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六点钟。在松冠宅。赫尔克里-波洛送了一片香肠进嘴里,紧跟着又呼了一口茶。茶很浓,很不合他的口味,而香肠却非常可口,做得好极了.他饱含感激的目光落到桌子对面手执棕色大茶壶的麦凯夫人身上。
  埃尔斯佩思.麦凯与其兄斯彭斯警监要多不像就有多不像。他高大魁梧,她却瘦骨嶙峋.她的脸又瘦又尖,显得精明强干,似乎在时时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她瘦得简直无法形容。不过,他俩之间还有某种相似之处。主要是眼睛,以及轮廓分明的下巴.不论他还是她都很有眼力,见多识广.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仅此而已.斯彭斯警监经过深思熟虑才会开口,一板一眼、字斟句酌.麦凯夫人却伶牙俐齿,反应之灵敏如同猫向老鼠飞扑而去。
  “跟这孩子的性格,”波洛说,“关系很大.乔伊斯.雷诺兹,真令我迷惑不解。”
  他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斯彭斯。
  “别问我,”斯彭斯说,“我呆在这里时间不长。最好问埃尔斯佩思。”
  波洛看看桌子对面,眉头上扬.麦凯夫人照例果断地说:
  “应该说她是个十足的小骗子。”
  “她说的话你都无法相信?”
  埃尔斯佩思毫不迟疑地点点头。
  “是的.完全无法叫人相信。很会编故事,而且编得天衣无缝。可我从不相信她。”
  “编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弄?”
  “没错.有人跟你说了她去印度的谎言吧?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说是全家人去度假.到国外某个地方去了。我也搞不清是她父母还是叔叔婶婶去了那里,过完假期她就说她跟着一块儿去了.编得绘声绘色。见到了土邦主啦,射死了一只虎啦还有许多大象等等——简直像极了.许多人都信以为真。但我一听完就说她添枝加叶,我原以为她只不过有点夸张.可是每讲一回.数目就增加一回,打死的老虎越来越多,你听懂我的意思了吧?多得有些让人难以置信。而且,大象数目也越来越多.我以前也知道她爱编谎言。”
  “总能吸引注意力?”
  “啊.你说对了.她太擅长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啦。”
  “仅仅因为一个孩子编了一个没有去过的旅途的故事,”斯彭斯警监说,“你不能说她每一句听上去不太叫人信服的话都是谎言。”
  “也许不是,”埃尔斯佩思说,“但我觉得都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你觉得乔伊斯.雷诺兹要是说她见过一起谋杀事件.那她很可能是撒谎,你根本不相信是真的,对吗?”
  “对。”麦凯夫人回答道。
  “也许你弄错了。”其兄说。
  “是啊。”麦凯夫人回答.“谁都有出错的时候。就像那个说了许多许多遍的.狼来啦,的故事似的,小男孩老是说‘狼来啦’,等狼真来了大家却都已经不相信他了,他落得了被狼吞食的下场。”
  “因此你的意思是-”
  “我还是要说存在她说谎的可能性.不过我这人很公正,也许她没说谎,兴许她看见什么啦,不完全像她所说的,但还是确有其事。”
  “所以她被害了。”斯彭斯警监说,“你别忘了,埃尔斯佩思.她落得个被害的下场。”
  “当然没错。”麦凯夫人回答说,“要不我怎么说也许我看错了她.果真如此,我不得不表示遗憾。向任何一个了解她的人打听打听.他们肯定会说她一天要撒好几个谎。记住,她是在参加一场晚会,十分兴奋.她想弄出点意想不到的效果。”
  “的确没人相信她。”波洛说。
  埃尔斯佩思.麦凯疑惑不解地摇摇头。
  “她会看见谁被谋害了呢?”波洛问。
  他看着这对兄妹。
  “没有谁。”麦凯夫人斩钉截铁地说。
  “过去三年里.这一带肯定有人去世吧?”
  “哦,那还用说。”斯彭斯回答说,"不过都很平常-老人啦,病人啦什么的一也许有人开摩托车把人撞死就溜了-”
  “没有不寻常、出乎意料的死?”
  “嗯-”埃尔斯佩思迟疑了片刻,“我想-”
  斯彭斯插话道:
  “我记了几个名字在这儿。”他递了一张纸给波洛,“省得你到处找人打听。”
  “有可能是被害人?”
