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伦敦一所公寓的电话铃响了,惊动了坐在椅子上的主人赫尔克里-波洛。一阵失望之情袭上心头,还没接电话他就知道有什么事。他的朋友索利本来答应今晚过来陪他的,他俩就坎宁路市政浴池谋杀案的真正凶手永远争个没完。这电话铃响.肯定意味着他不来了。波洛脑海里找出了不少证据,不禁万分失望.他觉得朋友索利不会接受他的意见的,然而无疑索利反过来说出一大堆荒诞不经的设想时,他自己,赫尔克里-波洛又会用理智、逻辑、前后次序、方法等等名词轻而易举地驳倒对方.索利今晚若不来,至少让人心烦。不过这一天早些时候他俩见面时,索利咳嗽得浑身抖作一团,粘膜炎也非常严重。
  “他受风了,挺厉害的,”赫尔克里-波洛说……虽然我有些特效药,但他很可能会传染给我.他不来更好。尽管如此,”他叹息着又说,“也就是说我又要一个人度过沉闷的夜晚。”
  多少个晚上都那么沉闷,赫尔克里-波洛心想。他的头脑虽然相当卓绝(对此他从不怀疑),仍然需要外部的刺激。他的脑筋从来不是哲学思辨性的,有时他几乎感到后悔当初没有去研究神学而选择了当警察,一根针尖上究竟能容多少个天使跳舞.这个问题相当重要,不遗余力地去和同事们争论也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呢。
  他的男仆乔治进了屋。
  “是所罗门.利维先生的电话,先生。”
  “是吗?”赫尔克里-波洛说道。
  “他感到万分遗憾,今晚不能到您这里来.他得了重感冒卧床了。”
  “他不是患流行感冒,”赫尔克里-波洛说,“他只是受风,比较严重而已。人们常常以为自己感冒了,听上去严重些,更能赢得别人的同情。要是说受风了就难以获得朋友们那么多的怜悯和关心。”
  “反正他是不来了,您说什么都行,真的,”乔治说,“头脑受风很容易传染.您要是染上了就糟了。”
  “那就更让人觉得烦闷了。”波洛表示同意他的观点。
  电话铃又响起来。
  “又有谁感冒了!”他问.“我没有约别人。”
  乔治向电话走过去。
  “我来接,”波洛说.“肯定也没什么意思。不过——”他耸耸肩,“-可以消磨一下时光.谁知道呢?”
  乔治回答说“很好,先生。”然后退出去。
  波洛伸手拿过听筒,铃声戛然而止。
  “我是赫尔克里-波洛”他庄严地宣布,想要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太好了,”一个声音急切地说道。是个女人的声音,有些喘不过气来.“我还以为你肯定出门了不在家。”
  “为什么?”波洛问。

  “我总觉得如今事事叫人沮丧。往往你迫切想找某个人,你觉得一分钟也等不了了,可还是不得不等。我想要马上找到你一急得要命。”
  “那您是谁?”赫尔克里-波洛问。
  那个声音,那个女人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吃惊。
  “你难道不知道?”口气显得难以置信。
  “啊,我听出来了,”赫尔克里-波洛答道.“你是我的老朋友.阿里阿德理。”
  “我的处境糟透了。”阿里阿德理说。
  “嗯,嗯,我听见了。你是不是跑步了?简直上气不接下气,是吗?”
  “没有跑步.我太激动了.我能不能马上来见你?”
  波洛等了几秒钟才回答.他的朋友奥列弗夫人听起来情绪万分激动。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她肯定要在这里呆很长时间诉说她的悲伤、仇恨、沮丧及所有叫她难受的事。一旦进了波洛这方圣土.想要让她回家是难上加难,不来点不礼貌的措施骗她出门是不行的.叫她激动的事不计其数,常常让人无法预料,因而跟她讨论起来不得不仔细点。
  “有事让你感到不安?”
  “是的.我真的很不安,不知怎么办才好。我不知道-噢,我头脑一片空白。我只觉得非要告诉你-告诉你发生的一切不可,因为你是惟一也许知道该怎么办的人.你也许知道我该怎么办.我来好吗?”
  “当然-,那当然-.我很高兴接待你。”
  对方重重地扔下话筒,波洛叫来乔治,思索了-会儿,然后叫他准备柠檬大麦茶、苦柠檬汁,又让他给自己端杯白兰地来。
  “奥列弗夫人大概十分钟以后到。”他说。
  乔治退下.他端回来-杯白兰地给波洛,波洛满意地点点头.乔治接着又端来不含酒精的饮料,别的奥列弗夫人可能都不喜欢。波洛轻轻地呷了一口白兰地.在酷刑就要降临之前赶紧给自己打打气。
  他自言自语地说:“她那么神经质真令人遗憾。不过她的想法常常有独到之处.也许我对她要来跟我说的事情会感兴趣的。也许-”他沉思片刻,“-今晚也许很带劲.也许无聊透顶.那么,还得冒冒险。”
  铃响了.这次是门铃.不是轻轻地摁一下,而是用力摁着不放,纯粹在制造噪音。
  “她兴奋得过了头。”波洛说道。
  他听见乔治走过去开门,没等通报,起居室的门开了.阿里阿德理-奥列弗闯了进来,乔治紧跟在她身后,抓着渔民戴的防水帽及油布衣之类的东西。
  “你穿的究竟什么呀?”赫尔克里-波洛问,“让乔治给你拿着。太湿了。”
  “是很湿,”奥列弗夫人说,“外面湿得很。我以前从没有多想过水。想起来真可怕。”

  波洛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她。
  “喝点柠檬大麦茶吧,”他说,“或者劝你来杯烧酒?”
