让人在公文上签了字.而德雷克家的人过来对我说我不能继承.他们什么话都说得出来.说是我逼着她写的遗嘱.还说了些更不像样子的话.太不像话啦.他们说遗嘱是我自己写的.简直一派胡言。是她写的。她写的.然后把我支开。她叫清洁工,还有吉姆,还有园丁进来。她说要让他们在公文上签字,不要我签字.因为钱是留给我的.为什么我就不该得到这笔钱?为什么我在生活中就不能有点好运气,就不能有点欢乐?当我得知消息之后我憧憬着去做许多事情。简直妙不可言。”
  “我丝毫也不怀疑,真的不怀疑。”
  “我怎么就不能有自己的憧憬呢?为什么就不能开心呢?我将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要什么就能有什么.我做错什么啦?没有.告诉您,我什么也没做错,什么也没有。”
  “我努力地向您解释过了。”富勒顿说。
  “全都是谎言。您说我在撒谎。您说是我自己写的那份公文。我自己没有写。是她写的。谁也无法说不是的。”
  “有人说起了很多事,”富勒顿先生说,“听着.别再辩解了,听我说。卢埃林-斯迈思夫人写信时.常常让您代笔,并让您模仿她的笔迹,模仿得越像越好,有这回事吧?因为她觉得用打字机给亲戚朋友写信十分不礼貌,这种老观念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遗风。如今谁也不在乎信是手写的还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而卢埃林-斯迈思夫人不这样认为。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嗯,明白。她是常常让我这么做.她会说,奥尔加,这四封信你来回,照我跟你说的以及你速记下来的回吧.你用笔来写,字体写得跟我的越像越好.,她让我练习模仿她的字体,注意每一个字母她是如何下笔的……只要看上去差不多跟我写的-样就行了,她说,然后签上我的名字.我不希望让人知道我连信都写不了啦.你知道,患了风湿病,我的手腕越来越不灵便了,尽管这样我还是不愿用打字机写私人信件。”
  “您完全可以用您平常的字体来写,”富勒顿先生说,“然后在末尾写上由秘书代笔,不就行了吗?”
  “她不想让我这么做.她希望别人认为是她本人动笔写的。”
  富勒顿先生心想,这肯定是实情,像路易丝.卢埃林-斯迈思一贯的作风。她深深厌恶提及自己上了年纪、今不如昔的事实,比如说以前会做的一些事现在做不了啦,走不了那么远或者爬山没以前快啦,手没有以前灵活(尤其是右手)等等.她希望能跟别人说:“我身体棒极了,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我想干都能干成。”是的,奥尔加说的是实话。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别的-些因素,一开始路易丝.卢埃林-斯迈思起草并签字的附加条款才没有受到怀疑.富勒顿先生回忆起来,是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他们渐渐起了疑心,因为他和他年轻的合伙人都十分熟悉卢埃林-斯迈思夫人的字体。是年轻的科尔先开口的。
  “我真没法相信附加条款出自路易丝.卢埃林-斯迈思的手笔。我听说她最近患了关节炎。看看这些她亲笔写的东西吧,这是我从她的公文中挑出来的。这附加条款不太对头。”
  富勒顿先生也觉得不大对头。他说要请专家鉴定.结果十分明确.各位专家都一致认为附加条款不是出自路易丝.卢埃林-斯迈思的手笔。要是奥尔加不那么贪心,富勒顿先生心想,要是满足于在附加条款一开始写上(如这份公文的开头一样)-“因为她无微不至关心我、对我体贴耐心,我留给她一”也只能这样开头,接下去说明给这位姑娘留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遗产.但是把所有的亲属全部撇开,特别是她的侄儿,以前近二十年中立的四份遗嘱中他一直是她的剩余财产继承人,把他也撇开,而把一切都留给外人奥尔加.塞米诺娃-这不像路易丝.卢埃林-斯迈思能做得出来的。事实上,只要借口存在过分的压力就可能推翻这样一份文件.不行.这个急脾气的孩子太贪心了。也许卢埃林-斯迈思夫人说过要给她留点钱,因为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因为她心地善良,因为她满足了老太太的一切要求而得到了老太太的宠爱。

  由此奥尔加便憧憬着她会得到一切,老太太会把一切都留给她,她会得到所有的钱。所有的钱,还有房子、首饰.-切的一切。贪心的姑娘.现在遭报应啦。
  富勒顿先生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无法坚持住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应有的立场,忍不住怜惜起她来,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自从呱呱落地之日起,她就饱尝了艰辛,领略到了一个由秘密警察控制的国家的暴力,失去了双亲,又失去了姐姐和哥哥,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时时在恐惧中度过,这一切造成了她的个性。无疑自她出生之日就形成,然而从前都没有机会显露出来。这就是一种孩子气的贪婪之心。
  “谁都跟我过不去,”奥尔加说,“谁都是.你们都与我作对。你们这么做不公平,仅仅因为我是个外国人,因为我不属于这个国度,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我能做些什么呢?您为什么不告诉我?”