  “不至于,只是给你一个范围。”
  波洛大声念起来:
  “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夏洛特.本菲尔德。珍妮特.怀特。莱斯利.费里尔-”他停下来,看看桌子对面,又念了一遍第一个名字:“卢埃林-斯迈思夫人。”
  “有可能,”麦凯夫人说,“对,也许这里有戏。”她又说什么听上去像唱悲剧。
  “唱戏?”波洛大惑不解.他不明白唱戏跟这有什么关系。
  “有天晚上出去了,”埃尔斯佩思说,“后来再也没听说啦。”
  卢埃林-斯迈思夫人?”
  “不,不是的.是那个外国女孩。她要是放点什么进药里易如反掌.而且她得到所有的财产,难道她没有-或者说想都没想过?”
  波洛看看斯彭斯,想得到一点启示。
  “从此再也杳无音讯啦。”麦凯夫人说,“这些外国姑娘都一样。”
  波洛恍然大悟。
  一个aupair(法语.即以授课、协助家务等换取膳宿的姑娘。)女孩。”他说。

  “对.陪伴老太太的.老太太才死一两周,这姑娘就失踪了。”
  “恐怕是跟哪个男人私奔啦。”斯彭斯说。
  “不过,谁也不认识他是谁呀?”埃尔斯佩思说,“要是那样的话,风言风语一定很多.一般都知道谁要跟谁走。”
  “有人觉得卢埃林-斯迈思夫人的死有什么蹊跷之处吗?”波洛问。
  “没有。她有心脏病.常常看大夫。”
  “但你为什么把她放在名单之首呢,老朋友?”
  “喋.她很有钱,非常有钱。她的死并非出乎意料,但有些突然.比方说弗格森大夫就吃了一惊,虽然只是略微感到吃惊.可能他以为她能活得更长一些吧.但是做大夫的也有吃惊的时候.她不遵医嘱.让她不要太劳累,她却一意孤行.比方说,她热衷于种园子,这对她的心脏可没什么好处。”
  埃尔斯佩思接过话茬:
  “她身体完全垮了之后才跟到这里来的。以前住在海外.来这里是为了跟侄儿侄媳德雷克夫妇住在一起。她买下了石矿宅,是一所维多利亚时代建的大房子.还有一个废弃的采石矿.就是这个石矿吸引了她.她觉得大有可为.她花了上万英镑把采矿场变成了一个地下花园.请了个园林家来设计的,也不知是从怀斯利还是从其他地方请的。对啦,还真有可看的。”
  “我会去看看的,”波洛说,“谁知道呢-兴许就能获得_点灵感。”
  “是啊.我要是你也会去的,值得一看。”
  “她很富有,是吗?”波洛问。
  “是一个大船舶建造商的遗孀。她有成袋成袋的钱。”
  “她心脏不好,因而她的死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是太突然。”斯彭斯说.“没有人怀疑死因,是自然死亡,说是心力衰竭,或是大夫们说的一大长串的冠心病什么的。”
  “从来没有调查过?”
  斯彭斯摇摇头。
  “这类事情屡见不鲜,”波洛说.“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别人让她小心些.不要老上楼下楼,别干太重的园丁活什么的。可偏偏遇上这个人精力充沛,一辈子酷爱种园子.而且做事随心所欲,自然她不会把别人的忠告听进耳里。”
  “一点不假。卢埃林-斯迈思夫人把那个采石场弄得棒极了一哦.应该说是园林家弄的.他和他的雇主一起干了三四年.她见过不少园林,大概是在爱尔兰.当时她参加一次全国组织的热爱自然旅行,参观了许多园林。以此为基础,他们把采石场大大变样了.对,眼见为实,看见了才会相信的。”
  “那这就是自然死亡啦,”波洛说,“得到了本地大夫的证实。是现在呆在这的同一个大夫吗?就是我马上要去拜访的?”
  “弗格森大夫-没错.他将近六十了,医术高明.深受爱戴。”
  “可是你还是怀疑她有可能死于谋杀?出于某种你还未告诉我的原因?”
  “比方说.那个外国女孩。”埃尔斯佩思说。
  “为什么?”
  “啊,肯定是她伪造了遗嘱。要不是她,又会是谁干的呢?”
