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
  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
  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奥列弗夫人避开人群,背靠着一处空墙壁,她捧起一只大南瓜左瞧瞧右瞧瞧——“我上一回见到南瓜,”她说.一边用手拢了拢散落在前颔的白发,“还是在美国。那是去年的事啦,有上千个,满屋子都是。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南瓜。说真的,”她若有所思地又加上两句,“我从来分不清南瓜和葫芦,这是南瓜还是葫芦呢?”
  “对不起,亲爱的。”巴特勒夫人说道.她不小心踩了朋友一脚。
  奥列弗夫人的身体更贴近墙了。
  “都怪我。”她说,“我站在这里老挡路.当时的确十分壮观,那么多南瓜,也许是葫芦.管它是什么呢。商店里琳琅满目,各家各户也多的是,有的里面点着蜡烛.有的在外面系上夜明灯。真是有意思极了.但那不是万圣节.而是感恩节.现在我总是把南瓜跟万圣节联系在一起,是在十月底。感恩节晚一点,是吧?是不是在十一月,大约是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怎么说呢,这里的万圣节前夜就是十月三十一日,是吗?先是万圣节前夜,接下来呢?是万灵节?要是在巴黎,这一天你得去公墓给坟墓献花.倒也不叫人伤感.我是说,孩子们也都去.玩得可开心了。你先去花市买许许多多美丽的鲜花.哪里的鲜花都比不上巴黎花市上的好看。”
  忙碌的女人们不时撞到奥列弗夫人身上,但并没有留神听她在说什么.她们太忙了。
  她们中大部分是母亲,也有一两个能干的老姑娘;一些孩子们也帮忙。十六七岁的男孩们有的爬上梯子,有的站在椅子上装饰房间,把南瓜呀、葫芦呀以及色彩鲜艳的气球放在合适的高度上,女孩们年龄在十一至十五岁不等.她们三五成群,四处走动.不停地格格直笑。
  “万灵节参观公墓之后,”奥列弗夫人继续说道,肥胖的身子靠在椅子的扶手上,“就过万圣节。我想应该不错吧?”
  没有人回答她的提问。举办晚会的德雷克夫人是个半老徐娘,她大声说道:
  “尽管这是个万圣节前夜晚会,我却不想用这个名字.我想称之为预试晚会。孩子们一般都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都要离开榆树小学去别处上中学了。”
  “这么说不太准确吧,罗伊纳?”惠特克小姐说道,一边不满地用手扶了扶夹鼻眼镜。
  惠特克小姐是当地的小学教师,向来以讲求准确性著称。
  “因为我们废除初中入学预考己经有一段时间了。”

  奥列弗夫人从靠椅上站起来,连连道歉说:“我没帮什么忙,还老坐在这儿胡说什么南瓜、葫芦的。”她有一点过意不去.心想.还在这儿歇脚呢,但她却没有大声说出来。
  “那我该干点什么呢?”她问道,马上又加上一句,“多可爱的苹果啊!”
  有人刚端来一大钵苹果.奥列弗夫人对苹果情有独钟。
  “多好的红苹果。”她又说。
  “其实不太好吃”,罗伊纳-德雷克答道,“看上去的确不错.是为了玩咬苹果准备的。很面,咬起来不费劲。把苹果搬到书房去好吗,比阿特丽斯?咬苹果老是弄得到处都是水。不过书房的地毯旧,湿了没关系。哦!谢谢你,乔伊斯。”
  十三岁的乔伊斯长得结结实实,她端起那钵苹果.有两个滚落下来,像是中了女巫的魔法似的,恰巧停在奥列弗夫人的双脚旁边。
  “您喜欢吃苹果,是吗?”乔伊斯问道,“我从哪儿看到的,也许是电视上.您就是写谋杀故事的奥列弗夫人吧?”
  “是的。”奥列弗夫人答道。
  “我们应该让您玩点有关谋杀的游戏.要不晚会上来个谋杀案,让人们判断谁是凶手。”
  “不啦.多谢,”奥列弗夫人说,“永远不要再发生这种事了。”
  “永远不要再发生,您这是什么意思?”
  “哦,我玩过一次.可是不太成功。”奥列弗夫人说。
  “但您写了许多书,”乔伊斯说,“您肯定赚了不少钱吧?”
