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奥列弗夫人放下酒杯.擦了擦嘴唇。
  “你说得对,”她说,“还真管用.我刚才有点歇斯底里。”
  “我明白了,你受了一场不小的惊吓.是什么时候出事的?”
  “昨晚.难道仅仅是昨天?是的,是的,没错。”
  “你就来找我了!”
  这句话不像在询问什么,而只是表明一种想要了解得更多的欲望。
  “你来找我一为什么?”
  “我当时想,你会有办法。”奥列弗夫人答道.“你知道,这-这不那么简单。”
  “也许简单,也许不简单,”波洛说,“很难说.你是不是跟我说得详细一些.我想一定报警了.无疑叫了医生。他怎么说?”
  “需要调查。”奥列弗夫人回答。
  “那自然。”
  “明后天吧。”
  “那人叫乔伊斯的女孩子多大?”
  “具体我不很清楚.可能十二三岁吧。”
  “个头小吗?”
  “不,不是的,我觉得与同龄人比算成熟的,挺丰满。”奥列弗夫人回答道。
  “发育良好?你是说看上去很性感?”
  “对,是的.不过我觉得不属于那一类案件一要是那就简单多了.对不对?”
  “那类案件每天报上都登载着.女孩子受到骚扰,中小学生被杀害-对,每天都登。但发生在私宅里就不太一样了,也许没有多大差别.可我觉得你是不是还有些什么没告诉我。”
  “是的,还没有,”奥列弗夫人说,“我还没告诉你原因,我来找你的原因。”
  “你认识这个乔伊斯,跟她很熟?”
  “我根本不认识她。我最好解释一下我为什么去那儿了。”
  “是哪儿?”
  “哦.一个叫伍德利新村的地方。”
  “伍德利新村?”波洛思索了一阵,“最近一”他的话停住了。
  “离伦敦不远.大约-嗯.三四十英里吧,我想.离曼彻斯特更近。那里有一些挺好的房子.又在建一大批新建筑,是个居民区.附近有一所不错的学校.人们可以坐火车往返于伦敦或曼彻斯特.是一个有较好的收入的人住的很平常的地方。”
  “伍德利新村。”波洛重复了一遍,若有所思。
  “我在那里的一个朋友家小住.她叫朱迪思-巴特勒,是个寡妇。我今年乘船旅游时遇见了朱迪思-巴特勒,我们成为朋友。她有个女儿.女孩子叫米兰达.十二三岁的样子.她请我去她那里玩几天,说有个朋友要给孩子们举办一个晚会.是万圣节前夕的晚会。她说也许我能出些有趣的主意。”

  “啊。”波洛问.“这次她没有让你安排个谋杀案之类的游戏吧?”
  “谢天谢地,没有。”奥列弗夫人说,“你以为我会答应再干一次这种事?”
  “我觉得也不太可能。”
  “可就是出事了,真是可怕,”奥列弗夫人说,“我是说,不可能仅仅因为我在那就出事了吧?”
  “我想不是.至少-在场的有人知道你的身份吗?”
  “有,”奥列弗夫人答道,“一个孩子提起我的书.还说他们喜欢看谋杀案。这就是-啊-这就是为什么-我是说为什么我来找你。”
  “你还没有说清楚。”
  “嗯,你知道,我一开始没想找过。没有马上想到.我是说,孩子们有时做事很古怪。我是说有些孩子很古怪,他们-嗯.我猜想也许他们在精神病院之类的地方呆过,但已经被送回家让他们过普通生活,于是他们干了这种事。”
  “晚会有青年吗?”
  “有两个男孩.或者说是青年吧,警察在报告中常这么称呼他们。大概十六到十八岁之间。”
  “也许是他们中的一个干的.警察怎么看?”
  “他们没说。”奥列弗夫人答道,“但他们看上去像是这么认为的。””乔伊斯的女孩很有魅力吗?”
  “我不觉得,”奥列弗夫人说.“你是说对男孩子来说很有魅力吧?”
  “不。”波洛说,“我是指-嗯,就是字面意思。”
  “我觉得她不太可爱。”奥列弗夫人说.“你不会想多跟她说几句话的。她爱炫耀,好吹牛。
  这个年龄挺讨厌的,我觉得.我这么说有点过分.不过-”
  “在分析谋杀案时说说被害人的性格没什么过分之处。”波洛答道,“这是非常、非常必要的.被害人的性格是许多谋杀案发生的原因.当时屋里有多少人?”
  “你指的是参加晚会的?嗯,我记得有几位母亲,一位教师,一位医生的妻子或者妹妹,还有几个中年人,两个男孩子约十六到十八岁之间,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另外两三个十一二岁的女孩,还有五六个女人-差不多就这些了.一共可能是二十五到三十个左右。”
  “有陌生人吗?”
  “我觉得他们互相都认识.有些更熟一些.有些不那么熟罢了.好像女孩子们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有几个女人是来帮忙做饭准备食品之类的.晚会结束时,大部分母亲都带着孩子走了。我跟朱迪思-巴特勒还有另外几个人留下来帮罗伊纳-德雷克(主办者)打扫一下,好使明天上午清洁女工来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狼藉.要知道,到处都是面粉、饼干包装纸之类的东西。