  “你还没给我讲过,”波洛说,“伪造遗嘱,究竟是怎么回事?”
  “哦,是公证时出了点麻烦,我是说老太太的遗嘱。”
  “是一份新遗嘱?”
  “是他们所说的-听上去像是鱼似的(英文中的附加条款(codiciI)跟鳕鱼(cod)发音较接近。→译注)-是-附加条款。”
  埃尔斯佩思看着波洛,他忙着点头。
  “她以前也立过遗嘱。”斯彭斯说.“每次都差不多。哪些赠给慈善机构啦,哪些分给老仆人啦.但主要部分通常是留给侄儿侄媳,他们是最亲的亲人。”
  “那这个特别的附加条款呢?”
  “把所有遗产都留给这个互稗女孩啦。”埃尔斯佩思说,“‘因为她悉心照料我。’好像是这么说的。”
  “再跟我说说那个外国女孩。”
  “她是从中欧某个国家来的.名字很长。”
  ¨她陪伴老太太多久?”
  “一年多吧。”
  “你口口声声说老太太,她究竟有多大年纪?”
  “六十好几啦,六十五六吧。”
  “也不是太老。”波洛有点激动。
  “算起来.她立过两三个遗嘱啦。”埃尔斯佩思说,“像伯特说的那样.都相差无几.留了些钱给一两个慈善机构,然后兴许换了这个慈善机构的名字.也许还变动一下留给老仆人的东西等等,主要遗产都留给侄儿侄媳;我想也许还打算过留点给某个老表妹,不过她去世之前人家已经先她而去了。她把她建的平房留给了园林家,让他爱住多久就住多久.还给他一笔固定收人来维修花园.让众人赏玩.似乎是这样的。”
  “我想她家的人肯定说有某种意想不到的事使她突然失去心理平衡而导致死亡吧?”
  “也许提到过吧,”斯彭斯说.“但是律师们马上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伪造的遗嘱上了.伪造得不太到家.他们几乎一眼就看出来啦。”
  “有证据表明那个外国女孩做到这一点易如反掌。”埃尔斯佩思说,“知道吗,她为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写了大量的信件,卢埃林_斯迈思夫人似乎很不喜欢用打字机给朋友写信什么的。只要不是公文,她就会说:‘你代替我写吧,模仿得越像越好,弄完了代我签名.’清洁工明登夫人有一天就听她这么说。因而我觉得女孩子习惯了替她写信、模仿她的笔迹.后来她突然想到可以这么做而不被发现,于是她就这么干啦。不过我说过.律师们眼睛太尖了,一眼就看出来啦。”

  “是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的私人律师?”
  “是的。富勒顿、哈里森和利德贝特事务所.这家律师事务所在曼彻斯特享有盛誉.他们一向为她处理各种法律事务。反正他们是内行.提出不少质疑,女孩子不得不回答许多问题.弄得提心吊胆的,有一天就出去了,一半的东西都没有带走。他们本来准备进一步询问她的,她可不想坐以待毙,于是溜之大吉。事实上要想出境并不难,只要选准了时间。怎么说呢.你不需要护照就能坐绕大洲一日游的客车,只要在那边和某人稍作安排就能办妥,不会惹来多大麻烦.很可能她是回国或者隐姓埋名了,藏在哪个朋友那里了也说不准。”
  “而每个人都认为卢埃林-斯迈思夫人属于正常死亡吗?”波洛问。
  “对,好像从来没有询问过这件事.我只是说有某种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因为曾经发生过这类事而医生一点也没有产生怀疑。会不会乔伊斯听见过什么话,听见那个外国女孩端药给卢埃林-斯迈思夫人,而老太太说.今天的药味道跟平常不同,或者‘这药苦多啦’或者‘味道怪怪的’”
  “这么说你当时在场-,埃尔斯佩思。”警监斯彭斯说,“都只不过是你的想象而已。”
  “她是什么时间死的?”波洛问.“上午还是晚上?是在屋里、屋外或者离家很远的地方?”
  “哦.是在屋里。有一天她在花园干活回来时.呼吸十分急促.她说太累啦,想上床躺着.长话短说吧,她再也没有醒过来啦.从医学角度上来讲.似乎相当正常。”
  波洛取出一个小笔记本。本上早已写着“受害人”几个字。他接着写道广第一可能性,卢埃林一斯迈思夫人。”下面的几页纸上他分别写上斯彭斯告诉他的其他几个的名字。他问道:
  “夏洛特.本菲尔德是什么人?”