  ……可以这么说,”奥列弗夫人答道,她的思绪飞向了英兰德大街。
  “您有一个侦探是芬兰人。”
  奥列弗夫人承认了.一个恐怕还不到参加入学预试年龄的愣头愣脑的小男孩追问道“为什么是芬兰人呢?”
  “我也常常感到奇怪。”奥列弗夫人毫不掩饰地说。
  风琴师的妻子哈格里夫斯夫人气喘吁吁地走进来,扛着一个绿色的大塑科桶。
  “这是干什么用的。”她说,“咬苹果?我想肯定挺好玩的。”
  药剂师李小姐说"铁皮桶更好一些,不容易打翻.这放哪儿,德雷克夫人?”
  “我觉得最好搁在书房.那里的地毯旧,肯定会溅不少水吧。”
  “对,我们就拿过去吧。罗伊纳,这里还有一筐苹果。”
  “我来帮忙。”奥列弗夫人说道。
  她拾起脚边的两只苹果,不知不觉地她已经用牙啃了起来.德雷克夫人从她手里狠狠地取走另一只苹果放回篮中。人们大声地谈起来。
  “对呀,可我们上哪儿玩火中取栗?”
  “应该在书房.那里光线最暗。”
  “不,应该在餐厅。”
  “那我们得先铺点东西在桌子上。”
  “可以先铺绿毛毯再铺塑料布。”
  “那照镜子呢?我们真的能在里面看见未来的丈夫吗?”
  奥列弗夫人一边轻轻咬着苹果,一边偷偷地脱了鞋坐到靠椅上,她审视着满屋忙碌的人们。

  身为作家,她不免冒出一个念头:“要是现在以在场的人为主人公写本书,我该怎么下笔呢?应该说,他们大抵都十分善良,但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她对这群人并非了如指掌.她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别有一番风味。他们都住在木蕾村,有些人她有点模糊印象.因为朱迪斯跟她提到过.约翰逊小姐一好像跟教堂有什么联系,不是牧师的妹妹.对.是风琴师的妹妹.没错。罗伊纳-德雷克像是在伍德利新村管事.那个女人搬了只桶进来,喘着气。那桶真叫人讨厌。奥列弗夫人对塑料制成的东西没有任何好感。屋里还有不少孩子,年龄不等,一些算得上是少男少女啦。
  此时奥列弗夫人只知道几个名字,对人都不太熟悉。她知道有叫南的、有比阿特丽斯、卡西,还有一个叫戴安娜,一个叫乔伊斯。乔伊斯就是那个爱炫耀、好问问题的姑娘。我不太喜欢乔伊斯,奥列弗夫人心想。有个女孩叫安.个子高高的,有点傲气.两个男孩子似乎是刚刚试着剪了不同的发型,效果很不理想。
  一个瘦小的男孩走过来,显得很腼腆。
  “妈咪让我把这些镜子拿来看合不合适。”他似乎连气都不敢喘。
  德雷克夫人从他手中接过镜子。
  “非常感谢你,埃迪。”她说。
  “这都是些普通的镜子,”名叫安的女孩问,“我们真的能在里面看见未来的丈夫的脸吗?”
  “有的能看见,有的人可能看不见。”巴特勒夫人答道。
  “您以前参加晚会时看见过您丈夫的脸吗-我指的是这种晚会?”
  “她当然没有看见过。”乔伊斯答道。
  “她也许看见了,”傲慢的比阿特丽斯说,“人们称之为第六感官。”她说出这个时髦的新名词不禁洋洋得意。
  “我读过您的一本书,”安对奥列弗夫人说,“《垂死的金鱼》.挺不错的。”她友好地称赞道。
  “我不喜欢那一本,”乔伊斯说,“血淋淋的场面太少。我喜欢血淋淋的谋杀案。”
  “有些叫人难受,”奥列弗夫人说,“你不觉得吗?”
  “但是有刺激。”乔伊斯说。
  “也不见得。”奥列弗夫人答道。
  “我看见过一次谋杀。”乔伊斯说。
  “别傻啦,乔伊斯。”小学教师惠特克说。
  “真的。”乔伊斯说。
  “真的?”卡西瞪大眼睛盯着乔伊斯问,“你真的亲眼见过一次谋杀?”