  我们简单地打扫了一下,最后来到书房。就在这时-我们发现了她。后来我记起了她说过的话。”
  “谁说过的话?”
  “乔伊斯。”
  “她说什么了?我们现在来谈谈.好吗?现在说说你为什么来这里?”
  “好。我想过告诉大夫或警察或者别的任何人可能都没什么意义,但我想告诉你也许就不一样了。”
  “请告诉我吧。”波洛说,“是乔伊斯在晚会上说的什么话吗?”
  “不是的-是那天说的,但时间要早.是在下午我们帮忙做准备的时候.在他们谈论完我的谋杀案故事之后,乔伊斯说.我看见过一次谋杀,她母亲还是别人说‘别傻了,乔伊斯,怎么说这种傻话.’一个年纪大点的女孩说‘你不过是编的罢了.’而乔伊斯说.我真的看见了。
  真的。我看见有人杀人。,但没有谁相信她的话.他们都嘲笑她,她非常生气。”
  “你当时相信吗?”
  “不信.当然不会相信的。”
  “我听懂了。”波洛答道,“对,我听明白了。”他沉默了一阵.用一个指头轻轻地敲着桌子。然后说,“我想问你-她没有细说-没有指出人名吗?”
  “没有.她继续吹嘘着、大声叫着,别的女孩子都笑话她,她弄得十分气愤。我觉得,母亲们以及其他年纪大一些的人对她都很恼火.而女孩子们和男孩子们都嘲弄她!他们说什么‘接着说吧,乔伊斯.是什么时候?你以前怎么从不告诉我们?’乔伊斯说.‘我全忘了,过了那么久了.’”
  “啊哈!她说是多久以前?”
  “好多年以前,”她回答说,“要知道,说话可像个大人呢。”
  “‘那你当时怎么不去告诉警察呢?,一个女孩子问.好像是安,或者比阿特丽斯.是个很高傲自大的女孩子。”
  “啊哈,她怎么回答的?”
  “她回答说,“因为当时我不知道是在谋杀。”
  “这话很有意思。”波洛说,他坐得比先前更端正了。
  “这时她有点弄糊涂了,我认为,”奥列弗夫人说道.“大家都讥讽她,她努力地想解释.同时还十分生气。”
  “他们坚持问她为什么不去报警,她老说.因为我当时不知道这是在谋杀。只是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我看到的一切。”

  “而没有任何人显出有丝毫相信她的样子一连你自己也不相信她一旦见到她死了,你突然觉得她说的也许是实话,是吗?”
  “是的,一点不错。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或者我能做什么.后来我就想到了你。”
  波洛庄严地点点头表示感谢.他沉默了一会,然后说.“我必须向你提一个严肃的问题,你考虑一下再回答.你认为这个孩子真的见过一桩谋杀案吗?或者你觉得她只是认为自己看见过?”
  “我觉得是前者,”奥列弗夫人说,“但当时不这么认为。当时我只是猜测她模糊地记得曾经见过的某件事.然后添枝加叶使之听上去很重要很刺激.她变得非常狂热,说.我真的看见过,告诉你们。我的确亲眼所见。”
  “于是……”
  “于是我来找你了。”奥列弗夫人说,“因她的死惟一能说明是真的出过一桩谋杀案,而她是见证人。”
  “那就涉及到一些事情。意味着参加晚会的某个人下了毒手。这个人那天早些时候一定也在,他听见了乔伊斯的话。”
  “你不会觉得我只是在胡思乱想吧?”奥列弗夫人问。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我异想天开?”
  “一个女孩被谋杀,”波洛说,“杀她的人有足够的力气把她的头摁进一桶水.歹毒的凶手.而且怎么说呢,看准时机,他就马上下手。有人害怕了,一找到机会他就毫不迟疑。”
  “乔伊斯不会知道她看到的凶手是谁,”奥列弗夫人说,“我是说她要是知道当事人在屋里她肯定不会说的。”
  “对,”波洛答道,“你说得对。她看见了一桩谋杀案,但她没看见凶手的脸.我们也不能太拘泥。”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可能那天白天有人听见了乔伊斯的话,他知道谁是凶手,也许凶手与他有密切的关系。
  也许他一直以为惟有自己知道他的母亲或者妻子、女儿或者儿子的所作所为。也许这是个女人.她清楚她丈夫或母亲、女儿或儿子是凶手。她以为除了自己再没有人知道.而这时乔伊斯说起来了……”
  “于是-”
  “乔伊斯非死不可?”
  “是的.你有什么打算?”
  “我刚刚想起来了,”赫尔克里-波洛说,“为什么伍德利新村听起来那么耳熟。”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盖特露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倘若从外表来看我的生活,我似乎并不特别幸福。然而我尽管犯过许多错误,却也谈不上特别不幸。说到底,追究何谓幸福,何谓不幸,实在是愚蠢透顶,因为我常常感到,我对自己生活中不幸日子的眷恋远远超过了那些快活的日子。也许一个人命中注定必须自觉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须备尝甜酸苦辣,必须克服潜藏于外在之内的内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运,这么说来我的生活实在是既不穷也不坏。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