  斯彭斯马上答道:“是个十六岁的商店售货员。头部多处受伤,在采石矿树林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发现的尸体。有两个年轻人成为怀疑的对象.他两都偶尔陪她出去散步.没有证据。”
  “在调查中他们配合警方吗?”波洛问。
  “他们不太配合,简直吓坏了,编了一些谎言,不能自圆其说。没有判定他们是凶手。但也说不定二者之一就是。”
  “他们是什么样的?”
  “彼得.戈登,二十一岁。失业。有过一两份工作但都没干多久就被辞退了.懒惰。长得十分英俊。有一两次因为小偷小摸被处缓刑。没有施暴的记录。大法不犯,小错不断。”
  “另外一个呢?”
  “是托马斯.赫德.二十岁.说话结巴。害羞,有点神经质。想当一名教师,成绩却不合格。
  母亲是个寡妇,宠孩子宠得有点过分.不喜欢让他交女朋友,千方百计把他拴在身边.他在一家文具店工作。没有前科.但似乎心理上有作案的可能性。那姑娘弄得他十分痛苦。嫉妒很可能是作案的动机,但是没有证据.两个人都有当时不在现场的证明.赫德在母亲那里.她对天发誓说那一整晚他都没有离开家,而且没有人能证明他不在,也没人在别处见过他.年轻的戈登有些狐朋狗友替他作证说不在现场.他们的话谁知道是真是假.可谁能反驳呢。”
  “发生在什么时候?”
  “十八个月以前。”
  “在哪儿?”
  “离伍德利新村不远的一处田间小道上。”
  “四分之三英里开外。”埃尔斯佩思说。
  “离乔伊斯家-雷诺兹家的房子很近吗?”
  “不,是在村庄的另一边。”
  “好像不太可能是乔伊斯所说的谋杀。”波洛若有所思地说,“要是你看见一个年轻人猛击一个姑娘的头部,你马上就会想到这是谋杀,不会过上一年半载才明白过来。”
  波洛又念了-个名字;“莱斯利.费里尔。”
  斯彭斯说:“律师事务所的办事员,二十八岁,受聘于曼彻斯特的富勒顿、哈里森和利德贝特律师事务所。”
  “那几个人是卢埃林_斯迈思夫人的私人律师吧,我记得你说过。”
  “正是。就是他们。”
  “莱斯利.费里尔出什么事啦?”
  “他背上被捅了几刀。在离绿天鹅酒店不远的地方.据说与房东的妻子哈里.格里芬有私情。
  她可真是个尤物,至今还风韵犹存。可能牙有点变长啦.比他年纪大五六岁,但是她就爱招惹年轻的。”
  “那凶器呢?”
  “匕首没有找到。莱斯利据说是跟她分手又找了个姑娘.但究竟是谁一直没太弄清楚。”
  “哦,此案中谁是嫌疑人呢?是房东还是他的妻子?”
  “你说得对,”斯彭斯说,“说不定就是他俩中的一个.妻子似乎可能性更大。她有一半吉普赛血统,脾气不小。但也许是别人干的.我们的莱斯利算不上品行端正,二十刚出头时就闯祸了,在某个地方工作时做假账,被查出伪造行为。据说他生长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如此等等。雇主们替他求情。他没有判多久,出狱后就被富勒顿、哈里森和利德贝特事务所录用啦。”

  “后来他就走正道了吗?”
  “啊,那谁知道.他看上去挺老实,对上司们言听计从,但他的确跟朋友们一起染指过几笔不清不楚的交易。他是问题青年,还比较小心。”
  “那么还有哪种可能呢?”
  “也许是某个狐朋狗友干的.一旦你加入了一个流氓团伙,你若让他们失望了,保不准就有人拿着刀子向你逼来。”
  “别的呢?”
  “嗯,他在银行的账户有许多钱.人家付的是现钞,没有丝毫线索表明是谁给他的.这本身就值得怀疑。”
  “也许是从富勒顿、哈里森和利德贝特律师事务所偷的?”波洛提示道。
  “他们说没有.他们有一位特许会计师负责账目并进行监督。”
  “而警方也不清楚还有可能是从哪里弄来的吗?”