  “因为我真的觉得您没有多少可做的。”富勒顿先生说,“您最好的机会在于讲明实情。”
  “要是我按照你们希望的去讲,那纯粹是撒谎,不是真的。她写下的遗嘱。她在那儿写的。
  别人签字时她让我出去了。”
  “您知道吗?存在于您不利的证据。有人会说卢埃林-斯迈思夫人经常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文件上面签字。她有好几种公文需要签字,签字前她一股不再浏览放在面前的究竟是哪一种。”
  “那她连自己在说什么也不知道。”
  “亲爱的孩子,”富勒顿先生说,“您最大的指望在于您是初犯,而且您是外国人,您只是粗通英文。于是您也许会被从轻发落一或者还真能缓刑。”
  “嗯,只不过说说而己.说的好听。我会被投入大牢永远不会放出来。”
  “看,您又在胡说啦。”富勒顿先生说。
  “我要是能逃走就好多了,要是我能逃走藏起来让谁也找不着的话。”
  “一旦发了通缉令,在哪儿都能把您找到。”
  “要是我跑得快就不至于.要是我马上离开,有人帮我的话就不会。我能逃走,逃离英国,乘船或者坐飞机都行.我可以找人伪造护照签证以及一切必须的证件.有人会帮我。我有一些朋友.有些喜欢我的人.有人会帮我逃走.从此消失.我需要的就是这些。我可以戴假发,也可以拄着双拐走路。”
  “听着,”富勒顿先生严肃地说.“我很同情您。我可以给您推荐一位律师,他会尽全力帮助您。您不能指望逃走。您说起话来简直像个三岁孩子。”
  “我有足够的钱。我攒了不少钱。”接着她又说,“您努力地想对我友好些.是的,我相信。但是您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因为这全跟法律有关.但有人会帮我的.有个人会.我要逃到一个任何人也找不到我的地方去。”
  富勒顿先生心想,没有人找到过她.他想知道-是的;他很想知道-她一直呆在哪里?现在又在哪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嫌疑人x的献身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底牌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亲爱的白罗先生!"这个人的声音软绵绵的,呼噜呼噜响--存心做为工具使用--不带一丝冲动或随缘的气息。赫邱里·白罗转过身子。他鞠躬,郑重和来人握手。他的目光颇不寻常。偶尔邂逅此人可以说勾起了他难得有机会感受的情绪。"亲爱的夏塔纳先生,"他说。他们俩都停住不动,象两个就位的决斗者。他们四周有一群衣着考究,无精打采的伦敦人轻轻回旋着;说话拖拖拉拉或喃喃作响。 [点击阅读]
昂梯菲尔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位无名船长为搜寻一座无名小岛,正驾着无标名的航船,行驶在不知晓的海洋上。1831年9月9日,清晨6时许,船长离舱登上了尾船楼板。东方欲晓,准确地说,圆盘般的太阳正缓缓地探头欲出,但尚未冲出地平线。长长地发散铺开的光束爱抚地拍打着海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大海上荡起了轮轮涟漪。经过一个宁静的夜,迎来的白天将会是一个大好的艳阳天,这是末伏后的九月难得的天气。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