  “她当然没看见。”德雷克夫人答道,“别说傻话,乔伊斯。”
  “我真的见过,”乔伊斯坚持说,“真见过。真的,真的。”
  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坐在梯子上,他饶有兴致地向下看着。
  “什么样的谋杀?”他问。
  “我不信。”比阿特丽斯说。
  “当然没那事,”卡西的妈妈说,“是她编的。”

  “我没有编.我是看见了。”
  “那你当时干吗不叫警察?”卡西问。
  “因为我看见的时候并不知道是谋杀。我是说,过了好久之后我才意识到是谋杀.还是两三个月以前谁说了句什么话才让我想起来.我见到的的确是一场谋杀案。”
  “看吧。”安说,“她全是编的。胡说八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比阿特丽斯问。
  “好多年前了。”乔伊斯说,“当时我还很小。”她又加上一句。
  “谁谋害了谁呢?”比阿特丽斯问。
  “你们我谁也不告诉,”乔伊斯说.“你们太无礼了。”
  李小姐搬来了一只铁桶。话题马上就转到了是铁桶还是塑料桶更适合于玩咬苹果的游戏.大多数来帮忙的人都去书房现场评估.孩子们急于表现自己的能耐,头发弄湿了,水溅得四处都是,忙叫人弄了毛巾来擦拭.最后大家决定还是铁桶好.塑料桶好看,可是动不动就容易弄翻。
  奥列弗夫人端了一大碗苹果走进来,她本是预备着明天吃的.她把苹果搁在桌子上,顺手拿了一个吃起来。
  “我在报纸上看见一篇文章说您喜欢吃苹果。”叫安(或者苏珊)的女孩子说,其实她心里拿不准。
  “我老犯这毛病。”奥列弗夫人回答说。
  “要是爱吃甜瓜就更有意思了,”一个男孩反驳说,“那么多的汁。想想看还不弄得一团槽?”他边说边幸灾乐祸地往地毯上看。
  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那么贪馋,奥列弗夫人十分难堪。她出去找某个地方,应该不难找的。
  她爬到楼梯的拐弯处,正巧碰见一个男孩和-个女孩拥抱着靠在一扇门上.奥列弗夫人断定这就是她正急于要去的地方.没错.这对小情人根本就没注意看她.他们叹息着,偎依着。奥列弗夫人心想,他们到底多大呢。男孩子约摸l5岁.女孩子12岁多点吧,虽然看胸脯发育得似乎挺成熟。
  苹果林宅房子很大.她心想,有几个角落还不错。人们多么自私啊,奥列弗夫人想。”不为别人考虑”这句老话在她的脑海里响了起来.先是一位保姆.接下来是奶妈、家庭教师、她的祖母、两位姑奶、她母亲还有别人都说过这句话。
  “对不起。”奥列弗夫人的声音又宏亮又清晰。
  男孩跟女孩拥抱得更紧了,嘴唇紧紧地贴在一起。
  “对不起,”奥列弗夫人又说了一遍,“能让我过去吗?我想进去。”
  这对小情人极不情愿地分开了。他们瞪着她。奥列弗夫人走进去.砰地关上门,上了栓。
  门不很严.外面的谈话隐约地传到了她的耳朵里。
  “这还像话吗?”-个男高音响起来,似乎有点变声,“明知道我们不愿受打扰。”
  “人们太自私啦,”女孩子尖声说道,“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不为别人考虑。”男孩子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象的证词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奥利弗夫人照着镜子。她自信地瞄了一眼壁炉架上的时钟,她知道它已经慢了二十分钟。然后她继续摆弄着自己的头发。奥利弗夫人坦率地承认,令她烦恼的是经常要改变发型。她差不多已把每种样式都试过了。她先梳了一个庄重的,把头发从四面向上卷得又松又高;接着又梳了一种迎风式的,把发绺往后梳,修饰得看上去很有学者风度,至少她希望如此。她已经试了绷紧的整齐的卷发,也试过一种很有艺术味道的凌乱的发型。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无人生还
作者:佚名
章节:71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沃格雷夫法官先生新近离任退休,现在正在头等车厢的吸烟室里,倚角而坐,一边喷着雪茄烟,一边兴致勃勃地读着《泰晤士报》上的政治新闻。沃格雷夫放下报纸,眺望窗外。列车奔驰在西南沿海的萨默塞特原野上。他看了看表,还有两小时路程。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