  “我讨厌水。”奥列弗夫人说。
  波洛吃了一惊。
  “我讨厌。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水能用来做什么。”
  “亲爱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说。乔治正为她脱去皱巴巴的还在滴水的雨衣。”来.坐这边来.让乔治给你脱下来-你穿的是什么?”
  “我在康韦尔买的,”奥列弗夫人说,“是油布衣.真正的渔民穿的油布衣。”
  “他穿着它很管用,那当然,”洛说,“可是,我觉得你就不太合适。穿起来太沉。过来吧-坐下来跟我说说。”
  “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奥列弗夫人说着,一屁股坐下来.“有时候,你知道.我觉得不是真的,可就是发生了,真的发生了。”
  “告诉我吧。”波洛说。
  “这正是我来的目的.可来了又觉得太难了,不知从何说起。”
  “起先?”波洛提示道,“这么说开头是不是有点落人俗套?”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不太清楚。也许是很久以前的事。”
  “平静些。”波洛道,“理一理头绪再告诉我,什么事让你这么惊慌失措?”
  “你也会惊慌失措的.要是换了你的话,”奥列弗夫人说,“至少我觉得会。”她看上去满腹狐疑,“有时候还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使自己不安。既然平静地接受了那么多事。”
  “平静接受常常是最好的办法。”波洛答道。
  “对,”奥列弗夫人说,“一开始是举行了个晚会。”
  “是吗,”波洛回答说,原来是个平常的晚会,他松了一口气.“一个晚会。你去参加晚会,发生了一件事。”
  “你知道万圣节前夜的晚会是什么样的吗?”奥列弗夫人问。
  “我知道万圣节前夕,”波洛说,“是在十月三十一日。”他轻轻地眨了一下眼说,”女巫骑着笤帚来。”
  “是有笤帚,”奥列弗夫人说,“还发奖呢。”
  “发奖?”
  “是的,谁带来的笤帚装饰得最美谁就得奖。”
  波洛满腹狐疑地盯着她.-开始听她说起晚会如释重负,现在他又有些怀疑了。他知道奥列弗夫人滴酒未沾,却又想不出任何别的可能性,换一种情况可能好办得多。
  “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晚会,”奥列弗夫人说,“或者,称为初中入学预试晚会。”
  “初中入学预试?”
  “对,以前学校里是这么称呼的。我是指看看学生是否聪明,要是通过了,就进中学学习;要是没通过,就上一种‘次现代’之类的学校.这名字太不高明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我不得不说,我实在是没太弄懂你在说什么?”波洛说。他们似乎已经告别晚会,进入教育领域了。
  奥列弗夫人做了个深呼吸,接着说下去。
  “事实上,”她说,“是以苹果开始的。”
  “哦,是吗,”波洛说道,“那当然。你总是跟苹果分不开,是吧?”
  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小山上停着-辆很小的轿车,一个高大的女人钻出来.装苹果的包裂开了,苹果沿着山坡滚落下去。
  “对,”他鼓舞她说下去,“苹果。”
  “咬苹果,”奥列弗夫人说.“万圣节前夜的晚会中人们总要玩这个游戏。”
  “啊,对,我像是听说过,没错。”
  “你知道,玩各种游戏.咬苹果啦,切粉糕啦,还有照镜子-”
  “看爱人的脸?”波洛很在行地问。
  “啊,”奥列弗夫人说,“你终于开窍了。”
  “事实上跟不少民间传说有关,”波洛说,“非常古老的民间传说。你参加的晚会上都出现了。”
  “对.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最后玩火中取栗.你知道,一大盘燃烧着的葡萄干。我想-”她的声音颤抖着,¨-我想肯定是这时发生的。”
  “什么事情发生了?”
  “谋杀.玩过火中取栗之后各自回家。”奥列弗夫人说,“要知道.就在这时他们发现怎么也找不到她。”
  “找谁?”
  “一个女孩。一个叫乔伊斯的女孩。所有人都大声叫她的名字四处找,问她是不是跟别人一起先回去了.她母亲非常恼火,说乔伊斯肯定是觉得累.或者不舒服,或者怎么的自己先走了.她也太不为别人着想,连个招呼都不打,遇到这种情况母亲们总是要抱怨不停,她也毫不例外。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乔伊斯。”
  “她不是一个人先回去了?”
  “没有,”奥列弗夫人说,“她没有回家去……”她的声音又颤抖着,“我们最后找到她一在书房里.就是在那儿-有人下了手。咬苹果游戏,桶留在那儿.一只大铁皮桶.他们不想用塑料桶。也许用塑料桶的话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不够沉。兴许就打翻了-”
  “发生了什么事?”波洛问.他变得十分干脆。
  “就是在那儿发现的,”奥列弗夫人说.“要知道,有人把她的头摁进水里的苹果中.把她的头一直摁着直到她死.淹死的.淹死的.不过是一只还没装满水的铁皮桶.她跑在那儿,垂下头去咬一只苹果.我讨厌苹果,”奥列弗夫人说,“我永远不想再见到苹果了。”
  波洛看着她.他伸手倒了一小杯白兰地。
  “喝下去,”他说,“对你有好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点击阅读]
沉船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谁都不怀疑哈梅西是准能够通过法科考试的。执掌各大学的学术女神,一向都不断从她金色的莲座上,对他撒下无数的花瓣,赐给他各种奖章,并使他屡次获得奖学金。大家以为,考试完毕后,哈梅西一定要马上回家了,但他却似乎并不十分急于收拾他的行囊。他父亲曾写信给他,吩咐他立刻回去。他回信说,等到考试的结果一公布,他马上就动身。安那达先生的儿子卓健拉是哈梅西的同学,和他住在紧隔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