  “对。”
  “这个,”波洛说,“也不像乔伊斯目睹的谋杀。”
  他念了最后一个名字:“珍妮特.怀特。”
  “发现被扼死在从校舍到她的宿舍的一条捷径上.她和另一位教师诺拉.安布罗斯合住一套房子.据诺拉.安布罗斯说,珍妮特.怀特常常感到十分紧张,不时告诉她一年前被她甩掉的某个男人总给她寄恐吓信。关于那个人什么也没查出来.诺拉.安布罗斯不知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具体住在什么地方。”
  “啊,”波洛说,“这倒有点像。”
  他在珍妮特.怀特的名字旁重重地打了个勾。
  “为什么?”斯彭斯问。
  “这更像是一个乔伊斯那么大的女孩子可能目睹的谋杀案。她可能认出了受害者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兴许还教过她.可能她不认识凶手.兴许她看见两人在搏斗,听到了一个她熟悉的女人同一个陌生的男人之间的争吵.但当时她没有多想。珍妮特.怀特是什么时候被害的?”
  “两年半以前。”
  “对啦,”波洛说.“时间也符合.主要是没有意识到把两只手放在珍妮特.怀特的脖子上除了爱抚她之外还有可能是要掐死她.但当她慢慢长大时.就渐渐找到了正确答案。”
  他看了一眼埃尔斯佩思.“你同意我的推理吗?”
  “我明白你的意思。”埃尔斯佩思回答说.“但你这不是绕冤枉路吗?不找三天前在伍德利新村杀害孩子的凶手而找什么几年前的凶手?”
  “我们从过去一直追查至未来,”波洛回答说,“也就是说,从两年半以前查到三天前.因此,我们得考虑-毫无疑问,你们已经反复考虑过一在本村参加晚会的人中究竟是谁与一桩旧案有牵连?”
  “那么现在我们的目标范围可以缩小一些啦,”斯彭斯说,“要是我们没有弄错,乔伊斯之死的确与那天早些时候她声称目睹过一场谋杀案有关的话。她是在准备晚会的过程中说那番话的。注意,我们把这当做作案动机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我不认为我们弄错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她当时声称亲眼目睹过一桩谋杀案,而那天下午帮忙准备晚会的人当中某个人听见啦,并且一有机会就下了毒手。”
  “在场的都有谁呢?”波洛问。
  “喏,我给你列了个名单。”
  “你已经反复核查过了?”
  “对,我检查过好几遍,但是挺难的。列了十八个人。”
  万圣节前夜晚会准备期间在场人员名单:
  德雷克夫人(主人)巴特勒夫人奥列弗夫人惠特克小姐(小学教师)查尔斯.科特雷尔牧师(教区牧师)西蒙.兰普顷(副牧师)李小姐(弗格森大失的药剂师)安.雷诺兹乔伊斯.雷诺兹利奥波德.雷诺兹尼克拉斯.兰森德斯蒙德.霍兰比阿特丽斯.阿德利卡西.格兰特戴安娜.布伦特加尔顿夫人(帮厨)明登失人(请洁工)古德博夫人(帮工)“你确信就这些吗?”
  “不,”斯彭斯说,“不敢打包票,没法真正弄清楚.谁能弄明白呢。要知道,不时有人送东西来.有人送了些彩灯,又有人送来-些镜子.还有端着盘子来的。有个人借给他们一只塑料桶.这些人把东西送过来,寒暄几句就走啦,没有留下来帮忙。因而可能会忽视掉其中的某个人,忘了他也在场.而那个人,即使只把桶搁在大厅里的那一会儿功夫,也有可能听见乔伊斯在起居室里说话.你知道吗,她是在大叫着。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个名单,但我们也只能如此啦。给你.看看吧,名字旁边我都作了简要说明。”
  “非常感谢。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肯定询问过名单上的某些人,他们也许也出席了晚会.有没有谁提起过乔伊斯说起目击谋杀案的事?”
  “我觉得没有。没有正式记录。你告诉我时我才第一次听说。”
  “有意思,”波洛说,"也可以说真是妙绝。”
  “显然没有人当真。”斯彭斯说。
  波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得去和弗格森大夫会面啦.他想必手术已做完了。”他说。
  他折好斯彭斯列给他的名单装进口袋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